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神經語言學新發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66516
- 條形碼:9787302666516 ; 978-7-302-66651-6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神經語言學新發展研究 本書特色
1. 歷史與現實兼顧
本書將觀察的起點放在21世紀初,將關注的重點集中于近十年間的相關研究,力圖按照神經語言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全面梳理自本世紀初以來,尤其是近十年內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
2. 框架清晰,內容全面,重點突出
本書首次從臨床神經語言學、實驗神經語言學和應用神經語言學三個維度對神經語言學的學科進行了劃分,并以此為基本框架,圍繞相關領域研究的核心問題,全面總結有關的研究成果,探究基本的共識和存在的爭議,并討論今后的發展方向。
3. 深入淺出,理論性與通俗性兼具,可讀性強
本書力求通過清晰、簡潔且具象的語言,準確、完整地闡述神經語言學專業抽象的術語和理論,從而助力讀者全面把握神經語言學的*新發展動態,系統深入地理解語言與人腦之間錯綜復雜的聯系。
神經語言學新發展研究 內容簡介
"《神經語言學新發展研究》圍繞神經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語言使用的神經基礎、語言學習與雙語的神經機制、失語癥以及其他類型的語言障礙、語言進化與基因研究、神經語言學理論的應用等主題,對21世紀以來的臨床神經語言學、實驗神經語言學和應用神經語言學的研究進行了全面的梳理,總結了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發現,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的發展方向進行了討論。其目的在于幫助讀者了解神經語言學的**發展狀況并把握研究的方向,進而促進我國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 本書的讀者對象為從事神經語言學、心理語言學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研究者、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的研究生、語言康復治療師以及其他對語言和腦之間關系感興趣的讀者。 "
神經語言學新發展研究神經語言學新發展研究 前言
承蒙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上海時代教育出版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出版社的信任,由我們承擔了《神經語言學新發展研究》一書的寫作任務。在寫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多方的共同支持之下,本書的寫作已初步完成,在此有必要把我們的一些基本想法和全書的安排做一個整體的交代,以幫助讀者閱讀全書的內容。
寫作本書所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定義“新發展”。神經語言學研究語言和人腦之間的關系,這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科學。由|于語言本身和人腦結構與功能的復雜性,又加之研究方法與手段的局限性,學界對于其中的許多問題尚未達成定論。在由Stemmer和Whitaker主編的Handbook of Neurolinguistics一書中,由Gainotti所撰寫的關于失語癥患者名詞和動詞的范疇特異類損傷的一章使用了“A veryiold and very new problem”這一副標題,其實這一描述基本適合于神經語言學研究的各個問題,許多在歷史上提出的經典問題在今天仍然是研究的熱點問題。因此,要想完全把神經語言學的新發展與原來的研究完全區分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本書中所采用的做法基本上以時間作為主要的衡量標準,按照臨床神經語言學、實驗神經語言學和應用神經語言學的學科框架,把觀察的起始點放在21世紀初,并把關注的重點放在近十年左右相關的研究上。我們力圖按照神經語言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全面梳理21世紀以來,尤其是近十年來相關領域研究的成果。當然,為了幫助讀者理解這些新的發展,同時也為了體現相關領域研究的延續性,我們也會在必要的場合介紹一些在此之前的相關研究。
神經語言學新發展研究 目錄
第1章 引言1
1.1 神經語言學的分支1
1.2 神經語言學的主要研究問題4
1.3 神經語言學研究的歷史綜述11|
1.4 中國的神經語言學研究17
第2章 神經語言學研究方法21
2.1 傳統研究方法的回顧21
2.2 腦電圖25
2.2.1 基礎知識25
2.2.2 應用研究新進展29
2.3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40
2.3.1 基礎知識40
2.3.2 應用研究新進展43
2.4 經顱磁刺激和經顱直流電刺激56
2.4.1 經顱磁刺激56
2.4.2 經顱直流電刺激61
2.5 小結62
第3章 語言使用的神經機制65
3.1 大腦中的語言網絡65
3.2 言語感知70
神經語言學 新發展研究
3.2.1 語音信號的加工71
3.2.2 音位的加工73
3.2.3 運動系統與言語感知76
3.3 大腦詞庫78
3.3.1 大腦詞庫的位置78
3.3.2 語義概念網絡79
3.3.3 概念表征的符號性與具身性82
3.3.4 詞匯的識別84
3.3.5 復合詞的識別86
3.4 句法的加工88
3.4.1 句法加工的神經網絡89
3.4.2 結構依賴關系的神經基礎91
3.4.3 句法移位的神經基礎92
3.5 語篇的加工94
3.5.1 語篇的銜接94
3.5.2 語篇的連貫97
3.5.3 語篇的表征98
3.6 語用的加工101
3.6.1 言語行為加工的神經網絡101
3.6.2 語用加工的時間103
3.6.3 創造性語言105
3.7 小結109
第4章 語言學習與雙語的神經機制113
4.1 人類學習的神經基礎113
4.1.1 神經可塑性113
4.1.2 神經可塑性與人類的學習115
4.1.3 從神經可塑性看語言學習117
4.2 母語神經網絡的生長119
4.2.1 初始狀態120
4.2.2 沉默階段121
4.2.3 產出語言124
4.3 二語學習的認知神經機制128
4.3.1 注意與二語學習129
4.3.2 工作記憶與二語學習135
4.3.3 長期記憶與二語學習141
4.4 雙語的神經機制153
4.4.1 雙語的神經基礎153
4.4.2 雙語的控制機制160
4.4.3 雙語對腦結構與功能的影響164
4.5 小結167
第5章 失語癥患者的語言障礙171
5.1 失語癥的分類172
5.1.1 非流利型失語癥173
5.1.2 流利型失語癥175
5.2 語音障礙177
5.3 詞匯語義障礙180
5.4 語法障礙186
5.5 手勢等多模態障礙190
5.6 原發性進行性失語癥192
5.7 小結196
第6章 其他類型的語言障礙199
6.1 兒童發展性語言障礙199
神經語言學 新發展研究
6.1.1 致因及影響199
6.1.2 語言障礙及神經病理201
6.2 阿爾茨海默病204
6.2.1 定義及患病率204
6.2.2 病因206
6.2.3 階段性癥狀208
6.2.4 語言障礙209
6.3 路易體癡呆214
6.3.1 診斷及神經病理214
6.3.2 認知和語言障礙216
6.4 帕金森病癡呆218
6.4.1 癥狀、患病率及神經病理218
6.4.2 語言障礙220
6.5 老年語言退化220
6.5.1 概述222
6.5.2 老年人語言的變化及神經機制224
6.6 小結227
第7章 語言進化與語言的基因研究229
7.1 語言進化研究229
7.1.1 有關語言進化的假說230
7.1.2 人類大腦的進化特點232
7.1.3 人類和動物的比較研究235
7.1.4 鏡像神經元與語言進化240
7.1.5 語言障礙與語言進化242
7.2 語言的基因研究244
7.2.1 與語言障礙相關的基因245
7.2.2 其他語言相關基因250
7.2.3 基因與語言進化254
7.3 小結257
第8章 神經語言學的應用研究261
8.1 語言教學與學習261
8.1.1 外語學習的認知神經基礎261
8.1.2 基于認知神經科學的外語教學方法266
8.1.3 基于認知神經科學的外語學習方法270
8.2 語言障礙康復274
8.2.1 神經生物學視角下的語言功能康復研究274
8.2.2 認知心理學視角下的語言功能康復研究277
8.2.3 神經語言學視角下的語言功能康復研究279
8.3 老齡化與語言282
8.3.1 老齡化過程中的大腦改變282
8.3.2 語言功能的神經補償機制284
8.3.3 雙語經驗與認知衰退285
8.4 神經語言學視角下的口譯研究290
8.4.1 語言障礙人群的翻譯行為研究291
8.4.2 口譯活動的神經基礎292
8.4.3 譯員的大腦變化294
8.4.4 方向性問題295
8.4.5 翻譯單位問題298
8.4.6 神經語言學與口譯教學及人才培養299
8.5 小結300
參考文獻303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