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文化強省建設的廣東實踐及路徑研究(奮力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研究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78127
- 條形碼:9787218178127 ; 978-7-218-17812-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強省建設的廣東實踐及路徑研究(奮力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是論述廣東如何建設文化強省的研究著作。全書回顧了建國以來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與成就,結合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新目標、新要求,從嶺南特色文化入手,梳理廣東文化強省的強大基礎和制度保障,著力推進文化強省戰略在廣東的實施和探索。該書有利于展現嶺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促進文化的傳播與交流,為廣東高質量發展賦能文化力量。
文化強省建設的廣東實踐及路徑研究(奮力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研究叢書) 目錄
導 論
**章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鑄就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輝煌
一 現代化視域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歷史展演
(一)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文化強國建設的初步探索
(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文化強國建設的穩步發展
二 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統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二)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
(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
三 新時代以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偉大成就
(一)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
(三)文化產業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日臻完善
(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六)對外文化傳播實現質的飛躍
第二章 廣東文化強省建設基礎與現狀
一 廣東文化強省的深厚文化底蘊
(一)具有獨特思想魅力的嶺南文化
(二)“敢為天下先”的近代革命文化
(三)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
二 廣東文化強省的社會基礎
(一)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二)政府出臺政策制度保障
(三)人民生活水平穩定提升
(四)人民文化教育水平提升
(五)社會團體夯實組織基礎
(六)對外開放持續深入推進
三 廣東文化強省的建設狀況與主要成就
(一)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推進歷程
(二)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主要成就
(三)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發展形勢
第三章 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戰略規劃
一 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思想原則
(一)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指導思想
(二)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基本原則
二 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目標遠景
(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中把握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目標
(二)從實現人的現代化的視角把握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目標
(三)從經濟與文化的辯證關系出發把握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目標
(四)從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角度把握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目標
(五)從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的戰略高度把握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目標
三 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根本要求
(一)文化事業強
(二)文化產業強
(三)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強
(四)文化形象好
四 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樹立“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典型示范
(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鞏固全省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陣地
第四章 文化強省建設豐富高品質文化供給
一 公共文化服務與高品質文化供給
(一)做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規劃與評估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
(三)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
(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
二 文化藝術建設與高品質文化供給
(一)創作體現廣東特色的文藝精品
(二)舉辦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藝活動
(三)完善群眾性文藝工作的機制團隊
三 文化資源開發與高品質文化供給
(一)城市文化底蘊的深度挖掘與文化歸屬感培植
(二)鄉村文化景觀的創新營造與鄉愁情感的維系
(三)文化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與民眾幸福感提升
第五章 文化強省建設賦能廣東高質量發展
一 文化強省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精神指引
(一)鞏固廣東人民的自信心與自豪感
(二)激發廣東人民的創造力與責任感
(三)提升廣東人民的文化素養和文明程度
二 文化強省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基礎
文化強省建設帶動就業增加收入(二)文化強省建設激發消費新動能
(三)文化強省建設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三 文化強省建設推動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升級
(一)建設科技驅動型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二)建設“文化 ”型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三)建設集聚發展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四)建設區域協同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五)建設靈活開放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第六章 文化強省建設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一 文化強省建設與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一)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需要是現階段的重要任務
(三)凝聚奮進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力量
二 文化強省建設與人民精神生活體驗
(一)文化藝術體驗
(二)文化交往體驗
(三)文化娛樂體驗
(四)文化節慶體驗
(五)文化景觀體驗
三 文化強省建設與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161
(一)推進鄉村貧困地區的文化建設 161
(二)廣泛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工程 164
(三)保障特殊群體基本文化權益 166
第七章 文化強省建設推進嶺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一 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
夯實非遺文化的保護工作基礎(二)做好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三)發掘非遺文化新的時代價值
二 多種渠道手段弘揚紅色革命文化
(一)整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二)傳承賡續偉大革命精神
(三)紅色旅游延續紅色記憶
三 推動嶺南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新派粵劇:以新的藝術形式展現嶺南戲曲之美(二)建筑改造:推動嶺南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日常生活
(三)食在廣東:廣東文化旅游產業新的重要增長點
(四)功夫之城:打造具有嶺南文化特質的城市品牌
第八章
文化強省建設深化拓展文化傳播與交流
一 文化強省建設展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一)依托國家重大戰略擴大廣東文化影響力
(二)精心打造國際文化品牌活動
(三)加強廣東國際性文化交流平臺建設
二 文化強省建設推動灣區文化的共建共享
(一)共建“人文灣區”是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
(二)加強灣區文化藝術領域的聯動合作
(三)深化粵港澳文化品牌的聯合推廣
三 文化強省建設提升廣東現代文化影響力
(一)著力建設全國現代文化中心
(二)深入開展省際文藝交流活動
(三)積極推進文化幫扶平臺建設
第九章 高水平推進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基本策略
一 構筑領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一)“文化星河”:優化和擴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
(二)“心享文化”: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
(三)“智慧引擎”:以智慧技術驅動體制機制創新
(四)“暖心之翼”:用文化關愛溫暖社會特殊群體
(五)“共融之光”:實現全省公共文化體系的共建共享
二 全面提升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
(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二)數字化科技化戰略
(三)國際化發展戰略
(四)高端人才計劃戰略
三 提煉展示嶺南文化的獨特標識
(一)守護傳承嶺南歷史文脈
(二)創新發展嶺南文化表達
(三)推動嶺南文化走向世界
后 記
文化強省建設的廣東實踐及路徑研究(奮力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研究叢書) 相關資料
(一)樹立“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典型示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我們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全國各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求索的關鍵主題。廣東是改革開放事業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物質文明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時,廣東率先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探索,率先創立了精神文明學,成立了全國首家精神文明學會。1994年12月,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在廣州召開第一次理事會暨“愛國主義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研討會,在精神文明理論研究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長期以來,廣東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明確提出“達到與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文化發展水平”的建設目標,2015年、2021年分別出臺《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提升計劃(2015—2017)》《廣東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彰顯了廣東在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方面的前瞻遠矚和周密部署。新時代以來,廣東深入學習貫徹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九大行動,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縱深發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奮力在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上都交出優異答卷。目前,廣東正在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建設貿易強省,并在建設更高水平的文化強省方面穩步推進。經濟文化一體化的趨勢得到進一步加強,2021年廣東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6910.06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5.5%。在南粵大地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為各省市樹立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旗幟典范。
文化強省建設的廣東實踐及路徑研究(奮力建設現代化新廣東研究叢書) 作者簡介
廖茂忠,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承擔的國家級課題三項,其他各類課題十多項,在重要期刊發表論文二十多篇,出版學術專著四部。曾獲全國優秀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八次優秀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博士論文《學生貸款違約影響因素研究》獲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五屆“高等教育學”優秀博士論文。
劉夢雪,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