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解剖實物圖譜 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65307
- 條形碼:9787117365307 ; 978-7-117-36530-7
- 裝幀:一般啞粉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麻醉解剖實物圖譜 第2版 本書特色
《麻醉解剖實物圖譜》(第2版)是現代臨床解剖學系列研究中有特色的新成果。這部新作,針對性強,解剖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把麻醉醫師所需要了解的內容顯示得淋漓盡致,一目了然。
《麻醉解剖實物圖譜》(第2版)能幫助醫師們的手術操作,雖“盲”而不“瞎”,按主要的結構標志,“窺一斑而知全豹”,科學地、可靠地保證麻醉手術的安全。
麻醉解剖實物圖譜 第2版 內容簡介
本書目的是能為麻醉醫師在進行周圍神經阻滯術、椎管穿刺和氣管插管術時提供立體感強和周圍毗鄰結構清晰的實物圖片資料。對周圍神經阻滯術操作的提高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將會有一定的幫助。將會為麻醉急診、重癥監護、紅十字救護、神經外科、骨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神經內科等醫師在臨床實踐中提供有實用意義的形態學參考資料,同時也是麻醉專業、醫療專業和解剖學工作者的參考書。能提供周圍神經阻滯術、氣管插管術、心腦復蘇術等臨床麻醉操作常用區域的立體、連續的實物圖片展示。
麻醉解剖實物圖譜 第2版 目錄
**章頭頸部阻滯麻醉應用解剖
圖1-1神經系概述/2
圖1-2腦神經連腦部位(1)/3
圖1-3腦神經連腦部位(2)/4
圖1-4腦神經出顱部位/5
圖1-5腦神經出顱部位(剝去硬腦膜)/6
顱底的應用解剖學要點/7
圖1-6腦神經連腦、出顱部位/8
圖1-7顱底內面觀/9
圖1-8顱底外面觀/10
圖1-9眶內神經上面觀/11
圖1-10眶內神經外側面觀/11
圖1-11眶內神經前面觀(眼球已摘除)/12
眼球后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3
圖1-12三叉神經終支/14
圖1-13下牙槽神經、頦神經和切牙神經(左側)/14
圖1-14下牙槽神經、頦神經和切牙神經(右側)/15
圖1-15左側頦神經分支/15
圖1-16右側頦神經分支/16
頦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6
圖1-17三叉神經外側面觀(1)/17
眶下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7
圖1-18三叉神經外側面觀(2)/18
圖1-19三叉神經節及其分支/19
圖1-20三叉神經內側面觀(1)/20
下牙槽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20
圖1-21三叉神經內側面觀(2)/21
圖1-22三叉神經阻滯術穿刺進針點(1)/21
圖1-23三叉神經阻滯術穿刺進針點(2)/22
圖1-24經皮穿刺三叉神經節球囊壓迫(示卵圓孔周圍結構)/23
圖1-25穿刺針至卵圓孔處/23
圖1-26經皮穿刺三叉神經節球囊壓迫術上面觀/24
三叉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25
圖1-27翼腭窩內結構(內側面觀)/26
圖1-28翼腭窩內結構(外側面觀)/26
圖1-29左側翼腭窩外側面觀(顴弓已切除)/27
圖1-30右側翼腭窩外側面觀(顴弓已切除)/28
上頜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28
圖1-31腭大神經/29
圖1-32腭帆張肌、腭大神經(下面觀)/30
圖1-33腭大神經、鼻腭神經終支/31
腭大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31
圖1-34下牙槽神經、舌神經/32
圖1-35左側舌神經與第三磨牙的關系/33
舌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33
圖1-36面神經(1)/34
面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34
圖1-37面神經(2)/35
圖1-38面神經(3)/35
圖1-39面神經及其分支/36
圖1-40舌咽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37
圖1-41右側舌咽神經/38
舌咽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39
圖1-42巖大神經/40
圖1-43枕大神經/41
圖1-44枕大神經(1)/42
圖1-45枕大神經(2)/43
枕大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43
圖1-46頸叢(1)/44
圖1-47頸叢(2)/45
頸淺叢的應用解剖學要點/45
圖1-48頸叢(3)/46
膈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46
圖1-49頭頸外側區神經血管(1)/47
頸深叢的應用解剖學要點/47
圖1-50頭頸外側區神經血管(2)/48
圖1-51頭頸外側區神經血管(3)/49
圖1-52星狀(頸胸)神經節/50
頸上神經節的應用解剖學要點/51
圖1-53頸袢/52
頸袢的應用解剖學要點/53
第二章上肢神經阻滯麻醉解剖
圖2-1腋鞘(1)/56
圖2-2腋鞘(2)/57
腋鞘的應用解剖學要點/57
圖2-3臂叢鎖骨上部(1)/58
圖2-4臂叢鎖骨上部(2)/58
臂叢鎖骨上部的應用解剖學要點/59
圖2-5臂叢(1)/60
圖2-6臂叢(2)/61
圖2-7頸段脊髓、脊神經前后根和脊神經節上面觀/62
圖2-8頸段脊神經后根/62
圖2-9頸段脊神經前根(椎體已切除)/63
圖2-10臂叢(3)/64
臂叢鎖骨下部的應用解剖學要點/64
圖2-11臂叢后束、內側束/65
圖2-12臂叢與尺神經/65
圖2-13肩胛上神經/66
肩胛上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66
圖2-14腋神經/67
腋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67
圖2-15橈神經/68
橈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68
圖2-16B超引導下臂叢阻滯(1)/69
圖2-17B超引導下臂叢阻滯(2)/69
圖2-18肩胛區神經血管/70
圖2-19肘窩區神經血管/71
肘窩區的應用解剖學要點/71
圖2-20尺神經(側面觀)/72
圖2-21尺神經(肘后面觀)/73
圖2-22前臂前面神經、血管/74
圖2-23腕部神經血管/75
腕管區的應用解剖學要點/75
圖2-24骨間后神經(1)/76
圖2-25骨間后神經(2)/77
骨間后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77
圖2-26手的神經血管/78
圖2-27手的神經血管背側面觀/79
圖2-28手的神經血管橈側面觀/79
圖2-29上肢神經血管立體前面觀/80
圖2-30上肢神經血管立體后面觀/81
第三章軀干區阻滯麻醉應用解剖
圖3-1背部淺層結構/85
圖3-2菱形肌/86
圖3-3頭夾肌、上、下后鋸肌/87
圖3-4豎脊肌/88
脊柱區軟組織的應用解剖學要點/89
圖3-5枕下三角/90
枕下三角的應用解剖學要點/91
圖3-6肋間隙內結構/92
圖3-7肋間神經/93
肋間神經(2~11對)的應用解剖學要點/93
圖3-8肋間神經分布前面觀/94
圖3-9肋間神經后面觀/95
圖3-10寰椎上面觀/96
圖3-11寰椎下面觀/96
圖3-12樞椎上面觀/97
圖3-13第6頸椎上面觀/97
圖3-14胸椎上面觀/98
圖3-15胸椎側面觀/98
圖3-16腰椎上面觀/99
圖3-17腰椎側面觀/99
骶管裂孔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00
圖3-18骶骨后面觀及骶管裂孔/101
圖3-19脊柱(骨性)側、后面觀/102
圖3-20棘上韌帶/103
圖3-21黃韌帶及椎管內結構(前面觀)/104
黃韌帶(弓間韌帶)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05
圖3-22棘突與椎板/106
圖3-23黃韌帶(椎板已切除,后面觀)/107
圖3-24頸段黃韌帶(椎板已切除,后面觀)/108
圖3-25硬膜外隙內結構(頸胸段)/109
圖3-26硬膜外隙內結構(腰骶段)/110
硬膜外隙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11
圖3-27椎管靜脈叢(胸段)/112
圖3-28脊神經及脊神經節(胸段)/113
脊神經后支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13
圖3-29硬脊膜/114
圖3-30蛛網膜(頸段)/115
圖3-31蛛網膜(胸段)/116
蛛網膜下隙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16
圖3-32蛛網膜(腰骶段)/117
圖3-33脊髓圓錐及馬尾/118
圖3-34硬腦膜/119
圖3-35蛛網膜粒/120
硬腦膜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21
圖3-36腰骶段硬膜囊側面觀/122
圖3-37終池的位置側面觀(池內注藍色液體)/123
終池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23
圖3-38硬膜囊骶部矢狀切面/124
圖3-39腦和脊髓背側面觀/125
圖3-40脊髓與椎骨的關系/126
椎骨、脊髓節段和脊神經根對應關系的
應用解剖學要點/127
圖3-41腹腔神經及腹主動脈叢/128
圖3-42腹腔神經節/129
圖3-43腹腔神經節(后面觀)/130
腹腔神經節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31
圖3-44脊髓的血供前面觀/132
脊髓動脈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33
圖3-45脊髓的被膜/134
圖3-46脊柱連結(矢狀切面,示椎間孔)/135
圖3-47椎骨間連結/136
椎間孔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36
圖3-48前縱韌帶/137
圖3-49后縱韌帶/138
第四章下肢神經阻滯麻醉解剖
圖4-1腰叢(1)/140
圖4-2腰叢(2)/141
腰叢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41
圖4-3股神經(1)/142
圖4-4股神經(2)/143
股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43
圖4-5隱神經/144
隱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44
圖4-6閉孔神經(1)/145
圖4-7閉孔神經(2)/146
閉孔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46
圖4-8骶叢(1)/147
圖4-9骶叢(2)/148
圖4-10骶叢(3)/148
圖4-11臀部皮神經/149
圖4-12坐骨神經/150
圖4-13腓總神經經梨狀肌上孔/151
圖4-14脛神經經梨狀肌下孔,腓總神經穿梨狀肌/152
坐骨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52
圖4-15馬尾、骶神經、骶神經節(后面觀)/153
圖4-16男性會陰部的血管和神經/154
圖4-17女性會陰部的動脈和神經/154
圖4-18陰部神經盆內面觀(男性)/155
圖4-19陰部神經盆內面觀(女性)/156
陰部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56
圖4-20陰莖背神經/157
陰莖背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57
圖4-21脛神經、腓總神經/158
腘窩區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59
圖4-22腘窩內結構,腓腸神經/160
腓腸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61
圖4-23腓總神經/162
圖4-24足背神經/163
腓淺神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63
圖4-25踝管內結構/164
踝管區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64
圖4-26足底神經/165
圖4-27下肢血管神經立體(整體連續斷層)前內面觀/166
圖4-28下肢血管神經立體(整體連續斷層)后外面觀/167
第五章氣管、支氣管內插管麻醉解剖
圖5-1呼吸系統全貌/171
圖5-2咽峽/172
圖5-3咽后壁/173
圖5-4左肺內側面觀/174
圖5-5右肺內側面觀/175
圖5-6鼻腔外側壁/176
圖5-7喉軟骨/177
圖5-8喉的連結(1)/178
圖5-9喉的連結(2)/179
圖5-10喉肌(1)/180
圖5-11喉肌(2)/180
喉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81
圖5-12喉咽(后壁打開)/182
圖5-13喉腔(后壁正中矢狀切面)/183
圖5-14喉腔矢狀切面/184
圖5-15喉腔內結構后面觀/185
圖5-16會厭、喉口、會厭軟骨/186
喉鏡或插管時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86
圖5-17氣管、支氣管前面觀/187
圖5-18氣管、支氣管后面觀/188
圖5-19氣管隆嵴/189
圖5-20支氣管動脈/190
支氣管動脈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91
圖5-21氣管、支氣管的位置/192
圖5-22鼻、咽、喉矢狀切面,氣管、支氣管冠狀切面/193
圖5-23氣管插管徑路/194
氣管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95
第六章與心腦復蘇相關的解剖結構
圖6-1心的位置(1)/199
心內注射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199
圖6-2心的位置(2)/200
胸骨角的應用解剖學要點/201
圖6-3縱隔前面觀/202
圖6-4縱隔左側面觀(1)/203
圖6-5縱隔左側面觀(2)/204
胸外心按壓術的應用解剖學要點/205
圖6-6頭臂干/206
圖6-7縱隔右側面觀(1)/207
圖6-8心底大血管/208
圖6-9肺循環的血管(升主動脈已切除)/209
圖6-10肺循環的血管(上腔靜脈已切除)/210
圖6-11縱隔右側面觀(2)/211
圖6-12心的外形/213
圖6-13左心房、左心室/214
卵圓窩的應用解剖學要點/215
圖6-14右心房、右心室/216
圖6-15右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217
圖6-16左心室流出道結構(1)/218
圖6-17左心室流出道結構(2)/219
圖6-18左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220
圖6-19二尖瓣/221
腱索的應用解剖學要點/221
圖6-20三尖瓣/222
圖6-21心房肌/223
圖6-22心室肌/224
心肌的應用解剖學要點/225
圖6-23心的冠狀切面/226
室間隔膜部的應用解剖學要點/227
圖6-24心的橫切面/228
圖6-25心的動脈(前面觀)/229
圖6-26心的動脈(后面觀)/230
冠狀動脈分布類型的應用解剖學要點/231
圖6-27心的靜脈/232
圖6-28心纖維環/232
圖6-29腦的底面觀/233
圖6-30腦的背外側面觀/234
圖6-31腦的矢狀切/235
圖6-32腦的水平切/236
圖6-33腦的冠狀切/237
圖6-34中腦水平切/238
瞳孔對光反射的應用解剖學要點/239
圖6-35視神經、視交叉、視輻射/240
角膜反射的應用解剖學要點/241
圖6-36腦動脈的來源/242
圖6-37大腦動脈環(1)/243
圖6-38腦血管起源/244
圖6-39頸內動脈巖部右側面觀/245
圖6-40頸內動脈巖部下面觀/246
圖6-41大腦動脈環(2)/247
圖6-42腦底的動脈/248
圖6-43大腦中動脈(1)/249
圖6-44大腦中動脈(2)/250
圖6-45大腦半球外側面動脈/251
圖6-46大腦半球內側面動脈/252
腦復蘇的應用解剖學要點/253
圖6-47右大腦中動脈/254
圖6-48大腦淺靜脈/254
圖6-49上矢狀竇上面觀/255
圖6-50蛛網膜粒上面觀/255
圖6-51大腦淺靜脈右側面觀/256
圖6-52小腦的動脈前面觀/256
圖6-53小腦上動脈/257
小腦上動脈的應用解剖學要點/257
圖6-54腦室系統后面觀/258
腦脊液及其循環的應用解剖學要點/259
圖6-55腦室鑄型/260
展開全部
麻醉解剖實物圖譜 第2版 作者簡介
紀榮明,從事人體解剖學教學工作40余年,臨床應用解剖學研究37年,為臨床實踐的發展所需的應用解剖提供了大量的形態學依據。獲國家發明四等獎1項,主編專著5部,主編教材2部。副主編專著和教材各1部。參編專著12部,教材5部。曾任《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編委、中國解剖學會臨床解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護理臨床專業委員會委員、大體解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