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教育學原理(高等學校教育學專業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40290
- 條形碼:9787518440290 ; 978-7-5184-4029-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教育學原理(高等學校教育學專業教材) 本書特色
一部專業性極強的“教育學原理”課程適用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學習研究教育基本理論的基礎資源。
教育學原理(高等學校教育學專業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以確定“學習目標”為前提,以呈現“觀點與原理”為重點,以展 示“教育事實”為基礎,以挖掘“思想資源”為支架,以“自主評價”為 檢驗的邏輯體系,強調理論與實踐的循環增益,將理論與實踐、原理與思 想、理解與運用、過程與結果有機地整合為一體。本書從教育與教育學的一般問題、 教育與社會的關系問題、教育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問題、教育與人的發展的 關系問題、教育目的問題、教育制度問題、教育內容問題、教育媒介問題 和師生關系問題這九個領域全面闡述了教育學原理的基本內容。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學校教育學專業教材,也可以作為學習、研究教育基本理論的基礎思想資源。
教育學原理(高等學校教育學專業教材)教育學原理(高等學校教育學專業教材) 前言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唯一方法論,致力于中國特色、基于案例的教育學原理話語體系、學術體系和學科體系建設的積極、有益探索。讀者對象《教育學原理》迎合新時代高校學生、教師以及教育理論研究發展的需求應運而生,可以作為“教育學原理”課程適用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學習、研究教育基本理論的基礎思想資源。
設計理念
一、本書以全面樹立“四個意識”為出發點,堅定道路自信,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研究人才和教師隊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堅定文化自信,扎根中國大地、充分利用多元文化的互鑒,為繁榮社會培養創新人才;堅持理論自信,積極探索建設發展中國特色教育學原理案例教學與研究的知識體系,積極開展建設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學術體系、學科體系的有益實踐。
二、以《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為準則,貫徹落實“育人為本”“實踐取向”和“終身教育”的理念
本書緊緊圍繞“學校發展”這一中心,力求呈現一幅“超清”的、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內核的學校教育基本關系圖,使讀者更容易把握學校教育的基本構型。
三、以建構主義理論為理論基礎
教育學原理(高等學校教育學專業教材) 目錄
目 錄
第1章 教育與教育學的一般問題
第1節 教育的界定與歷史
第二節 教育學的界定與歷史
小結
自我評價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教育與社會的關系問題
第1節 教育功能的一般理論
第二節 教育與政治
第三節 教育與經濟
第四節 教育與文化
第五節 教育與科學技術
小結
自我評價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教育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問題
第1節 教育與人口
第二節 教育與自然環境
第三節 學校生態建設
小結
自我評價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的關系問題
第1節 人的發展
第二節 教育與人的發展的關系
小結
自我評價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教育目的問題
第1節 教育目的概論
第二節 我國的教育目的
小結
自我評價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教育制度問題
第1節 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節 學校教育制度
小結
自我評價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教育內容問題
第1節 教育內容概論
第二節 教育內容的選擇與設計
小結
自我評價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教育媒介問題
第1節 教育媒介概述
第二節 教育媒介的選擇與使用
小結
自我評價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師生關系問題
第1節 學生
第二節 教師
第三節 師生關系
小結
自我評價
參考文獻
教育學原理(高等學校教育學專業教材) 相關資料
1. 教育內涵的定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教育是影響人的發展的一切社會活動。狹義教育,即學校教育,是根據社會、生態的需求與可能和人的需求與可能,通過活動參與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促進人的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除特別說明外,后文所用“教育”均指“學校教育”。)
2. 教育形態是豐富多樣的
從多種教育活動構成元素來看,教育的外延包括:按照活動的組織性,教育可以劃分為形式化教育、非形式化教育;按照活動所依存的社會形態,可以劃分為原始社會教育、農業社會教育、工業社會教育和信息社會教育或者原始社會教育、奴隸社會教育、封建社會教育、社會主義社會教育和資本主義社會教育;按照活動的空間,可以劃分為前網絡教育和網絡教育;按照活動參與者之間相互作用的水平,可以劃分為原始教育、傳統教育、現代教育和后現代教育;按照活動參與者的水平,可以劃分為各級教育 [學前、義務教育(小學、初中)、中等教育(高中、中專)、高等教育(專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各類教育(普通、職業技術)。各級教育還可以劃分為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各類教育還可以劃分為一般教育、特殊教育。
3. 教育起源于人類的交往活動,產生于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教育發展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五個社會階段,或者說經歷了語言文化、印刷文化、電子文化、數字文化四個文化階段。
4. 教育構成元素是多元的、復雜的
教育構成元素一般分為人元素——活動參與者和物元素——人之間相互作用的中介物,其中有教育的要素和非要素。教育的要素是教育者、學習者、教育內容和教育媒介,其中,教育者和學習者是人要素,教育內容、教育媒介是物要素。活動的設計、組織和主導者稱為教育者;活動直接作用的人稱為學習者;中介物有 2 個:信息及其載體,信息稱為教育內容,載體稱為教育媒介。
教育學原理(高等學校教育學專業教材) 作者簡介
馬治國,現任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教育學會全國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研究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大連市教育學分會常務理事,曾獲得大連市首屆“我最喜歡的青年教師”、遼寧省高等教育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等稱號。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