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四色)大國的崛起與衰敗九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204867
- 條形碼:9787802204867 ; 978-7-80220-486-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四色)大國的崛起與衰敗九講 本書特色
以史為鏡,洞見興衰密碼
《大國的崛起與衰敗九講》通過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的歷史軌跡,生動剖析了“大國”如何從強盛走向衰落。作者以通俗易懂的筆觸,揭示了政治制度僵化、經濟動力不足、軍事擴張失衡等核心問題,為讀者呈現了一部跨越時空的“國家命運啟示錄”。
多維視角,解讀大國博弈從葡萄牙的大航海冒險到美國的超級霸權,書中不僅梳理了歷史事件,更深入探討了國家興衰的內在邏輯。無論是荷蘭的金融帝國曇花一現,還是蘇聯的工業化奇跡與僵化危機,每一講都結合經濟、軍事、文化等多維度分析,展現大國命運的復雜性與必然性。
通俗性與深度兼具的歷史讀本不同于艱澀的學術著作,本書以故事化的敘述串聯起九國興衰史,既有西班牙殖民掠奪的血腥細節,也有日本明治維新的改革智慧。書中穿插歷史節點與關鍵人物,既適合歷史愛好者深入思考,也為普通讀者提供了理解國際格局演變的入門指南。
現實映照,啟迪未來之路在全球化與多極化的今天,本書的啟示尤為深刻。作者通過歷史案例警示:固守舊制、忽視創新、過度擴張終將導致衰落。對于正處在崛起進程中的國家而言,如何平衡發展動力與可持續性?書中答案發人深省。
(四色)大國的崛起與衰敗九講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九次深入剖析,探討了歷史上多個大國的興衰歷程。書中不僅分析了羅馬帝國、大英帝國等傳統強國的崛起與衰落,還涉及了美國、蘇聯等近現代大國的命運變遷。作者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個維度,揭示了大國興衰的內在規律與外部因素,強調了制度創新、文化包容、科技進步等對國家命運的關鍵影響,旨在為讀者提供歷史洞察,幫助理解當今國際格局的演變與未來趨勢。
(四色)大國的崛起與衰敗九講 目錄
**講 冒險進取的葡萄牙帝國
海外冒險的勝利
海外的殖民擴張
走向式微的帝國
第二講 走向崩塌的西班牙帝國
血腥的海外掠奪
挑戰來自帝國的內部
帝國遭到蠶食風光不再
經濟的重新崛起
第三講 “海上馬車夫”的荷蘭
荷蘭共和國宣告獨立
殖民擴張的帝國
“海上馬車夫”淡出
第四講 “日不落”的大英帝國
帝國基礎的奠定
建立“日不落帝國”
由衰弱而回歸
第五講 法蘭西帝國的衰敗
“高盧雄雞”的*初啼鳴
拿破侖帝國威震歐洲
帝國再稱雄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第六講 俄羅斯帝國的威力
俄羅斯的形成
俄羅斯帝國的無限擴張
帝國斜陽
俄羅斯的重新選擇
第七講 超級大國:美國
獨立與初步繁榮
內戰與鍍金時代
崛起與擴張
成為超級大國
美國爆發金融危機
第八講 幾度興衰的德國
德意志的統一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興亡
希特勒和第三帝國
德意志再度崛起
第九講 菊花與刀的日本
歷史的轉折:倒幕
明治維新與殖產興業
躋身世界列強
日本帝國的衰敗
日本在戰后崛起
(四色)大國的崛起與衰敗九講 相關資料
第二講 走向崩塌的西班牙帝國
在西班牙的發跡過程中,一位勇敢的航海家兼冒險家起 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位不但在西班牙歷史上,在世界歷史 上也可大書一筆的人物便是哥倫布。隨著哥倫布發現了美洲, 新大陸無窮無盡的金銀使西班牙暴富起來。擁有了玻利維亞 波托西銀礦等巨額財富,西班牙也幾乎擁有了整個世界。 遺憾的是,飛來的橫財卻沒有使西班牙的經濟飛躍。王 公貴族們不斷地將財富揮霍掉,而且用它重整軍備。因此, 西班牙雖然擁有了一支令對手敬畏的無敵艦隊,但它的經濟 實力卻遠遠滯后于其軍事實力,更不能與其強勁對手大英帝 國相提并論。而且,無敵艦隊并非無敵,就如同常勝將軍并 非沒有過失敗一樣。西班牙王公貴族生活上的驕奢淫逸與政 治上的短視無能,為日后西班牙帝國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16 世紀中后期,也是帝國處于最強盛的時期,然而在這 強盛的外表下,帝國內從上到下都出現了導致其崩潰的致命 問題,皇帝們狂熱地追求天主教帝國的虛榮,造成了國力的 極大削弱,即使是平民百姓同樣是狂熱地追逐黃金,瘋狂地 進行殖民掠奪,大把地撈錢,大肆奢靡浪費,輕視平凡的勞動, 忽視民族制造業的發展,這種誤國誤民的謀利方式最終導致 了帝國的崩塌。
血腥的海外掠奪
統一確定了帝國的基礎 公元 4 世紀 70 年代,西哥特人開始攻入羅馬帝國。 公元 419 年,西哥特人進入高盧南部,建立以土魯斯為中心的西哥特王國。507 年,西 哥特人受到法蘭克人的壓力,被迫將王國中心遷到西班牙,定都托利多。西哥特人受羅 馬文明的影響較深,他們原先信奉被羅馬主教斥為異端的阿里烏斯派基督教,6 世紀末 改信羅馬公教。
公元 711 年,阿拉伯帝國的北非總督對西班牙發動進攻,不到半年時間就控制了西 班牙大部分地區。到 713 年,殘余的西哥特人已被趕到北方的阿都斯里亞山地,阿拉伯 人幾乎征服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把西班牙變成阿拉伯帝國的一個行省。
當統治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被阿拔斯王朝取代后,死里逃生的倭馬亞王子阿布 杜拉赫曼逃到西班牙,依靠當地阿拉伯敘利亞和柏柏爾貴族的支持,于 756 年建立后倭 馬亞王朝(756—1031),稱艾米爾(總督),宣布脫離阿拉伯帝國獨立。從此, 西班牙成為一個獨立的阿拉伯國家。
第二講 走向崩塌的西班牙帝國
在西班牙的發跡過程中,一位勇敢的航海家兼冒險家起 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位不但在西班牙歷史上,在世界歷史 上也可大書一筆的人物便是哥倫布。隨著哥倫布發現了美洲, 新大陸無窮無盡的金銀使西班牙暴富起來。擁有了玻利維亞 波托西銀礦等巨額財富,西班牙也幾乎擁有了整個世界。 遺憾的是,飛來的橫財卻沒有使西班牙的經濟飛躍。王 公貴族們不斷地將財富揮霍掉,而且用它重整軍備。因此, 西班牙雖然擁有了一支令對手敬畏的無敵艦隊,但它的經濟 實力卻遠遠滯后于其軍事實力,更不能與其強勁對手大英帝 國相提并論。而且,無敵艦隊并非無敵,就如同常勝將軍并 非沒有過失敗一樣。西班牙王公貴族生活上的驕奢淫逸與政 治上的短視無能,為日后西班牙帝國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16 世紀中后期,也是帝國處于最強盛的時期,然而在這 強盛的外表下,帝國內從上到下都出現了導致其崩潰的致命 問題,皇帝們狂熱地追求天主教帝國的虛榮,造成了國力的 極大削弱,即使是平民百姓同樣是狂熱地追逐黃金,瘋狂地 進行殖民掠奪,大把地撈錢,大肆奢靡浪費,輕視平凡的勞動, 忽視民族制造業的發展,這種誤國誤民的謀利方式最終導致 了帝國的崩塌。
血腥的海外掠奪
統一確定了帝國的基礎 公元 4 世紀 70 年代,西哥特人開始攻入羅馬帝國。 公元 419 年,西哥特人進入高盧南部,建立以土魯斯為中心的西哥特王國。507 年,西 哥特人受到法蘭克人的壓力,被迫將王國中心遷到西班牙,定都托利多。西哥特人受羅 馬文明的影響較深,他們原先信奉被羅馬主教斥為異端的阿里烏斯派基督教,6 世紀末 改信羅馬公教。
公元 711 年,阿拉伯帝國的北非總督對西班牙發動進攻,不到半年時間就控制了西 班牙大部分地區。到 713 年,殘余的西哥特人已被趕到北方的阿都斯里亞山地,阿拉伯 人幾乎征服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把西班牙變成阿拉伯帝國的一個行省。
當統治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被阿拔斯王朝取代后,死里逃生的倭馬亞王子阿布 杜拉赫曼逃到西班牙,依靠當地阿拉伯敘利亞和柏柏爾貴族的支持,于 756 年建立后倭 馬亞王朝(756—1031),稱艾米爾(總督),宣布脫離阿拉伯帝國獨立。從此, 西班牙成為一個獨立的阿拉伯國家。
在后倭馬亞王朝統治時期,統治者采 取種種措施,鞏固其新建立的國家。在宗 教上,他們實行比較寬容的政策,允許那 些非伊斯蘭教徒負擔少量的人頭稅和其他 封建義務,對猶太人也比較寬容。在軍事 上,建立一支以柏柏爾人為核心的軍隊。 在政治上,建立政教合一的中央集權 統治,并于 929 年改后倭馬亞王朝為 “科多瓦哈里發。”首都科多瓦是全 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居民 達 50 萬人,有 700 座清真寺,其繁 榮堪與東方城市媲美。西班牙的農 業、手工業和商業貿易,以及整 個地區的經濟生活達到前所未有 的繁榮,其貨幣還在一些非洲國 家中流通。科多瓦大學集中了來 自歐、亞、非洲各地的學者和研 究者,科多瓦圖書館藏書量達到 40 萬冊,其中許多是古典作 家著作的手抄本,對中世紀西歐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在阿拉伯人占領西班牙以后,在西班牙北部沿海和山區 逐漸形成了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小王國。阿斯都里亞王國位于半 島西北部,是最早出現的基督教王國。9 世紀,阿斯都里亞王 國合并加利西亞,形成雷翁王國。11 世紀初,在雷翁東部形成卡斯提王國。“卡斯提”意為“城堡之國。”1230 年卡斯提與雷翁合并,仍稱卡斯 提王國。9 ~ 11 世紀,在半島東北部,出現那瓦爾王國、阿拉岡王國和巴塞羅那王國。 葡萄牙王國形成于半島西部杜羅河下游地區,1143 年獲得獨立,定都于里斯本。
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以后,西班牙人的“收復失地運動”(8 ~ 15 世紀)就開始了。 收復失地運動是在基督教徒反對伊斯蘭教徒的旗幟下進行的,參加斗爭的階級和階層十 分廣泛,不僅有農民、牧民、手工業者等下層人民群眾,而且大小封建主也被卷入到這 場運動中來。
1212 年,卡斯提王國在歐洲十字軍的支援下在科多瓦東 70 公里大敗北非和西班牙 阿拉伯人的軍隊。13 世紀前半期,卡斯提收復科多瓦和南方重鎮塞維利亞,阿拉岡則 占領瓦倫西亞和木爾西亞,取得了收復失地運動的決定性勝利。到 13 世紀末,收復失 地運動大體完成,阿拉伯人只剩下偏居半島南 端的格林納達。1492 年,阿拉伯人被趕出格林 納達,收復失地運動最終完成。
收復失地運動的勝利,大大促進了西班 牙各地區間的經濟文化聯系。卡斯提和阿 拉岡是半島上兩個重要的基督教國家。 早在 1188 年,卡斯提就形成了等級制代 表機構國會。從 13 世紀起,國會有城市 的代表參加。國王的征稅法案只有經過 國會批準才能生效。阿拉岡國會成立于 1250 年,盡管也包括僧侶、貴族和市 民等不同等級,但它為大封建主所 操縱,對王權具有明顯的限制作用, 甚至可以廢立國王。
1469 年,卡斯提王位女繼承人伊薩白拉嫁給阿拉岡 王子斐迪南。1474 年和 1479 年,伊薩白拉和斐迪南 分別繼承王位,兩國于 1479 年合并,正式形成為中 央集權的西班牙國家。1512 年,西班牙合并那瓦 爾王國南部,整個伊比利亞半島除葡萄牙外, 完全統一于西班牙。
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 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航行和擴張,促使 西班牙人積極尋找另一條通往東方的新 航路。他們資助哥倫布一行從歐洲向西 航行,結果到了美洲,開辟了通往美洲 的新航路。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意大利人,世世代代從事毛紡織業生產,生活不富裕。1469 年,18 歲的哥倫布成為水手,經常在地中海和北海航行,隨船隊到過西班牙、葡萄牙、 法國、英國和冰島一帶,熟悉地中海和東大西洋沿岸的航路。他讀過《馬可·波羅游記》, 相信意大利地理學家的地圓說,認為從歐洲向西航行同樣可以到達盛產黃金、香料的中 國和印度,萌發了西航思想。
1476 年 8 月,哥倫布為一支熱那亞船隊護航,但在葡萄牙的圣維 森提角附近海域遭葡萄牙和法國聯合艦隊的襲擊,哥倫布負傷落水, 輾轉去里斯本。在葡萄牙期間,他與森特島(馬德拉群島)總督、著 名航海家佩列斯特列勞的女兒結婚,得到岳父的手稿和海圖,又隨船 訪問過黃金海岸的葡萄牙要塞米那。
1484 年,哥倫布向葡萄牙當局提出西航印度的建議,很快遭到拒 絕,因為他們正忙于尋找繞道非洲南端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哥倫布舉 家遷往西班牙,希望西班牙國王支持他的西航計劃。經過許多周折, 終于與西班牙國王簽訂著名的“圣大菲協定”。協定規定:西班牙國 王是一切新發現土地的宗主和統治者,任命哥倫布為新發現土地的總 督、欽差大臣和海軍司令,有權獲得當地總 收入的 1/10。“圣大菲協定”的簽訂使哥倫 布的西航計劃有了實現的可能。
1492 年 8 月,哥倫布帶領 3 艘船,從巴 羅斯港出發。為避開逆流和風暴,船隊先向 西南方向航行,9 月初抵達加那利群島的戈 梅臘島。然后又從戈梅臘島出發,向西南航行, 進入茫茫的大西洋。經過 34 晝夜的艱苦航行, 終于在 10 月 12 日凌晨到達巴哈馬群島東南 方的薩馬納島。哥倫布當即以西班牙國王的 名義將其占領,命名為“圣薩爾瓦多”(意為“救世主”)。他認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并 向他們查詢黃金產地。
哥倫布一行繼續南下,于 10 月 28 日到達古巴。他們誤認為古巴是中國的一個貧瘠 地方,那它的東方就是日本。哥倫布的船隊掉頭轉向東方,12 月 7 日到達海地,見其 山川秀麗,有如西班牙,遂命名為“小西班牙”。圣誕節那天,旗艦圣瑪麗亞號在海地 北岸觸礁擱淺,哥倫布利用船體修建第一個殖民據點取名“圣誕城”,留下 39 人駐守。 1493 年 1 月,哥倫布率兩只船出發返航,3 月 15 日回到巴羅斯港,受到隆重歡迎。 5 月底,西班牙國王頒布命令,任命哥倫布為新發現地方的海軍司令、欽差大臣和總督, 正式頒發授銜證書。
遠航歸來半年以后,哥倫布組織第二次更大規模的西航。1493 年 9 月,哥倫布率 領 1500 多人,其中有傳教士、官員和想去海外發洋財的貴族,帶著槍支彈藥、家畜、 種子和生產工具,分乘 17 艘船,離開加的斯港。他們到加那利群島后立即西南行,經 20 個晝夜到達小安的列斯群島的多米尼加島、瓜德羅普島和維爾京群島的波多黎各島, 進行大規模的殖民掠奪。11 月 27 日,船隊駛抵海地,發現他們建立的殖民據點已被印 第安人夷為平地,留下的 39 人全被 消滅。
哥倫布率領西班牙殖民者開始向 海地的印第安人征收人頭稅,甚至加 以屠殺或擄為奴隸。他們途經多米尼 加、瓜德羅普、維爾京和波多黎各等 島的時候,一路砍殺擄掠,其滅絕人 性的強盜行徑令人發指。 在牙買加,哥倫布對不熱情的印 第安人,先命令施放弩箭以穿透他們 的身軀,繼而又放出惡狗去狂咬一番。結果證明,“對付印第安人,一條狗足足抵得上 10 個(西班牙)人”。在海地的瓜蒂瓜那,哥倫布一支遠征隊發動對泰諾人的攻擊, 大肆砍殺破壞,并捕捉了1500人。哥倫布挑選了“精壯男女”500人送回西班牙出賣為奴。 然后他宣告,任何西班牙人愿意收留多少就收留多少,結果又挑出 600 人,分別為西班 牙人私有。由此,哥倫布就開創了捕捉印第安人為奴的先例。
(四色)大國的崛起與衰敗九講 作者簡介
陳春鋒,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后在中共中央黨校進修多年。策劃圖書近百余部,編著《恒河的神性:古印度誘惑》等古代文明系列圖書多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