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wǎng)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自然遺產(chǎn)與文博研究(第七卷 Vo1.7)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122623
- 條形碼:9787555122623 ; 978-7-5551-226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然遺產(chǎn)與文博研究(第七卷 Vo1.7)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為廣西自然博物館在自然遺產(chǎn)與文博研究方面的論文結集, 聚焦廣西自然博物館近年來開展的動物觀測、科普研學、藏品分析等工作, 具體介紹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兩棲動物觀測、廣西魚類化石采集修復、廣西靖西晚寒武世三葉蟲化石新材料等研究成果, 探討新形式下自然博物館尋求新發(fā)展和提升影響力的途徑, 探尋動植物的起源演化。
自然遺產(chǎn)與文博研究(第七卷 Vo1.7) 目錄
2018年廣西貓兒山 自然保護區(qū)兩棲動物觀測報告
廣西自然博物館藏品收藏現(xiàn)狀與分析
廣西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化石標本保存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與修復保護對策
淺談廣西魚類化石的發(fā)現(xiàn)、采集與修復
自然類博物館提升社會影響力的幾點實踐與思考
博物館夜間自然科普研學初探索
——以蛙類為例
現(xiàn)生動植物標本藏品種類及利用現(xiàn)狀分析
——以廣西自然博物館為例
廣西靖西寒武紀晚期果樂生物群化石整理報告
關于邊境地區(qū)文物保護工作的思考
——以防城港市為例
Bobai Hakka weaving:Plant diversity,traditional culture,and a model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Feed plants,ethnOVeterinary medicine,and biocultural values:Insights on the Luchuan pig frOm Hakka communities in China
A new titanosaurian sauropod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Jiangxi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habits of Odorrana lipuensis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jīng)典常談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