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煉油碳中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476302
- 條形碼:9787511476302 ; 978-7-5114-7630-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煉油碳中和 本書特色
本書從“如何認識”和“如何實現”兩方面回答了煉油行業推進綠色高質量低碳發展的實施路徑。一是介紹了煉油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低碳發展環境,為認識和理解煉油行業碳達峰碳中和提供了較為全面、深入的觀點,煉油行業作為復雜的流程工業體系,在碳減排過程中面臨基礎數據弱、制約因素多、減排任務重等多重問題,同時也給煉油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機遇;二是分析了煉油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技術和路徑,通過完善低碳管理體系、能源與資源高效利用、低碳技術實施等手段可以實現煉油行業的低碳發展,本書通過對這些技術手段的細化描述,為煉油行業的低碳發展提供了具體技術支撐。
煉油碳中和 內容簡介
本書從煉油行業現狀和低碳發展的環境出發,介紹了煉廠能耗、碳排放情況以及石化產品碳足跡,分析了煉油行業低碳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詳細闡述了煉油行業的碳減排技術,并給出了煉油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路徑。本書旨在提高全社會對我國煉油工業碳達峰碳中和的認識。本書共十六章,分為五個部分。**部分為**章和第二章,這一部分介紹了中國煉油工業發展現狀、趨勢與低碳發展環境。第二部分為第三章至第五章,本部分介紹了煉廠能耗情況、碳排放核算標準和方法、煉廠碳排放情況以及石化產品碳足跡。第三部分為第六章和第七章,分析了煉油工業低碳發展面臨的挑戰和低碳發展的競爭力。第四部分為第八章到第十五章,該部分從技術的角度回答了煉油行業如何實現碳中和的問題,詳細介紹了實現碳中和的八大技術工具:能源與資源優化、用能結構低碳化、低碳煉油技術、循環經濟、組分煉油與低碳流程再造、綠氫煉化、二氧化碳補集與化學利用、智能煉廠,深入分析了各技術的發展水平、減排潛力和戰略定位。第五部分為第十六章,該部分給出了煉油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闡述了基礎情景、碳達峰情景和碳中和情景三個情景下的碳排放情況及實現路徑。
煉油碳中和 目錄
**節 煉油工業概述 ( 1 )
第二節 發展現狀 ( 7 )
第三節 發展趨勢 ( 20 )
參考文獻 ( 24 )
第二章 煉油工業低碳發展環境分析 ( 26 )
**節 國際環境 ( 26 )
第二節 國內環境 ( 37 )
第三節 石油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 ( 47 )
第四節 低碳發展是煉油行業的必然選擇 ( 62 )
參考文獻 ( 65 )
第三章 煉油廠能源消耗 ( 66 )
**節 能源消費與消耗 ( 66 )
第二節 能耗構成與碳排放 ( 68 )
參考文獻 ( 75 )
第四章 煉油廠碳排放 ( 76 )
**節 碳排放統計 ( 76 )
第二節 碳排放核算 ( 82 )
第三節 主要煉油裝置碳排放強度 ( 90 )
第四節 不同類型煉油企業碳排放 ( 95 )
第五節 企業碳盤查與碳履約(104)
參考文獻 (107)
第五章 石化產品碳足跡 (109)
**節 定義與意義 (109)
第二節 石化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與標準 (110)
第三節 典型石化產品碳足跡 (118)
第四節 低碳產品評價與認證 (126)
參考文獻 (131)
第六章 煉油工業低碳發展面臨的挑戰 (132)
**節 煉油產能的結構性過剩問題 (132)
第二節 雙碳目標下的轉型發展需求 (134)
第三節 煉油能量利用效率的提升 (137)
第四節 推進技術創新和技術應用 (139)
第五節 低碳技術驗證評價體系建設 (145)
參考文獻 (147)
第七章 煉油工業低碳發展競爭力分析 (149)
**節 煉油廠用能與用氫結構對碳排放的影響 (149)
第二節 煉油廠產品結構對碳排放的影響 (154)
第三節 煉油廠加工流程對碳排放的影響 (157)
參考文獻 (162)
第八章 能源與資源優化降碳 (164)
**節 蒸汽動力系統優化 (164)
第二節 低溫余熱高效利用 (168)
第三節 換熱網絡集成優化 (173)
第四節 氫氣資源高效利用 (179)
參考文獻 (184)
第九章 用能結構低碳化降碳 (189)
**節 低碳燃料替代 (189)
第二節 光伏風電及其在煉油廠的應用(191)
第三節 核能在煉油廠的應用 (192)
第四節 電氣化替代 (193)
參考文獻 (198)
第十章 低碳煉油技術 (200)
**節 催化裂化技術的低碳發展 (200)
第二節 催化加氫技術的低碳發展 (213)
第三節 低排放芳烴抽提技術 (217)
第四節 其他低碳技術 (219)
參考文獻 (222)
第十一章 循環經濟降碳 (224)
**節 廢塑料化學循環技術 (224)
第二節 生物質航空燃料技術 (231)
第三節 生物柴油技術 (240)
參考文獻 (243)
第十二章 組分煉油與低碳流程再造 (244)
**節 組分煉油的特點 (244)
第二節 組分煉油在煉油廠碳減排中的作用 (246)
第三節 石腦油端組分煉油技術 (249)
第四節 餾分油端組分煉油技術 (250)
第五節 重油端組分煉油技術 (252)
第六節 基于組分煉油的低碳流程再造 (255)
第十三章 綠氫煉化 (260)
**節 不同來源氫氣的碳排放強度 (261)
第二節 煉化轉型對產用氫結構與碳排放的影響 (265)
第三節 綠氫生產與技術經濟 (268)
第四節 綠氫煉化碳減排模型 (270)
參考文獻 (272)
第十四章 CO2 捕集與化學利用(274)
**節 CO2捕集 (274)
第二節 CO2加氫制燃料及化學品 (276)
第三節 CO2基材料 (285)
第四節 微藻固碳技術 (287)
第五節 CO2化學利用生命周期碳減排分析 (290)
第六節 不同碳價下的CO2化學利用技術經濟分析 (290)
參考文獻 (291)
第十五章 智能煉油廠助力企業降碳 (294)
**節 智能煉油廠發展現狀 (294)
第二節 分離系統智能化應用 (298)
第三節 反應裝置模擬優化 (302)
參考文獻 (306)
第十六章 管理降碳 (308)
**節 碳資產 (308)
第二節 碳資產管理 (310)
第三節 碳定價 (311)
第四節 煉油企業碳資產管理體系建設 (313)
參考文獻 (315)
第十七章 煉油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 (316)
**節 節能與能效提升 (316)
第二節 能源結構調整 (316)
第三節 資源循環利用 (318)
第四節 關鍵技術創新 (319)
第五節 低碳流程再造 (320)
第六節 末端治理技術 (321)
第七節 政策支持與引導 (321)
參考文獻 (322)
煉油碳中和 作者簡介
李明豐,博士/教授級高工,現任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院長。率領團隊先后參與完成國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關、“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973”項目、“863”課題、中國石化“十條龍”攻關等,針對國家汽柴油質量升級開發的系列技術在煉油企業成功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年來為保證未來車用燃料的持續清潔供應和行業轉型,在生物質、非石油化石能源轉化方面開展大量探索研究工作。授權專利和專有技術200余件,發表專業論文40余篇。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工信部全國首個工業領域“雙碳”平臺建設項目,在石化低碳技術評價、低碳產品評價、碳足跡數據庫、雙碳標準、低碳服務上構建了完整的平臺。作為主要負責人承擔國家能源局煉油行業碳排放等專項核算項目,協助國家能源局編制《煉油行業低碳高效發展指導意見》。2022年4月作為主要負責人發布《邁向2060,石化行業低碳發展白皮書》,被人民網等數十家知名媒體廣泛轉載。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