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掛畫:現代中國藝術展示與傳播空間的誕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54131
- 條形碼:9787301354131 ; 978-7-301-35413-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掛畫:現代中國藝術展示與傳播空間的誕生 本書特色
本書將藝術中介作為藝術社會研究的主體,選取了有代表性、開創性、獨特性的三個個案,并基于這三種不同性質的空間串聯起不同的群體,考察民國時期新生的藝術世界。在藝術社會學的理論框架下,作者關注組織、事件、行動者的互動關系,以及這一框架內不同類型資本轉換的狀況。20世紀新型藝術中介的產生、藝術機制的形成,對于中國傳統藝術社會的轉型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藝術世界的社會學視角詮釋性研究,有助于我們理解今天的藝術社會,思考適合本民族文化特性的文化藝術管理模式。
掛畫:現代中國藝術展示與傳播空間的誕生 內容簡介
本書從20世紀上半葉中國權力空間轉型入手,分別考察了三種性質的空間及其不同轉換過程。**,藝術交易空間。琉璃廠從南紙店、縉紳局聚集的文化街市,向掛筆單的畫店聚集的藝術市場轉變,匯聚時賢畫家,通過藝術交易推動了中國藝術的轉型與發展。第二,藝術博物館空間。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從皇家宮殿向博物館空間轉變,通過公開展覽和出版,將封閉集中的古代宮廷藝術收藏向社會擴散。第三,藝術展覽空間。中山公園(社稷壇)從祭祀場所向大眾文化休閑空間轉變,通過社團成績展、國際交流展等數量眾多、內容多樣的藝術展覽,為不同群體提供了藝術交流的平臺。三個空間在時代背景下各具開創性、獨特性、代表性。本書借助各機構的內部檔案、民國報紙雜志、書信日記、回憶錄等,以豐富翔實的史料,藝術社會學的分析視角,向讀者生動地展現了現代中國藝術社會的誕生過程。
掛畫:現代中國藝術展示與傳播空間的誕生 目錄
緒 論 1
**章 藝術場域的社會結構 15
**節 中國藝術場的先行結構 17
第二節 北京的社會環境 26
第三節 藝術社會的新秩序 38
第二章 琉璃廠與藝術市場機制 53
**節 文化街市琉璃廠 55
第二節 早期的商業畫廊——南紙店 62
第三節 南紙店的經營管理 70
第四節 書畫交易與推廣模式 83
第五節 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91
第三章 故宮博物院與藝術傳播機制 99
**節 紫禁城:中國藝術博物館原點 103
第二節 紫禁城博物館的空間閱讀 115
第三節 紫禁城博物館的組織管理 135
第四節 故宮出版與藝術傳播 151
第四章 中山公園與藝術展示機制 185
**節 民初藝展空間的社會結構 190
第二節 中山公園的展場管理 223
第三節 多元的公園展 265
第五章 藝術中介機制的運作 321
**節 文化治理脈絡下的藝術中介相對位置 323
第二節 藝術中介與其他行動者的關系 326
第三節 藝術中介自身的資本運營能力 337
第四節 藝術中介與城市文化空間 342
掛畫:現代中國藝術展示與傳播空間的誕生 作者簡介
王子琪
----------------------------
王子琪,1986年生于哈爾濱,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碩士、臺灣藝術大學博士,英國雷丁大學和故宮博物院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藝術管理與文化產業。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