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社版)大家小書: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0138870
- 條形碼:9787200138870 ; 978-7-200-13887-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版)大家小書: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精裝) 本書特色
潘菽是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研究的重要學者,本書對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統化整理。潘菽提出了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的“七大范疇”,包括人貴論、形神論、天人論、性習論、知行論、情二端論和主客論。這些范疇奠定了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研究的理論基礎,并對相關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我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的發展有著自己獨特的內在邏輯。潘菽先生作為中國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對如何系統研究我國古代心理學思想有著獨到的見解。潘菽先生創造性地將我國古代心理學思想分為七大范疇,是我國人民在心理學領域對世界做出的一項重大貢獻。本書是潘菽先生研究我國古代心理學思想成果的精華薈萃。 ——傅小蘭、張侃、樂國安
(社版)大家小書: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精裝) 內容簡介
潘菽認為,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在自己特有的基本范疇基礎上形成了許多相應的思想理論,只有抓住了基本范疇這個紐結,才能較全面地了解和認識中國古代的心理學思想 ,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他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總結出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的七大范疇:人貴論;形神論;天人論;性習論;知行論;情二端論;主客論。全書依據這七大范疇,選取了潘菽的數十篇文章加以歸類,編輯成冊。
潘菽在對待心理學的問題上,以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作為指導,來區別科學的與非科學的思想觀點;也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進行了辨別和篩選,對其中被普遍認為是唯物論的或接近唯物論的思想進行挖掘、整理、研究。就本書所收入的文章,不論是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的總論還是對單個人物的個別觀點進行解讀和辨析,辯證唯物史觀的立場始終貫穿其中。
(社版)大家小書: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精裝) 目錄
一、 挖掘我國古代心理學思想這個豐富的礦床,首先要明確的兩個問題
二、 關于系統發掘古代心理學思想的工作步驟、正確指導思想與方法論
三、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芻議
第二章 人貴論
一、人貴論
二、 比較集中地研究“人的所以為貴”的心理學,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三、 《尚書·泰誓》等古籍中提出的人貴論,是我國古代*獨特*根本的心理學思想
四、 荀況強調人和動物有本質區別:有辨、有義、能群,是“*為天下貴”的
第三章 形神論
一、 科學的形神論是中國古代延續未絕的另一個根本性的心理學思想
二、 列舉從戰國至明代學者尤其是東漢王充對唯物論認識論心理學思想的杰出貢獻
三、 評王充關于心身關系的樸素唯物論看法及其兩個缺陷
四、 評述范縝對心身關系問題較系統的唯物論科學論斷及其不徹底性
五、 《荀子·天論》篇中有關心理學的十分光輝的唯物論論斷
第四章 天人論
一、 劉禹錫的“天與人交相勝”比柳宗元《天說》具有較深刻的樸素辯證觀點
二、 從劉禹錫的《天論》中正確對待“天定勝人”和“人定勝天”問題
三、 對劉禹錫關于天人關系的光輝見解,心理學所應注意到的三個要點
四、 王安石的短文《老子》中所闡明的關于人和大自然的關系的光輝思想
第五章 性習論
一、習與性成
二、 性習論是中國古代思想家討論得*多有待發揚光大的科學原理
三、 “習與性成”是一個我國古代思想家一個十分光輝的、可貴的科學論斷
四、 對兩千年來爭論的性惡性善問題的辯證分析與評釋
五、 評兩千年唯心論學者的先驗論的性善論的發展及后期李翱的性善情惡論
六、 《孔叢子》中值得注意的有關古代心理學思想的見解
七、 告子的性無善無不善論的唯物觀點及孟軻主觀唯心論的強辯
八、 評西漢賈誼關于“人性不甚相遠”“化與心成,故中道若性”等光輝理論
九、評王充關于人性善惡問題的見解
十、 王充對善惡問題有創新貢獻,但未跳出前人的兩個基本點161
十一、 王充思想的*大缺點及其突出的五點貢獻
十二、韓愈關于儒家人性理論的一種大體的綜合
十三、 柳宗元的《天爵論》中關于人性的論述,是接近于科學的杰出見解
十四、 歐陽修未忘“習與性成”的古代寶貴論斷,但未能批判唯心論的人性論
十五、 明代王廷相對人性問題提出了生成和習成兩種智能的正確看法
十六、 龔自珍的《闡告子》抓住了“善惡皆后起者”學說的核心,但申述不無問題
十七、 荀況的性惡論對批駁先驗論的性善論有重要進步意義
十八、對荀況性惡論的主要根據的分析考察
十九、對荀況性惡論提出幾點問難
第六章 知行論
一、 知行說這個可貴的傳統思想的實質在于對行,即實踐的重視
二、 對從古到今論知行的先后、輕重、難易、并列等八個問題,予以辯證科學的闡釋
三、 中外古代哲學中對人類心理活動的看法都基本上是二分法
四、 對李贄論“才與膽皆因識見而后充”的評釋
五、荀況關于人的認識問題的見解十分輝煌
六、 荀況強調學習,認為人非天生,無非積習而成,這種說法是符合唯物論的
七、 荀況關于思想和其他心理活動的關系的合乎科學的論斷,也是罕見而突出的
八、 荀況對“知”的許多看法在我國思想史上是難得而光輝奪目的
第七章 情二端論
一、中國古代思想家對情緒理論的重要貢獻
二、 《韓非子·解老》中的“慈故能勇”的評釋
三、 我國古代另一個相當一貫的重要心理學思想是關于情的分類理論
四、 荀況對情的獨特說法,并把情分為兩“大端”的一種重要貢獻
五、關于感知覺,荀況也有值得稱道的論述
六、 荀況的《正名》等篇對“欲”“情”等的光輝論述,遠超其他思想家259
第八章 主客論
一、 由惠施的“萬物畢同畢異”、荀況的“同則同之,異則異之”,可推導出“類則類之”這一規律
二、 “同則同之,異則異之”或“類則類之”這種規律的適用性及易犯的錯誤
三、物質不生不滅說
四、 評孔穿和公孫龍對“白馬非馬”和“臧三耳”的辯論
五、 荀況以唯物論觀點正確分析錯覺產生的原因及條件,確實難能可貴
六、 荀況關于“心者形之君也”“形具而神生”等光輝診斷
七、 對荀況的命名總規律“同則同之,異則異之”的評釋\"
(社版)大家小書: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精裝) 作者簡介
潘菽(1897-1988),d原名潘淑、潘有年,字永叔。江蘇宜興人。中國 心理學家,首任南京大學校長,自1955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長期擔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和 心理研究所所長,是新中國心理學工作的主要 ,也是中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和理論心理學的開拓者,晚年提出了建立中國特色心理學的戰略目標和主要途徑,被認為是發展中國心理學的綱領。潘菽教授主要致力于心理學基本理論的研究,提出了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在我國心理學界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