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俞澤箴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642980
- 條形碼:9787550642980 ; 978-7-5506-4298-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俞澤箴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本書特色
參與早期敦煌經卷整理及故宮文物保護,任教燕大,病中譯筆不輟
俞澤箴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內容簡介
《俞澤箴晚年日記》起于1920年2月26日,止于1926年7月31日,歷時六年半。《日記》的主要內容、歷史價值與史料價值如下:作為京師圖書館的館員,《日記》中比 較詳細地記載了20世紀20年代初,京師圖書館的日常工作狀況、工作概貌以及圖書館領導的頻繁變更、員工的人事變動等。尤其是對徐森玉(1881—1971)任主任期間的 工作,記載翔實,如為保護館藏善本及《四庫全書》,為擴充館址,為應對“國立京師圖書館”的風波以及眾多的館務工作,徐森玉克服重重困難,躬親其事,恪盡職守。《日記》填 補了早年圖書館史料上的空白,讓我們看到了徐森玉為我國圖書館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
俞澤箴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俞澤箴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前言
俞澤箴(1875.11.2—1926.8.6),原名俞箴墀,字丹石,號德孟,浙江德清人。他是晚清舉人俞祖綏之子,俞林之孫,晚清著名經學家俞樾(曲園老人)的侄孫,現代著名紅學家、文學家俞平伯的堂叔。他畢業于北洋大學,曾任無錫私立競志女學校教員、教務主任,廈門集美師范學校教務長,江蘇省立圖書館主任等。1919年8月,他從南方來到北京,與清史館協修俞陛云、北京大學教授俞同奎等堂兄弟相聚于京城。
自1919年11月至1926年7月,俞澤箴在京師圖書館工作,曾任輿圖與敦煌石室唐人寫經室主任,參與了敦煌經卷的整理、編目工作,為早年的敦煌學研究做出了貢獻。20世紀30年代初,署名陳垣的《敦煌劫余錄》,就是根據他們的編目,錄副編排出版的。1925年初,他曾作為“清室善后委員會”特聘顧問,參與了清宮文物的清點工作。1925年5月至1926年5月,他被歷史學家、燕京大學文理科科長洪業(字煨蓮)聘請,兼任燕京大學國文教員,后因病辭去兼職。
俞澤箴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目錄
俞澤箴與他的晚年日記(代前言)
整理凡例
紫丁香仙館日記(1920年2月26日至1921年6月30日)
絳瑛仙館日記(1921年7月1日至1923年6月30日)
絳瑛館日記(1923年7月1日至1926年7月31日)
人名字號音序索引
參考文獻
俞澤箴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相關資料
民國九年(1920)二月
二十六日雪。得蘇信,知歲暮寄函并銀七十元已收到,并告我以二十八日盛康完姻,花朝纖姨五旬生辰,均需送禮。照亭照亭,李耀南,字照亭。1917年6月至1948年12月,在京師圖書館工作,曾任考訂組組長等。俞澤箴日記(以下簡稱“日記”)中偶稱李耀南。未來,韓君韓君,韓嵩壽,字孟華。1916年9月,開始在京師圖書館工作,曾任庋藏組組長。日記中又稱夢華。復早退,幸閱覽人未及四時均已退去。今日讀《新飛艇》一卷,《化身奇談》一卷。
二十七日晴。庭前積雪向陽處悉溶,京師氣候絕準確,一交春,雪即易消。得同一同一,鄒家麟(1881—1958),字同一,江蘇無錫人。1908年任無錫私立競志女學校國文、歷史教員,1911年辭去。后任麗則女學教員。1920年出任無錫縣立乙種實業學校校長,并再次到競志女學校兼任國文教員。自錫來函,道麗則麗則,即江蘇省吳江同里鎮的麗則女學,是江南著名學校之一。1906年2月由任傳薪創辦,1909年開設師范本科班。曾聘請縣內外的名師任教,錢基博、袁桐蓀、任傳鶴、范煙橋等均在該校任教過。1915年秋,師范班停辦后,又接辦麗則女子中學。事。是校歲底學生總數約百七八十人,中學三級,僅得地支之數。帆影酒興尚豪,近頗研求德法文字,課外自習日必數小時,亦吾黨中之畏友也。杞人多病,玉人亦然。回首前塵,頗多棖觸。舊生許璘許璘(1897—1973),名許淑彬,閨名許璘,又作許琳,江蘇無錫人。晚清學者許士熊(1869—1920)之女,畢業于江蘇省吳江同里鎮麗則女子中學,并曾在母校任教。后隨父母移居北京,任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英語和音樂教師。1923年1月14日,與地質學家李四光(1889—1971)結婚。近亦在是校任英文、樂歌,尚受生徒歡迎,聞之殊慰。韓君以家有病人,未及午膳,即返西城。晚膳后,步行至汪芝麻胡同南購物。今日讀《冰天漁樂記》二卷,《三人影》一卷。
二十八日陰。讀《橘英男》一卷,《鐵血痕》二卷。
二十九日薄陰。讀《新天方夜譚》一卷,《雙喬記》一卷,《雙鴛侶》一卷。夜歸西城西城,指北京西城成方街10號,俞澤箴的堂弟俞同奎的住所。,覺頭暈,早睡。
民國九年(1920)三月
一日晴。讀《海衛偵探案》一卷。午后,偕東森妹倩東森妹倩,鈺妹夫婿施東森。倩,音“慶”,舊指女婿。妹倩,即妹婿。訪六弟六弟,俞同奎(1876—1962),字星樞,號聚五,浙江德清人。俞祖福之子,俞林之孫。著名化學家。畢業于英國利物浦大學。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工業學校校長等。1924年11月至1925年2月,任jiaoyu部專門教育司司長。同時,任清室善后委員會委員。日記中也稱星弟、星樞。于六部口實業專使署,同游海王村公園,園中有國貨陳列所,佳品絕多,遂游火神廟,珠寶古玩,琳瑯滿目,游人如蟻,擁擠不堪。歸途遇鈺妹鈺妹,俞同鈺(1897—1926),浙江德清人。俞祖福之女,俞林孫女。日記中偶稱同鈺。。仍宿西城。
民國九年(1920)二月
二十六日雪。得蘇信,知歲暮寄函并銀七十元已收到,并告我以二十八日盛康完姻,花朝纖姨五旬生辰,均需送禮。照亭照亭,李耀南,字照亭。1917年6月至1948年12月,在京師圖書館工作,曾任考訂組組長等。俞澤箴日記(以下簡稱“日記”)中偶稱李耀南。未來,韓君韓君,韓嵩壽,字孟華。1916年9月,開始在京師圖書館工作,曾任庋藏組組長。日記中又稱夢華。復早退,幸閱覽人未及四時均已退去。今日讀《新飛艇》一卷,《化身奇談》一卷。
二十七日晴。庭前積雪向陽處悉溶,京師氣候絕準確,一交春,雪即易消。得同一同一,鄒家麟(1881—1958),字同一,江蘇無錫人。1908年任無錫私立競志女學校國文、歷史教員,1911年辭去。后任麗則女學教員。1920年出任無錫縣立乙種實業學校校長,并再次到競志女學校兼任國文教員。自錫來函,道麗則麗則,即江蘇省吳江同里鎮的麗則女學,是江南著名學校之一。1906年2月由任傳薪創辦,1909年開設師范本科班。曾聘請縣內外的名師任教,錢基博、袁桐蓀、任傳鶴、范煙橋等均在該校任教過。1915年秋,師范班停辦后,又接辦麗則女子中學。事。是校歲底學生總數約百七八十人,中學三級,僅得地支之數。帆影酒興尚豪,近頗研求德法文字,課外自習日必數小時,亦吾黨中之畏友也。杞人多病,玉人亦然。回首前塵,頗多棖觸。舊生許璘許璘(1897—1973),名許淑彬,閨名許璘,又作許琳,江蘇無錫人。晚清學者許士熊(1869—1920)之女,畢業于江蘇省吳江同里鎮麗則女子中學,并曾在母校任教。后隨父母移居北京,任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英語和音樂教師。1923年1月14日,與地質學家李四光(1889—1971)結婚。近亦在是校任英文、樂歌,尚受生徒歡迎,聞之殊慰。韓君以家有病人,未及午膳,即返西城。晚膳后,步行至汪芝麻胡同南購物。今日讀《冰天漁樂記》二卷,《三人影》一卷。
二十八日陰。讀《橘英男》一卷,《鐵血痕》二卷。
二十九日薄陰。讀《新天方夜譚》一卷,《雙喬記》一卷,《雙鴛侶》一卷。夜歸西城西城,指北京西城成方街10號,俞澤箴的堂弟俞同奎的住所。,覺頭暈,早睡。
民國九年(1920)三月
一日晴。讀《海衛偵探案》一卷。午后,偕東森妹倩東森妹倩,鈺妹夫婿施東森。倩,音“慶”,舊指女婿。妹倩,即妹婿。訪六弟六弟,俞同奎(1876—1962),字星樞,號聚五,浙江德清人。俞祖福之子,俞林之孫。著名化學家。畢業于英國利物浦大學。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工業學校校長等。1924年11月至1925年2月,任jiaoyu部專門教育司司長。同時,任清室善后委員會委員。日記中也稱星弟、星樞。于六部口實業專使署,同游海王村公園,園中有國貨陳列所,佳品絕多,遂游火神廟,珠寶古玩,琳瑯滿目,游人如蟻,擁擠不堪。歸途遇鈺妹鈺妹,俞同鈺(1897—1926),浙江德清人。俞祖福之女,俞林孫女。日記中偶稱同鈺。。仍宿西城。
俞澤箴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作者簡介
俞澤箴(1875—1926),原名俞箴墀,字丹石,號德孟,浙江德清人。晚清舉人俞祖綏之子,俞林之孫,晚清著名經學家俞樾侄孫,現代著名紅學家、文學家俞平伯堂叔。 1919年11月至1926年7月,俞澤箴在京師圖書館工作,曾任輿圖與敦煌石室唐人寫經室主任。1925年初,作為“清室善后委員會”特聘顧問,參與清宮文物的清點工 作。1925年5月至1926年5月,兼任燕京大學國文教員。
孫玉蓉,天津人。退休前供職于天津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工作。對文學家、紅學家俞平伯的相關史料搜集與研究多年,出版有《俞平伯研究資料》《俞平伯年譜》等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