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新加坡技術與社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3610374
- 條形碼:9787523610374 ; 978-7-5236-1037-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加坡技術與社會 本書特色
《新加坡技術與社會》探討了新加坡如何從貿易港口轉型為全球創新中心,揭示了其科技政策、歷史背景和社會文化如何推動技術變革。書中分析了新加坡如何從技術模仿到自主創新的過渡,填補了關于其技術發展的學術空白。通過技術與經濟、文化、歷史的緊密聯系,本書為研究新加坡科技創新提供了獨特視角,是對全球科技發展趨勢有興趣的讀者的**選擇。
新加坡技術與社會 內容簡介
一個由貿易商、中間商和店主組成的國家能否轉變為一個由科技創新者主導的國家?一個以經紀文化傳世的經濟體能否轉變為一個依靠科技創造力蓬勃發展的經濟體?如何吸引新加坡年輕人從事研究性工作?誠然,這些都是比較宏觀的問題,要預測新加坡發展研發能力的積極戰略的前景并非易事。本書通過追溯科學技術的發展,強調歷史和社會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旨在為這個城市國家如何擺脫傳統的轉口貿易形象,走上科技創新之路提供有益的見解。
新加坡技術與社會 目錄
引言
**章 從依附理論到創意創新
依附理論和后工業化
技術飛躍
國家在技術變革中的作用
技術創造和創新
技術學習:新加坡的案例
第二章 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生存和追趕
1942 — 1965 年的地緣政治場景
工業化:生存的關鍵
1961 年的《魏森梅斯報告》
1965 — 1979 年的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趕超
出口導向型工業化和技術能力的發展
新加坡技術與社會——從貿易者到創新者
第三章 20 世紀80 年代的技術增長道路
第二次工業革命
外國技術的核心作用
吸收外國技術
建設科技人才隊伍
技術轉移的局限性
工業革命抑或是“無技術”工業化?
第四章 國家干預和技術變革
20 世紀80 年代的國際和區域形勢
研發和國家目標
20 世紀90 年代建立科學和技術框架
構建技術基礎設施
自動化、技能獲取和再培訓
第五章 培育科學文化
21 世紀之前的科學政策
21 世紀科學的發展:生物醫學之路
官僚主義和科學家
科學與新加坡社會
第六章 社會文化屬性和研發
城市國家的社會工程
怕輸現象
人才流失
對工程和研發的認知
第七章 走向科技創新型社會
創新驅動的增長
技術創新性指標
新加坡科技企業家的崛起
科技初創企業的困境
向韓國學習
結語 服務經紀文化的力量
歷史模式的延續
經紀服務行業的持續重要性
向前邁進
注釋
縮略語列表
參考文獻
索引
新加坡技術與社會 相關資料
工業化國家的快速技術進步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壓力,迫使他們縮小技術差距。許多觀察家認為,最有希望的追趕是,在開發新技術時跨越現有的技術水平,即便該技術仍處于基本的探索階段,其商業潛力尚未得到充分檢驗。這種戰略旨在實現技術的自力更生或獨立自主。然而,要取得成功,一個國家需要一批研究型科學家和工程師以及完善的技術政策和良好的基礎設施。
摩西斯·亞伯拉罕維茨(Moses Abramovitz)用“社會能力”(socialcapability)一詞來解釋為什么一些后發者能夠后來居上,甚至超越早期的
領先者,而許多國家卻仍然落后。亞伯拉罕維茨將“社會能力”與一個國家的制度和組織特色聯系起來,這些特色促進或阻礙其成功利用最佳實踐技術,提高技術能力水平,促進知識的傳播,提高資源的流動性和投資回報率的能力。亞伯拉罕維茨利用安格斯·麥迪遜(Angus Maddison)對1870 年至1979 年16 個工業化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和增長的歷史時間序列進行了新匯編,認為“如果技術落后的國家社會能力足夠強大,并且可以利用技術領先者已經采用的技術,他們有可能比先進的國家實現更迅速的增長”。伯恩哈德·海特格(Bernhard Heitger)闡述了亞洲新興工業化經濟體的社會能力和技術跨越的相互作用。在所有這些經濟體中,引進外國技術在他們試圖縮小技術差距中發揮了戰略性作用。這個過程得到了優越的社會經濟條件的支持。盡管存在差異,通過提高教育水平和質量來增加人力資本的形成,并確保高度的經濟開放,是所有這些經濟體共同的首要任務。在關于追趕和技術跨越的研究中,如海特格的研究,隱含著國家和社會在促進或抑制創新技術文化發展中的作用,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決定了發展本土和自主研發技術基礎的成敗。
新加坡技術與社會 作者簡介
吳祖文(Goh Chor Boon),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副院長,主要著作有《新加坡的技術和轉港殖民主義:1819—1940》《走向更美好的未來:1965年以來新加坡經濟發展的教育和培訓》及《服務新加坡:冷藏庫的百年歷程(1903—2003)》等。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