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散文史料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158155
- 條形碼:9787565158155 ; 978-7-5651-581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中國散文史料與研究 本書特色
《新中國散文史料與研究》共二卷,由知名學者王堯教授主編。全書精心編選新中國70年散文創作和理論研究的代表性史料文獻,并以長篇導論,體現核心學術理念的關鍵詞,概述當代散文“史”面貌的專輯“導語”,交代文章出處、版本流變、背景特點與文獻價值的選篇“題解”,以及反映散文發展的編年簡史與附有 多研究資料的目錄索引等多元內容,深入展現散文在當代的文體變革與藝術成就,是新時代散文史料發掘、整理與學術研究的重要成果,有利于促進文學評論和文學研究的學術提升,推動散文創作的繁榮與當代文藝的健康發展。
新中國散文史料與研究 內容簡介
本叢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結項成果,入選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之重大出版工程、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叢書以23個專題、45卷,全面系統地對新中國文學史料進行發掘、搜集和整理,同時綜合運用文學、文獻學、新聞傳播學、社會學等理論,對新中國文學史料進行研究,并按文學史編撰、文學思潮研究、文學傳播形式、文體和文類研究的體系分類編撰,集聚了丁帆、王堯、王彬彬、吳義勤、楊揚、施戰軍、何言宏、丁曉原、胡星亮、宋炳輝、邵燕君、劉大先、張濤甫、李玲、黃萬華、袁勇麟、王德威、劉洪濤等當代文學研究領域內眾多知名的專家學者。本書共二卷,由知名學者王堯教授編撰,注重遴選新中國散文代表性的**手文獻,反映散文在當代的創造、發展與變革,同時將史料研究與理論研究有機結合,重視對原始史料的注釋、校勘、輯佚、辨偽等工作,力圖為當代文學研究和文學史編撰提供系統、權威的文獻史料,是新時代散文史料發掘、整理與學術研究的重要成果,有利于促進文學評論和文學研究的學術提升,推動當代文藝的健康發展。
新中國散文史料與研究 目錄
總序
出版說明
導論
關鍵詞
一、理論、思潮與現象
“雜文復興”討論
“小品文的新危機”討論
散文創作座談會
在場主義散文
新散文
大散文
文化散文
竹簡精神
當詩一樣寫
形散神不散
二、期刊與獎項
《長短錄》
《散文》
《散文海外版》
《散文世界》
《散文選刊》
《隨筆》
《美文》
《中華散文》
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雜文(集)獎
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
三、散文作品
《筆談散文》
《形散神不散》
《東方**枝》
《紅瑪瑙集》
《花城》
《北極星》
《負暄瑣話》
《文化苦旅》
《浦橋集》
《孫犁散文選》
《隨想錄》(五集)
《抱散集》
《金克木小品》
《緣緣堂續筆》
《干校六記》
《我與父輩》
《融入野地》
《我與地壇》
《一個人的村莊》
《三家村札記》
《燕山夜話》
《早霞短笛》
《散文特寫選(1953.9—1955.12)》
《散文特寫選》
《特寫選》(1956)
《散文小品選》(1956)
《1959—1961散文特寫選》
《百花散文書系·當代散文叢書》
《東方文化大散文原創文庫》
《布老虎叢書·散文卷》
《四季文叢》
《名家散文珍藏》
《八十年代散文選》
專題史料與研究
**輯 序跋
《花城》后記
《東風**枝》小跋
《干校六記》小引
文集自序
《隨想錄》序跋
汪曾祺序跋三篇
《文化苦旅》自序
晚霞談文錄(代序)
第二輯 筆談散文
散文領域——海闊天空
散文重要
竹簡精神——一封公開信
散文——文學的輕騎隊
散文的“散”
形散神不散
散文既須有時代風格也要有個人風格
勤于刪改力求精簡
略談我國的散文傳統
說散文
回顧與前瞻
“當詩一樣寫”
散文構思斷想
關于散文的一封信
第三輯 思潮現象論爭
談談雜文
《文匯報》“筆會”副刊的“雜文復興”論爭
“形散神不散”的當初、當年和現在
“楊朔模式”觀念及其悖失態勢
當代中國散文:從中興走向末路——關于散文命運的思考
不讀“文化大散文”的理由
“文化大散文”的發展、困境與終結
關于散文
大散文理論的提出及辦《美文》三年
論當代“大散文”的特征與分類
賈平凹“大散文”觀的理論誤區與現實意義——再看20世紀90年代的一場散文論爭
當代散文:更新觀念,凈化文體
新散文的藝術視域
散文:無法回避的革命
90年代散文:世紀末的狂歡
新散文往哪里革命?——兼與祝勇、林賢治商榷
散文觀念:推倒或重建
散文:在場主義宣言
“非虛構”與在場主義散文敘述——以十九部在場主義散文獎著作為話語中心
第四輯 創作論
楊朔的散文藝術
十里花街——談秦牧的散文
評《冬日草》和《平明小札》
散文創作的昨日和明日
當代散文之藝術嬗變
當代散文潮流回顧
文匯報文藝副刊的傳統
斯人尚在文統未絕——關于九十年代的學者散文
中國當代散文五十年文化思考
影響中國現當代散文流變態勢的文化機制
堅守與突圍:新時期散文三十年
世紀視野中的當代散文
近三十年的散文
歸位·蓄勢·創新——論新世紀的中國散文創作
第五輯 理論研究
中國古代“散文”概念發生研究
“散文”概念源流論:從詞體、語體到文體
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建設管窺
關于當前散文研究的理論建設問題
新散文現象和散文新觀念
新藝術散文札記(三則)
論當代散文概念的重新界定
文類與散文
艱難的歷程(節錄)
當代散文創作發展的幾個問題
論20世紀中國散文研究
散文本體論研究的限制
中國散文理論存在的問題及其跨越
當代散文理論建設的回顧與反思
建構當代散文理論體系的觀念和方法問題——在大連“散文理論創新研討會”上的發言
散文的邊界之爭與觀念之辨
“是否真實”無法厘定散文的邊界
中西現代文類理論中的“散文”界說
新世紀散文批評理念重建的兩個問題
第六輯 文學史著作節選
《十年來的新中國文學》(節錄)
《中國當代文學史稿(1949—1965大陸部分)》(節錄)
《中國當代散文報告文學發展史》(節錄)
《中國當代散文藝術演變史》(節錄)
《當代漢語散文流變論》(節錄)
編年簡史
附錄
附錄1 大系目錄索引
附錄2 圖書著作編目與學位論文目錄索引
編后記
展開全部
新中國散文史料與研究 作者簡介
王堯,文學博士,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魯迅文學獎得主。曾任蘇州大學文學院院長,現任蘇州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蘇州市文聯主席等職。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著有《中國當代散文史》《“思想事件”的修辭》《王堯文學評論選》和《莫言王堯對話錄》等,主編“新人文”對話錄叢書、“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大系”等,另有散文隨筆集《紙上的知識分子》《一個人的八十年代》等。科研成果曾獲省一等獎、教育部二等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