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贛事好商量:2024. 協商與城市文化座談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50925
- 條形碼:9787520550925 ; 978-7-5205-5092-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贛事好商量:2024. 協商與城市文化座談文集 本書特色
《贛事好商量2024:“協商與城市文化”座談文集》是江西省政協宣傳文史網絡中心匯編的一部理論文集。“協商與城市文化”座談會是江西省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大抓落實年”部署要求,凝心聚力助推文化強省建設的一項具體行動。全書共分“口頭發言”“書面發言”“交流論文”三部分,從“自覺踐行‘兩個結合’,準確把握協商與城市文化建設的政治方向”“深入挖掘優秀贛鄱文化,不斷豐富協商與城市文化的內涵”“充分發揮政協職能作用,以協商與城市文化成果助推文化強省建設”等幾個方面深度研討,各抒己見,共商如何構建推動新時代政協協商與城市文化建設的大格局與新高度。全書主旨在于充分用好市轄區政協座談研討的平臺,加大理論研究成果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全省政協系統工作質量和水平,以優異成績迎接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
贛事好商量:2024. 協商與城市文化座談文集 內容簡介
·
“贛事好商量”是江西省政協著力打造的協商品牌。《贛事好商量2024:“協商與城市文化”座談文集》是江西省政協宣傳文史網絡中心匯編的一部理論文集。2024年是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一年來,江西省政協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取得一個個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高質量履職成果。作為“協商與城市文化”座談年度系列論文集,圍繞全年工作主題主線,共分“口頭發言”“書面發言”“交流論文”三部分。全書選其優、擇其要、顯其特,既突出重點,匯聚精品,又兼顧各方,呈現精彩,充分展示贛鄱政協人用心用情的接續作為,深切表達對新中國和人民政協發自肺腑的禮敬禮贊。
贛事好商量:2024. 協商與城市文化座談文集 目錄
001 以一域之光為贛鄱文化繁榮發展全局添彩  陳俊卿
005 人民政協的新時代就是協商的新時代   楊木生
口頭發言
011 在城市文化建設新征程上彰顯政協新作為  政協九江市委員會
014 立足職能定位 以文興業助力城市發展   政協新余市委員會
017 堅持“三個聚力” 彰顯“鷹有作為”   政協鷹潭市委員會
020 以文化人凝心聚力 持續擦亮“四大文化”名片 政協贛州市委員會
023 建好用活文史研究館 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標  政協上饒市委員會
026 以“吉事廣議”協商平臺賦能城市文化建設  政協吉安市委員會
029 為唱響“文化撫州 夢想之舟”貢獻智慧力量 政協撫州市委員會
031 “贛事同心”:“三級委員”齊努力 協商文化潤心田
            政協南昌市紅谷灘區委員會
034 以“文化之力”彰顯“政協之為”    政協景德鎮市昌江區委員會
037 共繪城市文化之美 助推文化強區建設   政協萍鄉市湘東區委員會
039 協商賦能共繪城市文化之美     政協贛州市章貢區委員會
042 讓協商文化之花在基層越開越艷    政協宜春市袁州區委員會
書面發言
047 推進協商文化與南昌城市文化 ?相互融合促進的實踐與探索 政協南昌市委員會
051 瓷都老廠區廠房更新改造利用的文化啟示    政協景德鎮市委員會
054 打造“書香政協”品牌 助力城市文化建設    政協萍鄉市委員會
057 為城市文化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政協宜春市委員會
060 以高質量協商為城市文化建設賦能      政協南昌市東湖區委員會
063 找準“加裝電梯”小切口 做好“協商為民”大文章
              政協南昌市西湖區委員會
066 續底色 顯特色 添亮色
以政協履職之筆畫好城市文化新藍圖    政協南昌市青云譜區委員會
069 以“協商之力”助推“文化塑城”     政協南昌市青山湖區委員會
072 以政協協商賦能城市文化建設    政協南昌市新建區委員會
075 協商與城市文化的互融共促    政協九江市柴桑區委員會
078 厚植協商文化 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  政協九江市潯陽區委員會
081 深耕城市文化底蘊 助推重要節點城市建設  政協九江市濂溪區委員會
084 發揮委員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政協景德鎮市珠山區委員會
088 以紅色為引擎書寫“贛事好商量? ”安源篇章 政協萍鄉市安源區委員會
091 讓“鋼花”在城市美麗綻放     政協新余市渝水區委員會
094 以協促文 以商助城      政協鷹潭市余江區委員會
097 集政協協商之智 增城市文化之力   政協鷹潭市月湖區委員會
100 充分發揮協商民主在助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政協贛州市南康區委員會
103 彰顯“贛事好商量”品牌 打造協商文化亮麗名片  政協贛州市贛縣區委員會
106 貢獻政協智慧 助力城市文化建設      政協上饒市信州區委員會
108 推進“贛事好商量”廣豐實踐
深耕厚植富有政協特色的協商文化    政協上饒市廣豐區委員會
111 拓展基層協商文化新路子        政協上饒市廣信區委員會
114 擦亮“贛事好商量·吉事廣議”品牌
助推城市體育文化建設       政協吉安市吉州區委員會
118 凝心聚力助推“文化之城”建設      政協吉安市青原區委員會
121 打造“書香政協” 添彩“文化臨川”     政協撫州市臨川區委員會
125 拓展政協文化屬性 弘揚東鄉特色文化     政協撫州市東鄉區委員會
署名文章
131 弘揚南昌城市精神 構建閉環協商工作機制的實踐與思考  肖玉文
135 協商式監督為城市文化建設助力賦能      占 勇
139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助推南昌城市工作持續提升   萬 敏
141 圍繞城市文化建設協商監督要突出問題導向     徐紅梅
143 以高質量協商共繪城市文化之美       王 芮
145 協商聚力促治理 千年古城換新顏      王位華 陳景略 周軍強
150 做城市文化建設的示范者、參謀者、助推者    趙木林
153 干出縣級政協新作為 打造城市文化新品牌    張義紅 楊細焱
158 用好“協商”法寶 做好三篇文章 為人民城市建設凝心聚力  黃斯文
163 奏響文旅大會“協”奏曲       張小平 熊雷輝
167 透視城市更新中協商文化的“萬安實踐”   郭慧娟 謝慧萍
170 涵養“和合”文化 鑄強協商品牌     王志宏
174 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 助推城市文化建設   王佳夏
178 助推鄉土文化與城市文化相融合     馮 川
183 協商監督 共繪城市文化新圖      范志鵬
188 “龍安協商”繪就城市文化之美     帥式財
194 發揮政協優勢作用 助力城市文化建設    湯小勇
198 協商在城區改造中的文化保護作用探究    胡 強
201 淺析城市文化建設中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   伍云翎
205 發揮政協委員作用 助力城市文化繁榮    殷 俊
209 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    謝 坤
215 新余城市文化與協商文化關系淺析    王 琴 傅艷輝
220 發揮政協優勢 助推文化繁榮     簡菊生 鐘團艷
225 講好七仙女故事 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涂向義
231 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積極發揮政協協商式監督作用 羅 潔
235 商以求同 協以成事 文以化人    朱甫林 王 驍 郭世安
242 讓千年文脈綻放時代光彩      劉瑞華 謝建春 曾天蔚
247 以“協商”推動“和合”      劉群英 曹維華 廖忠焱
251 在履職盡責中為文化繁榮添彩     凌素英 薛珊珊 邱慧婷
255 政協在推動城市文化建設中有效做法與深刻體會 段求明 曾志強 鄭 羽
258 深化“贛事好商量·委員市長面對面”品牌建設
??豐富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文化內涵   黃圣勇 張如鉑 程 斯 謝 晶
262 為贛州文化強市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李仲濤 黃 逶 肖 瑩
266 協商推進贛州城市文化繁榮的實踐與啟示  肖春雷 余秋榮 黃楊寧
271 依托委員工作室推動協商文化深入基層   彭紅梅 張建武 袁 鈺
275 充分發揮協商作用 弘揚樟幫優秀文化
??助力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樟樹樣板”  宋奏洪
281 以文史研究賦能協商文化推動城市發展   饒 菲 劉紹雯
287 以政協力量推進城市文化建設     胡 濤 程洪波 陶興明
291 協商讓青原城市文化絢麗多姿     曾思政
296 歐公故里好商量 協商成事促發展    甘萬生
299 陽明文化對專門協商機構建設的啟示   胡麗瓊
305 基層政協助力城市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劉遂芬
311 政協協商助力塑造新時代城市“福文化”  王 康
314 做好協商文章 助推“紅”“古”相輝映  肖輝迤
319 破解城市文化建設難題 彰顯政協擔當   陳永凱
323 發揮政協獨特優勢 加快城市文化建設   張莉穎
328 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功能 助推地方文化品牌建設 郭志鋒 劉婷婷
333 以協商的力量鑄牢城市文化“金品牌”   劉海濱 徐 明
338 履行政協職能 推進“文化興城”    彭國正 劉向陽
343 在政協提案辦理協商中講好城市文化故事  楊利文
347 城市文化建設面臨的困境與對策    聶 峰
贛事好商量:2024. 協商與城市文化座談文集 相關資料
協商聚力促治理 千年古城換新顏
——修水縣政協在助推寧州古城建設中的探索實踐
王位華 陳景略 周軍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現代化,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與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互貫通、相輔相成。修水縣政協積極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強化凝聚共識職能,既當建言者,又當參與者,將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貫穿于推動寧州古城規劃、設計、改造、管理、運行、更新等全過程,進一步激發市民參與城市治理的熱情,切實做到在協商中建好城、在協商中管好城。
一、聚協商之力,助力編好古城“煥新”文本
千年等一回,十年磨一劍。自唐德宗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在鳳凰山下置縣治以來,修水縣城北老城區歷經1200多年滄桑,鐫刻著歷史、傳承著記憶,是贛北文化傳承發展與延續的重要載體。隨著歲月侵蝕、城市拓展,面積僅1.4平方公里的老城區逐漸暴露出物質性、功能性老化和結構性、空間性衰退等問題,人口密度高、建筑密度高、交通密度高的“三高”現象十分突出。改造城北區、保護老建筑、留住城市記憶、賡續歷史文脈……成為修水人民共同的期待,也成為修水政協人“走好協商路、做好建言事、干好助力活”的新舞臺。
(一)聚焦人民關切持續建言。充分保護和挖掘利用好老城的歷史人文資源,始終是修水政協人關注的重點。2014年,秉持著“多方參與”的原則,修水縣政協組織專題調研并形成《關于義寧古城旅游開發歷史文化元素設置的調研報告》,首次向修水縣委、縣政府建言恢復完善寧州古城,打造修河歷史人文景區。在縣政協組織的問卷調查中,86%以上受訪居民建議:加快對老城進行修繕改造和開發利用,刻不容緩。為此,政協此項協商議題被縣委列為重點工作,縣委十六屆六次全會提出按照歷史文化名城標準建設“寧州古城”。2020年,通過召開社會各階層座談會、網上發布等形式,廣泛聽取各黨派團體、各界別委員、社會各界對《寧州古城修建性詳細規劃》意見建議,寧州古城成為《歷史文化街區規劃》《修水國家旅游休閑主體功能區總體規劃》及《修水縣老城北區“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概念規劃》最重要的篇幅內容。
協商聚力促治理 千年古城換新顏
——修水縣政協在助推寧州古城建設中的探索實踐
王位華 陳景略 周軍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現代化,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與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互貫通、相輔相成。修水縣政協積極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強化凝聚共識職能,既當建言者,又當參與者,將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貫穿于推動寧州古城規劃、設計、改造、管理、運行、更新等全過程,進一步激發市民參與城市治理的熱情,切實做到在協商中建好城、在協商中管好城。
一、聚協商之力,助力編好古城“煥新”文本
千年等一回,十年磨一劍。自唐德宗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在鳳凰山下置縣治以來,修水縣城北老城區歷經1200多年滄桑,鐫刻著歷史、傳承著記憶,是贛北文化傳承發展與延續的重要載體。隨著歲月侵蝕、城市拓展,面積僅1.4平方公里的老城區逐漸暴露出物質性、功能性老化和結構性、空間性衰退等問題,人口密度高、建筑密度高、交通密度高的“三高”現象十分突出。改造城北區、保護老建筑、留住城市記憶、賡續歷史文脈……成為修水人民共同的期待,也成為修水政協人“走好協商路、做好建言事、干好助力活”的新舞臺。
(一)聚焦人民關切持續建言。充分保護和挖掘利用好老城的歷史人文資源,始終是修水政協人關注的重點。2014年,秉持著“多方參與”的原則,修水縣政協組織專題調研并形成《關于義寧古城旅游開發歷史文化元素設置的調研報告》,首次向修水縣委、縣政府建言恢復完善寧州古城,打造修河歷史人文景區。在縣政協組織的問卷調查中,86%以上受訪居民建議:加快對老城進行修繕改造和開發利用,刻不容緩。為此,政協此項協商議題被縣委列為重點工作,縣委十六屆六次全會提出按照歷史文化名城標準建設“寧州古城”。2020年,通過召開社會各階層座談會、網上發布等形式,廣泛聽取各黨派團體、各界別委員、社會各界對《寧州古城修建性詳細規劃》意見建議,寧州古城成為《歷史文化街區規劃》《修水國家旅游休閑主體功能區總體規劃》及《修水縣老城北區“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概念規劃》最重要的篇幅內容。
經過六年的調研論證和學習考察,2021年1月31日,修水縣四套班子聯席會議專題聽取老城改造情況匯報,并票決一致通過啟動寧州古城項目開發建設。當年,縣委、縣政府成立老城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寧州古城項目開發建設。
(二)錨定發展格局創新建言。隨著《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深入推進,國家部委批復了“通平修”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修水縣政協又針對區域發展格局中的城市治理工作新情況、新問題開展調研,并建言縣委、縣政府立足國際視野、對標國家戰略,規劃建設以寧州古城為核心的國家級修河旅游度假區,朝著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目標奮斗。在古城建設過程中,縣政協又聯合政府有關部門多次外出調研,借鑒國內古城改造更新的成功經驗做法,2022年推動我縣與業界頭部企業北京偉光匯通集團簽訂合作協議,編制《寧州古城概念策劃及運營方案》,將策劃和運營理念貫穿項目建設全周期。
(三)搭建協商平臺落地建言。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在城市治理、聯系群眾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探索建立“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機制,按照“協商平臺搭建到基層一線”的要求,縣政協在城北老城區先后設立1個委員之家、4個“有事先商量”協商議事室、1個“云協商”視頻協商平臺,轄區社區依托“有事先商量”板凳會及時感知收集民聲民情民意。“委員站家進社區、政協委員進街巷、委員視察到現場”,打破政協委員議事廳在接待群眾時資源相對分散的局面,以整合優化各方資源,有效解決市民急難愁盼問題。同時,縣委書記、縣長帶頭督辦城市治理有關提案,帶領相關部門與政協委員、社區居民“面對面”,就牽頭領辦的重點提案開展面商,為寧州古城發展群策群力。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提案辦理工作,把政協調研課題和委員發言中提到的好的建議、意見納入當前重點工作中,做好成果采納轉化,推動提案成果落到實處,助力古城改造治理。
二、聚監督之力,帶頭演繹古城“改造”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個重點,也是一項民生工程,既要保留歷史記憶和特色風貌,又要解決居民關切的實際問題。寧州古城改造一頭連著民生、一頭接著發展,是黨委政府推進的重點項目,也是廣大群眾期盼的民生工程,更是政協協商議事助力的重要議題。
“不做旁觀者、不做局外人。”寧州古城項目啟動以來,作為縣委指定的牽頭單位,縣政協領導牽頭駐點、組成專班隊伍、制定行動方案,推動老城改造和街區建設各項工作有效落地,按照建設規劃逐步推進小區治理、旅游規劃、文化保護等工作。
(一)堅持協商引領共建,將規劃引領、因地制宜執行到位。規劃優劣決定著項目成效。縣政協在牽頭推進時,堅持以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目標,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修水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水古城保護與更新規劃》和《修水歷史文化街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確定改造目標、路徑及方式等,明晰了“補文化體驗功能、顯歷史山水文脈、優配套服務設施、提建筑景觀品質”的更新策略。2019年以來,按照總體規劃、有機更新的思路,采取分批、分期、綜合的方式,有計劃、有步驟地穩步推進了協調區和核心區更新改造,并形成全省乃至全國縣級城市更新的修水模式,全省黨建引領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現場會、全市城市功能與品質再提升工作現場會先后在修水召開。
(二)堅持協商推動改造,使老城形象、品質和內涵不斷提升。按照“適度疏解人口? ?人居品質提升? ?文旅產業導入”的工作思路,堅持問題導向,實施了衛前、衙前、百匯、古尚洲、東盟佳苑等8個片區老舊小區改造,先協調區、核心區和拓展區先后完成改造升級。新建了衛前、西擺、萬坊3個社區一站式黨群服務中心,成為建設完整居住社區和打造十五分鐘便民生活圈的示范。目前,總投資超15億元的寧州古城改造更新項目經過五年緊張施工,2024年全面竣工,老城居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三)堅持文化保護共享,讓歷史文化、城市生態永續利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縣政協充分發揮政協文史工作“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獨特作用,將縣政協文史館建到寧州古城,提出了“在城市記憶上抓重現、在城墻遺址上創特色、在濱水空間上做文章”的意見建議,樹立以文化意識指導城市建設的理念,堅持傳承與創新并舉,高標準建設,抓住一件,干好一件,帶動一片。
(四)堅持協商為民共治,把民生訴求、以人為本貫穿始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寧州古城更新改造中,修水縣政協探索創新電視問政民主監督,對城市管理工作專題問政,建立完善“發現—派單—處置—考核”工作制度,使其成為公眾反映問題、推進社會監督的重要渠道。在解決民生痛點上,尊重民眾呼聲,全面對雨污管網、屋面防水、沿街立面改造、店招標牌規整、建筑風貌及道路、照明等市政配套改造,新建城北中心幼兒園、改擴建二小和散原中學,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贏得居民的擁護和支持。在破解征拆難點時,先后推動實施四期房屋征收拆遷,征拆民房800余戶、公房330戶,拆除各類違章建筑1400余戶,化解了藍氏祠堂前土地收儲等5起積壓20余年的信訪難題,既最大限度保障群眾合法權益,又為老城改造掃除障礙。在疏導交通堵點中,通過委員提案提議、視察推動,先后落實打通外圍西黃路、優化內部路網通暢性、新建停車場(庫)、寧紅大橋西段拓寬改造等措施,老城新增地下停車位600余個、地上停車位2000余個。
(五)堅持對口協商共建,使資源盤活、文旅產業互促共贏。秉持“策劃、規劃、建設、運營、管理”五位一體理念,通過與相關部門開展對口協商,推進運營前置激活低效資源,引進組建專業化運營公司,對盤活的老祠堂、老建筑導入文旅新業態,以經營城市激活老城活力,讓新老建筑共存、文化產業共生。目前,寧州古城街區已簽約落戶影聚匯、練兵場、德克士等業態,閑置多年的老祠堂也將因寧河戲、修水貢硯等非遺文化注入而重煥生機。在最大程度保存街區歷史風貌的前提下,古城修繕改造歷史建筑4.5萬㎡,新增仿古建筑2萬㎡,新增可運營商業面積約6.5萬㎡,新增就業崗位1500個,全年旅游綜合收入超10億元,成為我縣文旅融合新亮點、全域旅游新引擎。
三、聚治理之力,助力寫好古城“長治”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寧州古城改造工作深得民心,煥然一新的老城,如何通過加強治理來“保鮮”,如何提升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成為新課題、新挑戰。
(一)在加強物業管理上破題。縣政協通過調研發現,老城區之所以“老舊”,既有背街小巷多、建筑密度大、居民結構復雜等因素,也有存在封閉管理難、物業費收繳難、維修保障難等三難現象,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源于物業管理的缺失。為此,縣政協專門組織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專門就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工作開展實地調研,廣泛聽取意見,認真分析研究,把準了問題“脈搏”,形成《厘清職責 設立機構 完善設施 多措并舉加強老城區物業管理工作》的調研報告,開出了“黨建賦能與基層創新并重、政府推動與市場調節并重、監管服務與基層治理并重”的破題“良方”。并針對部分物業企業服務不到位、小區停車難、亂搭亂建、業主欠費等問題,提出了可行性、操作性強的意見建議。經過建章立制、破舊立新,老城散居樓棟納入全過程物業管理,物業管理由亂到治。
(二)在推進文旅融合上解題。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為此,縣政協組織委員深入古城開展“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重點提案督辦活動,市縣兩級政協委員針對古城改造先后提出了《關于創新管理助推老城城旅融合發展的思考》《關于加快我縣特色美食品牌化建設,著力發展寧州古城特色美食文化產業的提案》《關于更好提升老城改造的美化、亮化成果的建議》《提高文旅項目運營管理水平 促進我縣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提案、建議,建議從“有聲”“有色”“有味”“有品”四個方面對古城旅游活動進行精心策劃,吸引更多游客來到古城,在豐富多彩的活動項目中細品修水味道、古城特色。鸚鵡街區成功創建省級旅游休閑度假區,寧州古城成為修水創建修河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核心。
(三)在挖掘文化魅力上續題。在文化嵌入上,全面延續“九井十八巷”老城肌理、文脈和格局,建言打造鸚鵡街傳統歷史文化街區和秋收起義紅色文化街區,對31個老祠堂、特色街巷等歷史建筑“修舊如舊”,規劃恢復通遠門遺址公園、八賢祠、西擺碼頭、犀津望月等文化地標,與“一河兩岸”景觀提升項目聯動推進,既為市民提供高品質的公共活動休閑空間,也為外來游客創造印象深刻的特色體驗,推動了紅色文化、祠堂文化、非遺文化在寧州古城煥發生機,彰顯活力。在史料傳承上,縣政協組織全縣文史專家,深度挖掘寧州古城歷史、人文、社會、自然等資源,總結提煉形成本土特色文化體系,出版編印《寧州古城》史料書籍,深度融入“寧州古城”建設,彰顯城市個性、提高城市品位、增強美麗縣城成色。在文化惠民上,依托“有事先商量”協商議事平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和載體,組織一系列導向鮮明、富有本地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推動形成誠信和諧友愛的新型鄰里關系,持續提升市民素質。
千年古城華麗蝶變,既是修水縣政協參政議政的豐碩成果,更是基層民主協商的生動實踐。只要始終站穩人民政協的人民立場,才能在履職作為中“不偏道、不搶道、不繞道、不落道”;只要始終堅定政協機構的政治站位,政協工作才能做到“政治協商有高度、民主監督有力度、參政議政有深度、凝聚共識有溫度”;只要精準把握政協專門協商機構性質定位,基層政協才能成為“黨政決策的助手、發展惠民的幫手、團結民主的推手、參政議政的高手”。
(王位華,修水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陳景略,修水縣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副主任;周軍強,修水縣政協四級主任科員)
贛事好商量:2024. 協商與城市文化座談文集 作者簡介
江西省政協宣傳文史網絡中心系政協江西省委員會辦公廳所屬的、在原江西政協報社基礎上設立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從事服務保障全省統一戰線、人民政協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收集、整理、保存、宣傳展示人民政協史料、資料和履職成果,編輯出版文史資料書刊等;承擔政協系統宣傳平臺功能;辦好《江西政協報》等政協媒體,提供宣傳信息服務;負責政協系統網絡一體化建設,為省政協委員履職提供信息技術保障與服務。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