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四色)中國地理知識要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605013
- 條形碼:9787514605013 ; 978-7-5146-0501-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四色)中國地理知識要領 本書特色
內容精煉,緊扣要點。本書是一本專為中學地理學習打造的優質讀物,嚴格依據中學地理教學大綱編寫,采用 “知識要領”方式,去粗取精,抓住關鍵內容和核心內容,讓學生高效學習,減輕學習(負)擔。打破傳統地理書籍的枯燥模式,融入人文歷史知識,趣味性強。書中融入濃厚的人文歷史氣息,穿插科普趣味故事,如少數民族族名的來源等,使地理知識不再枯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知識系統全面:涵蓋地球與地圖、中國地理疆域、人口與民族、地貌地形、氣候、河流湖泊等多方面知識,體系完整,幫助讀者構建全面的中國地理知識框架 。精準對接中學地理教學大綱,每一個知識點都經過嚴格篩選,是真正的知識要點集合,讓學生能快速抓住學習重點,提高學習效率。
圖文并茂,通俗易懂。本書語言表述生動流暢,精心挑選多幅精美圖片和地圖,并配有生動豐富的注解,既加深讀者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又帶來視覺審美享受。
(四色)中國地理知識要領 內容簡介
《中國地理知識要領》是系統介紹中國地理概況的簡明讀本。書中涵蓋了中國的地形地貌、氣候特征、河流湖泊、自然資源以及行政區劃等內容,全面展現了中國地理的多樣性與獨特性。本書通過清晰的圖表與生動的描述,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地理環境對經濟發展、文化形成與生態保護的影響。本書不僅注重知識的準確性與系統性,還結合實例分析了中國地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旨在幫助讀者快速掌握中國地理的基本知識。
(四色)中國地理知識要領(四色)中國地理知識要領 前言
前言
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 一門學科。這門學科闡明了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分布規律、世界和 中國各地區的區域特征和區域差異。地理學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有著 密切的關系。它在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理課是中學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學生學好地理課,可為進一步學 習文化科學知識,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打下必要的基礎。
中學地理的學習任務是在小學地理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 步掌握有關地球、地圖、中國地理的基礎知識,掌握閱讀和運用地圖、圖表的初步技能,初步懂得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人類與地理環境 之間的相互關系,并且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獲得有關人類賴以生存的 地理環境,以及有關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了解不同地區應如何合理利用自然和保護環境,協調好人類與環境 的關系;學會運用地理數據、地理事實材料、圖表、地圖去闡述問 題和分析問題。
(四色)中國地理知識要領 目錄
**章 地球與地圖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2
地球是一個球體 /12
地球是一個扁球體 /15
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扁球體 /17
地球在變化 /17
地球的運動 /19
地球的自轉 /19
地球的公轉 /22
認識地球儀 /28
幾種常見的地球儀 /28
地球儀上的經緯線 /29
本初子午線的來歷 /30
地圖的閱讀與使用 /32
地圖的投影 /32
地圖閱讀的程序 /33
在地圖上判斷方向 /33
意境地圖 /35
第二章 地理疆域與行政區劃
中國的陸海疆域 /38
中國的陸地疆域 /38
中國的海上疆域 /38
中國的行政區劃 /41
三級行政區劃 /41
記憶中國省級行政區的口訣 /42
省級行政單位簡稱的由來 /42
第三章 人口與民族
中國的人口 /46
人口數量 /46
中國人口增長 /48
中國人口分布 /48
海外華人知多少 /48
中國的民族 /50
五十六個民族 /50
民族的分布 /51
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 /53
中國少數民族族名的由來 /56
人民幣上的少數民族 /57
第四章 地貌、地形
地球的表面形態 /60
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 /60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態 /62
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 /63
中國的地形特征 /64
西高東低的階梯狀地勢 /64
多種多樣的地形 /65
定向排列的山脈 /66
中國地勢、地形速記順口溜 /66
中國主要的山脈 /67
多山之國 /67
造山運動 /68
中國山系 /69
中國的四大高原 /71
青藏高原 /71
內蒙古高原 /72
黃土高原 /73
云貴高原 /74
中國的三大平原 /75
東北平原 /75
華北平原 /76
長江中下游平原 /77
中國的四大盆地 /78
塔里木盆地 /78
準噶爾盆地 /79
柴達木盆地 /80
四川盆地 /80
中國的丘陵 /82
“兩大塊或五小片”丘陵 /82
江南丘陵 /83
浙閩丘陵 /83
兩廣丘陵 /83
山東丘陵 /84
遼東丘陵 /84
第五章 中國氣候的基本特征
大陸性季風氣候 /86
中國水熱條件特點 /87
中國各地的雨季 /88
寒潮、梅雨和臺風 /89
寒潮 /89
梅雨 /91
臺風 /92
氣候變化及演變趨勢 /94
近百年來的溫度變化 /94
近百年來的降水變化 /94
氣候變化趨勢預測 /95
第六章 河流與湖泊
中國的河流 /100
眾多的河流 /100
兩條重要的水文分界線 /102
中國河流的主要特點 /103
中國的河流的類型 /106
世界上*長的運河 /108
開鑿大運河 /108
沿線地理與現狀特征 /109
中國**大江——長江 /111
長江的源頭 /111
長江的干流 /112
黃金水道 /113
中國**大河——黃河 /114
黃河的源頭 /114
河流分段 /115
中國的湖泊 /118
眾多的湖泊 /118
青海湖——中國*大的湖泊 /119
鄱陽湖——中國的**大淡水湖 /120
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 /120
中國的沼澤 /121
中國沼澤的分布規律 /121
中國的主要沼澤區 /123
第七章 中國的區域特征與區域差異
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 /126
秦嶺—淮河一線 /126
秦嶺南北差異 /127
中國的北方地區 /129
東北地區 /129
“東北三寶”/131
華北地區 /132
中國的南方地區 /135
華中—西南地區 /135
華南地區 /137
中國香港、澳門和臺灣 /138
中國香港 /138
中國澳門 /139
中國臺灣 /140
中國的西北地區 /142
基本概況 /142
人文環境 /142
保護草場和治理沙漠 /144
中國的青藏地區 /145
自然環境 /145
人文環境 /146
第八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中國的水資源 /150
水資源的數量 /150
水資源的時空分布 /150
南水北調 /151
中國的土地資源 /152
中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征 /152
土地資源結構 /153
中國的生物資源 /156
植物資源 /156
動物資源 /157
微生物資源 /158
中國的礦產資源 /159
中國礦產資源的基本特征 /159
中國的煤炭 /161
中國的石油資源 /162
中國陸上**口油井 /164
中國的海洋資源 /165
海洋生物資源 /165
海水化學資源 /165
海底礦產資源 /166
海洋能資源 /167
第九章 中國的工農業生產與交通運輸
中國的農業生產和糧食問題 /170
中國農業的地域差異 /170
中國農作物分布 /172
中國的糧食問題 /175
中國的工業生產和工業布局 /177
工業的高速增長 /177
中國工業布局 /178
中國的汽車制造業 /181
中國的造船業 /181
中國的交通運輸業 /182
公路運輸 /182
水路運輸 /183
航空運輸 /183
鐵路運輸 /184
管道運輸 /184
第十章 中國地理中的文化特色
自然環境與飲食 /186
氣候與飲食 /186
地理環境與飲食 /188
中國北方民居與地理環境 /190
北京民居 /190
內蒙古民居 /190
寧夏民居 /190
陜北民居 /190
山西與山東民居 /191
中國南方民居與地理環境 /192
江蘇民居 /192
上海民居 /192
福建民居 /192
云南民居 /193
第十一章 中國地區區域的環境與發展
值得警惕的溫室效應 /196
溫室效應的產生 /196
溫室效應的影響 /197
湖泊水環境的惡化 /200
“明珠”失去光彩 /200
湖泊富營養化的危害 /201
中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3
環境保護的進展和存在的問題 /203
中國環境保護的主要對策 /206
(四色)中國地理知識要領 作者簡介
張小勇,畢業于上海師范院校,致力于科學普及工作,多次參加國內大型科普機構的活動,策劃、編寫和出版科普類圖書多部。在中小學教學輔導工作中多有建樹,曾經為中小學生編著、出版、推廣各類教輔類圖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