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新書)紅樓夢與二十四節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66258
- 條形碼:9787516666258 ; 978-7-5166-6625-8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紅樓夢與二十四節氣 本書特色
穿越古今,領略紅樓韻味,感受節氣之美!
這本專為孩子打造的《紅樓夢與二十四節氣》,將古典名著與現代生活巧妙融合。每一個節氣,都是一段紅樓故事,讓孩子在閱讀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隨書贈送精美紅樓節氣主題筆記本,讓孩子記錄生活中的點滴感悟,與紅樓人物共同成長。
更有24節氣盲盒書簽隨機贈送,每一枚書簽都藏著一個小驚喜,讓孩子在閱讀時增添更多樂趣!
快來一起探索紅樓與節氣的奇妙世界吧!
新書)紅樓夢與二十四節氣 內容簡介
本書以二十四節氣為脈絡,融入生活的細膩視角,引領孩子一起品讀《紅樓夢》。春夏秋冬,每個節氣如同一把鑰匙,解鎖書中人物的命運軌跡。在品味跌宕起伏的劇情時,探索《紅樓夢》中的生活美學與歷史典故,并自然而然地融入節氣知識與文化韻味。
將民俗與名著相結合,將生活與經典相融合。孩子們在了解節氣的同時,品讀國學經典。一個節氣,一個習俗,一個紅樓人物,一段紅樓故事,用孩子看得懂的語言,講孩子愛看的紅樓故事。
新書)紅樓夢與二十四節氣 目錄
引 子:寶黛初會 001
第 一 回:立春 賈府四春應嘆息 012
第 二 回:雨水 春寒料峭冷香丸 020
第 三 回:驚蟄 寶玉試才大觀園 026
第 四 回:春分 寶黛花下讀西廂 034
第 五 回:清明 桃花詩社放紙鳶 041
第 六 回:谷雨 櫳翠庵妙玉奉茶 050
第 七 回:立夏 鶯兒編柳花籃俏 060
第 八 回:小滿 生日宴醉眠芍藥 067
第 九 回:芒種 葬花撲蝶別花神 074
第 十 回:夏至 端午日晴雯撕扇 082
第十一回:小暑 古扇香珠也清涼 089
第十二回:大暑 寶玉欲嘗荷葉羹 096
第十三回:立秋 紅樓眾芳巧女紅 106
第十四回:處暑 探春雅結海棠社 114
第十五回:白露 劉姥姥二進大觀園 122
第十六回:秋分 凹晶館中秋聯句 131
第十七回:寒露 執鰲賞桂詠菊詩 138
第十八回:霜降 癡香菱苦志學詩 147
第十九回:立冬 暖香塢惜春制畫 158
第二十回:小雪 蘆雪廣賞雪聯詩 166
第二十一回:大雪 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174
第二十二回:冬至 寒日雅制春燈謎 181
第二十三回:小寒 臘八香玉意綿綿 188
第二十四回:大寒 榮國府里過新年 195
新書)紅樓夢與二十四節氣 相關資料
序
一生可以不愛,一生不能錯過
在一次有關“紅樓親子閱讀”的講座上,主辦方要求我在結尾拋點金句出來,將《紅樓夢》對我個人的影響總結成三句話。
做慣了媒體,我知道他們需要什么,就像小學生作文結尾的時候總要將中心思想升華一下。成人做PPT 或是分享會,到最后也總要來一點直指人心、能讓人舉起手機拍照留存的話語。不過我在給企事業單位講通訊寫作的時候,通常建議他們將金句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因為很少有人能有耐心將文章看到最后。如果是普通讀者,那就錯過你想表達的觀點,寫了這么多怪可惜的;如果是領導,那就錯過了你的匯報重點,錯過了后果很難估算。
那天我總結的三句話分別是:第一句——《紅樓夢》是開啟古典美學的啟蒙書。第二句——是我終身的手邊書。我挺不愿意說什么枕邊書的,聽上去就很不舒服,有種容易落枕的感覺。第三句——一生可以不愛,一生不能錯過。
和我同在一個朋友圈的好友,都知道我喜歡《紅樓夢》。我像祥林嫂一樣時不時地會念念碎,回憶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讀《紅樓夢》的經歷。那是一套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四本頭的“紅樓”。有點發黃的封面,上面畫著很簡約的山峰,線條感蠻強的那種,小時候覺著那就是書里寫的青埂峰。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次數從30遍到40遍、50多遍。開始的時候只是讀,讀各種版本,讀各種研究文獻,包括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不管是電視劇、電影、戲曲,還是各個畫家的插圖,只要是和“紅樓”相關的,我都會去關注。閱讀“紅樓”,成了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就和口味一樣,一旦養成,很難改變。
序
一生可以不愛,一生不能錯過
在一次有關“紅樓親子閱讀”的講座上,主辦方要求我在結尾拋點金句出來,將《紅樓夢》對我個人的影響總結成三句話。
做慣了媒體,我知道他們需要什么,就像小學生作文結尾的時候總要將中心思想升華一下。成人做PPT 或是分享會,到最后也總要來一點直指人心、能讓人舉起手機拍照留存的話語。不過我在給企事業單位講通訊寫作的時候,通常建議他們將金句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因為很少有人能有耐心將文章看到最后。如果是普通讀者,那就錯過你想表達的觀點,寫了這么多怪可惜的;如果是領導,那就錯過了你的匯報重點,錯過了后果很難估算。
那天我總結的三句話分別是:第一句——《紅樓夢》是開啟古典美學的啟蒙書。第二句——是我終身的手邊書。我挺不愿意說什么枕邊書的,聽上去就很不舒服,有種容易落枕的感覺。第三句——一生可以不愛,一生不能錯過。
和我同在一個朋友圈的好友,都知道我喜歡《紅樓夢》。我像祥林嫂一樣時不時地會念念碎,回憶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讀《紅樓夢》的經歷。那是一套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四本頭的“紅樓”。有點發黃的封面,上面畫著很簡約的山峰,線條感蠻強的那種,小時候覺著那就是書里寫的青埂峰。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次數從30遍到40遍、50多遍。開始的時候只是讀,讀各種版本,讀各種研究文獻,包括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不管是電視劇、電影、戲曲,還是各個畫家的插圖,只要是和“紅樓”相關的,我都會去關注。閱讀“紅樓”,成了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就和口味一樣,一旦養成,很難改變。
有段時間在寫專欄稿的時候,編輯好友勒令我,不許在文章中再提“紅樓”!我“悔過自新”了一段時間,但時不時地還是會在其他文章中寫到這個話題,如同撒胡椒粉一樣,這里撒一點賈母的藝術修養,那里弄一點探春的書房擺設,等等。后來我開始在自己的公眾號里連載“紅樓與家居”,一篇篇地寫《紅樓夢》里的衣食住行。我主業就是家居設計的媒體人,在這個行業里摸爬滾打了20年,《紅樓夢》看了30年,這兩件事情連在一起好像是偶然中的必然。這個專欄時斷時續,到現在還沒有殺青,這里先檢討一下,后面再繼續。
再后來,機緣巧合,上海少兒出版社的負責人找到我,而且是從微博上尋覓到我的。這個故事說起來,也真的很故事。這是本有100年歷史的雜志,刊名由宋慶齡題詞,想找一個新作者給孩子們寫點有看頭的又有國學背景的故事。于是,就有了我在《小朋友》雜志上的連載——“《紅樓夢》與二十四節氣”,從2020年開始,每月一個節氣對應一組“紅樓”故事,歷時兩年。再后來,就是有幸在新華出版社編輯老師的努力下,將這本書付梓。
因為有了這些經歷,讓我從“紅樓”的閱讀者,變成寫作者、講座者。同時,我自己有個讀初中的女兒,我又是一個伴讀者,品讀《紅樓夢》成了我和孩子的日常。這一切不知不覺,又似乎是按部就班。我確實也很想把自己所學所感一點點地告訴孩子,最起碼是多了一個聽眾,慢慢地也多了一個討論者,這種感覺很奇妙也很美好。她能讓你看到自己的影子,又能感知到不同的個體差異,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是自己的成長。
我給家長們開過講座,聊聊如何引導孩子讀“紅樓”;也給孩子們講過“紅樓”精讀課,女兒每次都做小助教。從分發任務單,到后面安排課時、手繪海報、收集作業,做得有模有樣。慢慢地我從她的作文里也看到了“紅樓”的影子,她把“紅樓”作為寫作素材,信手拈來,又很有童趣。
講、寫《紅樓夢》是一個力氣活加技術活,還需要相當大的勇氣。一本“紅樓”養活了一大群紅學家和無數紅學愛好者。想當年王扶林導演接下任務,拍攝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時候,有人就說他膽子太大,居然敢去改編《紅樓夢》,這本巨著怎么可以改動。走錯一小步,就會接到鋪天蓋地砸來的番茄和雞蛋,估計他這一輩子的名聲也就毀了。
在講座中我就說到“既然決定講‘紅樓’,就做好了被拍磚的心理準備”。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中,影響力最廣的就是《紅樓夢》,上到紅學家,下到弄堂口乘涼的阿婆,都能說上兩段。就算沒看過全文本,但對里面的人物和故事,都是家喻戶曉的。所以,一旦有一點解讀不到位的地方,就會有“專家”聽眾來指正。但不要緊,討論也是學習的重要方法,我們只是為了把孩子引進“紅樓”的閱讀世界中,然后一起去探尋大觀園的無邊風景,就算迷了路那也是曲徑通幽處,轉個彎,自會柳暗花明。
這本《紅樓夢與二十四節氣》,有一個副標題,叫“寫給孩子的紅樓故事”,這是我爸爸取的。每次他將我的連載轉發到朋友圈的時候,都會加上這么一個標題。當編輯老師讓我再取一個書名,要和讀者有密切關聯度,我很自然地想到這句。
很多大人會覺著孩子讀不懂“紅樓”,因為他們自己也讀不明白。可我不覺著,至少我10歲那年第一次讀,就讀得很明白,當然每讀一次,就會覺著比上一次更明白一些。孩子看有孩子的視角和理解方式,那寫給孩子的版本,也自然得從他們的角度出發。
我之前寫過一本《歲時歷——日日是好日》,按歲時歷的形式記錄了一年四季的變化。《紅樓夢》里除了寶黛之間的愛情,更多地描寫了賈府中的生活,春夏秋冬皆有故事。初讀“紅樓”的孩子,會覺著那里面就寫了吃了一頓又一頓的飯,吵了一次又一次的架,外加寶黛兩人在談戀愛,這戀愛還談得十分別扭。但如果仔細品品,就會發現這一頓又一頓的飯里,包含著美食、禮儀文化,而那些建筑、陳設和文學鑒賞,也揉搓在那些日常細碎里。我同樣用歲時歷的順序,將它們梳理出來。比如,他們是如何過春天的,夏天他們是怎么避暑的,中秋節日《紅樓夢》里的人都干什么,林黛玉愛吃什么,賈寶玉下雨天會穿什么,等等。讓孩子們看看古人是如何把日子過得如此講究的。撇開版本糾紛、考古疑團,《紅樓夢》就是賈寶玉的朋友圈。
為了寫這本“紅樓”故事,我在不斷地重翻“紅樓”,家里有的幾個版本都貼滿了大大小小的標簽,我希望自己能仔細點,再仔細點。我買過很多和“紅樓”有關的資料書籍,都保存很好。其中有一套“紅樓”小人書,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封面是著名畫家戴敦邦的作品,每一本兩毛錢的樣子。
我至今記得買書的場景,那時候每到星期天就和爸爸一起騎車去新華書店。可就是這個價錢還不舍得買原價的。書店一側有個特價柜臺,同樣的書因為品相不好,價格會便宜些。就這樣我們每周淘幾本回來,連續花了一年的時間,終于攢齊了全套。家里前后搬家好幾次,那套人民出版社的“紅樓”和這套“紅樓”小人書都一直跟著我們。
很多人是從小人書開始接觸名著的,而我是看完原著后再去尋這套小人書來讀,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小時候看小人書覺得通俗易懂看得輕松,等到我自己動筆去重新梳理“紅樓”故事的時候,才感到難度。寫哪些,不寫哪些,哪些適合孩子,哪些要換成孩子愛聽的語言,真是太不容易了。這套小人書成了我的教材,我一翻再翻。
因為有愛讀書的爸爸,我才有機會從小接觸名著。因為有全心照顧家的媽媽,我才能獨自擁有一個房間和一個書架,安放我的愛好。
如今我也做了母親,我很有幸能寫一本給女兒和她的小伙伴們看著玩的“紅樓”。
僅以此書送給我的女兒、愛我的爸媽和先生。
很榮幸,一生沒有錯過“紅樓”,一生愛上“紅樓”。
新書)紅樓夢與二十四節氣 作者簡介
鄭靜,作家,策展人。出版過《歲時歷——日日是好日》《人生,就是吃好每一碗餛飩》《只是最美好的日常》《中國風尚》《新中式藝術》《ART DECO 在上海》等多部作品。與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小朋友》雜志合作,開設《紅樓夢與二十四節氣》《傳說里的江南》《古畫里的中國》等專欄,為孩子們寫故事,介紹國學經典知識。
施晨政 (Papa)插畫師,平面設計師。畢業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學生時代開始為各類出版物繪制插畫。工作后當過國內知名攝影類網站設計總監及時尚雜志美術編輯。并與國內多家出版社合作供稿,參與少兒繪本類題材、生活方式插畫配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