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新型分離技術(陳歡林)(第四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465016
- 條形碼:9787122465016 ; 978-7-122-46501-6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型分離技術(陳歡林)(第四版) 內容簡介
《新型分離技術》(第四版)在介紹分離過程的分類、技術進展、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分章詳細介紹了幾類新型分離技術。全書共11章,包括:緒論,分離過程的基礎理論,反滲透與正滲透、納濾、超濾與微濾,氣體滲透、滲透汽化與膜基吸收,透析、電滲析與膜電解,特種精餾與蒸餾,超臨界流體與特種溶劑萃取,吸附、離子交換與色譜分離,分子識別與印跡分離,泡沫、液膜與磁分離,耦合與集成技術。本書每章均穿插有相關例題,章后附有適量習題。 《新型分離技術》(第四版)可作為高等學校化工、環境、生物、食品、材料、資源與能源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同時也可供從事化工過程及其相關工程設計和產品開發人員自學參考。
新型分離技術(陳歡林)(第四版)新型分離技術(陳歡林)(第四版) 前言
前言
《新型分離技術》的第三版已出版近五年了,這幾年隨著相關新材料的開發成功與應用,促進了傳統分離技術的更新換代和新型分離方法的涌現;另外,手機的普及和網絡訊息傳播的指數增長,隨時獲取所想要的資料成為可能,線上上課與互動成為常態。基于以上事實與現狀,教材形式、教學方法、教授方式,甚至教學理念與教學目的均需改進,以適應需求。為此,對于教材的改革,適應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十分必要。
為適應需求,本次修改中做了如下嘗試:首先,增添新涌現出來的新型分離技術;其次,在書末增加“本書擴展讀物”文獻;然后,簡略理論探討和模型推導部分內容,有興趣者可通過閱讀參考資料進一步探究;*后,對不少節、段內容重寫,以求文句通順、表達簡明,易于分析理解、培養興趣、激發深究。
新型分離技術(陳歡林)(第四版)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分離技術及其在過程工程中的意義1
1.1.1分離技術的地位與作用1
1.1.2新型分離技術開拓與發展的必需性2
1.2分離過程的分類3
1.2.1機械分離4
1.2.2傳質分離4
1.2.3反應分離與轉化5
1.3新型分離技術的進展5
1.3.1膜分離技術6
1.3.2基于傳統分離的新型分離技術8
1.3.3耦合與集成技術9
1.4分離技術選擇的一般規則10
1.4.1選擇的基本依據10
1.4.2工藝可行性與設備可靠性11
1.4.3過程的經濟性12
1.4.4組合工藝排列次序的經驗規則12
習題13
參考文獻13
第2章分離過程的基礎理論14
2.1分離過程的熱力學基礎14
2.1.1熱力學基本定義與函數14
2.1.2偏摩爾量和化學位15
2.1.3克拉貝龍方程和克-克方程16
2.1.4相律17
2.1.5滲透壓與唐南平衡理論17
2.1.6非平衡熱力學基本定律20
2.2分離過程中的動力學基礎22
2.2.1分子傳質及其速度與通量22
2.2.2質量傳遞微分方程24
2.2.3質量傳遞微分方程特定式25
2.3分離過程中的物理力25
2.3.1分子間和原子間的作用力25
2.3.2溶解度參數28
2.3.3滲透相關參數30
2.4分離因子32
2.4.1平衡分離過程的固有分離因子32
2.4.2速率控制過程的固有分離因子33
2.4.3分離因子與過程能耗的定性關系34
2.5分離過程的能耗分析35
2.5.1有效能的基本概念35
2.5.2分離過程的分析39
習題41
參考文獻42
第3章反滲透與正滲透、納濾、超濾與微濾43
3.1反滲透與正滲透44
3.1.1滲透、反滲透與正滲透44
3.1.2反滲透基本機理及模型46
3.1.3反滲透操作特性參數計算48
3.1.4反滲透工藝流程49
3.2納濾53
3.2.1納濾膜發展歷程53
3.2.2對氯化鈉的截留作用53
3.2.3對單價或多價化合物的截留作用54
3.2.4對混合物離子的截留作用54
3.2.5對水中微量有機物的截留作用55
3.2.6納濾恒容脫鹽57
3.3超濾58
3.3.1超濾的基本原理58
3.3.2超濾傳質模型59
3.3.3超濾過程工藝流程62
3.4微濾67
3.4.1微孔過濾模式67
3.4.2濾餅過濾式通量方程68
3.4.3通量衰減模型69
3.5膜元件72
3.5.1膜元件種類72
3.5.2各種膜組件比較75
習題76
參考文獻77
第4章氣體滲透、滲透汽化與膜基吸收78
4.1氣體分離78
4.1.1氣體在膜內的傳遞機理78
4.1.2影響氣體滲透性能的因素83
4.1.3氣體分離的計算88
4.1.4級聯操作的形式和級數計算91
4.2滲透汽化與蒸汽滲透92
4.2.1滲透汽化及蒸汽滲透原理92
4.2.2滲透通量和分離因子93
4.2.3滲透汽化膜過程的設計計算96
4.2.4影響工藝設計的主要因素97
4.2.5滲透汽化級聯計算99
4.2.6滲透汽化與蒸汽滲透的經濟分析100
4.3膜基吸收101
4.3.1膜基吸收及其氣液傳質形式101
4.3.2膜基吸收的傳質102
4.3.3膜基吸收設計參數的確定104
4.3.4膜基吸收過程的應用104
習題105
參考文獻106
第5章透析、電滲析與膜電解107
5.1透析107
5.1.1透析過程機理107
5.1.2透析過程的通量模型107
5.1.3透析液的種類及其組成109
5.1.4透析過程的種類及其清除率110
5.2電滲析112
5.2.1電滲析過程原理112
5.2.2電滲析的基本理論113
5.2.3電滲析過程中的傳遞現象115
5.2.4電滲析器工藝參數計算115
5.2.5電滲析器及其脫鹽流程設計120
5.2.6電滲析中的濃差極化現象125
5.2.7倒極電滲析的設計125
5.2.8離子交換樹脂填充式電滲析127
5.3雙極膜水解離129
5.3.1雙極膜的特性129
5.3.2雙極膜水解離理論電位和能耗130
5.3.3雙極膜電滲析的水解離原理131
5.3.4雙極膜過程設計參數132
5.3.5雙極膜水解離應用132
5.4離子膜電解133
5.4.1膜電解基本原理133
5.4.2離子電解膜133
5.4.3膜電解槽中的電化學反應及物料平衡135
5.4.4膜電解槽中的物料衡算136
5.4.5電解定律136
5.4.6膜電解槽陽極電流效率137
5.4.7膜電解的槽電壓137
習題138
參考文獻139
第6章特種精餾與蒸餾140
6.1混合物組分的相圖140
6.1.1三組分相圖與蒸餾邊界140
6.1.2剩余曲線圖141
6.1.3蒸餾曲線圖144
6.1.4全回流下的產物組成區(蝶形領結區)145
6.2萃取精餾與恒沸精餾146
6.2.1萃取精餾與恒沸精餾特征及其差異146
6.2.2溶劑選擇原則148
6.2.3萃取精餾的分離因子149
6.2.4萃取精餾理論板數計算150
6.2.5恒沸精餾理論板數計算153
6.3反應精餾155
6.3.1反應精餾的基本特點155
6.3.2反應精餾的相平衡與化學平衡156
6.3.3反應精餾的動力學157
6.3.4反應精餾塔的設計計算158
6.3.5反應精餾選型與應用161
6.4超重力精餾163
6.4.1超重力精餾的基本原理163
6.4.2板式旋轉床單層和多層結構164
6.4.3超重力旋轉床流體動力學和傳質分離特性165
6.4.4板式超重力精餾設計原則及步驟167
6.4.5超重力板式床蒸餾的應用168
6.5分子蒸餾169
6.5.1分子蒸餾的原理170
6.5.2分子蒸餾的傳熱與傳質172
6.5.3分子蒸餾器及其工藝設計173
6.5.4分子蒸餾器特征及其應用174
6.6膜蒸餾177
6.6.1膜蒸餾的原理177
6.6.2膜蒸餾過程中的傳熱和傳質178
6.6.3膜蒸餾用膜及其膜元件180
習題181
參考文獻182
第7章超臨界流體與特種溶劑萃取183
7.1超臨界流體萃取183
7.1.1超臨界流體及其性質184
7.1.2超臨界流體萃取中的相平衡188
7.1.3超臨界流體的傳遞性質191
7.1.4超臨界流體萃取工藝及設備計算195
7.1.5超臨界流體萃取分離方法及典型流程198
7.1.6超臨界萃取操作條件選擇199
7.1.7超臨界流體萃取過程的能耗200
7.2雙水相萃取201
7.2.1雙水相分配原理201
7.2.2雙水相系統中的作用力203
7.2.3影響雙水相分配的主要因素205
7.2.4雙水相系統的選擇207
7.2.5雙水相萃取工藝設計208
7.2.6雙水相分配技術的應用209
7.3凝膠萃取210
7.3.1凝膠的種類及其特性210
7.3.2凝膠的相變溫度211
7.3.3凝膠的溶脹與收縮機理212
7.3.4凝膠的篩分作用213
7.3.5凝膠萃取設計參數213
7.3.6典型的凝膠萃取工藝214
7.3.7凝膠萃取的應用217
7.4膜基溶劑萃取218
7.4.1膜基萃取基本原理218
7.4.2膜基傳質方程式219
7.4.3影響膜基萃取傳質的因素219
7.4.4萃取劑選擇原則221
7.4.5膜與膜組件的選擇原則222
習題222
參考文獻223
第8章吸附、離子交換與色譜分離224
8.1吸附分離224
8.1.1吸附及其吸附劑特征224
8.1.2吸附分離劑224
8.1.3吸附分離基本概念225
8.1.4吸附平衡與吸附等溫方程228
8.1.5吸附動力學與擴散傳質機理229
8.1.6固定床吸附及穿透曲線231
8.1.7吸附分離工藝設計及其計算234
8.2離子交換239
8.2.1離子交換樹脂種類239
8.2.2離子交換平衡與動力學關系241
8.2.3離子交換過程設計245
8.2.4離子交換器及其設計要求247
8.2.5離子交換處理裝置選用與設計要求248
8.3色譜分離248
8.3.1色譜的分類和特點249
8.3.2色譜分離平衡關系及操作方法251
8.3.3色譜分離的基本參數252
8.3.4色譜分離的放大設計與優化256
習題259
參考文獻260
第9章分子識別與印跡分離261
9.1弱相互作用與分子識別261
9.1.1分子間弱相互作用261
9.1.2分子識別及其專一性條件262
9.1.3分子識別的基本尺度262
9.1.4互補性和預組織原則262
9.1.5分子識別的鍵合常數263
9.1.6分子識別體系264
9.2分子識別理論及模型分析266
9.2.1分子識別的熱力學基礎分析266
9.2.2分子識別的動力學基礎分析266
9.2.3分子識別過程鍵能分析267
9.3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268
9.3.1制備材料的篩選268
9.3.2分子印跡聚合物制備方法269
9.3.3典型制備方法的利弊分析271
9.3.4典型印跡聚合物的特征272
9.4印跡分離過程建模計算272
9.4.1印跡分離過程建模272
9.4.2分子印跡擴散吸附與相互作用能差274
9.4.3客體結合常數與*大結合量估算275
9.4.4影響分子識別效應的因素277
9.5印跡聚合物的應用278
9.5.1印跡色譜分離278
9.5.2印跡手性拆分279
9.5.3印跡固相萃取281
9.5.4印跡與免疫膜分離286
習題290
參考文獻290
第10章泡沫、液膜與磁分離292
10.1泡沫分離292
10.1.1泡沫分離基本原理293
10.1.2泡沫分離的設備及流程296
10.1.3影響泡沫分離的因素299
10.1.4過程設計與理想泡沫模型301
10.1.5泡沫洗滌技術新發展305
10.2液膜分離307
10.2.1液膜的形狀和分類307
10.2.2促進傳遞機理及載體的選擇308
10.2.3液膜分離機理及傳質方程309
10.2.4液膜制備及其分離操作過程313
10.2.5液膜分離的應用319
10.3磁分離320
10.3.1磁場及其磁性材料特性320
10.3.2磁分離計算基礎323
10.3.3高梯度磁分離325
10.3.4超導磁分離327
10.3.5磁分離機及其處理系統328
10.3.6磁分離機系統設計要點331
習題334
參考文獻335
第11章耦合與集成技術336
11.1反應-分離的耦合與集成過程336
11.1.1催化膜反應器336
11.1.2滲透汽化膜反應器338
11.1.3膜生物反應器341
11.2分離-分離的集成過程343
11.2.1膜與吸收-氣提的集成343
11.2.2精餾-滲透汽化集成344
11.2.3膜滲透與變壓吸附的集成347
11.3集成過程的設計優化348
11.3.1Aspen Plus軟件模擬設計348
11.3.2McCabe-Thiele圖解法設計348
習題353
參考文獻353
本書擴展讀物354
附錄355
附錄A電解質水溶液的滲透壓系數355
附錄B聚合物膜材料的溶解度參數356
附錄C常用溶劑的溶解度參數357
附錄D無機離子和離子對的自由能參數358
附錄E堿金屬陽離子和鹵族陰離子的自由能參數358
附錄F有機離子的自由能參數358
附錄G結構基團對Ecoh,i和Vi的貢獻359
附錄H結構基團對溶解度參數的貢獻360
新型分離技術(陳歡林)(第四版) 作者簡介
陳歡林,男,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博導,1949年9月出生,浙江蕭山市人。1970-1975年浙江省蕭山有機化工廠實驗員。1978-2014年浙江大學化工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導。其中:1994-1995年英國曼切斯特科技大學化工系訪問副教授。2003-2004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工系訪問教授。長期從事膜與水處理技術方面的科研與教學工作,承擔相關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余項,發表相關論文200余篇,其中近100篇被SCI收錄;擁有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鑒定或驗收成果近10項。張林,男,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博導,1972年10月出生,安徽省當涂縣人。兼任工業生物催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副主任、膜與水處理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工業新水源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