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的玫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5302005
- 條形碼:9787575302005 ; 978-7-5753-0200-5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契訶夫的玫瑰 本書特色
“中國好書”作者、北大教授顧春芳力作
文學巨匠契訶夫的精神傳記,尋找玫瑰的心靈奇旅
在文學創作與自然情懷的碰撞間,探索契訶夫的人生錨點
全書收錄300余幅精美彩插,呈現絕美“紙上花園”
全新平裝版文字修訂升級
契訶夫的玫瑰 內容簡介
契訶夫是19世紀偉大的小說家和戲劇家之一,但鮮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出色的園藝師。他親手設計和建造自己的花園,像斟酌詞句一樣把握水分、土壤和陽光的互動與平衡。他在四十四年的人生歲月中,一半時間在生病,一半時間在寫作、造園和旅行。他是為數不多的在文學中以自己特有的倫理道德去解讀人與自然關系的作家。早在160多年前,他就提出了“生態美學”的思想,他的文學和人生追求的核心在于對“生態和人性”的雙重救贖。這位培植花園的俄羅斯園丁,也在培植著自己的心田,同時在文學中培植著關乎人類未來的良知的土壤。
契訶夫一生鐘愛玫瑰。他曾在給友人的信中提到,自己親手在雅爾塔的別墅花園栽下了一百多株玫瑰。如今這些玫瑰還在嗎?這本由北京大學顧春芳教授撰寫的契訶夫的精神傳記,以契訶夫對于自然的真摯熱愛為基底,漫步他人生的重要節點,引領我們踏上一場“尋找契訶夫的玫瑰”的心靈奇旅。
全書收錄300余幅精美插圖,既有珍貴歷史圖片,又有專業攝影師親赴俄羅斯拍攝的高清相片,真正走進契訶夫的精神深處,感悟他對自然、土地、花園以及文學和藝術的愛。只要契訶夫的花園還在,這一偉大而高尚的靈魂就永駐人間。
契訶夫的玫瑰 目錄
契訶夫是一位小說家和戲劇家,但是鮮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出色的園藝師。伊利亞·愛倫堡在《重讀契訶夫》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他是一個狂熱的園藝師,他播種花籽兒,移栽花苗,嫁接花木。他在尼斯旅游的時候,曾經擔心自家花園里的兩棵百合花是否被人踩壞。他在家書中懇求家人好好澆灌新栽的果木。在雅爾塔的別墅里,由他栽種的茶花開花的時候,他給在莫斯科的妻子發了電報報喜。他郵購樹種,為幼苗尋找瓦罐,精心照料剛剛栽種的樹苗。園藝并不單純是他的一種嗜好,就如同很多人嗜好垂釣或打獵,他從樹木的生長中,強烈地感受到了對于生命的肯定。”契訶夫本人曾表示如果不寫小說,自己愿意當一個園藝師。他熱愛自然和土地,他寫下的許許多多關于自然的贊頌就是明證。《萬尼亞舅舅》中的阿斯特羅夫醫生對森林的熱愛也是契訶夫的心聲:“森林能使土地變得美麗,能培養我們的美感,能夠提高我們的靈魂。”契訶夫很早就意識到享樂的生活腐蝕著人的靈感和創造力,阻礙人領悟真正的幸福。他說,每一次寫作就是采擷*美鮮花的花粉,就是一次死亡;而每一次回歸自然,便是重獲一次新生。他說:“大自然是一種良好的鎮靜劑。它能使人不斤斤計較,就是說使人淡漠。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確實也需要淡漠。只有淡漠的人方能清晰地看待事物,方能公正,方能工作。”契訶夫從小酷愛大自然。在備受壓抑的苦難童年,港口、草原涵養了契訶夫的心田,自然的樸素和美好浸潤了他整個靈魂,給這個缺少快樂的孩子短暫卻珍貴的幸福和自由。契訶夫一生親近自然,和自然息息相通。他說:“藝術家的全部精力應當轉到兩種力量—人和自然。”他在創作中向往著大自然,向往著如自然般健康、純潔、完善的人性。契訶夫是一位小說家和戲劇家,但是鮮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出色的園藝師。伊利亞·愛倫堡在《重讀契訶夫》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他是一個狂熱的園藝師,他播種花籽兒,移栽花苗,嫁接花木。他在尼斯旅游的時候,曾經擔心自家花園里的兩棵百合花是否被人踩壞。他在家書中懇求家人好好澆灌新栽的果木。在雅爾塔的別墅里,由他栽種的茶花開花的時候,他給在莫斯科的妻子發了電報報喜。他郵購樹種,為幼苗尋找瓦罐,精心照料剛剛栽種的樹苗。園藝并不單純是他的一種嗜好,就如同很多人嗜好垂釣或打獵,他從樹木的生長中,強烈地感受到了對于生命的肯定。”契訶夫本人曾表示如果不寫小說,自己愿意當一個園藝師。他熱愛自然和土地,他寫下的許許多多關于自然的贊頌就是明證。《萬尼亞舅舅》中的阿斯特羅夫醫生對森林的熱愛也是契訶夫的心聲:“森林能使土地變得美麗,能培養我們的美感,能夠提高我們的靈魂。”契訶夫很早就意識到享樂的生活腐蝕著人的靈感和創造力,阻礙人領悟真正的幸福。他說,每一次寫作就是采擷*美鮮花的花粉,就是一次死亡;而每一次回歸自然,便是重獲一次新生。他說:“大自然是一種良好的鎮靜劑。它能使人不斤斤計較,就是說使人淡漠。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確實也需要淡漠。只有淡漠的人方能清晰地看待事物,方能公正,方能工作。”契訶夫從小酷愛大自然。在備受壓抑的苦難童年,港口、草原涵養了契訶夫的心田,自然的樸素和美好浸潤了他整個靈魂,給這個缺少快樂的孩子短暫卻珍貴的幸福和自由。契訶夫一生親近自然,和自然息息相通。他說:“藝術家的全部精力應當轉到兩種力量—人和自然。”他在創作中向往著大自然,向往著如自然般健康、純潔、完善的人性。他說自己骨子里流著農民的血。他熱愛土地和自然。他愛樹、花和大河,愛森林、草原和鳥類;他領略過古老泰加森林的神話與秘密;他也曾熱情地贊嘆和歌頌過葉尼塞河的雄偉與壯觀。他在梅利霍沃和雅爾塔動手建造自己的花園,不是為了享用瓜果蔬菜,而是為了親近自然,體悟大自然的規律。春去秋來,四季更迭,他像斟酌詞句一樣把握水分、土壤和陽光的互動與平衡。他在小小的花園里感受到造化的神奇與饋贈,感受到存在的本源,感受到所有形式的生命都有一死,人的靈魂與萬物共有同一命運。培植花園的園丁,也在培植著自己的心田,同時在文學中培植著關乎人類未來的良知的土壤。契訶夫擁有一顆園丁的心,無論是建造花園還是從事文學創作。他堅信有意義的人生就在于創造性的勞動。園丁是大地上的造物主,作家是形象世界的造物主,他們都應該致力于培養人的德性、精神與心智。在梅利霍沃,他帶領全家修葺房屋,油漆地板,種植樹木花卉,建起果園和菜地。在雅爾塔的白色別墅,看到親手培育的茶花盛開的時候,他雀躍如同孩子。他給一生中唯一真愛的人獻上自己栽種的玫瑰。他從自然萬物的生長中,感受到生命的饋贈和幸福的恩賜。如果我們理解他在小說《大學生》(1894年)中談到的那種“靈魂里掀起的快樂”,體會到小說結尾那段話的深意,或許我們就會由衷地敬慕這一可愛的靈魂。如何才能從苦難的生活中窺見生活的美妙、神奇、充滿高尚的意義?神學、哲學、藝術、文學很早就統一在了他覺醒的生活中,他的靈魂也早就進入了“澄明之境”。因此,即便在肺結核的折磨下,他依然能把寄居鄉間的生活過得流光溢彩:他能與馬爾科維奇的靈魂夜夜為伴;他憐憫世間那些沉淪和頹廢的靈魂,并認為“清理精神世界的淤泥”“阻止心靈的消沉”也是偉大的事業;他對“藝術家總的綱領”孜孜以求;他說自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間,完全是出于生命的自覺,與政治和意識形態無關;他渴望著把血管里的奴性一點點擠走,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每天清晨都可以在生命的地平線上見到自由的陽光。他親自照料花園,挖掘池塘,栽種草藥,每天花很多時間在花園里散步。他從國外購買花木種子,親自栽培并精心護理,還給園林里的花草編目。他對播種苜蓿、觀察群鳥、孵化小鵝等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鮮有趣,沒事就喜歡待在花園里,在那里觀察果樹、灌木,有時還自己修修剪剪。日久天長,他逐漸養成一種習慣,無論是侍弄花草還是垂絲釣魚,或者與人談話,他都能同時進行和寫作有關的思考與工作。對于花園的癡迷和身處自然的驕傲,洋溢在他寫給友人的信中。“夜鶯又在凄厲地悲啼,月亮徹夜都在苦悶地思念著情人。”“白頭翁正陶醉在天倫之樂之中,高唱贊美大自然的頌歌。”他說親近大自然是幸福的必要條件,舍此不可能有幸福。多么有趣而深情的靈魂!
展開全部
契訶夫的玫瑰 相關資料
前 言第1章 俄羅斯的園丁第2章 自然之子第3章 狂熱的園藝師第4章 生命中的第一朵玫瑰第5章 進入俄羅斯文學的玫瑰園第6章 梅利霍沃的玫瑰第7章 別了,苦澀的玫瑰第8章 不輕易送出的玫瑰
契訶夫的玫瑰 作者簡介
顧春芳,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學、戲劇學、電影學。主要著作有《戲劇學導論》《呈現與闡釋》《意象生成》《她的舞臺》《戲劇交響》等,傳記《我心歸處是敦煌》以及詩集《四月的沉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