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翻轉文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89678
- 條形碼:9787559489678 ; 978-7-5594-8967-8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翻轉文明 本書特色
◎ 斬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歷史小說專業戶“迄今為止*好的作品”
作為歷史學家之子,洛朗·比奈對歷史十分癡迷,其小說作品常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主題,以獨特的視角和敘事技巧,為我們打開一扇重新審視文明與歷史的窗口。
比奈的**部小說《HHhH》(《希姆萊的大腦是海德里希》),以二戰時期刺殺納粹高官海德里希的真實事件為核心,融合歷史事實與文學創作,同時反思歷史敘事的真實性與虛構性;出版當年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佳書籍之一,并獲得了龔古爾*部小說獎(新人獎)。
第二部小說《語言的第七種功能》,延續了比奈標志性的對歷史與虛構的結合,背景設在20世紀80年代的法國知識界,核心情節圍繞哲學家羅蘭巴特的離奇死亡展開,虛構了一場涉及語言學理論、政治陰謀和國際間諜活動的冒險故事;獲行際盟友獎和法國FNAC年度*佳小說獎。
2019年出版《翻轉文明》,在更長的時間尺度(跨越5個世紀)上進行假想,歷史事實和虛構緊密結合,為16世紀的歐洲創造出奇特的平行世界;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和或然歷史寫作“側面獎”。
◎ 腦洞大開的歷史假想,兼具智力挑戰與閱讀快感的冒險故事
一部充滿想象力的歷史幻想小說,洛朗·比奈以大膽的“假如……會怎么樣?”(what-ifs)重構了16世紀的世界歷史。
書中,維京人早在11世紀就航行到了南美洲,將馬匹、冶鐵技術和對天花等傳染病的群體免疫力帶到當地,改變了美洲文明的命運;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輸掉內戰,逃亡歐洲,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人物;16世紀的西班牙不再是宗教審判的中心,反而成為多民族、多宗教的烏托邦;而馬丁·路德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則被印加人的太陽神論綱取代……
這些“熟悉而陌生”的情節既能讓有歷史背景的讀者會心一笑,也能讓普通讀者沉浸在一個趣味盎然的冒險故事中,享受純粹的閱讀樂趣。
◎ 一場大膽而刺激的反事實歷史實驗,深刻反思權力、沖突和“文明”本身
一場大型思想實驗,通過印加人征服歐洲的虛構敘事,比奈顛覆了傳統的“歐洲中心主義”視角,讓我們重新想象歷史的可能性,重新審視權力、沖突和文明的本質。
印加視角下的歐洲:透過印加人的眼睛,中世紀歐洲的宗教斗爭、活人火刑、王權爭奪等現象顯得格外殘酷和荒誕,而“禿頂人”(修道士)、“紅色飲料”(葡萄酒)、“小羊駝”(羊)等日常現象則令人啼笑皆非。
◎ 斬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歷史小說專業戶“迄今為止*好的作品”
作為歷史學家之子,洛朗·比奈對歷史十分癡迷,其小說作品常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主題,以獨特的視角和敘事技巧,為我們打開一扇重新審視文明與歷史的窗口。
比奈的**部小說《HHhH》(《希姆萊的大腦是海德里希》),以二戰時期刺殺納粹高官海德里希的真實事件為核心,融合歷史事實與文學創作,同時反思歷史敘事的真實性與虛構性;出版當年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佳書籍之一,并獲得了龔古爾*部小說獎(新人獎)。 第二部小說《語言的第七種功能》,延續了比奈標志性的對歷史與虛構的結合,背景設在20世紀80年代的法國知識界,核心情節圍繞哲學家羅蘭巴特的離奇死亡展開,虛構了一場涉及語言學理論、政治陰謀和國際間諜活動的冒險故事;獲行際盟友獎和法國FNAC年度*佳小說獎。 2019年出版《翻轉文明》,在更長的時間尺度(跨越5個世紀)上進行假想,歷史事實和虛構緊密結合,為16世紀的歐洲創造出奇特的平行世界;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和或然歷史寫作“側面獎”。◎ 腦洞大開的歷史假想,兼具智力挑戰與閱讀快感的冒險故事
一部充滿想象力的歷史幻想小說,洛朗·比奈以大膽的“假如……會怎么樣?”(what-ifs)重構了16世紀的世界歷史。
書中,維京人早在11世紀就航行到了南美洲,將馬匹、冶鐵技術和對天花等傳染病的群體免疫力帶到當地,改變了美洲文明的命運;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輸掉內戰,逃亡歐洲,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人物;16世紀的西班牙不再是宗教審判的中心,反而成為多民族、多宗教的烏托邦;而馬丁·路德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則被印加人的太陽神論綱取代……
這些“熟悉而陌生”的情節既能讓有歷史背景的讀者會心一笑,也能讓普通讀者沉浸在一個趣味盎然的冒險故事中,享受純粹的閱讀樂趣。
◎ 一場大膽而刺激的反事實歷史實驗,深刻反思權力、沖突和“文明”本身
一場大型思想實驗,通過印加人征服歐洲的虛構敘事,比奈顛覆了傳統的“歐洲中心主義”視角,讓我們重新想象歷史的可能性,重新審視權力、沖突和文明的本質。
印加視角下的歐洲:透過印加人的眼睛,中世紀歐洲的宗教斗爭、活人火刑、王權爭奪等現象顯得格外殘酷和荒誕,而“禿頂人”(修道士)、“紅色飲料”(葡萄酒)、“小羊駝”(羊)等日常現象則令人啼笑皆非。 歷史人物的重新定位:主角可能變成配角,正派可能成了反派;例如,馬丁路德的反猶主義、哥倫布的殖民野心等傳統敘事中的“注腳”在印加視角下被放大,揭示了歷史人物的復雜性,反映出歷史敘述的多元性與復雜性。 征服與文明的永恒主題:無論是西班牙人、法國人、印加人還是墨西哥人,人類對征服的渴望似乎是一個歷史常量。書中描述了阿塔瓦爾帕征服歐洲后的五州帝國的繁榮,展現了多民族和平共處的可能性。然而,正當這一切看似美好時,新的宗教與文化沖突再次出現,提醒我們:即使歷史走向改變,權力的爭奪與文明的沖突依然如影隨形。◎ 別具匠心的裝幀設計,熱鬧的表象之下是冷峻殘酷的內核
撇開令人眼花繚亂的歷史人物,脫掉熱熱鬧鬧的冒險故事的外衣,《翻轉文明》本質上是一場對權力和征服的反思,其本色是冷峻殘酷的。因此,我們為本書選擇了棱角分明、干凈利落的方脊精裝:
內封:采用質樸的杰尼雅本白紙,鋪上水泥灰底色,僅用燙漆工藝在書脊燙上血漿色法語書名、在正封燙上太陽光圈和一句引文的法語原文,整體風格冷靜克制。 外封:設計緊扣主題:權力、沖突、征服、秩序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動態關系;正封底部,“兵荒馬亂”的場景籠罩在自帶霧霾感的深灰色里;一座金字塔赫然聳立在這廢墟之上,隨著其高度不斷攀升,光明和秩序仿佛唾手可得,“從天而降”的大面積金屬紅專色卻為這一切打上了問號,帶來壓迫感和不安感。外封整體壓麗琦紋,增添了一份塵世感,與燙金(燙紅)太陽光圈的光滑、耀眼、永恒感形成對照。(更多設計彩蛋:把書翻到第249頁!)
獲獎記錄
2019年 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
2021年 或然歷史寫作“側面獎”(Sidewise Award for Alternate History)
翻轉文明 內容簡介
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歷史會走向相反的方向?印第安人缺少三樣東西來抵抗歐洲殖民者:如果給他們鐵、馬匹和群體免疫,整個世界歷史就得改寫。《翻轉文明》是一部或然歷史(假想歷史/歷史幻想/反事實歷史)小說,由四份“歷史文件”構成,小說主體即“阿塔瓦爾帕紀事(片段)”基于這一假設:美洲從未被歐洲殖民,反而是印加帝國末代君主阿塔瓦爾帕帶領人馬遠渡大西洋,于1531年來到查理五世統治下的歐洲。他在那里發現了什么?西班牙宗教裁判所、路德的宗教改革、印刷術的奇跡、新興的資本主義、統治君主之間無休止的戰爭,以及來自奧斯曼帝國的持續威脅。但*重要的是,受壓迫、忍饑挨餓的人民瀕臨起義的邊緣:托萊多的猶太人、格拉納達的摩爾人、德意志的農民——這些都成了印加人的盟友。此外,阿塔瓦爾帕還找到了一本關于獲取權力的*新指南: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事實證明,他非常擅長此道……從庫斯科到亞琛,直至勒班陀戰役,這是一個關于顛倒的全球化的故事,從根本上說,這個翻轉的現實與真實的歷史只有一線之隔。
翻轉文明 目錄
**章 弗蕾迪絲·埃里克斯多蒂爾傳說
第二章 哥倫布日記(片段)
第三章 阿塔瓦爾帕紀事(片段)
第四章 塞萬提斯歷險記
翻轉文明 相關資料
這是一個講述得非常好的好故事,在聽故事的簡單樂趣之下,比奈標志性的高概念幽默貫穿其中。他是一位對歷史感興趣的作家,同時又善于玩轉歷史,他所呈現的是一種最燒腦的幽默……《翻轉文明》是他迄今為止最好的作品:一位重要作家剛剛進入創作佳境的作品。——《每日電訊報》《翻轉文明》所蘊含的雄心處于一個完全不同的層次……你可以感受到比奈在重新整理“文化拼貼畫”和顛覆權力動態時是多么地樂在其中。——《泰晤士報文學增刊》一場大膽而驚心動魄的反事實歷史實驗。——《金融時報》這部小說似乎在暗示:征服是人性中固有的一種殘暴,貪婪和濫用權力亦然。比奈似乎真心想知道,征服及其不可避免產生的殘酷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被簡化、拯救或逃避的。——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
翻轉文明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洛朗·比奈(Laurent Binet),1972年出生在巴黎。他的第一部小說《HHhH》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佳書籍之一,并獲得了龔古爾*部小說獎(新人獎)。其他小說代表作包括《語言的第七種功能》和《翻轉文明》,前者獲得了行際盟友獎和法國FNAC小說獎,后者獲得了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和或然歷史寫作“側面獎”(Sidewise Award for Alternate History)。
譯者簡介
汪玲,復旦大學法語語言文學碩士,譯有《我們與他人》,曾入圍傅雷翻譯出版獎初評。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