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詩說·唐朝三百年:7·宦禍黨爭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87867
- 條形碼:9787020187867 ; 978-7-02-018786-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說·唐朝三百年:7·宦禍黨爭 本書特色
這是一部寫“詩唐”的書。所謂詩唐,即詩的唐朝。這個概念來自聞一多先生。他曾說:“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講‘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懂得了詩的唐朝,才能欣賞唐朝的詩。”
唐詩以其美妙的韻律、豐富的情感、凝練的語言,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能背出幾首,然而對于聞一多先生說的“詩唐”——詩的唐朝,卻不是每個中國人都了解的。
也許是因為唐詩太美了,人們往往陶醉于它的美,而忽略了它誕生的時代背景。那些穿越千年仍然閃閃發光的詩行,在時間的流轉中擁有了自身普遍的審美意義,同時也丟失了它特定的歷史語境。
其實,從初唐的王績、“四杰”、陳子昂到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從中唐的元稹、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到晚唐的杜牧、李商隱、溫庭筠,成為詩人從來不是他們的終極追求,“致君堯舜上”“終與安社稷”才是他們的人生目標,因此,他們的人生際遇、生命意趣,都與波譎云詭的大時代有著密切的勾連,他們的詩歌滲透和反映了大量的歷史的信息——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文化的、民俗的……
援詩入史,詩史互鑒,是史學大家陳寅恪先生首創的研究方法,這套《詩說唐朝三百年》是對這一方法的一次實踐,它以300首唐詩為媒介,用115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鮮活地演繹了大唐王朝289年的大歷史。
1.呈現完整的唐朝歷史。市面上寫唐詩的書,多采用詩人傳記的形式,通過梳理詩人的生平,講詩人不同時期的詩作,作為背景的歷史比較碎片化。而這套書按照時間的順序,循序漸進地呈現了從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到公元907年朱溫代唐稱帝三百年間大唐帝國經歷的沉浮起落、興衰演變。
2.敘事上采用環環相扣的講故事方式。這套書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對史料進行了科學的剪裁,于歷史的空白處“添枝加葉”,設置人物對話,模擬事件發生的場景,讓每個故事充滿生動又豐富的細節。
3.故事與故事之間環環相扣,因果相承,流暢得就像精彩的連續劇,幫助孩子立體地感知唐朝歷史發展的脈絡。每個故事展現2-3年的歷史,其密度也是同類書不能比的。這是一部寫“詩唐”的書。所謂詩唐,即詩的唐朝。這個概念來自聞一多先生。他曾說:“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講‘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懂得了詩的唐朝,才能欣賞唐朝的詩。”
唐詩以其美妙的韻律、豐富的情感、凝練的語言,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能背出幾首,然而對于聞一多先生說的“詩唐”——詩的唐朝,卻不是每個中國人都了解的。
也許是因為唐詩太美了,人們往往陶醉于它的美,而忽略了它誕生的時代背景。那些穿越千年仍然閃閃發光的詩行,在時間的流轉中擁有了自身普遍的審美意義,同時也丟失了它特定的歷史語境。
其實,從初唐的王績、“四杰”、陳子昂到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從中唐的元稹、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到晚唐的杜牧、李商隱、溫庭筠,成為詩人從來不是他們的終極追求,“致君堯舜上”“終與安社稷”才是他們的人生目標,因此,他們的人生際遇、生命意趣,都與波譎云詭的大時代有著密切的勾連,他們的詩歌滲透和反映了大量的歷史的信息——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文化的、民俗的……
援詩入史,詩史互鑒,是史學大家陳寅恪先生首創的研究方法,這套《詩說唐朝三百年》是對這一方法的一次實踐,它以300首唐詩為媒介,用115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鮮活地演繹了大唐王朝289年的大歷史。
1.呈現完整的唐朝歷史。市面上寫唐詩的書,多采用詩人傳記的形式,通過梳理詩人的生平,講詩人不同時期的詩作,作為背景的歷史比較碎片化。而這套書按照時間的順序,循序漸進地呈現了從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到公元907年朱溫代唐稱帝三百年間大唐帝國經歷的沉浮起落、興衰演變。
2.敘事上采用環環相扣的講故事方式。這套書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對史料進行了科學的剪裁,于歷史的空白處“添枝加葉”,設置人物對話,模擬事件發生的場景,讓每個故事充滿生動又豐富的細節。
3.故事與故事之間環環相扣,因果相承,流暢得就像精彩的連續劇,幫助孩子立體地感知唐朝歷史發展的脈絡。每個故事展現2-3年的歷史,其密度也是同類書不能比的。
4.120位詩人的300首唐詩回到了各自特定的歷史語境:當煬帝聽說表兄李淵攻占了長安,一首“求歸不得去,真成遭個春。鳥聲爭勸酒,梅花笑殺人”透露了他不安的心境;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上位,詩人王績用“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諷刺他骨肉相殘,卻不知道一個盛世即將來臨;繼承貞觀遺風,打造了永徽之治的高宗李治被武則天凄婉哀怨的《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打動,從而中斷李唐國運;為了鞏固武周江山,武則天重用酷吏,陳子昂勸諫無果,被迫隨軍出征,途中吟下千古絕唱:“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神龍革命后,武則天退位,李唐國運得以延續。等到玄宗即位,他將唐朝國力推向巔峰,締造“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開元盛世,晚年時卻沉溺于個人享樂,并寵信楊國忠等奸臣,導致“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在郭子儀、李光弼的努力下,安史之亂被平定,消息傳到蜀地,杜甫手舞足蹈,高唱:“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然而,經此一亂,加上宦禍黨爭的侵蝕,大唐已病入膏肓,深陷黨爭旋渦的李商隱慨嘆:“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終,大唐在藩鎮崛起中走向滅亡,公元907年,朱溫代唐稱帝,詩人高蟾傷心不已:“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那些穿越千年仍然閃閃發光,在時間的流轉中擁有了普遍審美意義的詩行,至此回到了它們誕生的時代背景,從而獲得了豐厚又深邃的歷史內涵。
5.與故事情節*緊密相關的115首主題詩有注釋、譯文、賞析,作為專門的學習板塊,從語詞、形象、意境三個層面,講解詩歌獨特的語言、結構、韻律、修辭,幫助孩子理解詩歌的意義、詩人的情感與思想,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他們對文學作品(詩歌)的審美(分析)能力。
6.如果說通過歷史來證詩,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詩歌,那么通過詩歌來觀史,則有助于我們更形象地理解歷史的變遷:皮日休的“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讓我們明白了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對此后歷代漕運格局的作用和意義。盧照鄰的“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向我們展示了大長安的城市格局和面貌。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誰*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讓我們了解了唐朝官員的官階、服色、流品,“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則讓我們見識了唐朝不公平的內廷采買制度,而“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少年”和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讓我們知道了古代人才選拔制度的演變和唐朝科舉制的特點。杜牧的“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暗示唐朝經濟重心的南移,“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則讓我們聯想到唐朝完善而高效的交通體系。蘇味道的“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描繪了武則天時期的節日風情,也讓我們認識了唐朝的宵禁制度。陳陶的“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的背后是唐朝的民族關系,而在戎昱的“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里,我們看到和親政策在唐朝的變化。當然,詩歌不能窮盡歷史,但歷史將因為這些詩人和他們的詩,變得更加有底蘊和生命力。
7.教材里絕大多數問題都能在這套書里找到答案。比如,《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開篇預設了一個問題:“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這是唐朝詩人皮日休的詩《汴河懷古》,詩中評論的是隋朝大運河和隋煬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統一全國的?有哪些建樹?它為什么僅存在30多年就滅亡了?答案可以在這套書第1冊《貞觀氣象》第1篇《煬帝夢碎江都》里找到。又比如,語文八年級上冊第13課《唐詩五首》,其中3首——王績的《野望》、王維的《使至塞上》、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在這套書里有詳細的注釋和分析。
8.500多處涉及古代地名、官職、時令節氣、天文星象、民風民俗等的腳注勾連著一個個知識點,這也是同類書里是沒有的,它們既把歷史學習引向縱深,又拓展了孩子的知識面,可謂小腳注里有大乾坤。
9.每個篇名既活潑有趣,又緊貼故事核心。比如,黃巢起義那篇,因為黃巢參加過幾次科舉考試,但都名落孫山,激憤之下,他寫下《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然后起兵造反,所以這篇被取名《落第秀才的報復》。像這樣口語化、生活化的篇名隨處可見,《“唐僧”原是偷渡客》《鉆床底的孟浩然》《捧尿壺的詩人》《玄宗一日殺三子》《大肚里的“赤心”》《理財高手進了“鬼門關”》《白居易的“易”與“不易”》《敬宗把自己“玩”死了》《劉禹錫的桃花劫》《“作弊高手”溫庭筠》《兩個無賴搶皇帝》……不同于同類書中規中矩的標題,這些篇名好理解,有懸念,會讓人好奇背后的故事,產生閱讀的欲望。
10.給難字注音,是這套書在細節上的用心之處,既排除閱讀障礙,也讓小讀者認識更多的漢字。
11.彩色插圖線條干練流暢,色彩明快亮麗,細節豐富,人物生動,演繹出一個個精彩的歷史瞬間,為孩子的想象插上翅膀,更深地走進歷史現場,感受歷史的魅力。
詩說·唐朝三百年:7·宦禍黨爭 內容簡介
聞一多曾說,只有懂得了詩的唐朝,才能欣賞唐朝的詩。《詩說唐朝三百年》便是“援詩入史”“詩史互鑒”的一次實踐,它以300首唐詩為媒介,用115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鮮活地演繹了大唐王朝289年的歷史。全書共8冊,本書為第7冊——《宦禍黨爭》。 雖然經過憲宗的“元和中興”,武宗的“會昌中興”,宣宗的“大中之治”,唐朝國勢稍有復振,在對藩鎮勢力的打擊上,也先后取得平定河朔三鎮、平定昭義這樣亮眼的成績,然而,此時的大唐在宦禍黨爭的侵蝕下,已然病入膏肓,再難恢復當年盛況。 本書通過16個故事,如敬宗把自己“玩”死了、劉禹錫的桃花劫、甘露之變、風流才子杜牧、鐵血平昭義、會昌法難、牛李黨爭四十年、旋渦中的李商隱、“作弊高手”溫庭筠、敦煌英雄張議潮等,生動地呈現了這段宦官為禍、黨爭不息的歷史。
詩說·唐朝三百年:7·宦禍黨爭 目錄
詩說·唐朝三百年:7·宦禍黨爭 相關資料
在中小學階段,教育的主要手段還是引導學生讀書,讀好書。這套《詩說唐朝三百年》既是優秀的歷史讀物,也是優秀的語文讀物。它以300首唐詩為媒介,把唐朝300年的歷史講得清清楚楚,讓學生在通曉歷史的同時,又能欣賞到傳誦千年的古詩。——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語文教育專家 錢理群 千姿百態的唐詩背后是大唐獨有的風流,時代的萬千氣象為唐詩注入了豐富多變的內容和超然高蹈的氣度。在這些詩作中,既有胸懷天下的書生慷慨,也有寄情山水的隱士逍遙;有壯志凌云的激情澎湃,亦有落花流水的哀婉悱惻,還有低回宛轉的心語低吟。那是詩人對宇宙、家國、自我的發現和表達。《詩說唐朝三百年》將唐詩和唐史巧妙織合,詩史交融,互為鏡照,是對“詩可以觀”傳統的拓新與發展。——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戴建業
詩說·唐朝三百年:7·宦禍黨爭 作者簡介
劉娟,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多年從事一線語文教學工作,后進入出版行業,做了五年童書編輯,同時進行專業寫作,代表作為百萬字少兒歷史普及讀物《少年讀》(全20冊)、《成語說》(全8冊)。另著有《中華成語故事》《國學啟蒙經典》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