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39960
- 條形碼:9787522739960 ; 978-7-5227-399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道德對國家與個人發展至關重要,而道德養成實難,中外先賢始終在不斷思考與實踐以試圖破解這一難題,由此形成了豐富的道德養成思想與實踐智慧,這為我們今天的德育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和歷史經驗。宋代理學家的道德養成思想是中華民族道德養成思想豐贍發展的重要成果,為宋代以來的中國社會提供了重要的德育理論,也為中華民族提供了修身立德的文化信仰。本書對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進行歷史回顧、意義澄清和現代價值轉化,為有中國特色的德育理論的本土創生、德育實踐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扎實的歷史依據。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研究 目錄
導論
**章 道德養成的學理審視
**節 相關概念界定
一 “理”與“理學”
二 宋代理學家
三 道德養成
四 道德養成思想
第二節 道德養成思想的基礎與依據
一 哲學基礎:道德可教
二 心理學基礎:習慣可成
三 歷史依據:思想溯源
第三節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的劃分依據
一 以歷史的發展進程為依據
二 以學派主張或地域為依據
三 以宋代理學思想發展階段為依據
第二章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之奠基塑型
**節 一理二氣,五行分合:周敦頤道德養成思想
一 “自太極論始”的哲學基礎
二 “順萬物化萬民”的教育目的
三 以“誠”為主的教育內容
四 “主靜”“行之”的原則方法
五 “窮禪客”真儒家:周敦頤道德養成思想評價
第二節 以物觀物,體四用三:邵雍道德養成思想
一 以“即物窮理”為哲學基礎
二 “以道盡人”“正人”“效我”的教育目的與作用
三 以儒家典籍為主要內容
四 “循理”“潤心”“慎獨尚行”的原則方法
五 “以物觀物”的“異數”:邵雍道德養成思想評價
第三節 民胞物與,禮以持性:張載道德養成思想
一 以氣本論與人性二元論為哲學基礎
二 “敦本善俗”“變化氣質”的教育目的
三 “民胞物與”“尊禮貴德”的教育內容
四 “養正于蒙”“事中明理”的原則方法
五 “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栽道德養成思想評價
第四節 養正于蒙,敬義兼持:二程道德養成思想
一 “人與天地一物”的哲學基礎
二 “醇教化”“盡人情之美”的教育目標
三 “九德”“六藝”的教育內容
四 “敬義兼持”“習而后能安”的原則方法
五 “德性寬宏”“文理密察”:二程道德養成思想評價
第五節 性情一也,陶冶成之:王安石道德養成思想
一 王安石道德養成思想基礎
二 “仁者圣之次也,智者仁之次也”的教育目標
三 “德以仁為主”“德以禮為體”的教育內容
四 “振民育德”“風俗法度”的原則方法
五 “經世致用”“知命厲節”:王安石道德養成思想評價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之發展
**節 去欲存理,易知易行:朱熹的道德養成思想
一 “君子務本,本立道生”的教育目標
二 “尊德性,道問學”的教育內容
三 “知行相須”“整齊嚴肅”的踐履舉措
四 “去欲存理”“易知易行”的思想特質
五 “窮理禁欲”:朱熹道德養成思想評價
第二節 明理立心,代天理物:陸九淵道德養成思想
一 以“心即理”為哲學基礎
二 “君子”“存心”的教育目的
三 “仁義者,仁之本心也”的教育內容
四 陸九淵道德養成方法體系
五 “心外無事,心外無理”:陸九淵道德養成思想評價
第三節 其為有漸,其進有序:張械道德養成思想
一 “性,天下之大本也”的哲學基礎
二 “盡仁道者圣人”“傳道濟民”的教育目的與作用
三 “禮俗”“倫紀”的教育內容
四 “知行互發”“其為有漸,其進有序”的原則方法
五 “只說踐履而不務窮理”:張拭道德養成思想評價
第四節 重實際、講實用、務實效:浙東學派道德養成思想
一 兼顧內外,本末并舉:呂祖謙道德養成思想
二 復正情性,義利雙行:陳亮、葉適道德養成思想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的創生環境及其與社會的互動關系
**節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的創生環境
一 經濟環境:富庶繁榮,一道德以同俗
二 政治環境:內權集上,外權不競
三 文化環境:多元圓融,返之淳正
四 科技環境:嘉惠學林,公諸同好
第二節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與社會的互動
一 義利相辨: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與經濟之互動
二 才資德帥: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與政治之互動
三 教化人倫: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與文化之互動
四 格物致知: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與科技之互動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之歷史經驗與現實觀照
**節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的歷史經驗
一 哲學基礎:關注道德人格尊嚴,“參贊天地之化育”
二 目標定位:以內圣外王為旨歸
三 內容選擇:“身心”“內外”“知行”與“綱常名教”
四 原則方法:“躬行”“事上磨煉”的實踐品格
五 思想傳播:構建多元化、多途徑的傳播體系
六 文化立場:兼顧文化繼承與文化互鑒
第二節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的歷史局限
一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成為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延續的有效手段
二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具有因循性與守舊性
三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僵化
四 宋代理學家的道德養成思想對認識道德與法治關系
展開全部
宋代理學家道德養成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王睿(1986—),黑龍江五常人,哈爾濱學院教育學院講師,東北師范大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史,教師教育。曾在《社會科學戰線》、《古籍整理研究學刊》、《黑龍江高教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篇(CSSCI),主持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1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4項。參與編寫著作1部,教材1部。
書友推薦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