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麥考萊與英印帝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66956
- 條形碼:9787542666956 ; 978-7-5426-6695-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麥考萊與英印帝國 本書特色
“麥考萊是偉大的文藝家,而文藝家又是天才的寵兒。希臘只出了一個修昔底德,羅馬只出了一個塔西佗,而英國也只出了一個麥考萊。”
托馬斯·麥考萊作為史家已漸為國人所熟悉,而其作為輝格黨政治家、帝國官員亦在英印帝國的歷史上留下了篇章。本書編匯了麥考萊關于印度的演說、備忘錄、史論及書信,包括“印度的治理”、“教育備忘錄”、“克萊武勛爵”、“沃倫•黑斯廷斯”等名篇,旨在透過麥考萊的視角展現這一關鍵時期,特別是一個帝國觀念的形成:英印帝國建立在自由英國對東方印度的文化優勢之上。
麥考萊與英印帝國 內容簡介
19世紀30年代是第二英帝國的定型時期。在印度,歷經數次邁索爾戰爭以及馬拉塔戰爭,英國在印度次大陸的優勢不再受到土邦或歐洲競爭者的嚴重挑戰。在英格蘭,議會改革運動之后,輝格黨式的自由主義很快通過改革東印度公司延伸至對海外帝國的治理,維多利亞時代的特質觀念——“進步與教化”——逐漸形成。
托馬斯·麥考萊作為史家已漸為國人所熟悉,而其作為輝格黨政治家、帝國官員亦在英印帝國的歷史上留下了篇章。本書匯集了麥考萊關于印度的演說、備忘錄及史論,包括“印度的治理”“教育備忘錄”“克萊武勛爵”“沃倫·黑斯廷斯”等名篇,為我們了解并深入探究麥考萊對英印帝國的智識貢獻提供了基本文獻,也有助于我們獲得一種更為全面的麥考萊形象。
麥考萊與英印帝國 目錄
代序:麥考萊的“帝國論章” ……………………………… 林國榮 1
譯者序 …………………………………………………… 鄭 凡 53
印度的治理(1833) ………………………………………… 鄭凡譯 1
教育備忘錄(1835) ……………………………………… 鄭凡譯 36
克萊武勛爵(1840) ……………………………… 鄭凡 曹明譯 50
沃倫·黑斯廷斯(1841) ………………………………… 鄭凡譯 132
索姆那特寺門(1843) …………………………………… 鄭凡譯 243
附錄:麥考萊與穆勒間的論戰
穆勒論政府(1829) …………………………………… 林國榮譯 261
回復麥考萊(穆勒撰,1835) ………………………… 林國榮譯 301
麥考萊與英印帝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托馬斯·麥考萊(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1800-1859):著名英國史家、輝格黨政治家。1830年麥考萊作為輝格黨新星進入下院,1832年進入督察委員會參與印度事務,1834年前往印度,任總督參事會的法律專員主持法典編纂工作,在1838年離任前完成了刑法典的編纂。《英格蘭史》為麥考萊贏得了史家的聲譽,印度事務則是其政治生涯的重要階段。
譯者簡介
鄭凡,法學博士,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副研究員
林國榮,哲學博士,職宜春學院公法與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海國圖志”叢書編委。
作者簡介
托馬斯·麥考萊(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1800-1859):著名英國史家、輝格黨政治家。1830年麥考萊作為輝格黨新星進入下院,1832年進入督察委員會參與印度事務,1834年前往印度,任總督參事會的法律專員主持法典編纂工作,在1838年離任前完成了刑法典的編纂。《英格蘭史》為麥考萊贏得了史家的聲譽,印度事務則是其政治生涯的重要階段。
譯者簡介
鄭凡,法學博士,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副研究員
林國榮,哲學博士,職宜春學院公法與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海國圖志”叢書編委。
主編簡介
林國基,法學博士,大理大學法學院教授,大理大學法學院戰爭法研究中心主任。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