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唐樹義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643192
- 條形碼:9787550643192 ; 978-7-5506-4319-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樹義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本書特色
太平軍戰力太強,致使幫辦一切撫輯事宜的前湖北巡撫兵敗投江自盡
唐樹義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內容簡介
《唐樹義日記》記載了其為官之旅、返家生活、水災治理及與太平軍戰斗之事,由于所載皆為親身經歷,并與史實大都可以印證,故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唐氏長年堅持日記,今存五 部,大多都有作者自書名稱,從道光廿二年(1842年至咸豐四年(1854年),中間有所間斷。日記皆為手稿,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至咸豐四年(1854),共計 十七冊,具體內容包括:《北征紀行》二冊、《夢硯齋日記》一冊、《楚北旬宣錄》五冊、《歸田錄》六冊、《待歸草堂日記》三冊。
唐樹義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唐樹義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前言
唐樹義(1793—1854),字子方,齋號“夢硯齋”,貴州遵義人。嘉慶二十一年(1816)鄉試中舉,道光六年(1826)以大挑一等分湖北補知縣用,歷官陜西按察使、布政使和湖北布政使,二十九年(1849)署理湖北巡撫。后居家賦閑。咸豐三年(1853)奉命往湖北鎮壓太平軍,次年在督師作戰時,船被太平軍擊中,戰敗沉江而死。
唐氏長年堅持寫日記,稿本今存5部17冊,按時間先后,依次為:《北征紀行》(2冊)、《夢硯齋日記》(1冊)、《楚北旬宣錄》(共8冊,存5冊)、《歸田錄》(6冊)及《待歸草堂日記》(3冊)。所記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至咸豐四年(1854),為其人生的*后十三年,每部有作者自書日記題名。今為題名方便,統稱《唐樹義日記》。
茲將每部日記簡介如下:
一、 《北征紀行》2冊,所記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十日止。
二、 《夢硯齋日記》1冊,所記自道光二十三年(1843)二月二十二日起,至七月初十日止。
三、 《楚北旬宣錄》5冊,前2冊所記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正月十七日起,至四月二十四日止。后3冊封面無文字,用“德雅齋”八行箋書寫,所記自道光二十八年(1848)七月初起,至次年十月二十五日止。
唐樹義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目錄
前言
凡例
北征紀行一(1842—1843)
北征紀行二(1842)
夢硯齋日記(1843)
楚北旬宣錄一(1847)
楚北旬宣錄二(1847)
楚北旬宣錄六(1848)
楚北旬宣錄七(1848—1849)
楚北旬宣錄八(1849)
歸舟安穩錄(1849—1850)
歸田錄一(1850—1851)
歸田錄二(1851)
歸田錄三(1851—1852)
歸田錄四(1852)
歸田錄五(1852—1853)
癸丑出山錄一(1853)
癸丑出山錄二(1853)
癸甲從戎錄(1853—1854)
唐樹義日記(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作者簡介
唐樹義(1793—1854),字子方,齋號“夢硯齋”,貴州遵義人。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鄉試中舉,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挑一等分湖北補知縣用,歷官陜西按 察使、布政使和湖北布政使,二十九年(1849年)署理湖北巡撫。咸豐三年(1853年)奉命往湖北鎮壓太平軍,次年在與太平軍的戰斗中失敗跳江而死。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