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基本介紹 1.2 幾何模型 1.3 標準潛艇幾何模型 1.3.1 58系列模型 1.3.2 Myring模型 1.3.3 DRDC標準潛艇模型 1.3.4 DARPA Suboff模型 1.3.5 Iranian系列潛艇流體動力學模型(IHSS) 1.3.6 Joubert模型BB1模型BB2模型 參考文獻 第2章 流體靜力學及其控制 2.1 流體靜力學與位移 2.2 穩(wěn)態(tài)控制 2.2.1 垂直平面上的控制 2.2.2 橫向穩(wěn)定性 2.2.3 軸向穩(wěn)定性 2.3 壓載水艙 2.3.1 壓載水艙的分類 2.3.2 主壓載水艙 2.3.3 配平與補償壓載水艙 2.4 多邊形配平圖 2.5 上浮下潛穩(wěn)定性 2.6 坐底穩(wěn)定性 2.7 上浮破冰穩(wěn)定性 2.8 穩(wěn)定條件 2.8.1 基本介紹 2.8.2 法國 檢驗局(Bureau Veritas)條件 2.8.3 DNV-GL條件 參考文獻 第3章 機動行為及其控制 3.1 基本介紹 3.2 運動方程 3.3 流體動力學中的穩(wěn)態(tài)力學假設 3.3.1 基于系數(shù)的模型 3.3.2 數(shù)值查詢表 3.3.3 單獨系數(shù)的敏感性 3.4 系數(shù)的確定 3.4.1 模型測試 3.4.2 計算流體動力學 3.4.3 近似技術(shù) 3.5 模擬機動行為的其他手段 3.6 水平平面上的機動行為 3.6.1 轉(zhuǎn)向 3.6.2 水平平面上的穩(wěn)定性 3.6.3 運動支點 3.6.4 方向舵偏角的影響 3.6.5 轉(zhuǎn)向中的側(cè)傾 3.6.6 轉(zhuǎn)向中圍殼的影響 3.6.7 側(cè)向阻力中心 3.7 垂直平面上的機動行為 3.7.1 垂直平面上的穩(wěn)定性 3.7.2 有效平面角 3.7.3 中性點 3.7.4 臨界點 3.7.5 中性點與臨界點對垂直平面上機動行為的影響 3.8 接近水面的機動行為 3.8.1 表面吸力 3.8.2 垂直平面上的機動行為 3.8.3 水平平面上的機動行為 3.9 機動行為條件 3.10 機動行為限制 3.10.1 基本介紹 3.10.2 安全操作范圍 3.10.3 安全操作范圍的確定 3.10.4 尾舵卡塞 3.10.5 艇身進水 3.10.6 操作限制 3.11 自由運行模型試驗 3.12 潛艇機動行為試航 3.12.1 基本介紹 3.12.2 的機動類型 3.12.3 試航的準備 3.12.4 試航的實施 3.12.5 試航結(jié)果分析 參考文獻 第4章 流動阻力 4.1 基本介紹 4.2 阻力組成部分 4.3 艇身形狀的影響 4.4 艇首形狀 4.5 平行中體 4.6 艇尾形狀 4.7 附加物 4.7.1 基本介紹 4.7.2 沿流動方向的附加物 4.7.3 與流動方向成一定角度的附加物 4.8 接近水面的操作 4.8.1 艇身 4.8.2 桅桿 4.9 潛艇阻力預測 4.9.1 模型測試 4.9.2 計算流體動力學(CFD) 4.9.3 近似手段 參考文獻 第5章 推進 5.1 推進器與艇身 5.1.1 基本介紹 5.1.2 流經(jīng)推進器 5.1.3 航跡 5.1.4 推力減額 5.1.5 艇身效率 5.1.6 相對回轉(zhuǎn)效率 5.1.7 基本推進參數(shù) 5.2 軸對稱艇身與單槳推進 5.3 軸對稱艇身與單泵推 5.4 其他推進類型 5.4.1 同軸反轉(zhuǎn)推進 5.4.2 雙槳推進 5.4.3 吊艙推進 5.4.4 輪輞推進 5.5 推進器性能預測 5.5.1 物理模型測試 5.5.2 計算流體動力學 參考文獻 第6章 附加物設計 6.1 概述 6.2 潛艇圍殼 6.3 前部控制表面 6.3.1 基本介紹 6.3.2 首水平舵 6.3.3 首眉水平舵 6.3.4 圍殼舵 6.4 尾部控制表面 6.4.1 基本介紹 6.4.2 十字結(jié)構(gòu) 6.4.3 X字結(jié)構(gòu) 6.4.4 其他結(jié)構(gòu)類型 參考文獻 第7章 水聲學表現(xiàn) 7.1 概述 參考文獻 附錄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