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川渝地區雕塑的現代轉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44032
- 條形碼:9787522744032 ; 978-7-5227-4403-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川渝地區雕塑的現代轉向 內容簡介
本書以1978—2018年川渝地區的雕塑為研究對象,分析透視這一時期川渝地區雕塑語言所面臨的處境及相關問題。**章從地域性文化視角探討川渝地區雕塑的傳統;第二章對新時期川渝地區雕塑所面臨的“新傳統”進行研究梳理;第三章至第五章從三個方面,即媒介凸顯與物性表達、物轉向、走向生活世界(劇場性、幽默樂觀等具有特色的美學視角),深入研究新時期川渝地區雕塑家對雕塑本體語言的推進與突破,進而對川渝地區當代雕塑美學進行了深刻分析;第六章探討了如何創作具有現代性品格的雕塑作品。
川渝地區雕塑的現代轉向 目錄
緒論
**章 巴蜀地域文化滋養下的川渝地區雕塑傳統及其影響
**節 川渝地區雕塑的巴蜀文化環境
第二節 川渝地區雕塑傳統與地域文化樣態
第三節 川渝地區現代雕塑的巴蜀文化闡釋
第二章 歷史回顧:改革開放之前四川雕塑語言的沖撞與交融
**節 作為意義的雕塑:以法國為代表的西方古典傳統
第二節 寫實主義的改造:以蘇聯為代表的紀念碑雕塑傳統
第三節 作為邊緣的中國雕塑:傳統雕塑語言的當代呈現
第三章 回返與突破:川渝地區雕塑語言現代性的呈現與轉化
**節 審美與形式的現代性轉化
第二節 傳統雕塑向現代雕塑的開創性推進與突圍
第三節 從形式到觀念:介入現實與觀念革命
第四章 物轉向:雕塑的媒介凸顯與物性表達
**節 媒介的遮蔽:傳統雕塑語言的敘事邏輯
第二節 “物性凸顯”:川渝地區當代雕塑的物性表達
第三節 物感的確立:物感奇觀與異態物的登場
第五章 向基礎領域的滲透:走向公共場域的雕塑
**節 川渝地區當代雕塑介入基礎領域的基本形態
第二節 劇場性:川渝地區當代雕塑介入基礎領域的語言特征
第六章 新雕塑的可能:如何創造現代性品質的雕塑
**節 錯位與誤讀:雕塑本體語言的缺失
第二節 自由與多元:川渝地區青年雕塑家的崛起
第三節 現代性品質雕塑的空間理論模型
結語
參考文獻
本書引用圖片來源
附錄
后記
川渝地區雕塑的現代轉向 作者簡介
鄧喜軍,男,1985年生,湖南郴州人。美術學碩士,藝術學理論博士,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雕塑學會會員,四川省雕塑學會理事,主要從事雕塑、公共藝術、西南美術遺產與藝術設計創新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已出版《現代性視域下的藝術與設計》(第一作者)、《四川民間佛教美術遺存研究》(第二作者)。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