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對酒精的戰(zhàn)爭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4149548
- 條形碼:9787224149548 ; 978-7-224-14954-8
- 裝幀:精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對酒精的戰(zhàn)爭 本書特色
越禁越喝的失敗政策 美國史上唯一被廢除的憲法修正案
還原《了不起的蓋茨比》真實的歷史背景
看小小酒瓶如何深度影響美國國家政治
《出版人周刊》《紐約客》《紐約時報書評》《華盛頓獨立書評》等聯(lián)袂推薦
對酒精的戰(zhàn)爭 內(nèi)容簡介
長期以來,禁酒運動一直被描繪為一場“動機高尚的社會實驗”,而且在歷史中幾乎被遺忘了。然而,作者麗莎?麥吉爾駁斥了這一神話,揭示了一段更重要、真實的歷史,本書不僅記錄了不同社會群體對禁酒令從出現(xiàn)到消亡的斗爭,直觀地呈現(xiàn)出禁酒對普通美國人日常生活的影響。這種審視歷史的視角還重塑了大眾對更廣泛的歷史發(fā)展的理解,包括發(fā)起新政的選舉重組、20世紀美國聯(lián)邦刑事國家的出現(xiàn)等,更重塑了美國國家政黨政治,并給美國以州為特色的發(fā)展道路打上了獨特的、永久的印記。
對酒精的戰(zhàn)爭 目錄
**章 激進改革的形成
第二章 販賣、假酒和家庭釀造
第三章 選擇性執(zhí)法
第四章 勇敢的抗爭
第五章 公民勇士
第六章 新崛起的政治力量
第七章 聯(lián)邦刑法國家的建立
第八章 禁酒令的廢除
致謝
注釋中使用的縮寫
書中各章節(jié)的注釋
索引
對酒精的戰(zhàn)爭 相關資料
因此, 把紐約和芝加哥這樣的城市中心搞得天翻地覆的文化地震, 開始向各地輻射開來, 并可能對美國的小城鎮(zhèn)和城市的淺層文化(非主流的、 地方的文化) 造成更大的影響。 從表面上看,就像菲茨杰拉德的文學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里的故事一樣, 禁酒令時代可能被諷刺成是都市一小撮前衛(wèi)人士的一次瘋狂旅行而已。但對細心的菲茨杰拉德讀者來說, 異常活躍的禁酒令亞文化反抗, 可以被視為是一個文化轉折點, 是對可接受的資產(chǎn)階級禮儀的界限和規(guī)范模式的破壞和重新談判。在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城市工業(yè)文化的興起和世界大戰(zhàn)的大災難之后, 禁酒令的文化風暴, 把整個國家都帶進了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的“自我實現(xiàn)、 快樂和在某些休閑領域的解放”的理想——而這些理想其實是和新現(xiàn)代消費資本主義的政治經(jīng)濟特點非常契合的。禁酒令最終被證明是文化革命的助燃劑, 這一點讓促成這場改革的人們感嘆不已。
例如, 在大都市中心以外的更多年輕人, 外出飲酒是他們認同這個富裕的現(xiàn)代都市世界的一種方式。 越來越多的中產(chǎn)階級年輕人在大學校園里喝酒, 這是禁酒戰(zhàn)爭的意外后果, 也是讓公眾感到絕望的根源。卡內(nèi)基理工學院校長塞繆爾·哈登·丘奇在1926年評論道:“在以前, 當男孩和女孩們舉辦派對和舞會時, 喝酒的行為一點也不引人注目……現(xiàn)在, 屁兜里隨時塞瓶酒什么的, 已經(jīng)成為匹茲堡所有學生的一種固定習慣了———至少或多或少情況是這樣的。”學生報《威斯康星每日要聞》詼諧地評論道: “毫無疑問, 禁酒令反而激勵了年輕人學習飲酒。”
在全國越來越多的大學青年中, 喝酒與新的服裝風格和性規(guī)范緊密相連, 并且這些都是成熟的現(xiàn)代都市世界的標志。在遠離或者除了大都市夜生活中心之外的地方, 那些穿著時髦衣服的青年還敢公然地在公共場合抽煙喝酒, 這才是一種自信的、由內(nèi)到外的個人解放。俄亥俄中西部校園報紙《燈籠報》上寫道:“我們做了所有那些長輩們不允許我們做的事情, 而且我們在知情的情況下明目張膽地做。我們‘玩游戲’……抽煙、像巫毒信徒一樣跳舞、穿低胸衣裙……當然, 還喝酒。”這些都表明, 俄亥俄的年輕人是在藐視老一套成規(guī)舊習, 他們接受了紐約等地富有的、引領潮流的現(xiàn)代文化年輕人的規(guī)范。
一直到禁酒令這場“高尚實驗”結束時, 即使是最堅定的禁酒令倡導者也發(fā)現(xiàn), 他們試圖改變國家“更好的公民”的飲酒休閑習慣的嘗試, 結果卻適得其反。他們最大的成就最終變成了一座“墓碑”, 墓碑下埋葬的是“可敬的”資產(chǎn)階級公共規(guī)范的仲裁者們———即倡導社會道德“純潔性”的改革者們。這些改革者早期的社會道德“純潔性”運動, 包括反社會罪惡和根除“販賣白奴”運動, 都只是約束了小部分的邊緣人群的休閑活動。 禁酒令限制了精英們的休閑方式, 但其嚴厲程度遠不及對窮人們的打擊沉重。可是這樣做, 在精英階層中引發(fā)了一種文化反抗, 這種反抗將永久地削弱“社會純潔性”改革者們的權威, 并對可接受的資產(chǎn)階級娛樂的界限重新進行了界定。 酒精走出了十年的“惡劣陰影”, 最終在資產(chǎn)階級的休閑、文學以及制度體系中獲得了鞏固性的地位。
對酒精的戰(zhàn)爭 作者簡介
作者:麗莎·麥吉爾(Lisa McGirr),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專攻20世紀美國史。著有《新美國史》等書,曾獲得新英格蘭歷史協(xié)會圖書獎。
譯者:張虹,西安石油大學副教授,2018—2019年美國威諾納州立大學訪問學者。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