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qū)與絲綢外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271166
- 條形碼:9787536271166 ; 978-7-5362-711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qū)與絲綢外銷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初,廣東出現(xiàn)了一場翻天覆地的商業(yè)轉型,追求洋貨成為了人們的消費主流。于是,“來佬貨”(舶來品)以及中外的觀念、娛樂方式、生活形態(tài)在民國時期開始了各種交匯和融合。辛亥革命后,男士剪掉辮子,梳起了小分頭,穿起了洋服。女士的改良旗袍成為了年代標志和經典。省城街頭,在洋轎車和黃包車交會的瞬間,華僑用相機記錄著久違又陌生的風景。太平館(西餐館)的斛光交錯中,留聲機悠揚的英文歌聲中,又曾上演了多少如電影般的美麗片段。百年前的海淘,如何改變當時人們的生活?又給我國現(xiàn)代工商業(yè)的興起帶來了怎樣的沖擊和啟示?展覽直觀地回顧和展示了當時人們的生活風貌,更多展覽主題下的研究和資料將收編于此圖錄。謹以此書,獻給熱愛及關注南粵大地歷史與文化的人們。中國是絲綢的發(fā)源地,世界了解中國首先是從絲綢開始的。明清時期,東西航路開通,絲綢作為*重要的大宗商品經粵港澳灣區(qū)運銷到世界各地,世界總產量近一半的白銀源源不斷從海外流入中國。絲綢在中國對外交往的舞臺上曾流光溢彩,熠熠生輝,也曾歷經坎坷,令人扼腕。 灣區(qū)經濟靠港而生、依灣而興,具有天然的開放屬性,它高度依賴國際貿易體系,也深刻影響國際貿易體系。粵港澳三城同根同源、同聲同氣,是連接古今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橋梁,是推進貿易全球一體化的重要樞紐。
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qū)與絲綢外銷 目錄
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qū)與絲綢外銷 作者簡介
廣東省博物館是是廣東省專享的省級綜合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目前館藏文物總數(shù)已超17萬件,既包括文物和古籍也包括自然標本。從開館到2019年,累計舉辦陳列展覽400多個,自1985年至今,平均每年舉辦8-9個陳列展覽,接待觀眾數(shù)百萬人次。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