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三國志(全本全注全譯全導讀)增補《晉書·帝紀》裴松之注全文收錄 套裝全六冊 左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820811
- 條形碼:9787553820811 ; 978-7-5538-2081-1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國志(全本全注全譯全導讀)增補《晉書·帝紀》裴松之注全文收錄 套裝全六冊 左右 本書特色
北京師范大學秦漢史學者曲柄睿撰寫前言,審閱把關,注釋精準,翻譯流暢。 六冊全本全注全譯,裴松之注全部收錄,增補《晉書》司馬氏帝紀(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全書近280萬字,目前※全版本。 全書左右雙欄排版,文白對照,方便閱讀。 封面采用燙金工藝;書脊采用布面燙金,封面采用進口布紋特種紙,內文采用木漿純質紙;整體典雅奢華,可讀可藏。
三國志(全本全注全譯全導讀)增補《晉書·帝紀》裴松之注全文收錄 套裝全六冊 左右 內容簡介
《三國志》,西晉陳壽撰。六十五卷,分魏、蜀、吳三志。紀傳體三國史。無表、志。魏志前四卷稱“紀”,蜀、吳兩志有傳無紀。對魏的君主稱“帝”,敘入紀中;吳、蜀則稱“主”不稱“帝”,敘入傳中。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屬于官修的有晉王沈《魏書》、吳韋昭《吳書》,屬于私修的有魏魚豢《魏略》,為陳壽撰魏、吳兩志的主要依據。蜀國無史,但陳壽為蜀人,又為史學家譙周弟子,蜀未亡時,即留心蜀國史事,故蜀志亦不遜于魏、吳兩志。三志雖各自獨立,但已統稱《三國志》,實際是經過整理的一部三國史,因而后世合為一書。以敘事較為簡略,南朝宋時裴松之為之作注,博引群書,進行補闕、備異、懲妄、論辯。注文多出本文數倍,保存史料甚富。
三國志(全本全注全譯全導讀)增補《晉書·帝紀》裴松之注全文收錄 套裝全六冊 左右 目錄
三國志(全本全注全譯全導讀)增補《晉書·帝紀》裴松之注全文收錄 套裝全六冊 左右 作者簡介
原書作者:
陳壽(233—297) 西晉史學家。字承祚,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好學,師事譙周,在蜀漢為觀閣令史,因不愿屈事宦官黃皓,屢遭譴黜。入晉,歷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晉滅吳后,他搜集三國時官私著作,著成《三國志》。書以三國并列,亦屬創例。
裴松之(372—451) 南朝宋史學家。字世期,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曾任國子博士、永嘉太守等職。奉宋文帝命注《三國志》。他博采群書一百四十余種,作補缺、備異、懲妄、論辨,開創注史新例;注文豐富,超過本書數倍,保存有大量古代史籍的佚文。書成于元嘉六年(429年)。與裴骃、裴子野號稱“三裴”。
今注今譯團隊:
審閱把關:曲柄睿,師從著名秦漢史學家王子今教授攻讀秦漢史博士,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魏書譯注者:原書作者:
陳壽(233—297) 西晉史學家。字承祚,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好學,師事譙周,在蜀漢為觀閣令史,因不愿屈事宦官黃皓,屢遭譴黜。入晉,歷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晉滅吳后,他搜集三國時官私著作,著成《三國志》。書以三國并列,亦屬創例。
裴松之(372—451) 南朝宋史學家。字世期,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曾任國子博士、永嘉太守等職。奉宋文帝命注《三國志》。他博采群書一百四十余種,作補缺、備異、懲妄、論辨,開創注史新例;注文豐富,超過本書數倍,保存有大量古代史籍的佚文。書成于元嘉六年(429年)。與裴骃、裴子野號稱“三裴”。
今注今譯團隊:
審閱把關:曲柄睿,師從著名秦漢史學家王子今教授攻讀秦漢史博士,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魏書譯注者:
黃寧寧:江蘇沛縣人,西北大學歷史學博士。自幼喜愛文史,先后就讀于中南民族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現任職于紹興文理學院魯迅人文學院,從事歷史學的教學與研究。
蜀書譯注者:劉光,山西運城人,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南通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出土文獻、先秦史、古文字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項,出版專著2部,在《江海學刊》《史學集刊》《出土文獻》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近30篇。
吳書譯注者:吳南澤,歷史學博士,畢業于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政治文化、學術史及文獻整理研究。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