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比較文學教研論叢 第四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39519
- 條形碼:9787522739519 ; 978-7-5227-395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比較文學教研論叢 第四輯 內容簡介
本輯為“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教學研究分會第七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收文28篇,圍繞核心議題“新文科視域下的比較文學課程與教學”展開研討,涉及比較文學教學、課程與教材建設,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史及學科理論前沿,數字人文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等領域,還將比較文學的應用輻射到大灣區文化建設,下沉到中學語文教學實踐。本輯另收入了創會會長陳惇先生、各位總會領導在會議期間接受主辦方安排的訪談,是學會的寶貴史料。
比較文學教研論叢 第四輯 目錄
從研究范式看比較文學的教學方法與教材建設
經典研讀:新文科視野下比較文學研究生培養的重要路徑
比較文學的課程定位與教學方法
外國文學與公共關系學的關聯式教學研究
新文科視野下比較文學理念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關系探究
新文科背景下比較文學專業與課程設置——始于伯恩海默報告的探索
學科沿革視域下比較文學課程思政及其教學原則探討
面向與路徑:高校外國文學“課程思政”的再思考
數字人文視角下比較文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以龐德《神州集》為個案
語文教學中的比較文學知識及應用
論灣區人文建設中科幻文化的引領作用
新時代世界文學課程教學觀念創新及其教材實踐探索
新世界文學:比較文學的“后理論”形態
作為學科的比較文學與20世紀80年代的世界文學觀
方法的焦慮:比較文學可比性及其方法論構建
比較文學的教材多樣性與學科主體定位
我國比較文學概論著述中的“不正確理解”等現象疏解
這樣的時代已經到來并應該更進一步了嗎——論國際比較文學第三階段中國比較文學的學術空間及其使命
中外戲劇經典的跨文化研究:雙向思維促進多元文明互鑒
跨文學形象學的中國方法:超越后殖民“壓抑假說”
埃里希·奧爾巴赫《喻象》中的語文學
跨媒介文化:作為跨學科方法論的理論建構
人工智能翻譯視域下的“世界大同”論
人工智能與文學的“新異化”
西方科學與東方藝術的對峙——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英文報刊對印度華文始對生說是持文繩技的報道
海明威《老人與!分械纳矸菡J同與審美烏托邦
比較的幽靈:梁啟超《新大陸游記》
國民性批判的話語策略
蒲寧在中國的譯介與傳播述評——兼議“諾貝爾文學獎”在中國的接受
陳惇教授訪談錄
楊慧林教授訪談錄
曹順慶教授訪談錄
王寧教授訪談錄
葉舒憲教授訪談錄
陳躍紅教授訪談錄
高旭東教授訪談錄
宋炳輝教授訪談錄
楊乃喬教授訪談錄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教學研究分會的學術薪火與未來展望(代后記)
展開全部
比較文學教研論叢 第四輯 作者簡介
劉洪濤,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所長。兼任Comparative Literature & World Literature合作主編,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ought Today(A&HCI)編委。擔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教學研究分會理事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文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姚建彬,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授,曾任塔夫茨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現任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文理學院中文系主任,中比教學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
書友推薦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