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國民族醫藥經典方數據挖掘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58941
- 條形碼:9787117358941 ; 978-7-117-35894-1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民族醫藥經典方數據挖掘與應用 本書特色
本書面對的讀者主要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民族醫藥企業中開展民族醫藥研究的人員。希望本書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醫藥經典方整理挖掘的技術方法,提高民族醫藥繼承和創新的能力。
中國民族醫藥經典方數據挖掘與應用 內容簡介
民族醫藥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醫藥經典方是歷經時間驗證的有效方劑,是民族醫學傳承、創新、發展的源頭活水, 具有重要價值。因而,對民族醫藥經典方進行篩選與挖掘,是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基礎。2020年11月成立的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經典名方和大品種培育分會團結全國各民族的專家學者,致力于民族藥經典方的挖掘與整理、繼承與創新,開展了藏醫藥、蒙醫藥、維醫藥、回醫藥、滿醫藥等民族醫藥的經典方整理和挖掘工作。本書來源于數十部民族地區的醫藥古籍,對藏、蒙、維、滿、朝、回醫藥經典方分章分論。共收錄民族醫藥經典方165首,運用?睂W、文獻學、信息學等方法,開展民族醫藥經典方篩選和挖掘,通過繼承、篩選、挖掘、創新,使民族醫藥經典方的理論得到闡釋,明確其臨床療效、安全性,使民族醫藥經典方的學術價值和臨床價值得到進一步彰顯和提升。
中國民族醫藥經典方數據挖掘與應用 目錄
一、 民族醫藥的發展情況 / 2
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民族醫藥發展歷程 / 2
**章
民族醫藥經典方篩選挖掘 / 5
**節 民族醫藥經典方篩選挖掘的意義 / 6
一、 篩選挖掘是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基礎 / 6
二、 民族醫藥經典方具有獨特優勢 / 7
三、 民族醫藥經典方篩選挖掘中存在的問題 / 7
第二節 民族醫藥經典方篩選挖掘的方法 / 8
一、 典籍篩選的范圍及方源考證 / 8
二、 多種文字的互譯與術語的規范 / 10
三、 藥物基源考證 / 11
四、 劑量考證 / 13
五、 數字資源的應用 / 13
六、 數據庫和信息平臺建設 / 14
第二章
藏醫藥經典方 / 15
**節 藏醫藥學發展概況 / 16
一、 藏醫藥學源流 / 16
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藏醫藥學發展 / 18
第二節 藏醫藥學理論體系 / 18
一、 五源學說 / 18
二、 三因學說 / 18
三、 病因、病緣與疾病分類 / 20
四、 疾病的診斷 / 20
五、 治療方法 / 21
第三節 藏醫方藥特色 / 22
一、 藥物的五源 / 22
二、 六味與消化后味 / 22
三、 八性與十七效 / 23
四、 特殊炮制方法 / 23
五、 方劑與劑型 / 24
第四節 藏醫藥經典方篩選挖掘 / 24
一、 藏醫藥經典方的歷史背景 / 24
二、 藏醫藥經典方篩選的一般原則 / 24
三、 建立篩選標準 / 25
四、 進行處方篩選 / 26
第五節 29 首藏醫藥經典方 / 26
一、 七珍湯散 / 26
二、 六味余甘子湯散 / 28
三、 三味蒺藜湯散 / 29
四、 三味紅湯散 / 29
五、 七味螃蟹甲丸 / 30
六、 四味辣根菜湯散 / 31
七、 十九味草果散 / 32
八、 十味血熱湯散 / 34
九、 驅蟲丸 / 35
十、 九味石榴丸 / 36
十一、 三味干姜散 / 37
十二、 八味野牛血散 / 38
十三、 石榴普安散 / 39
十四、 六味甘草丸 / 41
十五、 九味結血蒿湯散 / 41
十六、 石榴蓮花散 / 42
十七、 十一味寒水石散 / 43
十八、 十二味冰片散 / 44
十九、 十八味牛黃散 / 45
二十、 十味叢菔散 / 46
二十一、 十味鐵粉散 / 47
二十二、 七味寬筋藤湯散 / 48
二十三、 八味金礞石散 / 49
二十四、 五味錦雞兒湯散 / 49
二十五、 小檗眼藥膏 / 50
二十六、 五味角蒿油 / 51
二十七、 秘訣十三味紅花散 / 51
二十八、 黃藥解毒散 / 52
二十九、 二十九味羌活散 / 53
第六節 結語 / 55
第三章
蒙醫藥經典方 / 57
**節 蒙醫藥學發展概況 / 58
一、 蒙醫藥學萌芽時期 / 58
二、 蒙醫藥學形成時期 / 58
三、 蒙醫藥學發展時期 / 58
四、 蒙醫藥學跨越時期 / 59
第二節 蒙醫藥學理論體系 / 59
一、 蒙醫學理論 / 59
二、 蒙藥學基本理論 / 61
第三節 蒙醫方藥特色 / 62
一、 蒙藥組方特色 / 62
二、 蒙藥和中藥的區別 / 63
第四節 蒙醫藥經典方篩選挖掘 / 65
一、 篩選挖掘范圍 / 65
二、 蒙醫藥古代典籍 / 65
三、 篩選條件 / 68
第五節 30 首蒙醫藥經典方 / 68
一、 文冠木三味湯 / 68
二、 額爾敦七味湯 / 69
三、 蘇木六味湯 / 70
四、 土茯苓七味湯散 / 71
五、 文冠木四味湯 / 72
六、 廣棗三味湯 / 72
七、 胡黃連四味湯 / 73
八、 光明鹽三味湯 / 73
九、 古古勒四味湯 / 74
十、 地錦草四味湯 / 74
十一、 皂礬三味湯 / 75
十二、 土茯苓明目湯 / 76
十三、 苦參三味湯 / 76
十四、 文冠木四味湯(甘露) / 77
十五、 肉豆蔻四味湯 / 78
十六、 胡黃連六味湯 / 78
十七、 訶子四味湯 / 79
十八、 紫草茸五味湯 / 79
十九、 枇杷葉二味湯 / 80
二十、 鐵屑五味湯 / 80
二十一、 合日乎五味湯 / 81
二十二、 射干四味湯 / 82
二十三、 北沙參七味湯 / 82
二十四、 阿那日五味湯 / 83
二十五、 分離湯 / 84
二十六、 阿嘎如八味湯散 / 84
二十七、 訶子五味湯散 / 85
二十八、 紅花清肝七味散 / 85
二十九、 石榴冬葵果六味散 / 86
三十、 手參三味湯 / 87
第六節 結語 / 87
第四章
維吾爾醫藥經典方 / 89
**節 維吾爾醫藥發展概況 / 90
一、 維吾爾醫藥學源流 / 90
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維吾爾醫藥學發展 / 90
第二節 維吾爾醫藥理論體系 / 91
一、 四大物質學說 / 91
二、 氣質學說 / 91
三、 體液質學說 / 91
四、 器官學說 / 92
五、 驅力學說 / 92
六、 疾病學說 / 92
七、 病危學說 / 93
八、 艾非阿勒學說 / 94
九、 艾爾瓦學說 / 94
十、 健康學說 / 94
第三節 維吾爾醫方藥特色 / 94
一、 藥性理論 / 94
二、 藥材資源、用藥習慣 / 96
三、 藥的炮制 / 96
四、 方劑 / 96
五、 成藥制劑 / 97
第四節 維吾爾醫藥經典方篩選挖掘 / 98
一、 古代方劑及其數據庫建立 / 98
二、 臨床方劑應用調研 / 100
三、 古籍原文方劑考證 / 100
第五節 20 首維吾爾醫藥經典方 / 100
一、 祖帕顆粒 / 100
二、 珊瑚散 / 101
三、 多味種子顆粒 / 102
四、 舒心麝香蜜膏 / 104
五、 舒肝大黃糖漿 / 105
六、 健心牛舌草片 / 107
七、 固精阿納其根片 / 108
八、 尿通酸漿片 / 109
九、 驅蟲斑鳩菊酊 / 110
十、 燥濕黃連散 / 111
十一、 多味果仁丸 / 112
十二、 黃連止瀉膠囊 / 115
十三、 木尼孜其顆粒 / 116
十四、 驅蟲斑鳩菊丸 / 118
十五、 破布木果顆粒 / 118
十六、 螃蟹殼膠囊 / 120
十七、 通滯秋水仙膠囊 / 121
十八、 地錦草片 / 122
十九、 伊木薩克片 / 123
二十、 消渴片 / 125
第六節 結語 / 126
第五章
滿醫藥經典方 / 127
**節 滿醫藥學發展概況 / 128
一、 滿醫藥孕育及萌芽時期 / 128
二、 滿醫藥形成與發展時期 / 128
三、 滿醫藥傳承時期 / 129
四、 滿醫藥漢化時期 / 130
五、 滿醫藥現代發展時期 / 131
第二節 滿醫藥學理論體系 / 131
一、 注重精神心理診療 / 131
二、 地域特征明顯 / 132
三、 宮廷醫學特色鮮明 / 132
第三節 滿醫方藥特色 / 132
一、 治病注重時令 / 132
二、 藥材炮制精良 / 132
三、 善用藥膳調養 / 133
四、 善用單方、驗方和鮮品 / 133
第四節 滿醫藥經典方篩選挖掘 / 133
一、 滿醫藥古代典籍 / 133
二、 建立“滿醫藥古方數據庫” / 135
三、 滿醫藥經典方的篩選標準 / 135
第五節 14 首滿醫藥經典方 / 135
一、 養仙丸 / 135
二、 魚鰾丸 / 136
三、 加減古方五汁飲 / 137
四、 平安丸 / 138
五、 內托瘡毒方 / 140
六、 應效藥酒方 / 140
七、 秘傳八仙丸 / 142
八、 治癱瘓秘方 / 143
九、 龍涎香露 / 143
十、 治耳聾外用方 / 144
十一、 平肝清熱代茶飲 / 145
十二、 治白屑風方 / 145
十三、 治疝氣神方 / 146
十四、 治乳巖已破方 / 147
第六節 結語 / 148
第六章
朝醫藥經典方 / 149
**節 朝醫藥學發展概況 / 150
一、 高麗醫學及鄉藥化的萌芽時期 / 150
二、 高麗醫學理論體系的普及與創立時期 / 150
三、 朝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時期 / 151
四、 朝醫學發展和振興時期 / 151
第二節 朝醫藥學理論體系 / 151
一、 陰陽論及整體觀 / 152
二、 四象人論與臟腑論 / 152
三、 病因學與病理學 / 152
四、 朝醫體質學說 / 152
第三節 朝醫方藥特色 / 152
一、 朝醫藥物特點 / 153
二、 朝醫藥組方原則 / 154
第四節 朝醫藥經典方篩選挖掘 / 155
一、 朝醫藥古代典籍 / 155
二、 朝醫藥經典方的篩選挖掘 / 156
三、 篩選結果 / 157
第五節 30 首朝醫藥經典方 / 159
一、 荊防地黃湯 / 159
二、 涼膈散火湯 / 160
三、 熱多寒少湯 / 162
四、 荊防瀉白散 / 163
五、 十二味地黃湯 / 163
六、 香附子八物湯 / 164
七、 香砂養胃湯 / 165
八、 朝醫麻黃定喘湯 / 166
九、 藿香正氣散 / 168
十、 黃芪桂枝附子湯 / 169
十一、 黃芪桂枝湯 / 170
十二、 調理肺元湯 / 171
十三、 黃芪散 / 172
十四、 厚樸半夏湯 / 173
十五、 白何首烏理中湯 / 173
十六、 地黃白虎湯 / 174
十七、 桃仁承氣湯 / 175
十八、 八物君子湯 / 175
十九、 荊防導赤散 / 176
二十、 川芎桂枝湯 / 177
二十一、 葛根承氣湯 / 177
二十二、 補肺元湯 / 178
二十三、 升陽益氣湯 / 178
二十四、 麻黃發表湯 / 179
二十五、 赤白何烏寬中湯 / 180
二十六、 人參吳茱萸湯 / 180
二十七、 忍冬藤地骨皮湯 / 181
二十八、 麥門冬遠志散 / 182
二十九、 豬苓車前子湯 / 182
三十、 人參桂枝附子湯 / 183
第六節 結語 / 184
附錄一 經典方來源古籍書目 / 185
附錄二 123 首經典方目錄 / 187
附錄三 經典方藥物基源和用藥部位 / 191
附錄四 民族經典方語言對照 / 221
參考文獻 / 229
中國民族醫藥經典方數據挖掘與應用 作者簡介
博士生導師、教授、主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所副所長,在國內中藥學領域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權威度。第三批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先后發表數十篇論文,出版多部專著。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