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知宋·宋代之交通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117725
- 條形碼:9787213117725 ; 978-7-213-11772-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知宋·宋代之交通 內容簡介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各個發展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兩宋時期尤其如此。我們這一套“知宋”叢書,旨在為有一定文史基礎并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兩宋歷史的讀者,提供一個方便學習的門徑。 《知宋·宋代之交通》分“陸路編”和“水路編”,重點關注陸路交通線的具體走向和驛傳設置、漕運網絡、海上交通等內容。全書共收錄十一位學者的十三篇經典論述,以期呈現宋代交通的概貌,并帶領讀者從交通的視角理解10至13世紀,伴隨經濟重心的轉移、信息增量的空前、對外交流的頻繁,宋代經濟社會發生的巨大變革。
知宋·宋代之交通知宋·宋代之交通 前言
導 論
曹家齊
交通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更是人類文明發展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標志和基礎保障。在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中,一個國家的發展與盛衰,亦無不表現在交通的建設與成就方面。然交通之建設與發展因乎地理,成乎地理,雖今日之空中交通,亦莫能外。故自古以來,國家的存立,莫不遷就于因山川地理所成的交通形勢。10—13世紀的兩宋王朝之立國,尤為如此。其國家的財政保障、國家安全,以及統治秩序維持等立國之計,甚是仰賴當時之交通。
一、交通:兩宋定都汴京和臨安的因與果
周秦漢唐時期,中國王朝的都城多在長安和洛陽,唯六朝都在建康(今江蘇南京)。但無論建都何處,易守難攻的地理之險是必需的選項。但從五代開始,北方王朝的建都地則逐漸舍棄長安和洛陽,向東和東南、東北轉移,從此開啟了中國王朝建都的新格局和歷史新時代。五代之中,除后唐建都洛陽外,其余四個皆建都開封。北宋繼立后,仍然建都開封,稱為汴京,為時160多年。后又有偽齊和金朝短期在此建都。此后,南宋建行都于臨安府,元、明、清三朝皆建都北京(明初短期建都南京)。
知宋·宋代之交通 目錄
導論……………… 曹家齊/ 001
陸路編
宋東京至遼南京驛路考……… 王文楚/ 013
宋代湘桂黔相鄰地區堡寨及交通……… 廖幼華/ 036
宋代嶺南交通路線變化考略……… 陳偉明/ 059
官路、私路與驛路、縣路
——宋代州(府) 縣城周圍道路格局新探……… 曹家齊/ 68
南宋對郵傳之整飭與更張述論
——兼談朝廷與岳飛軍前詔奏往來問題……… 曹家齊/ 90
南宋朝廷與地方間文書傳遞的速度
——以四川地區為中心……… 陳希豐/ 110
水路編
論北宋漕運法……… [日] 青山定雄著,朱慶永譯/ 145
宋代惠民河考……… 鄒逸麟/ 165
浙東運河的變遷……… 陳橋驛/ 180
宋代國內海道考……… 馮漢鏞/ 188
兩宋和高麗海上航路初探……… 王文楚/ 213
五代北宋時期泉州海上交通之發展……… 李東華/ 229
北宋汴河、淮南運河的通航能力與漕糧定額……… 吳同/ 292
后記……… 316
知宋·宋代之交通 作者簡介
曹家齊,江蘇豐縣人,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主要致力于宋遼金歷史與文獻、中國古代交通史和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已出版《宋代的交通與政治》《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北宋名臣——余靖》等著作9部,發表《宋代書判拔萃科考》《趙宋當朝盛世說之造就及其影響——宋朝“祖宗家法”與“嘉祐之治”新論》《遺民心結抑或瀟湘情懷——琴曲解題及意境新探》等學術論文110余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