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城市設計、空間與社會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75402
- 條形碼:9787302675402 ; 978-7-302-67540-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設計、空間與社會 本書特色
城市設計是一個必然涉及城市所面臨各種挑戰的過程:技術變革、空間碎片化、經濟危機、社會不平等和社會排斥、氣候危機、市民的疏離感,以及文化的多樣性。本書試圖闡明城市設計如何以及應該怎樣應對這些挑戰,以促進連接性、再生性、包容性、生態性、民主性和有意義的都市主義。——[英] 阿里•邁達尼普爾(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教授)
★(1)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阿里•邁達尼普爾教授城市設計經典之作
阿里•邁達尼普爾教授在建筑學、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領域享有盛譽。他致力于對城市公共空間的研究,關注公共空間的社會價值和文化意義,注重對城市空間計中社會-空間過程的研究;他把對城市設計思想和方法演進的梳理與全球化、技術進步和社會變遷過程中的城市治理語境相銜接,建構了城市設計理論實踐內涵與特征的分析框架;在對城市設計紛繁多樣的討論中,他的見解獨到而清晰。
★(2)清華大學邊蘭春教授領銜翻譯,誠摯推薦!
本書所涉及的諸多主題,也是當前中國城市發展和城市設計正面臨的關鍵問題和多重挑戰。……中國城市設計亟需突破過去過于偏重物質空間規劃,忽略或者輕視城市空間的社會屬性的局限性。——邊蘭春(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3)為城市設計研究提供一個完整的社會-空間視角下的認識體系
本書在社會-空間視角下,深度解析城市設計的內涵、作用和潛力,揭示了城市設計的復雜性、多樣性、社會性和時代性,提出的理論全面、系統,為理解城市設計在當代城市中的作用提供嶄新視角。作者將空間和社會視為不可分割的整體,探討了城市設計在不同歷史背景下的發展與應用。以此為出發的全面分析方法對于理解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生長中的社會與空間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4)理念 策略:幫助城市設計更好地應對當代城市面臨的挑戰
本書討論了城市社會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環境等領域面臨的挑戰,并提出相應的設計理念與應對策略。
★(5)為中國城市設計實踐轉型提供可資借鑒的重要參照
本書對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公平、公共空間與民主城市建設的論述,以及全面的分析框架等對于我國的規劃師和城市設計師更好地理解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的發展演進規律,對于應對當前城市發展中的復雜挑戰,推動中國城市在未來的城市更新與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城市設計、空間與社會 內容簡介
"《城市設計、空間與社會》是英國紐卡斯爾大學著名教授阿里?邁達尼普爾關于城市設計的經典著作。作者從歷史和現實、全球和地方、理論和實踐等多維度、多層次的相互觀照、互為鏡鑒中,深入分析了城市設計的本質及其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環境意義,并批判性地回顧當代城市設計的一些關鍵范式,對城市設計面向未來的潛力提出清晰而積極的愿景,探索城市設計如何在應對全球化、經濟轉型、環境危機、社會不平等等當代挑戰中發揮作用。 《城市設計、空間與社會》包含全球多座城市的典型實例,視角獨到,分析透徹,涵蓋了城市設計語境下廣泛而又相互關聯的主題,為城市設計研究提供了一個社會-空間視角下完整的認識體系。本書所涉及的諸多主題,也是當前中國城市發展和城市設計正面臨的關鍵問題和多重挑戰,為我國城市設計實踐轉型提供了可資借鑒的重要參照。 "
城市設計、空間與社會城市設計、空間與社會 前言
隨著世界城市化的進程,大多數人口生活在城鎮和城市中,城市設計
作為塑造城市空間的、有目的的過程,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城市是復雜且多維的,城市設計也必然如此。城市不僅僅是建筑和道路的
聚集,更重要的是人群、各種物體和其他形式的生命體的聚集。每個生
活在城市中的生命體都有其獨特的軌跡,這些軌跡在城市空間及其外部展
開,與城市環境及其所包含的風險和回報相適應并做出回應。城市中的每
一個物體都見證了許多故事,對制造它、使用它或改變它的人們來說,這
些物體有著多重意義。城市中的每一個地方都有著多重歷史,對于曾經路
過或生活在那個地方的人們來說,他們經歷、記憶并記錄著這些歷史。城
城市設計、空間與社會 目錄
插圖地點和表格列表 VII
致謝 IX
**章 城市設計的論據 001
· 分析城市設計的本質 002
· 應對城市變遷的挑戰 004
· 城市設計的社會-空間方法 007
第二章 塑造城市環境 009
· 文本分析:“城市”和“設計” 010
· 技術分析:城市設計師都做些什么 013
· 關系分析:從有爭議的分工到交叉學科 017
· 功能分析:城市設計的角色 021
· 環境分析:城市設計作為特定環境下的一種多維行動 024
· 診斷分析:城市設計與城市問題 028
· 結語 031
第三章 尋找秩序井然的城市 033
· **個時期:建立中世紀城市的秩序 034
· 第二個時期:建立革命主義下的城市秩序 039
· 第三個時期:建立現代大都市的秩序 045
· 第四個時期:建立全球都市主義的秩序 055
· 結語 056
第四章 連結的都市主義 057
· 社會聯系的空間工具 057
· 從街道到道路,從道路回歸街道 060
· 街道作為新城市體驗的主干 064
· 街道作為城市再生和戰略規劃的媒介 067
· 街道作為充滿戲劇性且令人興奮的場所 069
· 數字連接與城市空間 071
· 城市設計連接空間碎片 074
· 連接的偶然性 078
· 結語 080
第五章 再生的都市主義 082
· 一個城市星球:城市群的無休止增長 083
· 全球化和城市經濟變革 084
· 周期性建造的城市 087
· 城市設計作為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090
· 通過競爭力實現再生 095
· 通過創造性破壞實現再生 096
· 塑造再生的集群 101
· 科技集群 103
· 文化街區 107
· 結語 110
第六章 包容的都市主義 112
· 城市空間的功能組織:從區隔到混合利用 112
· 勞動分工和社會碎片化 114
· 空間的分工 116
· 混合使用和社會融合 119
· 空間的社會組織:以鄰里為單位的城市空間 120
· 分隔居住:社會隔離與貧民窟化 123
· 共同居住:社會混合與紳士化 127
· 包容性場所 129
· 包容性的過程 132
· 結語 135
第七章 生態的都市主義 136
· 追溯過去:與自然和社會世界的脫節 136
· 從征服到關注 139
· 限制足跡 141
· 保護環境 146
· 使城市變得緊湊、高密度和混合使用 150
· 增加和連接綠色空間 153
· 結語 165
第八章 民主的都市主義 167
· 公共空間與城市治理 168
· 領域和邊界 175
· 接觸個體:透明罩與面具 177
· 進入場所:柵欄與圍墻 180
· 獲取支持與認可:群體的成員資格 183
· 獲得交流:信息與溝通渠道 185
· 獲取資源:法律與慣例 189
· 結語 190
第九章 有意義的都市主義 192
· 一種有意義的公共基礎設施 192
· 自由的概念:消除限制 199
· 消極的自由與空間距離 200
· 消極空間的后果 203
· 自由的復合理念 205
· 復合的自由,建構性的空間 207
· 城市設計與場所的概念 210
· 結語 217
第十章 社會-空間城市性:連接與斷裂 218
· 造城 218
· 對社會-空間秩序的歷史探索 220
· 概念和語境 222
· 聯系和簇群 226
· 融入環境的簇群 227
參考文獻 231
索引 255
譯后記 278
城市設計、空間與社會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 阿里•邁達尼普爾(Ali Madanipour)出生于伊朗,目前執教于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建筑規劃和景觀學院,教授建筑學、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等課程,獲多項設計和研究獎項,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他是紐卡斯爾大學全球城市研究小組的創始成員之一,曾擔任多個訪問學者職位,包括維也納技術大學的維也納市高級訪問教授、約翰內斯堡金山大學的維茨-克勞德•萊昂杰出學者,以及米蘭理工大學的訪問教授。近年來,他的研究集中在公共空間(Rethinking Public Space,2023)、空間正義(Relocal項目,2016)、規劃理論(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Planning Theory,2019)以及城市時間性(Cities in Time,2017)等領域。出版學術專著十余部,被譯為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日語、波斯語和西班牙語等多種語言。著作Design of Urban Space: An Inquiry into a Socio-Spatial Process(《城市空間設計——社會—空間過程的調查研究》)于2009年被翻譯并引入中國。
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 阿里•邁達尼普爾(Ali Madanipour)出生于伊朗,目前執教于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建筑規劃和景觀學院,教授建筑學、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等課程,獲多項設計和研究獎項,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他是紐卡斯爾大學全球城市研究小組的創始成員之一,曾擔任多個訪問學者職位,包括維也納技術大學的維也納市高級訪問教授、約翰內斯堡金山大學的維茨-克勞德•萊昂杰出學者,以及米蘭理工大學的訪問教授。近年來,他的研究集中在公共空間(Rethinking Public Space,2023)、空間正義(Relocal項目,2016)、規劃理論(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Planning Theory,2019)以及城市時間性(Cities in Time,2017)等領域。出版學術專著十余部,被譯為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日語、波斯語和西班牙語等多種語言。著作Design of Urban Space: An Inquiry into a Socio-Spatial Process(《城市空間設計——社會—空間過程的調查研究》)于2009年被翻譯并引入中國。
譯者簡介:
★ 邊蘭春,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設計分會副主任委員、城市更新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專家顧問組成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城市設計與遺產保護,城市更新與住區可持續發展。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區總體城市設計研究,北京什剎海、大柵欄等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成都人民南路南延線城市副中心城市設計等。主編Chines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From Historical Wisdom to Modern Miracles,譯有《1945年以來的世界城市設計》等。
★ 秦銘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博士研究生,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建筑與城市設計碩士,曾在AEDAS、SOM等建筑與城市設計公司工作、實踐。
★ 陳明玉,福州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設計與住區更新,聚焦“雙老化”社區建成環境更新與老齡人口健康方面研究。主持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1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