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大道同心無遠弗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65011
- 條形碼:9787111765011 ; 978-7-111-76501-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道同心無遠弗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委員會四十周年回顧與展望文集,**部分“歷史發展”,既有具體事件的敘述,又有理論上的升華,將老一輩陳列藝術工作者的職業操守和高風亮節表現得栩栩如生。第二部分“陳列敘事與手段”,是對四十年來中國陳列藝術的理論思考,注重在實踐基礎上進行認真的理論探索,以改革創新的精神進行學科建設。第三部分“實踐與思考”,主要是近年來年輕的博物館設計工作者,對親身所為的博物館陳列設計具體案例的敘實與識見。第四部分“影響與傳播”,引用一些現代傳播學等方面的方法和規律,對其與博物館陳列藝術的關系,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本書是對中國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委員會成立四十周年的總結。
大道同心無遠弗屆大道同心無遠弗屆 前言
序
劉曙光
在中國博物館協會邁入不惑之年的兩年后,她的**個專業委員會——中國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委員會今年也迎來了40歲的生日。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40年來,中國博物館事業經歷了不斷加速、不斷提質升級的繁榮發展,其中在展覽陳列藝術方面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陳列展覽數量、專業水準和藝術水平的跨越式發展,是博物館事業繁榮發展*集中、*典型的反映。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教育與傳播的核心媒介,是守護文化、傳播知識、傳承文明的關鍵工作,更是博物館不同于其他文化機構的專業性、藝術性的重要體現。我們都知道,作為一種藏品組織形式,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知識性是“天然”的,但并非在誕生之初就展現出卓越的藝術價值與專業屬性,而是經過歷代博物學家、生物學家、地質學家、考古學家的不懈努力,才逐漸擺脫了類似于珍奇館、珍寶閣、古董攤的雜亂陳列方式,*終完成了專業化和藝術化的轉變。
大道同心無遠弗屆 目錄
目 錄
序
前言
一、歷史發展
1.藝委會成立后前20年的回顧 夏書紳
2.回眸藝委會30年 趙春貴
3.守正創新 著力陳列藝術轉型發展 李躍進
4.走在新時代 開創博物館陳列藝術的新境界——中國博物館協會第六屆陳列藝術委員會回顧 劉鷺
5.“十大精品”品牌建設與“中國博協藝委會”的工作淵源 李耀申
6.全國首屆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展覽紀實 徐乃湘
7.崇德尚業 言傳身教 賡續匠心——追憶揚州陳列藝術設計班教學特色 李躍進
8.桃李芬芳 教澤綿長——記“全國博物館揚州陳列藝術設計班” 馬庭順 宗蘇琴
9.中國博物館陳列藝術大家——夏書紳先生訪談 郭榮輝 高穎
10.秋水蒹葭 師恩難忘——追憶費欽生老師 杜超
11.國家博物館“終身研究館員”——周士琦先生訪談 王瑞
12.博物館陳列的審美價值 ——計森老師記 韓曉玲
13.清風逐熱浪,把杯畫家常——趙春貴先生訪談記 時昆
14.回顧與期許——劉超英先生訪談 王瑞
15.薪火何以相傳——老一輩設計師談新中國博物館展陳藝術人才培養 王喆 羅亦鳴 杜超
16.傾力民族風格 開創博物館“安徽模式”——董伯信陳列藝術設計風格管窺 董青 董松
3
9
13
27
37
43
47
59
63
69
75
79
83
89
91
99
二、陳列敘事與手段
1.中國**個半景畫館——《盧溝橋事變》半景畫的誕生 夏書紳
2.中國全景畫藝術創作的探索與實踐 夏書紳
3.博物館陳展藝術發展的3個階段 汪濤 鄧佳平
4 . 關于展陳設計發展創新的思考 董衛平
5. 博物館對外展覽設計形式轉向分析 管曉銳
6. 社交媒體影響下的博物館文創價值演變——跨學科視角下的系統研究 張揚 夏鑫
7. 敘事性陳列設計方法在重大歷史題材中的應用 吳詩中
8. 何以為展——關于優秀展覽策劃的若干思考 龔逸婷 魏峻
9. 基于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博物館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思考 王蕾
10. 新時代人物類紀念館展覽局部提質改陳創新策略 鄒燕舞
11. 博物館展陳形式設計啟迪與思考 潘藝
12. 紅色題材展覽陳列與革命類博物館(紀念館)開展國際交流問題研究 王加冊 沈宗艷
13. 文旅融合語境下的展陳屬性與特征 劉新陽
14. 博物館語境下的地域文化保存與發展——以曾侯乙編鐘展示為例 黃翀宇
15. 釋·遺:世界非遺的多元化闡釋方式——以中國雕版印刷為例 宗蘇琴 張歷 陳允蘭
16. 明代孔府服飾的研究與展示 蔡靜野 王勇軍 陳娟
17. 新時代自然博物館陳列設計理念與實踐思考 孟慶金
18. “軍號嘹亮——中國紅色軍號歷史陳列”誕生記 賈萍
19. 紅船劈波行 啟航新征程——南湖革命紀念館破浪奮進的40年 張憲義
20. 重大革命題材主題展覽的經驗與啟示——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為例 亢寧
21. 藝術的品味 品味的藝術 曾艾丹
22. 展法·展場·展境:與陳列藝術40年 陳同樂 范犁 許瀟笑
23. 國家文化公園內博物館展覽體系構建——以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為例 鄭晶
24. 略述革命紀念館的陳列形式設計——以主題展覽“八路軍抗戰史陳列”為例 李東光
25. 文化性、精神性和藝術性的現實表達——廣西博物館新館基本陳列的策劃與設計 韋玲 吳偉峰
107
111
119
123
133
141
147
153
163
169
177
187
193
197
203
209
217
225
229
237
243
251
263
271
279
目錄
26. 用展陳的方式賦能鄉土記憶——以吳忠利通區初心館為例探析博物館對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 趙濤 陳可心
27. 闖出一片新天地——1990年中國博物館學會陳列藝術委員會全程指導安徽省博物館完成“安徽古代文明”
陳列紀實 董松
289
295
三、實踐與思考
1.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記上海博物館展陳設計的一些特色 袁啟明
2. 無界的歷史空間:歷史建筑遺址類博物館展陳策劃——以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為例 尹恒
3.“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改陳提升總體設計思路 馬晉川
4. 文化景觀中展覽的輔助作用——以晴川閣大禹文化景觀為例 劉國斌
5. 新時代、新語境、新的里程碑——抗美援朝紀念館基本陳列的藝術特點 劉靜媛 張校瑛
6. 造園理論在“物上山水”展覽中的運用 谷媛
7. 釋展在博物館展覽中的重要意義——以“窗,園林的眼睛”展覽為例 李瑤
8. 高校博物館展覽設計與實施——以“燈影中國——廣宇長宙中的生活與想象”特展為例 于群
9. 數字化與可及性創新在策展實踐中的運用——以“焦點:18—19 世紀中西方視覺藝術的調適”展覽為例 白芳
10. 守正創新——武漢博物館展覽工作實踐 雷曉潔
11. 新時代山東博物館展覽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探索研究 殷杰瓊
12. 物聯網監測技術在古建筑博物館文物展示中的應用——以故宮博物院為例 田少飛
13. 綠色理念與展陳建設的結合運用——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為例 王磊 褚晶晶
14. 多元融合 創新實踐——以三星堆、金沙遺址博物館展陳及活化利用的探索為例 王方
15.京華通惠 運河永濟——北京與大運河歷史文化陳列展陳設計 李丹丹
16. 試談博物館空間中的數字敘事與展演—— 以蘇州博物館西館蘇色生活館為例 楊藝
17. 世博會展館沉浸式體驗展示形式發展分析 葛杰
18. 《永樂大典》的“活化”——以國家典籍博物館陳展和配套活動等為例 顧恒
19. 博物館展覽工程工程量清單編制規范初探 陸建松
20. 博物館照明標準的回顧與展望 羅濤
303
309
315
325
329
335
345
353
359
369
373
381
387
397
409
417
423
431
437
445
四、影響與傳播
1. 博物館臨時展覽體系化思考——基于蘇州博物館的實踐 謝曉婷
2. 紅色場館的綠色展覽之路 宋威
3. 黨史題材展覽的色彩應用研究 陳奕君
4. 設計倫理在公益性展覽中的意義 喬勝星
5. 情境交流——觀眾參觀心理與生態復原場景陳列的相互作用 劉勤學
6. 博物館設計管理初探 管琳
7. 對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的總結與思考 杜鵑
8.“永恒的誓言——中國共產黨入黨宣誓文物史料專題展”探索實踐 薛峰 周崢
9. 在傳承創新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 沉浸式體驗在博物館展覽中的實踐與思考 董清麗 肖承云
10. 地方博物館的社會使命與展覽建設——以日本橫濱市歷史博物館展覽為例 嚴建強
11. 行業博物館臨展策劃初探——以“雄關漫道——絲綢之路上的古關”展覽為例 韓曉玲
12. 革命史類展陳必須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人民航空歷史在展陳中的正確表述 張志勇
453
459
467
473
479
487
495
499
505
511
521
527
五、附錄
大道同心無遠弗屆 作者簡介
業務經歷:“英雄豐碑 不朽史詩”紀念長征勝利8周年主題展概念設計;“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強軍偉業”紀念建軍90周年主題展概念設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公共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共和國勛章、七一勛章、八一勛章設計;“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國防和軍隊建設展區概念設計。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