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從地中海到黃河 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一-六)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68464
- 條形碼:9787101168464 ; 978-7-101-16846-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地中海到黃河 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一-六) 本書特色
☆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15ZDB059)成果
☆宏大敘事,專題研究
聚焦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兩大學術熱點,從全球史視角,展現上下千年間,歐亞非大陸上東西方諸文明交流互鑒的壯闊圖景。
☆一流團隊,十年耕耘
國內希臘化研究領軍學者楊巨平教授任總主編,匯聚英、法、美等多國著名學者,共40余人參與編撰。
☆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學術成果
歷史、考古、藝術……用新的研究路徑、方法和方式打通中國史和世界史研究,為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走出一條新路。
☆聚焦“一帶一路”,由古及今,助力理解今日之世界
☆裝幀考究,版式疏朗
16開鎖線精裝,內外雙封,用紙考究。
版式大氣疏朗,四色印刷,藏讀兩便。
☆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15ZDB059)成果
☆宏大敘事,專題研究
聚焦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兩大學術熱點,從全球史視角,展現上下千年間,歐亞非大陸上東西方諸文明交流互鑒的壯闊圖景。
☆一流團隊,十年耕耘
國內希臘化研究領軍學者楊巨平教授任總主編,匯聚英、法、美等多國著名學者,共40余人參與編撰。
☆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學術成果
歷史、考古、藝術……用新的研究路徑、方法和方式打通中國史和世界史研究,為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走出一條新路。
☆聚焦“一帶一路”,由古及今,助力理解今日之世界
☆裝幀考究,版式疏朗
16開鎖線精裝,內外雙封,用紙考究。
版式大氣疏朗,四色印刷,藏讀兩便。
☆配套地圖
含“希臘化世界與絲綢之路開通”、“希臘化城市與絲路重鎮”8開彩色地圖各一張,經多位專業學者審定,輔助理解本書討論的時空范圍。
從地中海到黃河 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一-六) 內容簡介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以希臘聯軍統帥的身份,發動了對東鄰波斯帝國的征服。經過十年征戰,建立了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從東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廣大區域都處在他的統治之下。亞歷山大一路上建立了很多希臘式的城市,推行希臘式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猝然離世,這個帝國迅速土崩瓦解,被他的部將瓜分,*終形成了三個希臘化王國,希臘—馬其頓人對東方的統治得以延續,并由此形成了“希臘化世界”。在廣袤的區域內,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長期接觸,相互適應、相互融合,從而孕育了“希臘化文明”。存續時間,大致開始于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東征,結束于公元前后,時間上大致對應于中國的戰國后期至西漢時期。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為了對抗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尋找大月氏。張騫歷盡千辛萬苦,十年之后到達中亞,這一“鑿空”之舉標志著延續千年的絲綢之路的正式開通。從表面看,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似乎是兩個互不相干的研究領域,但事實上二者之間有著緊密的內在邏輯關系。
《從地中海到黃河——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立足全球史視角,聚焦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的關系,以希臘化城市、錢幣、藝術向絲路重鎮、錢幣和藝術的轉化演變作為研究重點,展現上下千年間歐亞非大陸上東西方諸文明交流互鑒的壯闊圖景,揭示了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在時間與空間、形式與內涵、交流與融合、歷史與現實等多方面的聯系,在一些未知的領域或長期爭議的具體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在國際學界發出了中國學者自己的聲音,所討論的地理空間與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所覆蓋的范圍有諸多重合之處,具有直接的歷史借鑒作用。
本書共有6卷,200多萬字,圖片1500多幅,由40多位國內外專家合作撰寫,是中外學者在歷史、考古、藝術等多學科領域開展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1卷《從亞歷山大到張騫——希臘化世界與絲綢之路開通》,屬于歷史背景研究,重點論證希臘化世界和絲綢之路的時空關系。
第2卷《從亞歷山大里亞到撒馬爾罕——希臘化城市與絲路重鎮》,主題為希臘化城市向絲路重鎮的過渡。
第3卷《從馬其頓到粟特——希臘化錢幣與絲路錢幣》,主題為希臘化錢幣向絲路錢幣的演變。
第4卷《從阿波羅到佛陀——希臘化藝術與絲路藝術》,重點是希臘化藝術的起源、發展、演變及其在絲路沿線的傳播、與當地藝術的融合。
第5卷《從希臘到中國——希臘化文明遺產的東傳》,重點梳理與分析中國古代文獻中的希臘化文明信息與中國境內的希臘化文明遺產遺跡。
第6卷《絲綢之路上的希臘化文明遺產》,共分為六部分,基本對應于前五卷主題,既是對希臘化文明與絲路研究的深化,也是對相關領域的擴展和延伸。
本書在注重學術性的同時,也兼顧到歷史知識的普及。本書對于那些對絲綢之路和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尤有興趣的普通讀者,則可提供“窺一斑而知全豹”的窗口。
從地中海到黃河 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一-六) 目錄
從地中海到黃河 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一-六) 作者簡介
楊巨平: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南開大學西方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絲綢之路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副理事長。哈佛大學希臘研究中心(CHS)和德國考古研究院(DAI)客座研究員(2013-2014)。主要從事世界古代史、古代中外關系史、古希臘史、希臘化文明、絲綢之路等領域的研究。在中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多篇,出版有《古希臘羅馬犬儒現象研究》、《碰撞與交融:希臘化時期的歷史與文化》、《古國文明與絲綢之路》、《劍橋古代史》第7卷第1分冊等著譯多部。本書總主編、各分卷主編。[法]皮埃爾·勒里什(Pierre Leriche):古代史博士,國際著名考古學家,東方希臘化城市研究專家。兼任巴黎索邦第一大學教授,巴黎高等師范大學教授。1974年以來,一直在西亞、中亞從事東方希臘化城市考古工作。第2卷外方主編。徐曉旭: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青年長江學者,主要從事世界古代史、古希臘史、羅馬史研究。出版著作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等權威刊物發表多篇文章。第2卷執行主編。楊巨平: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南開大學西方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絲綢之路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副理事長。哈佛大學希臘研究中心(CHS)和德國考古研究院(DAI)客座研究員(2013-2014)。主要從事世界古代史、古代中外關系史、古希臘史、希臘化文明、絲綢之路等領域的研究。在中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多篇,出版有《古希臘羅馬犬儒現象研究》、《碰撞與交融:希臘化時期的歷史與文化》、《古國文明與絲綢之路》、《劍橋古代史》第7卷第1分冊等著譯多部。本書總主編、各分卷主編。 [法]皮埃爾·勒里什(Pierre Leriche):古代史博士,國際著名考古學家,東方希臘化城市研究專家。兼任巴黎索邦第一大學教授,巴黎高等師范大學教授。1974年以來,一直在西亞、中亞從事東方希臘化城市考古工作。第2卷外方主編。 徐曉旭: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青年長江學者,主要從事世界古代史、古希臘史、羅馬史研究。出版著作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等權威刊物發表多篇文章。第2卷執行主編。 [法]奧斯蒙德·波比拉赫奇(Osmund Bopearachchi):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項目主任,法國巴黎索邦第四大學教授,國際著名希臘化錢幣學家。代表作《希臘—巴克特里亞與印度—希臘人錢幣分類目錄》。第3卷外方主編。 林英: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古代中國與希臘-羅馬世界的文化交流史,近年主要關注希臘羅馬錢幣的東傳及其影響。出版專著譯著多部,發表論文數十篇。第3卷執行主編。 [英]彼得·斯圖爾特(Peter Stewart),英國牛津大學藝術史教授,牛津大學古典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國際著名羅馬藝術史研究專家。主持跨國項目“犍陀羅聯系”研究。出版專著多部,發表論文多篇。第4卷外方主編。 董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教授,藝術學博士。主要從事絲綢之路藝術史、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出版專著多部,發表論文多篇。第4卷執行主編。 肖小勇: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新疆考古,內陸歐亞考古,中西文化交流考古。第5卷主編之一。 陳曉露: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副教授,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西文化交流考古、秦漢考古、佛教考古研究。第5卷執行主編。 邵大路: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講師,歷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世界上古史、希臘化時期的歷史與文化。第2卷協編,第6卷主編之一。 本書的作者、譯者還有美國中亞希臘化研究專家、休斯敦大學教授弗蘭克·霍爾特(Frank Holt),絲路研究專家、維克森林大學教授杰弗里·勒納(Jeffrey Lerner),古代世界歷史地理專家理查德·塔爾波特(Richard Talbert)教授,美國威廉帕特森大學(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 藝術系藝術史教授張禾,美國休斯頓大學博士弗蘭西斯·約瑟夫(Frances Joseph),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崔麗娜、敦煌研究院研究員張元林、新疆龜茲石窟研究所研究員苗利輝、山西大同云岡研究院研究員王雁卿、四川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龐霄驍、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黨超、河北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齊小艷、河北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孫艷萍、廊坊師范學院社會發展學院歷史系講師高克冰、曉莊學院歷史系講師李毅銘、河北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郭云艷、安徽藝術學院設計學院講師汪璐、南開大學博士李瀟、王楊、徐朗、希臘色雷斯大學在讀博士生余琛瑱、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考古與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奧利維爾·波爾多(Olivier Bordeaux)、伊朗伊斯法罕大學助理教授哈米德禮薩·帕沙·扎努斯(Hamidreza Pasha Zanous)、捷克布拉格查爾斯大學副教授拉吉斯拉夫·斯坦科(Ladislav Stan?o)、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在讀博士張錄、趙家田、趙團團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