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尾货特色书店,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費正忠文史叢稿(全三冊)

包郵 費正忠文史叢稿(全三冊)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時間:2024-11-01
開本: 其他 頁數(shù): 1500
本類榜單:古籍銷量榜
中 圖 價:¥218.9(5.5折) 定價  ¥39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費正忠文史叢稿(全三冊)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0542395
  • 條形碼:9787520542395 ; 978-7-5205-4239-5
  • 裝幀:平裝-鎖線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費正忠文史叢稿(全三冊) 本書特色

“費正忠文史叢稿”包括《點校本》《“大禮議”述評》《讀史辨疑錄》,這是近年來作者史學研究的力作,也是鉛山費宏研究會學術(shù)研究的*新重大成果。書中載有豐富詳實的文學史料,觀點守正信實,議論理性平實,充滿了正能量,對當前史學研究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糾正不正之風將大有助力;亦將推動費宏研究的廣泛深入開展,乃至對明史研究及方志、宗譜等研究亦不無裨益。

費正忠文史叢稿(全三冊) 內(nèi)容簡介

《太保費文憲公摘稿》點校本費宏(1468—1535),明江西鉛山人,成化二十三年狀元及第,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三入內(nèi)閣,兩為首輔,被《明史》譽為『持重識大體』的政治家。且一生勤于筆耕,著作頗豐!短YM文憲公摘稿》是其現(xiàn)今存世的主要文集,明嘉靖刊本,已錄入《續(xù)修四庫全書》。作者與他人合作,2007年將其點校本易名《費宏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因經(jīng)驗不足,這個本子存在的問題較多,且為豎排繁體字本,與內(nèi)地讀者的閱讀習慣多有不合。本次點校,吸取了前次點校的積極成果,糾正了差錯,改進了原有的不足,以橫排簡體字本面世,以期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丁按蠖Y議”述評》“大禮議”是明代嘉靖朝圍繞皇權(quán)正統(tǒng)的爭奪而發(fā)生的政治事件。歷來論者多持兩個極端,而對其造成的影響認識不足。近些年來遂有對議禮雙方作標簽化的解讀,把張璁等議禮新貴說成是改革派,是嘉靖改革的總設(shè)計師,是新政的大功臣;把楊廷和等廷臣說成是守舊派,是既得利益集團,是執(zhí)拗不聽話的班子。進而把這一事件說成是新舊思想及忠孝思想的對立,是促成嘉靖改革的動力。作者收集了大量史料,試圖揭示這場斗爭的實質(zhì)是爭奪皇權(quán)正統(tǒng)地位的政治事件,從宏觀的角度,全面論證這一事件對明王朝的深刻影響。《讀史辨疑錄》作者在為研究和寫作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接觸了不少史籍,不時發(fā)現(xiàn)其中有些可疑甚或舛誤之處。作者隨手記錄下來,日積月累,不想竟成篇成帙,洋洋數(shù)十萬言。再加之作者在參與市政協(xié)文史館的工作中,接觸了不少文史研究的著作,發(fā)現(xiàn)其中也存在一些差錯,且這些舛誤一再被轉(zhuǎn)相引用,有些還被錄入學術(shù)著作中,儼然成了信史。而這些現(xiàn)象大都打著“創(chuàng)新”和“增加可讀性”的旗號,實則是史學研究中的學術(shù)不端和不正之風,造成的不良影響令人警醒,千萬不能小覷。本著“守正創(chuàng)新”的宗旨,遵循“論從史出,史由證來”的原則,作者把這些問題分門別類,一一進行辨析,以期引出正確的結(jié)論。

費正忠文史叢稿(全三冊) 目錄

目錄

上篇

**章正德皇帝及其父孝宗皇帝、母慈壽皇太后


第二章首輔楊廷和等閣僚


第三章興世子及其父興獻王、母興王妃蔣氏


第四章張璁等議禮五臣



中篇

**章是皇子還是皇帝


第二章帝母興王妃進宮之儀


第三章帝父興獻王尊號


第四章帝祖母壽安皇太后喪葬禮


第五章帝父興獻帝陵廟祭祀之禮


第六章皇考及大內(nèi)立廟之爭


第七章興獻帝陵遷陵之爭


第八章立世室及入太廟之爭


第九章議大禮興大獄


一、李鑒案


二、陳洸案


三、費宏案


四、李福達案


五、楊一清案


六、張福案


七、夏言案


八、楊名案


九、馮恩案


十、張延齡案


第十章章圣皇太后謁世廟禮儀


第十一章編纂大禮集


第十二章更定祀典


一、親蠶禮


二、郊祀祭天地禮


三、姚廣孝配享


四、孔子祀典


五、太廟祀典


六、三陵山


七、各壇祭制


八、南京大廟


九、各時節(jié)祭禮


十、兩宮皇太后徽號


十一、列圣忌辰祭祀禮儀


第十三章武宗皇后喪祭禮及尊號


第十四章興獻帝稱宗入廟


第十五章重建太廟


第十六章方皇后喪葬祔廟禮



下篇




**章“大禮議”與《祖訓》《遺詔》


第二章“大禮議”與皇族正統(tǒng)


第三章“大禮議”與皇權(quán)變化


第四章“大禮議”與忠孝思想


第五章“大禮議”與嘉靖新政


第六章“大禮議”與司法體制


一、以錦衣衛(wèi)武士暴力處置左順門哭諫案


二、以議禮新貴的私見代替事實證據(jù)斷李鑒案


三、以議大禮劃線處陳洸案


四、以議禮新貴掌控三法司處李福達案


第七章“大禮議”與言官體系


第八章“大禮議”與嘉靖性格


一、恩將仇報薄情寡義


二、崇尚暴力兇狠殘忍


三、喜諛惡諫偏聽偏信


四、喜怒無?敛毂┡


五、自卑多疑虛偽寡斷


六、迷信邪說荒淫奢侈


第九章“大禮議”與士風、民風


一、逢迎之風


二、告訐之風


三、黨爭之風


四、假偽之風


五、貪腐之風


六、奢靡之風


等。。。。。。

展開全部

費正忠文史叢稿(全三冊) 相關(guān)資料

上篇

上篇


第一章正德皇帝及其父孝宗皇帝、母慈壽皇太后


“大禮議”的緣起,是正德皇帝不僅死后無嗣,且生前未能立儲。而要探尋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我們不得不回顧其十分荒唐的一生。

正德皇帝朱厚照(年號正德,廟號武宗,謚號毅皇帝,陵號康陵,后面引文中出現(xiàn)這些稱謂,不再列注)是明王朝第八代第十帝。

上篇


上篇



第一章正德皇帝及其父孝宗皇帝、母慈壽皇太后



“大禮議”的緣起,是正德皇帝不僅死后無嗣,且生前未能立儲。而要探尋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我們不得不回顧其十分荒唐的一生。


正德皇帝朱厚照(年號正德,廟號武宗,謚號毅皇帝,陵號康陵,后面引文中出現(xiàn)這些稱謂,不再列注)是明王朝第八代第十帝。


正德帝的父親朱祐樘(年號弘治,廟號孝宗,謚號敬皇帝,陵號泰陵,后面引文中出現(xiàn)這些稱謂,不再列注)身世坎坷,且頗具戲劇性。據(jù)《明史》卷113載,其父朱見深(年號成化,廟號憲宗,謚號純皇帝,陵號茂陵,后面引文中出現(xiàn)這些稱謂,不再列注)專寵萬貴妃;妃系山東諸城人,四歲被選入宮,為憲宗生母孫太后宮女,且侍帝于東宮。憲宗18歲即位,妃已35歲,但為人機警,善迎帝意,遂讒廢皇后吳氏,六宮希得進御;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驅(qū)。但因年歲已大,成化二年(1466)產(chǎn)下皇第一子,旋即夭折后,遂不復娠。然帝猶專寵不已,妃益驕,中官用事者一忤其意,立見斥逐。宮中御幸有身者,被其用藥傷墜者無數(shù),后孝宗出生時頭頂寸許無發(fā),人或以為是被藥所中。這樣就使憲宗久不得皇子,中外以此為憂。孝宗生母紀氏,廣西賀縣人,本蠻族土官女,成化中征蠻被俘入內(nèi)庭,因警敏通文字,授女史,守內(nèi)藏。一日憲宗“偶行內(nèi)藏,應對稱旨,悅,幸之,遂有身。萬貴妃知而恚甚,命婢鉤治之,婢謬報曰‘病痞’,乃謫居安樂堂。久之,生孝宗,使門監(jiān)張敏溺焉。敏驚曰:‘上未有子,奈何棄之。’稍哺粉餌飴蜜,藏之他室,貴妃日伺無所得,至五六歲未敢剪胎發(fā)。……成化十一年,帝召張敏櫛發(fā),照鏡嘆曰:‘老將至而無子。’敏伏地曰:‘死罪,萬歲已有子也。’帝愕然,問安在,對曰:‘奴言即死,萬歲當為皇子主。’于是太監(jiān)懷恩頓首曰:‘敏言是,皇子潛養(yǎng)西內(nèi),今已六歲矣,匿不敢聞。’帝大喜,即日幸西內(nèi),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兒去,吾不得生。兒見黃袍有須者,即兒父也。’衣以小緋袍,擁至階下,發(fā)披地,走投帝懷。帝置之膝,撫視良久,悲喜泣下曰:‘我子也,類我。’使懷恩赴內(nèi)閣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賀,頒詔天下。移妃永壽宮,數(shù)召見。萬貴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紿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貴妃致之死,或曰自縊也。”(《明史》卷113第3521頁)張敏懼,亦吞金死。時孝宗帝年僅六歲,哀慕如成人,同年十一月,被立為皇太子。為安全起見,乃養(yǎng)于奶奶孝肅皇太后的仁壽宮中。“一日,貴妃召太子食,孝肅謂太子曰:‘兒去,無食也。’太子至,貴妃賜食,曰:‘已飽。’進羹,曰:‘疑有毒。’貴妃大恚曰:‘是兒數(shù)歲即如是,他日魚肉我矣。’因恚而成疾。”(《明史》卷113第3522頁)其時佞幸錢寧、梁芳等皆假借貢獻,苛斂民財,傾竭府庫,以結(jié)貴妃歡;見憲宗后宮生子漸多,芳等懼太子年長即位后,將被治罪,故與貴妃合謀“勸帝易儲,會泰山震,占者謂應在東宮,帝心懼,事乃已。”(《明史》卷113第3525頁)孝宗即位時,眾朝臣紛紛上疏請削貴妃謚號,捕治妃黨及萬氏家屬,究問當時紀氏死狀,而孝宗以這會重違先帝意,已之。


孝宗即位后勵精圖治,昧爽視朝,退御經(jīng)筵,咨詢治道。凡國家大事,召見輔臣及尚書劉大夏等面議。“劉健確直,李東陽敏達,謝遷方質(zhì),三人同心,時人語曰:‘李謀劉斷謝侃侃’。”(《玉劍尊聞》卷6第427頁)故能祛弊興利,政治清明。弘治中,周經(jīng)為戶部尚書,孝宗欲起別宮,患缺用;“左右曰:‘何不取之戶部?’上曰:‘周經(jīng)得無不可乎?’左右曰:‘皇上取之,經(jīng)豈不與?’命下,經(jīng)曰:‘此軍儲也,不可動。’奏上,上曰:‘已之。’左右曰:‘命既下,豈可中止。’復下之戶部,左侍郎韓公文復上奏,上亦欲已之。左右曰:‘不準尚書奏,豈可準侍郎?’復下之部,右侍郎許公進上奏,上顧左右曰:‘朕謂不可,果然。若不已之,明日科道又言矣。’遂罷。”(《西園見聞錄》卷34第18頁)孝宗能恤人言,據(jù)《妮古錄》卷1載,孝宗在朝政、講讀之余,雅好彈琴,臺諫官員上疏諫止,“上笑謂左右曰:‘彈琴何損于事?勞此輩云云。’然不以為忤也。吳賈得古琴曰‘霹靂’攜入都,介巨珰以獻,上試其音清越,喜甚,出內(nèi)帑千金以賜。又一日,賞畫工吳偉輩彩段數(shù)匹,命曰:‘急持去,毋使酸子知道。’”《皇明書》卷9亦言:“敬皇帝嘗引青宮夜出宮,間行至六科廊,青宮大聲言:‘此何所?’上搖手曰:‘若無嘩,此六科所居。’太子言:‘六科非上臣乎,何畏也?’上曰:‘祖宗設(shè)六科糾君德闕,違脫有聞,糾劾疏立至矣’。”他對臣下也非常體恤,凡九卿大臣不輕更易,以年致仕者,進階賜金,續(xù)以輿廩。“孝宗皇帝嘗問一內(nèi)侍:‘今各衙門官每日早起朝參,日間坐衙,其同年同僚與故鄉(xiāng)親舊亦須燕會,那得功夫飲酒?’內(nèi)侍答云:‘常是夜間飲酒。’孝宗曰:‘各衙門差使缺人,若是夜間飲酒,騎馬醉歸,那討燈燭?今后各官飲酒回家,逐鋪皆要籠燈傳送。’兩京盡然,雖風雪寒凜之夕,半夜叫燈,未嘗缺乏,乃知孝廟體悉群臣,可謂備極。”(《四友齋叢說》卷18第156頁)故王元美在《弇州山人四部稿》卷106中稱:“我祖宗功莫盛于太祖高皇帝,德莫盛于孝宗敬皇帝。……孝宗皇帝承列圣之貽范而丕顯之,深仁厚澤,淪浹民志,迨于今過一甲子,而謳謠之不衰。”有鑒于此,無怪乎“大議禮”中,群臣拼死要維護孝宗的皇族大統(tǒng),除卻根深蒂固的皇權(quán)正統(tǒng)觀念以外,孝宗德澤深入人心,亦應是重要的原因。然而他卻因?qū)櫥屎髲埵希o皇權(quán)正統(tǒng)的繼承帶來了隱患。


張氏(謚孝康皇后祔廟),北直隸興濟人。其父張巒,一介儒生;其母金夫人“夢月入懷生后。后當適人,其所當適者忽大病;及選為太子妃,則前所當適者病已。”(《勝朝彤史拾遺記》卷4第1頁)成化二十三年(1487)選為太子妃,是年孝宗即位,立為皇后。篤愛無比,宮中同起居,有如民間伉儷情深,并無別寵。據(jù)《萬歷野獲編》卷3載,有明一代,前此諸帝,太祖妃嬪共四十人,太宗(即成祖)有十六妃祔,仁宗有七妃祔,宣宗有八妃祔,英宗有十八妃祔,憲宗有十四妃祔,“惟孝宗只有孝康皇后,寶山雙峙即泰陵,祭祀更無一妃旁侍侑食,蓋自青宮婚后,未幾登大位,無論魚貫承恩,即尋常三宮亦不曾備,以至上仙,真千古所無之事。”其后武宗亦有二妃祔,世宗則有妃三十人、嬪十六人祔。對于孝宗的專龐,內(nèi)外臣工多有疏諫。弘治元年(1488年)太監(jiān)郭鏞就請選女子備冊妃,以廣衍儲嗣;因當時孝宗正在三年守孝期,左庶子謝遷上疏諫止,從而被人攻擊為“諛詞獻諂,以誤孝宗繼嗣之不廣”。(《孝宗實錄》卷11第256頁)次年禮科右給事韓鼎又以皇嗣未廣為憂,上言“古者天子一娶十二女,以廣嗣儲,重大本也。今舍是弗圖,乃信邪說,徒建齋醮以徼福,不亦惑乎?”(《國朝獻征錄》卷30第498頁)當時人以為中宮已擅寵,專以祈禱為求嗣法,上雖是韓鼎之言,但終不別廣恩澤,蓋為皇后所制也。張皇后在弘治四年(1491)產(chǎn)下正德帝后,雖再舉蔚悼王,不久夭折,后無再舉,故孝宗只存一子。孝宗頗優(yōu)禮外家,追封后父為昌國公,后弟鶴齡封壽寧侯、延齡封建昌伯。二齡“并注籍宮禁,縱家人為奸利,中外諸臣多以為言,帝以后故不問。”(《明史》卷114第3528頁)然亦不至放縱,常陰為之解。張后欲制珠袍,請帝差管寶藏庫太監(jiān)王禮到廣東珠池采取,孝宗不聽,命人從宮中內(nèi)藏檢給,并責王禮曰:“內(nèi)帑盡有好珠,汝卻藉此欲往廣東,生事壞法,擾害百姓,彼何以堪?這遭將就罷,今后再敢來說,必剝皮示眾。”(《治世余聞錄》卷1第494頁)原來王禮進銀數(shù)千兩,托皇后母金夫人疏通,以便能去廣東采珠而謀利,不想被孝宗識破,心甚驚怖,自此更不敢有失。“山東副使楊茂元以河決論事,言水陰象失職以后故。后怒甚,必欲殺茂元。上為后征茂元,至,薄謫之。而御史胡獻論延齡、鶴齡,上下之獄,竟解。戶部主事李夢陽言二齡,二齡奏夢陽謗訕母后,當斬。金夫人入泣訴,上下夢陽詔獄。他日,上與后夜游南宮,二齡侍酒半,上召鶴齡膝前,解之曰:‘毋使我以外戚殺諫臣。’鶴齡免冠謝乃已。”(《勝朝彤史拾遺記》卷4第1頁)遂有所收斂。由于張后擅寵,當時京師遂生出一些浮言,說太子非中宮所出,其生母為鄭金蓮。“鄭金蓮者,初名王女兒,武成中衛(wèi)軍卒鄭旺女也。初鬻之高通政家,因采入內(nèi),備選侍,得侍上寢。其后遷周太后宮侍太后,名鄭金蓮,宮中有訛言皇太子為鄭金蓮生者。時皇太子已冊立,會金蓮父旺陰結(jié)內(nèi)使劉山求自通,山遂與言:‘若女鄭金蓮即皇太子母也,在周太后宮,汝何不潛發(fā)其事而受尊享焉?’旺聞之大喜,遂稍稍播其語。語聞孝宗,孝宗怒,磔山于市,并論旺死罪,尋赦免。至武宗嗣位,旺悻悻以為及今不即發(fā),則何待矣,仍為浮言如初。而市儈王璽覬與旺共厚利,因于正德二年十月二十八日,璽密攜旺潛入東安門,喧言‘國母鄭娘娘幽居太后宮若干年矣,欲面見皇上有所奏’。東廠執(zhí)以問,下刑部訊,無實,擬妖言律。兩人不肯伏,大理寺駁讞者再,乃具獄誣罔,議如山例,置極刑,鄭金蓮不罪。”(《勝朝彤史拾遺記》卷4第7頁)至于寧王宸濠起兵反叛時,稱正德帝非張后所生,系抱養(yǎng)的民間子,故其奉張?zhí)竺苤,領(lǐng)兵入朝監(jiān)國。這種自相矛盾的無稽之談,不過是要為其惡行找一個口實罷了。張后恃寵甚驕,袒護娘家,兩個弟弟作惡多端,正德十年(1515)“浙民日者曹祖,告其子鼎為建昌侯張延齡家奴,與延齡謀不軌狀,擊登聞鼓上訴。詔下之獄,將集廷臣鞫之,祖忽仰藥死。時上頗疑延齡,復命刑部窮詰祖死狀,而獄無佐證,事遂寢。然自是上亦疏鶴齡兄弟,遂罷朝參。”(《明通鑒》卷46第1487頁)只是礙于母后,未能嚴懲。后二齡在嘉靖朝不得善終,雖系受“大禮議”之連,卻也是罪有應得。盡管如此,但張后卻頗知大體,不干政事,亦缺乏政治才干。她在正德朝為皇太后16年,對兒子正德帝的荒誕未能施加任何正面的影響,以致遺患無窮。正德帝死后,朝中大事雖是以皇太后懿旨行之,其實都是楊廷和的決策,她只起了一個橡皮圖章的作用。據(jù)《皇明輔世編》卷4載:一日,不知受了誰的蠱惑,她竟讓散本官至內(nèi)閣要求將她的懿旨改為圣旨。楊廷和言:“今日之事,祖宗功德深厚,上天眷佑,宗社靈長。有老太后在上,當此大變,嗣君未至,凡事皆以懿旨行之,盡善盡美,萬世稱頌。若欲改為圣旨,事體似有未妥。”遂以祖訓中“皇后不許干預朝政”、律法內(nèi)“皇后稱懿旨”等條規(guī)示之。幾日之后她又傳諭“前代有稱圣旨是如何?”楊廷和對曰:“世代不同,法度亦異。如前代宰相封王,童貫內(nèi)臣亦封王。此等事,今日行得否?老太后盛德大功,為女中堯舜,我輩豈敢不成就盛美,以致貽譏后世耶。”(《楊文忠三錄》卷4第12頁)遂不復言。其時吏部尚書王瓊欲借太后干政說事,一日以“天象可憂”對楊廷和說:“不見日色乎?日色正赤,豈不可憂?”廷和曰:“久旱故耳。”王瓊又說:“占書不然,主‘女主昌’。”廷和曰:“今以懿旨行事,非女主昌而何?”王瓊再言:“恐應不止此。”廷和以“天道遠,非人所易知”回應之。王瓊此言有幸亂意,正如當時閣臣蔣冕、毛紀所言:“譬如應試秀才文字不得意,但欲科場失火耳。”(《楊文忠三錄》卷4第12頁)幸虧楊廷和處置得當,不給對手留下女主干政的口實。至于她在“大禮議”中進退失據(jù)的表現(xiàn),更凸顯其政治才能的缺乏。


正德帝生于弘治四年(1491)九月二十四日申時,所值支辰,日為丁酉,月為戊戌,年為辛亥,串聯(lián)起來為申酉戌亥,連如貫珠。這種支辰世所罕見,據(jù)說類似明太祖朱元璋的支辰,當時自然無比珍貴。而更為珍貴的是,孝宗皇帝與皇后張氏雖此后再育一子,但不幸早夭,且此后再無生育,故正德帝不僅是嫡子,又還是獨子;而明代此前的宣宗、英宗、憲宗連續(xù)三朝皆無嫡子,只能立庶子為皇太子而繼位。且他又長得粹質(zhì)如玉,神采煥發(fā),自幼舉止異常,故出生翌年即被立為皇太子。


孝宗對太子鐘愛無比,舉朝上下也欣然相賀國本已立,對太子寄予莫大的期望,切盼能將太子培育成神圣明君。弘治七年(1494)在太子四歲時,兵部尚書馬文升即請“早諭教,擇醇謹老成、知書史如衛(wèi)圣楊夫人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作,悉導之以正。若內(nèi)廷曲宴、鐘鼓司承應、元宵鰲山、端午競渡諸戲,皆勿令見。至于佛、老之教,尤宜屏絕,恐惑眩心志。”(《明通鑒》卷38第1239頁)這充分體現(xiàn)了當時朝臣要按儒家思想來塑造太子的愿望,不曾想這些應屏絕的東西往后竟然都成了太子的最愛。對馬文升的建言,孝宗雖“深納之”,但過于溺愛太子,并不急于讓他就學,直至弘治九年(1496)才應大學士徐溥等大臣之請為太子慎選宮僚以充輔導等官,命侍讀學士王鏊兼左諭德,侍讀楊廷和、侍講張?zhí)烊鸶淖、右中允,修撰費宏、楊時暢改左、右贊善,編修吳儼、靳貴俱兼校書,左寺副周文通、右寺副劉棨俱正字,少詹事兼侍講學士張昇及右諭德王華、洗馬楊杰,仍以舊職供事。然雖有如此陣營強大的侍從輔導班子,但并未實施講學。延至弘治十年(1497)禮科給事中葉紳等再上疏請教太子讀書,禮部亦上請,孝宗才不得不應允“待明年春暖以聞”。


弘治十一年(1498)三月,皇太子已8歲,終于出閣就學。朝廷亦再度充實了教讀班子,以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講學士程敏政、侍讀學士楊守阯、左春坊左諭德李旻、司經(jīng)局洗馬梁儲充侍班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讀學士李杰,太常寺少卿兼侍講學士焦芳,侍讀學士兼左諭德王鏊,右諭德王華,洗馬楊杰,侍讀劉機、江瀾、白鋮,侍講武衛(wèi),左中允楊廷和,右中允張?zhí)烊穑筚澤瀑M宏充講讀官;編修兼校書吳儼、靳貴,禮部員外郎兼正字周文通,大理寺右寺副兼正字劉棨俱更直供事,仍命大學士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提調(diào)各官講讀。一看這份名單,就知這是集中了當時朝中所有精英的超強輔導班子,可見對教導太子的重視。這些儒臣輪流入侍講筵,太子也容儀莊重,未嘗少肆,講官退必恭送,很快對翰林春坊參與講讀的眾多官員,皆能識其姓名;或有的官員因故未至,必問左右“某先生今日安在邪?”當輟朝之日,見有的學士誤束花帶而入,又對左右說:“是在朝班中,必以失儀為御史所糾矣。”(《武宗實錄》卷1第2頁)對所授課業(yè),亦能熟悉,其聰穎類此。孝宗也常來檢查他的學業(yè),太子率宮僚趨走迎送,合于禮節(jié),問安視膳,恭謹無違;孝宗十分喜愛,有所游幸必讓太子從行,有所見也必隨事啟迪。


然而太子對這種刻苦地講讀并不喜愛,而是頗好騎射、嬉戲。當時東宮的近侍太監(jiān)們?yōu)榱四懿倏靥,亦不想讓太子過多親近儒臣,故經(jīng)常引導太子荒嬉,使講讀不能正常進行。于是詹事吳寬上疏曰:“東宮講學,寒暑風雨則止,朔望令節(jié)則止;一年不過數(shù)月,一月不過數(shù)日,一日不過數(shù)刻。進講之時少,輟講之日多,豈容復以他事妨之。古人八歲就傅,即居宿于外,欲令離近習、親正人。庶民且然,況太子天下本哉。”(《明通鑒》卷38第1239頁)孝宗雖然采納這一意見,但又“以為克詰戎兵,張皇六師,亦安不忘危之意,弗之禁也”。(《武宗實錄》卷1第2頁)明太祖起自布衣,以武力定天下,嗣后歷朝皆重視武事;而至憲宗、孝宗朝,文教洽熙,息馬投戈,儼然兩代太平天子。此時的皇太子好騎射、喜武事,好像并不過分,亦不違祖訓。誰知太子竟由此好而滑向荒唐嬉戲,壞了天下大事。這是孝宗所萬萬沒有想到的,故他在臨終之際,顧命輔臣劉健等時,猶極稱太子質(zhì)之美。


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六日,孝宗病危,召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至乾清宮東暖閣,握著劉健的手說:“東宮年幼,好逸樂,先生輩善輔之,令成令主。”劉健等皆飲泣承命。又召諭皇太子曰:“后事悉如先帝遺典,祭用素羞。社稷事重,孝奉兩宮。進學修德,用賢使能,毋荒怠也。”次日駕崩,留遺詔曰:“朕以眇躬,仰承丕緒,嗣登大寶,十有八年。敬天勤民,敦孝致理,夙夜兢兢,惟上負先帝付托是懼。今遘疾彌留,殆弗可起。生死常理,雖圣智不能違;顧繼統(tǒng)得人,亦復何憾;侍雍裾,聰明仁孝,至性天成,宜即皇帝位。其務守祖宗成法,孝奉兩宮。進學修德,任賢使能,節(jié)用愛人,毋驕毋怠。中外文武群臣,其同心輔佐,以共保宗社萬萬年之業(yè)。”(《國榷》卷45第2830頁)


十八日,皇太子即位,改明年為正德元年,故史稱正德皇帝。說起這個年號,《繼世紀聞》卷1稱“正德號前代有之,宋世西夏乾順嘗建此號也。時內(nèi)閣大學士則劉少師健、李宮保東陽、謝宮保遷與禮部官皆未之深考耳。馬冢宰文升因考科道出題‘宰相須用讀書人’,蓋指此也”。其實“正德”這個年號,不僅宋時西夏崇宗趙乾順(1127—1134)用過,而且唐肅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時的李珍和宋時大理國主段思廉(1044—1053)也曾用過。改元新建年號,竟是前此已多次被人使用過的不說,又還都是短命王朝;顧命大臣、飽學之士,亦如此不學、如此不慎,故遭時人譏諷,也就在所難免了。此是題外話,就此打住。


正德皇帝登基時年方虛齡十五,此時明王朝已立國140年,國家安定;雖皇帝年少,但顧命大臣卻十分得力,如君臣均能遵孝宗所囑行事,守成天下應無大礙。然而歷史的進程并沒有按照孝宗的期望發(fā)展,正德皇帝即位不數(shù)月,即重用宦官,“以神機營中軍二司內(nèi)官太監(jiān)劉瑾管五千營。瑾,陜西興平人,故姓(淡)[談](據(jù)《明史》卷304《宦官傳》改),景泰中自宮,為劉太監(jiān)名下,因其姓。成化時領(lǐng)教坊見幸。弘治初,擯茂陵司香,其后得侍東宮,以俳弄為太子所悅。太子即位時,瑾掌鐘鼓司。鐘鼓司,內(nèi)侍之微者也。瑾朝夕與其黨八人者,為狗馬鷹犬、歌舞角牴以娛帝,帝狎焉。八人者: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其一瑾,瑾尤獪給,頗通古今,常慕王振之為人。至是,漸用事。”(《明史紀事本末》卷43第629頁)于是顧命大臣劉健等上言歷數(shù)朝政之失:“陛下即位之初,天下引領(lǐng)太平。而朝令夕改,迄無寧日。百官庶府,仿效成風,非惟廢格不行,抑且變易殆盡。建白者以為多言,干職者以為生事,累章執(zhí)奏則曰再擾,查革弊政則曰紛更。憂在于民生國計,則君罔聞知;事涉于近幸貴戚,則牢不可破。臣等叨居重地,徒擁虛銜。或旨從中出,略不預聞;或有所擬議,徑行改易。臣等心知不可,義所當言,累有論列,多不見允。”(《國榷》卷46第2855頁)禮科給事中周璽等亦言:“陛下即位以來,今日飼鷹,明日飼犬,如是不已,則酒色游觀、便佞邪僻。凡可以役耳目、變心志者,將日甚焉,寧止鷹犬哉?光祿寺九月內(nèi)添席七十有奇,增費五千余金。兵荒財匱,將何取辦?愿修身養(yǎng)德,放鷹犬,止浮辦,節(jié)國家之財。”(《國榷》卷46第2855頁)正德帝雖然之,而終不能改。


正德元年(1506)十月,大學士劉健等以內(nèi)侍劉瑾等“八黨”蠱惑皇帝,連章請誅之,皆被留中不出。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陳寬、李榮、王岳同至內(nèi)閣商議,且有發(fā)劉瑾等到南京新房閑住之意。劉健等大臣以為處之未盡,皆厲聲曰:“先帝臨崩執(zhí)老臣手付以大事,今陵土未干,而使嬖幸若此,他日何面目見先帝于地下乎?”(《武宗實錄》卷18第533頁)戶部尚書韓文又率諸大臣上疏力陳“八黨”之罪,且云“我高皇帝艱難百戰(zhàn),取有四海,列圣繼承,傳之先帝,以至陛下。先帝臨崩顧命之語,陛下所聞也。奈何姑息群小,置之左右,為長夜之游,恣無厭之欲,以累圣德乎?竊觀前古閹宦誤國,其禍尤烈,漢十常侍、唐甘露之變是其明驗。今永成等罪惡既著,縱而不治,為患非細。伏望陛下奮剛斷、割私愛,以回天地之變,泄神人之憤,潛消禍萌。”(《皇明書》卷9第4頁)面對朝中諸大臣交章請?zhí)?ldquo;八黨”,正德帝驚泣不食,遣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赴閣商議,諭閣臣言:“朕已悟,痛修改。所劾內(nèi)官姑留”。(《皇明書》卷9第4頁)而內(nèi)閣大臣堅持欲捕治,并集體請求去位。太監(jiān)王岳素忠直,且提督東廠,亦為帝所信任,這時也密奏“外朝多官劾奏劉瑾等,不可不從。”(《紀錄匯編》卷91第3頁)正德帝不得已,遂允之。這時天已晚,準備次日早發(fā)旨捕八人下獄。而劉瑾等已驚覺,遂連忙圍在正德帝前,俯伏哀號,哭訴王岳等勾結(jié)朝臣,欲害內(nèi)臣、控制皇上;“狗馬鷹兔,何損萬幾?今左班官敢嘩無忌者,司禮監(jiān)無人也;有則惟上所欲為,誰敢言者?”(《明史紀事本未》卷43第631頁)并說“若待明旦,臣等再不得見天顏矣。須今晚拿岳等三人送獄方可”。(《繼世紀聞》卷1第316頁)正德帝竟然答應了他們。是夜,劉瑾遂傳命榜笞王岳等于內(nèi)門,并使劉瑾入司禮監(jiān)與執(zhí)事樞,以為脫禍固寵計。次日早,劉健等率九卿科道官員方伏闕諍爭,“俄有旨宥瑾等,遂皆罷散。健等知事不可為,即日疏辭政柄。故事,輔臣乞休,必俟三四疏乃允。于是八人者惟恐健等去之不速,上意亦以健等數(shù)有直言逆耳,遂聽之。”(《武宗實錄》卷18第544頁)


這一事件發(fā)生在丙寅年,史稱“丙寅之變”。此時正德帝登基才1年多,政局就驟然轉(zhuǎn)折。顧命閣老三已去二,六部尚書先后去位,閹黨遂把持朝政。當時次輔李東陽雖也累疏請致仕,但被慰留,相傳是他在閣議處理“八黨”時“少緩,故不及。健、遷瀕行,東陽祖餞,泣下。健正色曰:‘何泣為?使當日多出一語,與我輩同去矣。’”(《明通鑒》卷41第1339頁)不僅同僚埋怨他,且朝中“氣節(jié)之士多非之,侍郎羅玘上書勸其早退,至請削門生籍”。(《明史》卷181第4823頁)甚至有士人投絕句云:“才名直與斗山齊,伴食中書日又西;厥紫娼翰菥G,鷓鴣啼罷子規(guī)啼。”(《國榷》卷50第3110頁)蓋譏其依違隱忍,不能與劉、謝同去位也,識者悲之。在上所引文卷中,周圣謨亦對此批曰:“果如所見,是使朝廷之上有小人便無君子,成何世界?且西涯(注:李東陽號)受顧命,不幸而當逆瑾,疏論廷辨無所避忌,非伴食者。后生輕薄,恣其綺舌,乃至于此,后世豈無公論哉?”誠然,假若李東陽當時亦與劉、謝同去,雖個人有直名,但奈朝政何、奈天下何?事實上,劉瑾擅政,狎視公卿,惟重東陽。東陽亦隨事彌縫,去其太甚,維持政局,保護善類,否則衣冠之禍正不知何所極也。他為首輔7年,援王鏊、楊廷和、費宏等正人入閣,遏制了閹黨,這種潛移默奪,不為無功。而明代士大夫中的“氣節(jié)之士”對此卻不以為然,多有類此只顧個人清譽,不管天下蒼生的事例發(fā)生,如本文所及的“大禮議”、泰昌元年的“移宮”等,便都是因此等士大夫太愛惜自己的羽毛,而未能審時度勢、正確決策,從而引發(fā)朝政大壞的。正德七年(1512),大學士費宏談及自己在朝中的艱難處境時亦論及此事:“然非身當其任、目見其事、心苦其難,雖有喙三尺,固難強人之信也。所上之疏不曾送下,意者難處而留中邪?茍得與聞,當力為調(diào)護,敢因其言之抵觸而置私忌于其間、以犯天下之公議乎?若無益于天下,而徒以直取名、以身嘗難,且使毒流縉紳如陳蕃、竇武,如李訓、鄭注,如丙寅倉卒之舉,則亦不能且不敢也。”(《費宏集》卷15第513頁)費宏正是這種不“徒以直取名”,但以是否有“益于天下”作為言行的最高準則,才決定了其在“大禮議”中的政治態(tài)度,這是后話。


劉瑾為了竊取朝廷大柄,每日構(gòu)雜藝俟上玩弄。在宮中仿設(shè)市井,正德帝“身衣估人衣與貿(mào)易,據(jù)簿握籌,喧訽不相下。更令作市正調(diào)和之,擁至廊下家。‘廊下家’者,中官于永巷所張酒肆也。坐當壚婦其中,上至,雜出牽衣蜂簇而入,醉即宿其處。”(《明通鑒》卷42第1363頁)又于“西華門別構(gòu)院籞,筑宮殿而造密室于兩廂,勾連櫛列,命曰‘豹房’。……朝夕處其中,稱之曰‘新宅’。日召教坊樂工入新宅承應……不復入大內(nèi)矣。”(《明通鑒》卷42第1363頁)而劉瑾則故意在玩樂時把朝中的章奏拿來請帝省決,玩興正濃的正德帝哪還顧得了這些,“每曰:‘吾用爾何為,乃以此一一煩朕耶?’自是瑾不復奏,事無大小,任意剖斷,悉傳旨行之,上多不知也。”(《明通鑒》卷42第1360頁)朝中批答章奏,劉瑾輒持歸私第處理。內(nèi)外所進章奏,先具紅揭投劉瑾,號“紅本”;然后上通政司,號“白本”,行文皆稱“劉太監(jiān)”而不名。都察院奏讞偶誤其名,劉瑾大怒,數(shù)責之,都御史屠滽竟率十三道御史跪階下,皆以首觸地,毋敢仰視。劉瑾矯旨將劉健、謝遷等53位大臣列為奸黨,榜示朝堂。并在朝罷時,傳宣朝中群臣跪于金水橋南,以私草的敕文授鴻臚寺官員宣戒之。又創(chuàng)“罰米之例”,凡忤己者,悉誣以舊事,罰米輸邊,使之頃刻家業(yè)蕩然,中外文武官員皆無寧日。當時已設(shè)有東西二廠,特務橫甚,道路以目。劉瑾猶嫌不夠,復立內(nèi)廠,自己統(tǒng)領(lǐng),尤為酷烈,中人以微法,無得全者;凡一家有犯,鄰里皆坐;或向河而居者有犯,竟以河外居民連坐。屢起大獄,冤號相屬。況朝中官員,又皆以媚劉瑾得遷擢,故其勢傾中外,公侯勛爵莫敢鈞禮,諸司科道以下,私謁皆相率跪拜;“每上視朝畢,群臣向東北斜揖,為瑾在上左也,人謂瑾曰‘站的皇帝’,謂上曰‘坐的皇帝’。”(《弇州史料后集》卷36第5頁)故時人稱之為“九千歲”“立皇帝”。


盡管劉瑾氣焰不可一世,朝堂上仍有很多正直的官員不為所動。據(jù)《國榷》卷47所載:正德三年,劉瑾得知翰林院學士吳儼家中富足,派人上門索金,并許以美官,又以考察罷官相脅。吳儼寧肯致仕而去,絕不向其低頭。又據(jù)《明語林》卷11和《鵝湖橫林費氏宗譜·文憲公年譜》等記載:吳儼的同年、親翁費宏,亦對這個“威轢公卿”的劉瑾“不為之屈”;正德三年(1508)五月五日,正德帝在萬壽山河前閱走驃騎,賜朝中大臣一同觀看,又在文華門之東大宴群臣。席間,時為禮部侍郎的費宏與一官太常卿的同年好友相互謙讓,并以長少易位次。劉瑾適從旁經(jīng)過,欲調(diào)侃羞辱二人一番,遂云:“費秀才以牛易羊”,說罷促狹地大笑;不想這時費宏應聲對曰:“趙中貴指鹿為馬”。劉瑾大窘,怫然而去,一時人心大快。不僅朝臣,就是內(nèi)臣中也有不少人對劉瑾心懷不滿。據(jù)《國榷》卷47和《明史紀事本末》卷43所載,正德三年(1508)六月二十六日早朝畢,在御道上發(fā)現(xiàn)一匿名信,正德帝命拾以進,信中揭露了劉瑾的種種罪行。劉瑾大怒,矯旨將正要退朝的群臣罰跪在奉天門下,追查寫匿名信的人,并讓內(nèi)臣立門東監(jiān)督。太監(jiān)黃偉曰:“彼擲此,寧復立故所乎?徒枉人耳。”劉瑾欲搜諸家,黃偉又曰:“彼寧留草也。”時值酷暑,熱渴難耐,刑部主事何釴、順天推官周臣俱渴死,還有十數(shù)人昏厥。黃偉故憤然對群臣曰:“書中所言,皆為國為民。好男子死即死耳,何不自言,嫁禍他人為?”劉瑾怒目曰:“是何好男子,不露章,乃匿名。匿名,固死耳。”恨恨而入。奉命監(jiān)視的太監(jiān)李榮即叫眾人起身稍息,又令小內(nèi)豎送冰瓜給眾人解渴。劉瑾出,李榮又招呼眾人復跪如故。劉瑾對李榮怒目而視,卻又無處發(fā)作。至晚,仍未查出任何線索,竟擅自將朝士300余人盡逮下詔獄。京中賣飯的市人爭相給這些官員送飯,并不索值。此夜,進士陸伸慘死獄中,都人洶洶罷市。次日,劉瑾微聞匿名信是中官所為,大學士李東陽又極力疏救,才不得已作罷。不想正德帝看了匿名信后竟說:“汝謂賢,吾故不用;汝謂不賢,今用之。”遂令李榮閑住,將黃偉貶往南京,任劉瑾益專。


正德帝的倒行逆施,也更加激化了內(nèi)臣間的互相傾軋。劉瑾欲盡除違己者,伺間攛掇正德帝將“八黨”之一的太監(jiān)張永貶往南京;旨還未下,就逐其上路。張永察覺,直接跑到正德帝前,訴己無罪,為劉瑾所害,并欲奮拳毆打劉瑾。正德帝無奈,只得勸解,令諸內(nèi)臣置酒和釋。藉此,劉瑾愈擅權(quán)亂政,致民怨沸騰,四川等地先后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寧夏慶府安化王寘鐇亦以誅劉瑾為名起兵反叛。朝廷起都御史楊一清,并命太監(jiān)張永提督討之,但不待大軍來到,這場短命的藩王之亂只18天便告平定,然而卻引發(fā)了消除國家大患劉瑾的事變獲得成功。據(jù)《國榷》卷48所載:正德五年(1510)“八月甲午,張永自寧夏還,俘寘鐇及其親屬十八人,上御東安門受之。何錦及從逆者數(shù)百人,皆反接由東華門入。獻俘既畢,金鼓之聲徹于大內(nèi)。是日,劉瑾謀反事發(fā)。初,瑾在八黨中尤狡悍,為七人所推。及專政,七人有所請,瑾俱不應,咸怨之。及張永方向用事,奉詔西征,上戎服送之東華門,寵遇甚盛,瑾俞忌之。永至寧夏,楊一清與之結(jié)納,相得甚歡,知永與瑾有隙,乘間扼腕言曰:‘賴公力定反側(cè),然此易除也,如國家內(nèi)患何?’遂促席畫掌作‘瑾’字。永難之,一清慨然曰:‘公亦上信臣,今討賊不付他人而付公,上意可知。曷以此時功成奏捷,請間論軍事,因發(fā)瑾奸,極陳海內(nèi)悉怨,恐變生心腹。上英武,必聽公誅瑾。瑾誅,公益柄用,悉矯弊政,安天下心。呂強、張承業(yè)暨公,千載三人耳。’永曰:‘脫不濟,奈何?’一清曰:‘言出于公,必濟。萬一不信,公頓首據(jù)地泣,請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為公動。茍得請,即行事,毋須臾緩。’永勃然起曰:‘老奴何惜余年不以報主哉!’意遂決。時瑾信術(shù)士俞日明言,謂其從孫二漢當大貴,遂謀不軌。會瑾兄都督同知景祥死,將以八月十五日,俟百官送葬,因作亂。及永奏捷至,請以是日獻俘。瑾使緩其期,欲事成并擒永;蝰Y告永,永先期入。獻俘畢,上置酒勞永,瑾及馬永成等皆侍。比夜,瑾退,永密白瑾反狀,且出袖中奏,數(shù)其不法十七事。上已被酒,俯首曰:‘奴負我。’永曰:‘此不可緩,緩則奴輩當齏粉,陛下安所歸乎?’永成等亦助之,乃命執(zhí)瑾。瑾宿于內(nèi)直房,聞喧聲,問曰:‘誰?’應曰:‘有旨。’瑾披青蟒衣出,就縛之。夜啟東華門,系之菜廠。己未,上出張永奏示內(nèi)閣,謫瑾奉御,鳳陽閑住”。次日“上親籍其家:黃金二十四萬錠又五萬七千八百兩;元寶五百萬錠,銀八百萬錠又百五十八萬三千八百兩;寶石二斗,金甲二,金鉤三千,金銀湯鼎五百;袞服四,蟒服四百七十襲;牙牌二柜;金龍甲三十,玉印一,玉琴一,獅蠻帶一,玉帶四千一百六十。又得金五萬九千兩,銀十萬九千五百兩,團扇飾貂皮中置刀二,甲千余,弓弩五百,他物稱是”。本來正德帝既謫瑾,猶不欲立誅之。及是籍其家,不僅得金銀珠寶無算,還搜出“袞衣、玉帶、甲杖、弓弩諸違禁物,又所嘗持扇內(nèi)藏利匕首二。上大怒曰:‘奴果反。’趣付獄。于是六科給事中謝訥、十三道御史賀泰等列奏瑾罪凡十九事,請亟賜誅戮。上是之,令法司、錦衣衛(wèi)會百官鞫于午門外。都給事中李憲,瑾私人也,至是亦劾瑾,瑾聞之,笑曰:‘憲亦劾我邪?’鞫之日,刑部尚書劉璟噤不敢聲,瑾大言曰:‘公卿多出我門,誰敢問我者?’皆稍稍卻避。駙馬都尉蔡震曰:‘我國戚,得問汝。’即使人批瑾頰曰:‘公卿皆朝廷用,云何由汝?抑汝何藏甲也?’曰:‘以衛(wèi)上。’震曰:‘何藏之私室?’瑾語塞,獄乃具。……即依凌遲律磔市三日,怨家爭購其肉生啖之。瑾從孫二漢及張文冕等俱坐反逆,并瑾親屬劉杰等十五人皆論斬,婦女送浣衣局”。(《明通鑒》卷43第1394頁)


劉瑾伏誅后,朝廷開始撥亂反正,采取了很多措施,糾正劉瑾所變亂之法,朝政漸如舊制。然而年已二十的正德帝仍荒嬉不已,不僅繼續(xù)寵信內(nèi)臣,又加上義子和邊將。正德七年(1512)九月“賜義子百二十七人國姓,皆中官蒼頭及市猾,偶當上心,輒云義子。永壽伯朱德,都督朱寧、朱安外,朱國……并都督,朱春……并都指揮使,朱欽等指揮,朱璋等千百戶、鎮(zhèn)撫或旗舍,列籍錦衣、騰驤諸衛(wèi)。而朱采……皆亡虜,亦至千戶。自后賜姓日廣”。(《國榷》卷48第3035頁)還不斷擴建豹房,前后五年,所費白金數(shù)十萬兩,遂“加天下賦一百萬。”(《明史》卷16第207頁)又召邊將江彬、許泰入衛(wèi),收為義子,賜國姓,日夜同處豹房作樂,致使“帝狎虎被傷,不視朝。”(《明史》卷16第207頁)在江彬、許泰的誘導下,正德帝漸漸不再滿足在宮中嬉戲,而是迷上了出宮游戲;不僅近郊,而且宣大關(guān)陜,無不巡幸,朝臣屢諫不聽,中外皆隱憂。而更為荒誕不經(jīng)的是,他竟任命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朱壽”,令自己“親統(tǒng)六師,肅清邊境,特加封鎮(zhèn)國公,歲支祿米五千石,吏部如敕奉行”;(《明史》卷16第210頁)并以這般小兒“過家家”式的把戲,公然帶領(lǐng)幾個親信,長期離京在各邊鎮(zhèn)游幸。江彬又“為上營鎮(zhèn)國府第于宣府,輦豹房珍玩女御其中,時時入民家益索婦女以進,帝樂之忘歸”。(《明史紀事本末》卷49第724頁)又“輸帑銀一百萬兩于宣府”,(《明史》卷16第209頁)以供其揮霍。北邊玩膩了,又起意南巡。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自加太師,“制下南巡,上欲登岱宗,歷徐、揚,至南京,臨蘇、浙,浮江、漢,祠武當,遍觀中原。時寧王宸濠久畜異謀,制下,人情洶洶,翰林院修撰舒芬等約群臣上疏乞留,俱會闕下”。(《明史紀事本末》卷49第726頁)諸疏既入,正德帝與諸幸臣皆大怒,“三月癸丑,以諫巡幸,下兵部郎中黃鞏六人于錦衣衛(wèi)獄,跪修撰舒芬百有七人于午門五日。金吾衛(wèi)都指揮僉事張英自刃以諫,衛(wèi)士奪刃,得不死,鞫治,杖殺之。乙卯,下寺正周敘、行人司副余廷瓚、主事林大輅三十三人于錦衣衛(wèi)獄。戊午,杖舒芬等百有七人于闕下。……四月戊寅,杖黃鞏等三十九人于闕下,先后死者十一人。”(《明史》卷16第210頁)“然當廷杖時,死者傷者相繼,上亦為之感動,竟罷南巡,蓋諸臣力也。”(《明通鑒》卷48第1550頁)


費正忠文史叢稿(全三冊) 作者簡介

費正忠,名炳元,以字行,江西鉛山人。中共黨員,退役軍人,大專學歷,七十六齡。市直機關(guān),退休干部,上饒政協(xié),文史館員。熱愛文史,持之以衡。與人合作點校的《費宏集》、編撰的《費宏年譜》、主編的《鵝湖橫林費氏宗譜》,已分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線裝書局、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防爆型气象站_农业气象站_校园气象站_农业四情监测系统「山东万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佛电电器有限公司|防雷开关|故障电弧断路器|智能量测断路器 广东西屋电气有限公司-广东西屋电气有限公司 | 智能交通网_智能交通系统_ITS_交通监控_卫星导航_智能交通行业 | Magnescale探规,Magnescale磁栅尺,Magnescale传感器,Magnescale测厚仪,Mitutoyo光栅尺,笔式位移传感器-苏州连达精密量仪有限公司 | 澳门精准正版免费大全,2025新澳门全年免费,新澳天天开奖免费资料大全最新,新澳2025今晚开奖资料,新澳马今天最快最新图库 | 宜兴紫砂壶知识分享 - 宜兴壶人 医用空气消毒机-医用管路消毒机-工作服消毒柜-成都三康王 | 酒糟烘干机-豆渣烘干机-薯渣烘干机-糟渣烘干设备厂家-焦作市真节能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菏泽知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展厅设计公司,展厅公司,展厅设计,展厅施工,展厅装修,企业展厅,展馆设计公司-深圳广州展厅设计公司 | 有机肥设备生产制造厂家,BB掺混肥搅拌机、复合肥设备生产线,有机肥料全部加工设备多少钱,对辊挤压造粒机,有机肥造粒设备 -- 郑州程翔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工程管道/塑料管材/pvc排水管/ppr给水管/pe双壁波纹管等品牌管材批发厂家-河南洁尔康建材 | 预制围墙_工程预制围墙_天津市瑞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电动百叶窗,开窗器,电动遮阳百叶,电动开窗机生产厂家-徐州鑫友工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自进式锚杆-自钻式中空注浆锚杆-洛阳恒诺锚固锚杆生产厂家 | 浙江富广阀门有限公司| 贵阳用友软件,贵州财务软件,贵阳ERP软件_贵州优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推广公司_网络营销方案策划_企业网络推广外包平台-上海澜推网络 | 周口风机|周风风机|河南省周口通用风机厂 | 金属管浮子流量计_金属转子流量计厂家-淮安润中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越南专线物流_东莞国际物流_东南亚专线物流_行通物流 | 品牌策划-品牌设计-济南之式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官网-提供品牌整合丨影视创意丨公关活动丨数字营销丨自媒体运营丨数字营销 | X光检测仪_食品金属异物检测机_X射线检测设备_微现检测 | 煤棒机_增碳剂颗粒机_活性炭颗粒机_木炭粉成型机-巩义市老城振华机械厂 | 京港视通报道-质量走进大江南北-京港视通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 青岛美佳乐清洁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油烟管道清洗|酒店|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厨房|青岛油烟管道清洗 插针变压器-家用电器变压器-工业空调变压器-CD型电抗器-余姚市中驰电器有限公司 | 粉末冶金-粉末冶金齿轮-粉末冶金零件厂家-东莞市正朗精密金属零件有限公司 | 企业彩铃制作_移动、联通、电信集团彩铃上传开通_彩铃定制_商务彩铃管理平台-集团彩铃网 | 上海电子秤厂家,电子秤厂家价格,上海吊秤厂家,吊秤供应价格-上海佳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福建珂朗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流量卡中心-流量卡套餐查询系统_移动电信联通流量卡套餐大全 | 重庆磨床过滤机,重庆纸带过滤机,机床伸缩钣金,重庆机床钣金护罩-重庆达鸿兴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筛分机|振动筛分机|气流筛分机|筛分机厂家-新乡市大汉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 电动不锈钢套筒阀-球面偏置气动钟阀-三通换向阀止回阀-永嘉鸿宇阀门有限公司 | LED灯杆屏_LED广告机_户外LED广告机_智慧灯杆_智慧路灯-太龙智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珠海冷却塔降噪维修_冷却塔改造报价_凉水塔风机维修厂家- 广东康明节能空调有限公司 | MES系统-WMS系统-MES定制开发-制造执行MES解决方案-罗浮云计算 | 拉力测试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电子拉力机价格|万能试验机厂家|苏州皖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德国GMN轴承,GMN角接触球轴承,GMN单向轴承,GMN油封,GMN非接触式密封 | 橡胶接头_橡胶软接头_可曲挠橡胶接头-巩义市创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采暖炉_取暖炉_生物质颗粒锅炉_颗粒壁炉_厂家加盟批发_烟台蓝澳采暖设备有限公司 | 杭州网络公司_百度SEO优化-外贸网络推广_抖音小程序开发-杭州乐软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