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前沿世界史:環境,疫病與記憶構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81735
- 條形碼:9787519481735 ; 978-7-5194-8173-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前沿世界史:環境,疫病與記憶構建 本書特色
2011年新春伊始,我國世界史學界迎來一個重要時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過了新的學科目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世界史成為一級學科。光明日報作為一張思想文化大報,理論學術歷來是傳統優勢和重要特色。因應世界史學科發展的這種新形勢,光明日報增設了“世界史專刊”,這也是國內唯一一個以“世界史”命名的報紙專刊。
自創刊以來,秉持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學界同仁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滿足社會大眾對世界史知識渴求的宗旨,“世界史專刊”刊發了一大批反映世界史研究前沿動態和具有現實關懷的文章,在學界和社會上取得良好反響,為傳播世界史研究成果、繁榮世界史學術事業、提高人民群眾史學素養貢獻了一份力量。為進一步滿足上述需要,現將“世界史專刊”的部分文章以專題形式重新編輯并結集出版,以饗讀者。
前沿世界史:環境,疫病與記憶構建 內容簡介
本書及《前沿世界史:文明、海洋與全球視野》都是《光明日報》理論版“世界史專刊”的十年精選集,薈萃了一大批反映世界史研究前沿動態和具有現實關懷的精彩文章,不僅角度新穎,史實嚴謹,而且生動活潑,文短意長。
分為“人與自然環境”“人類歷史上的疾病、醫療與衛生健康”“記憶和符號研究”“衣食住行和消費的歷史”四大板塊,為廣大讀者帶來世界史的文化盛宴。通過“大家小文”的形式,打破世界史“高冷”、晦澀的刻板印象,走出學術象牙塔的藩籬,展現世界史的前沿動態與熱點趨勢。
前沿世界史:環境,疫病與記憶構建前沿世界史:環境,疫病與記憶構建 前言
前 言/錢乘旦
本書輯錄的是《光明日報》理論版“世界史專刊”刊登過的文章。作者是來
自國內諸多高校、科研院所的世界史學者,年齡分布廣闊,老中青都有,其中不
乏著名學者,也不乏進入世界史領域不久的初出茅廬者,可謂萬花筒式的展現,
讓讀者一覽中國世界史學科的梯隊成長,呈欣欣向榮之勢。
“世界史專刊”創刊于 2011 年。當時,世界史剛剛成為一級學科,迎來重大
發展機遇期,與此同時學科建設還存在不小的問題,比如國人的世界史知識相對
匱乏、對國外域情不甚了解。《光明日報》下決心專辟版面,刊發世界史研究的
前沿動態,同時向大眾普及世界史知識。轉眼十年過去了,盤點其成績的時刻也
前沿世界史:環境,疫病與記憶構建 目錄
**部分 人與自然環境
從環境史到新全球史 / 包茂紅 · 003
我們為什么要研究環境史? / 克利斯托夫·毛赫,包茂紅(譯) · 006
“一沙一世界”——環境史與生態世界觀芻議 / 梅雪芹 · 010
全球氣候變暖與人類的活動無關嗎? / 俞金堯 · 014
演化中的藍色行星——撰寫新的海洋環境史 / 侯 深 · 017
大洋洲環境史研究的三重意義 / 費 晟 · 021
從征服自然到為荒野立法——環境觀念與美國聯邦政府資源政策的變遷 / 付成雙 · 024
美國人荒野觀與荒野保護的歷史演變 / 滕海鍵 · 027
取向轉型:從“衰敗論敘事”到“地方性知識”的環境史 / 劉向陽 · 031
軍事環境史視野下的“世界”與“戰爭”:以**次世界大戰為例 / 賈 珺 · 034
19 世紀美國環境思想和科技的發展對城市環境的塑造 / 劉曉卉 · 038
氣候如何影響近代歐洲歷史 / 詹 娜 · 042
澳大利亞兔災的生態史學思考 / 喬 瑜 · 046
近代早期威尼斯的水文災害與防治 / 尚 潔 · 050
書寫兒童與自然互動的環境史 / 陳黎黎 · 055
消失的北極“企鵝” / 陳林博 · 059
氣候對十七世紀德意志社會的影響 / 陸啟宏 · 063
17 世紀法國極端氣候事件與社會應對 / 周立紅 · 067
17 世紀英國如何走出危機 / 孫義飛 · 071
水利與英國社會 / 向 榮 · 075
關于水歷史 / 鄭曉云 · 081
古羅馬城的供排水系統與城市文明 / [意大利] G.D.費歐,和勁松、金杰(譯)· 084
古希臘城市供排水系統的發展 / [希臘] A.Ν. 安吉克斯,郭娜(譯) · 087
水在非洲民族遷徙融合歷程中的作用 / 張 瑾 · 090
近代歷史上巴西城市水衛生的變遷 / 程 晶 · 093
第二部分人類歷史上的疾病、醫療與衛生健康
重視疾病史研究 構建新疾病史學 / 王旭東 · 099
社會文化史視域下人的疾病及其歷史書寫 / 閔凡祥 · 103
醫學社會史研究中的醫學因素 / 李化成 · 107
古羅馬的瘟疫之殤與希望之光 / 姬慶紅 · 111
古代埃及的瘟疫與瘟疫敘事 / 王 歡 · 115
阿拉伯歷史上的瘟疫與防疫 / 丁 隆 · 119
16—17 世紀英國鼠疫與近代公共衛生體系的雛形 / 鄒 翔 · 122
從倫敦寬街泵井中追尋霍亂傳播的真相 / 陸偉芳 · 126
十九世紀德國城市疾病預防體系的構建 / 徐繼承 · 130
國際衛生大會與國際疫情通報制度的緣起 / 張勇安 · 133
遠東熱帶醫學會的區域防控機制 / 李文碩 · 137
黃熱病傳播模式的發現及其防治 / 楊長云 · 141
從公共衛生管理看一九一八年全球大流感 / 王廣坤 · 145
第三部分 記憶和符號研究
“文化記憶”理論的形成和建構 / [德]揚·阿斯曼,金壽福(譯) · 151
《記憶的場所》與法國記憶史研究 / 洪慶明 · 155
記憶、歷史與社會整合——記憶史視野下的法國移民史研究 / 樂啟良 · 159
德國政治空間中的紋章符號與文化記憶 / 林純潔 · 163
格林尼治天文臺:民族、帝國與世界的文化記憶 / 朱聯璧 · 166
19 世紀法國歷史記憶中的滑鐵盧戰役 / 顧 杭 · 169
三色旗和高盧雄雞——法蘭西國家象征符號的歷史解讀 / 沈 堅 · 173
盧浮宮:“法國的象征與驕傲” / 呂一民 · 178
從政治象征到文化符號的哈德良長城 / 馮定雄 · 182
第四部分 衣食住行和消費的歷史
十九世紀法國的書籍和報刊消費 / 王加豐 · 189
18 世紀英國文化消費的繁榮及其原因 / 李新寬 · 193
法國歷史上的禁奢令 / 顧 杭 · 197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禁奢運動 / 尚 潔 · 201
歐洲夜史:人類對夜晚態度之變遷 / 俞金堯 · 204
古代羅馬文明與中世紀西歐的紀年 / 劉 城 · 208
國家與社會:法蘭西共和歷與日常生活 / 洪慶明 · 213
西歐中世紀的勞動日常 / 黃春高 · 217
古羅馬人的服裝及其社會文化含義 / 裔昭印 · 220
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來食物從區域到全球的傳播 / 張旭鵬 · 224
“面包為生活之依賴”——古希臘羅馬人的飲食 / 劉章才 · 228
中世紀的餐桌 / 付有強 · 231
“紅鞋跟”與“無套褲漢”——法蘭西近代的服飾文化與社會變遷 / 龐冠群 · 234
牛津大學對近代科學的貢獻 / 何 平 · 238
中世紀歐洲大學的興衰 / 張 弢 · 242
普魯士的教育改革與柏林大學 / 王亞平 · 246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歷史及文化功能 / 江振鵬 · 249
烏菲齊美術館:從君主的私人寶庫到公共藝術圣殿 / 劉 君 · 253
德意志民族財富的聚集地——日耳曼民族博物館 / 孟鐘捷 · 257
古希臘城邦的公民教育 / 晏紹祥 · 260
從書吏到工匠:古代埃及的職業培訓教育 / 郭丹彤 · 264
“父親即教師”:古羅馬教育的特色 / 姬慶紅 · 267
“條條大道通羅馬”:交通信息的展示與視覺化的帝國 / 徐曉旭 · 271
波斯帝國的道路遺產及其歷史意義 / 劉雪飛 · 275
從“交通困局”到“交通革命”:近代英國建設交通強國的歷史進程 / 沈 琦 · 278
前沿世界史:環境,疫病與記憶構建 作者簡介
《光明日報》創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辦,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思想文化大報。長期以來,《光明日報》理論版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內涵、敏捷權威的刊發風格和高雅清新的個性品位,贏得了海內外廣大讀者的青睞,體現了強烈的時代感和清新活潑的人文氣息,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光明日報理論部一直秉承“理論前沿性、學術探索性”的宗旨,為讀者推出閃爍著智慧火花、蘊含著思想穿透力的佳作,與讀者共同見證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