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商人在華文化適應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50863
- 條形碼:9787308250863 ; 978-7-308-25086-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商人在華文化適應研究 內容簡介
兩千多年前,張騫從長安出發,打通了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鑿空之旅”。綿亙萬里的絲綢之路不僅是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通道,也是多民族融合的大通道,它改變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促進了貿易往來和民族交融。千百年來,絲綢之路既有陸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盛況,也有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華,絲綢之路沿線的貿易往來和文明互鑒從未停止。
在共建“一帶一路”的今天,全世界人民攜手共進,續寫絲綢之路的華美篇章。中國已經與五大洲的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正如《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所言:“共建‘一帶一路’既是為了中國的發展,也是為了世界的發展。中國提出這一倡議的初心,是借鑒古絲綢之路,以互聯互通為主線,同各國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全球發展開辟新空間,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臺。”可以說,“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國際合作平臺之一,成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重要實踐平臺,它開拓出一條造福共建國家、通向共同繁榮的機遇之路。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中國與其他國家在貿易投資、人文交流等領域的合作日益密切,越來越多的海外商人來華投資,且數量、規模和層次逐年提升,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城市文化建設增添了獨特的力量和元素。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對這一特殊群體在華適應的研究缺乏足夠關注,既缺少對其現狀的深入認識,也對這一問題的嚴重性缺乏準確認知。
為了填補這一空白,本研究選取來自中亞、西亞和北非的108位在華商人進行調查,他們主要在廣州、義烏、上海、泉州等城市經商和工作。這108位商人來自19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分別為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埃及、巴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科威特、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敘利亞、也門、伊拉克、伊朗、以色列和約旦。本研究以認知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為基礎,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探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華商人的跨文化適應問題。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商人在華文化適應研究 目錄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商人在華文化適應研究 作者簡介
印曉紅,浙江師范大學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口筆譯研究及跨文化研究,曾出版《沿著第二大街》(譯著)、《商務口譯入門》(教材)、《漢英語篇翻譯教程》(教材)等書。 胡偉杰,博士,副教授。畢業于北京語言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第二語言習得,曾出版專著《第二語言口語流利性認知研究》。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