-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472847
- 條形碼:9787122472847 ; 978-7-122-47284-7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 本書特色
《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圍繞“雙碳”戰略要求,詳細介紹了碳市場相關基礎知識、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依據、要求及提升路徑,包括碳市場與氣候治理、全國碳市場數據管理體系、碳排放數據管理工作依據、碳排放相關參數分析、碳配額分析及碳排放問題識別、企業數據質量控制方案、排放報告存證管理、企業碳排放核算邊界管理、化石燃料消耗統計管理以及煤樣的采制化存等內容。本書可作為行業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培訓的核心教材,也可作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學習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知識的教學用書,同時還可為相關研究者、決策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提供全面系統的參考。
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 內容簡介
《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圍繞“雙碳”目標要求,詳細介紹了碳市場相關基礎知識,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依據、要求及提升路徑,包括碳市場與氣候治理、全國碳市場數據管理體系、碳排放數據管理工作依據、碳排放相關參數分析、碳配額分析、企業數據質量控制方案、碳排放信息存證管理、企業碳排放核算邊界管理、化石燃料消耗統計管理以及煤樣的采制化存等內容。 本書可作為行業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培訓的核心教材,也可作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學習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知識的教學用書,同時還可為相關研究者、決策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提供全面系統的參考。
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 前言
氣候變化是當前人類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采取市場手段減排已成為世界共識,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我國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也是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是全國碳排放管理及碳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維護市場信用信心和國家政策公信力的底線和生命線。
本書既為企業提供一套系統化的碳排放數據管理框架,助力其在碳市場中占據競爭優勢;又是生態環保系統碳排放管理者的一本碳數據質量核查工具書。書中總結了全球氣候治理歷史進程、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碳減排市場機制理論依據及碳市場制度的國內外實踐;介紹了全國碳市場數據管理體系,包括全國碳市場組織構架、全國碳市場核算體系、碳市場數據質量監管體系;梳理了碳排放數據管理工作依據,包括碳數據管理的法律法規、碳排放權交易的部門規章及技術規范性文件;討論了排放量計算相關參數分析、生產端相關參數分析以及碳配額分析;闡述了企業數據質量控制方案及碳排放信息存證管理;明確了企業碳排放核算邊界管理、化石燃料消耗統計管理、煤樣采制化存的具體要求。
本書依據管理工作要求,提出了切實可行的企業數據質量控制方案,確保數據在采集、處理及報告過程中的準確性與可靠性。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與實務指導,本書將幫助企業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推動綠色轉型,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 目錄
1碳市場與氣候治理1
1.1全球氣候治理歷史進程1
1.1.1全球氣候治理的結構發展1
1.1.2全球氣候治理的目標變化3
1.1.3全球氣候治理的模式演進5
1.1.4全球氣候治理的科技推動6
1.2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7
1.2.1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理念7
1.2.2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8
1.2.3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10
1.2.4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11
1.3碳減排市場機制理論依據14
1.3.1碳市場外部性理論14
1.3.2碳交易的市場機制15
1.3.3“科斯定理”理論16
1.4碳市場制度的國內外實踐17
1.4.1歐洲碳市場制度建設18
1.4.2美國碳市場制度建設20
1.4.3中國碳市場制度建設21
思考題22
2全國碳市場數據管理體系23
2.1全國碳市場組織構架23
2.1.1全國碳市場相關概念23
2.1.2全國碳市場總量設定24
2.1.3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25
2.1.4全國碳市場運行特征27
2.1.5全國碳市場發展趨勢及建議31
2.2全國碳市場核算體系35
2.2.1全國碳市場監測體系35
2.2.2全國碳市場核查體系36
2.2.3數據質量控制和保證38
2.2.4MRV方法及應用前景39
2.3碳市場數據質量監管體系39
2.3.1落實組織信息化存證40
2.3.2落實常態化執法檢查40
2.3.3三級聯審及日常監管41
2.3.4質量的監督幫扶機制43
思考題45
3碳排放數據管理工作依據46
3.1碳數據管理的法律法規46
3.1.1碳數據管理的有關法律46
3.1.2碳數據管理的有關法規50
3.1.3“兩高”相關司法解釋54
3.2碳排放權交易的部門規章55
3.2.1碳排放配額分配和登記55
3.2.2碳排放配額的排放交易56
3.2.3碳排放核查與配額清繳58
3.2.4碳排放交易的監督管理58
3.3技術規范性文件62
3.3.1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數據質量監督管理62
3.3.2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的核查與管理63
3.3.3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的環評試點66
3.3.4產業園區規劃環評中碳排放評價試點68
思考題68
4碳排放相關參數分析69
4.1排放量計算相關參數分析69
4.1.1燃料的消耗量相關參數分析69
4.1.2元素碳含量相關參數分析72
4.1.3低位發熱量相關參數分析75
4.2生產端相關參數分析78
4.2.1供熱相關參數分析78
4.2.2發電相關參數分析84
4.2.3機組負荷及運行時間分析90
4.3其他重要相關參數分析94
4.3.1生物質摻燒熱量占比分析94
4.3.2熱效率相關參數分析95
思考題96
5碳配額分析97
5.1碳配額分配方式分析97
5.1.1碳配額分配方式97
5.1.2我國碳配額分配方式98
5.2碳配額影響因素分析99
5.2.1碳排放核算邊界分析99
5.2.2相關參數的影響分析103
5.2.3對配額盈虧預測分析104
思考題110
6企業數據質量控制方案111
6.1企業數據質量控制計劃111
6.1.1數據質量控制計劃的內容111
6.1.2數據質量控制計劃的修訂112
6.1.3數據質量控制計劃的執行113
6.2企業數據質量控制的管理要求113
6.2.1企業基本信息的管理要求113
6.2.2檢測規范和測量設施的管理要求116
6.2.3數據質量控制的文件材料要求122
6.3碳排放數據質量控制管理的成效124
6.3.1核查規則更加合理124
6.3.2統計能力顯著增強126
6.3.3管理執法成效顯著126
思考題128
7碳排放信息存證管理129
7.1碳排放報告的內容129
7.1.1碳排放源識別129
7.1.2碳排放量計算132
7.1.3碳排放趨勢分析134
7.1.4碳排放報告格式135
7.2碳排放信息的存證136
7.2.1碳排放信息披露要求136
7.2.2碳排放報告存證要求138
7.3月度信息化存證管理139
7.3.1月度信息化存證的要求139
7.3.2月度信息化存證的組織141
7.3.3月度信息化存證的典型問題143
思考題144
8企業碳排放核算邊界管理145
8.1如何確定核算邊界145
8.1.1核算邊界的概念145
8.1.2企業的法人核算邊界和履約邊界149
8.2發電設施核算邊界150
8.2.1廠區平面圖確認備案150
8.2.2工藝流程和用能設備151
8.2.3發電設施的地理邊界及排放源的變動情況154
8.3企業發電機組信息154
8.3.1發電機組的分類154
8.3.2發電機組信息的填報158
8.3.3是否納入配額分配方案機組的判定161
思考題162
9化石燃料消耗統計管理163
9.1化石燃料供應報告與臺賬記錄163
9.1.1企業入廠燃料報告163
9.1.2企業燃料消耗量的計量與報告優先級167
9.1.3化石燃料的購銷存臺賬168
9.2燃料摻燒報告170
9.2.1電廠摻燒技術170
9.2.2摻燒燃料的熱量占比計算方法172
9.3燃料計量器具的檢定和校準175
9.3.1燃料計量器具的檢定175
9.3.2燃料計量器具的校準177
思考題179
10煤樣的采制化存180
10.1煤樣采集要求180
10.1.1煤樣采集管理制度180
10.1.2人工采樣的方法和要求182
10.1.3機械采樣的方法和要求189
10.1.4煤樣的包裝與采樣報告191
10.2煤樣制備要求192
10.2.1煤樣制備方法和流程192
10.2.2制樣設備使用及維護196
10.2.3制樣環境及分區要求197
10.2.4制樣記錄及標簽要求197
10.3煤樣化驗要求198
10.3.1檢測頻次及化驗記錄198
10.3.2全水分分析及記錄要求200
10.3.3自檢企業的憑據管理205
10.3.4送檢企業的憑據管理206
10.4煤樣留存要求207
10.4.1存樣間的環境要求207
10.4.2樣品保存記錄要求208
10.4.3留存煤樣數量要求209
10.5檢測報告要求209
10.5.1檢測管理制度要求209
10.5.2檢測機構資質要求210
10.5.3檢測報告內容要求210
10.6案例介紹212
思考題212
參考文獻213
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 作者簡介
周長波,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綠色低碳發展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研究員。主要從事清潔生產和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標準和技術等方面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參與國家重大專項、國際合作項目和地方科研項目100余項,為國家推動清潔生產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技術支撐,為地方和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方法路徑。目前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70余篇,獲得軟件著作權20項、授權專利22項、省部級一等獎1項、其他獎項10項,出版著作9部,編制國家規范標準10余項,多項政策建議被部委領導批示。現兼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監事會監事、可持續生產與消費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