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讓每一個孩子經歷自己的學習過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49268
- 條形碼:9787576049268 ; 978-7-5760-4926-8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讓每一個孩子經歷自己的學習過程 本書特色
如何為幼兒量身打造教育環境、如何形成有效師幼互動、如何評價幼兒的發展,上海市南陽實驗幼兒園27年的實踐成果
★詳細說明關注幼兒個體差異的“環境創設”“師幼互動”“發展評價”如何做
★豐富的教育實踐案例,全方位展示優秀的幼兒教師在一日生活中是如何“看見兒童、支持兒童”的
★緊扣教育前沿政策理念
1.上海市知名幼兒園南陽實驗幼兒園,數十年園本化課程實踐成果
2.緊扣幼兒園課程實施中的重點、難點:環境、師幼互動、評價
3.聚焦實踐,一看就懂,拿來即用
讓每一個孩子經歷自己的學習過程 內容簡介
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背景下,幼兒園如何做到對每一個孩子都給予高質量的支持?有一家幼兒園,對個別化教育的探索已經27年了,那就是上海市南陽實驗幼兒園。
實施個別化教育的難點也是重點,即“環境創設”“師幼互動”“發展評價”,在本書中都有詳細的詮釋。如何為幼兒量身打造教育環境、如何形成有效師幼互動、如何評價幼兒的發展,這本實操性極強的書將帶著老師們一起走進支持每一個孩子成長的個別化教育之路。
讓每一個孩子經歷自己的學習過程 目錄
一、 學前教育是“根”的事業
二、 幼兒園個別化教育回溯
三、 新一輪個別化教育的深化研究 **章 個別化教育支持框架構建的緣起
**節 顯微闡幽——個別化教育的價值探問
一、 個別化教育的內涵
二、 個別化教育的理論基礎
三、 個別化教育的價值追求
第二節 追根溯源——個別化教育園本化探索的歷史沿革
一、 初探,變革教育方式
二、 鋪開,確立辦園理念
三、 創新,深化辦園特色
四、 深化,確立課程理念
第三節 承前啟后——個別化教育支持框架的初步構想
一、 提出構建支持框架的設想
二、 對個別化教育的實然反思
三、 對個別化教育的應然構想 第二章 經歷的載體——滿足需要的環境
**節 幼兒園環境與幼兒經歷
一、 環境對幼兒經歷的重要意義
二、 需要引發幼兒與環境積極互動
第二節 基于幼兒經歷視角下的對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思考
一、 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
二、 幼兒園環境之問
第三節 滿足需要的環境創設支持策略
一、 讓環境靜靜等待幼兒需要
二、 讓環境主動對接幼兒需要
三、 讓幼兒成為環境的創造者 第三章 經歷的陪伴——同頻共振的互動
**節 同頻共振的師幼互動
一、 同頻共振的內涵
二、 同頻共振的生發條件
第二節 同頻,讓心與心相交,意與意相通
一、 在共情中隨心而動
二、 在交融中稱心如意
第三節 共振,把你、我、他變成我們
一、 共建中的交互
二、 順應中的推進
三、 轉換中的提攜 第四章 經歷的助力——發現進步的評價
**節 發現進步的評價觀
一、 對進步的詮釋
二、 發現進步對幼兒經歷的意義
三、 對評價中幾對關系的認識
第二節 發現進步的多方評估
一、 幼兒主動發展評價指標的研發
二、 評價過程的多方參與
第三節 發現進步的支持策略
一、 用心捕捉,發現進步
二、 善用鼓勵,激發進步
三、 班級文化,分享進步 第五章 研究的成效與展望
**節 支持框架構建初顯成效
一、 幼兒園課程領導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 幼兒在經歷中全面而又富有個性地成長
第二節 個別化教育主張在項目研究中孵化萌芽
一、 尋找項目研究與教師發展的結合點
二、 以項目研究為線索,呼喚教育主張
三、 以項目研究為載體,探尋教育主張
第三節 幼兒園管理在項目研究中得以優化
一、 從“主觀”到“客觀”,建立“循證管理”運行機制
二、 變“集權”為“分權”,開展幼兒園保教監控中的“教師自治”
第四節 展望更美好的教育生態
一、 營造“尊重、包容、信任”的課程文化
二、 完善保障課程更優化的制度體系
三、 探索數字化賦能下的課程實施更優化 后 記
讓每一個孩子經歷自己的學習過程 作者簡介
李文靜,上海市靜安區南陽實驗幼兒園園長。教育碩士、高級教師、一級一等校長。曾獲“上海市園丁獎”“上海市三八紅旗手”“靜安區首批中青年拔尖人才”等榮譽。曾編寫《個別化教育在行動》等書籍。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