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褐馬雞飼養管理指南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313200
- 條形碼:9787109313200 ; 978-7-109-31320-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褐馬雞飼養管理指南 內容簡介
.《褐馬雞飼養管理指南》是“圈養野生動物技術系列叢書”之一,由北京動物園圈養野生動物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與中國動物園協會聯合組編,太原動物園等單位參編,以飼養管理與技術研究相結合的編寫方式,總結我國圈養褐馬雞飼養管理經驗,提升全國圈養褐馬雞保護技術水平。褐馬雞(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隸屬于雞形目雉科,是中國鳥類特有種和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也是世界著名的易危物種。該物種在歷史上曾廣泛分布于我國的華北、東北、西北、華南、華中、西南地區的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由于種種原因,這種鳥類在我國的分布區面積已明顯縮小,目前僅在山西、河北、北京和陜西的局部地區棲息,分布區約13000平方公里。根據統計,我國野生褐馬雞的數量在17900只以上。為了能更好的人工飼養繁殖褐馬雞,特編寫此指南。指南內容主要包括褐馬雞的分布、野外種群現狀、分類地位、棲息地、形態學、生理學、行為學等;以及褐馬雞人工圈養歷史、籠舍設施、日糧與飼養、人工輔助繁育技術、飼養注意事項等;褐馬雞主要疾病及防治;褐馬雞圈養種群現狀及管理等,*后結合實際給出了褐馬雞的保護策略與建議。
.《褐馬雞飼養管理指南》是“圈養野生動物技術系列叢書”之一,由北京動物園圈養野生動物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與中國動物園協會聯合組編,太原動物園等單位參編,以飼養管理與技術研究相結合的編寫方式,總結我國圈養褐馬雞飼養管理經驗,提升全國圈養褐馬雞保護技術水平。褐馬雞(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隸屬于雞形目雉科,是中國鳥類特有種和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也是世界著名的易危物種。該物種在歷史上曾廣泛分布于我國的華北、東北、西北、華南、華中、西南地區的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由于種種原因,這種鳥類在我國的分布區面積已明顯縮小,目前僅在山西、河北、北京和陜西的局部地區棲息,分布區約13000平方公里。根據統計,我國野生褐馬雞的數量在17900只以上。為了能更好的人工飼養繁殖褐馬雞,特編寫此指南。指南內容主要包括褐馬雞的分布、野外種群現狀、分類地位、棲息地、形態學、生理學、行為學等;以及褐馬雞人工圈養歷史、籠舍設施、日糧與飼養、人工輔助繁育技術、飼養注意事項等;褐馬雞主要疾病及防治;褐馬雞圈養種群現狀及管理等,*后結合實際給出了褐馬雞的保護策略與建議。
褐馬雞飼養管理指南 目錄
序
前言
**章 生物學特性
**節 分類及形態特征
一、名稱
二、分類
三、保護級別
四、形態特征
第二節 生理特性
一、骨骼結構
二、生理指標
第三節 行為特性
一、社群行為
二、繁殖行為
三、覓食行為
四、鳴叫行為
五、休息行為
六、沙浴行為
第二章 野生保護
**節 野外分布
一、歷史上褐馬雞的分布
二、目前褐馬雞的分布
第二節 棲息地特征
一、棲息地地理特征
二、棲息地植被特征
三、棲息地季節性特征
四、棲息地共生物種
五、棲息地選擇
第三節 棲息地食物及選擇
一、棲息地食物
二、野外食物季節性選擇
三、褐馬雞特殊時期食物選擇
第四節 野外種群現狀
一、分布范圍
二、種群數量
第五節 現代技術在野外研究中的應用
一、紅外相機的應用
二、紅外熱成像儀的應用
三、GIS技術的應用
四、MaxEnt模型的應用
五、保護空缺(GAP)分析
六、物種分布模型(SDMs)的應用
……
第三章 飼養展示管理
第四章 孵化管理
第五章 育雛管理
第六章 種群管理
第七章 運輸管理
第八章 疾病防治
第九章 保護教育
第十章 物種保護策略
參考文獻
附錄
- >
推拿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