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媒介時代的戲曲元素與中國電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051754
- 條形碼:9787519051754 ; 978-7-5190-517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媒介時代的戲曲元素與中國電影 內容簡介
戲曲藝術與中國電影的親密關系始自電影誕生,兩者之間的此消彼長凸顯于不同節(jié)點的互滲與遇合。媒介時代,社會的深刻變革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戲曲藝術以獨立姿態(tài)展示自我的機會,戲曲藝術成熟于農耕社會的藝術形態(tài)無法適應快速、信息密集的現代生活,并因此正逐步被受眾所遺忘。而作為現代媒介之一的電影,則以媒介時代親歷者與構建者的身份,勇立潮頭,擁有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因此,戲曲與電影的相互扶持又一次進入到研究者的視野。戲曲與電影相伴共生的歷史中曾有過三種結合形態(tài),即舞臺表演實錄、戲曲藝術片和包含戲曲元素的“戲曲元素電影”。這三種方式中,舞臺表演實錄以固定機位如實記錄戲曲表演的過程,其藝術本體是戲曲,完全是戲曲的審美;戲曲藝術片的藝術本體與審美則具有模糊性,徘徊于戲曲與電影之間;而“戲曲元素電影”則清晰地以電影為藝術本體,其審美本質上是電影的審美。在眾多當代媒介中,電影作為現代媒介的先驅,歷經百年積淀,不僅是更為普及的大眾娛樂方式,而且為其他媒介的發(fā)展提供借鑒與幫助,并在媒介的發(fā)展與更新中成為其他媒介的內容。從這一層面而言,在媒介時代,以具有明確電影藝術本體的“戲曲元素電影”為研究對象,考察戲曲元素與電影交融的種類與方式,探究其結合的內在規(guī)律與法則,并以此促進戲曲借由電影的形式重回現代觀眾的視野、獲得在當下更好的傳播與發(fā)揚、幫助中國電影尋求自身特質以立于世界電影之林的方法,則更具有實踐價值和時代意義。因此,“戲曲元素電影”成為本書研究的對象,戲曲元素與中國電影的結合是本書的切入點。本書將在歷時考察戲曲與電影相攜發(fā)展、戲曲藝術遭遇的時代困境與機遇的基礎上,具體分析戲曲以情節(jié)、角色、音樂、審美等方面在電影中的深度介入,探究戲曲元素在電影中行使的功能,戲曲元素與電影結合的內在規(guī)律以及電影以其多樣化的藝術手段給予戲曲藝術的新生,并探討了電影以其傳播媒介的特質與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段對戲曲藝術當代發(fā)展所施加的影響,以期為媒介時代戲曲藝術的發(fā)展與中國電影民族化進程提供一些參考。
媒介時代的戲曲元素與中國電影 目錄
媒介時代的戲曲元素與中國電影 作者簡介
朱怡淼,女,1976年6月出生,江蘇無錫人,文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影視藝術的研究,曾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子項目、江蘇省教育廳和南京師范大學等課題;在Cambridge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當代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報刊發(fā)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并有數篇分別被《新華文摘》觀點轉載、《人大復印資料(影視藝術)》和《文學學報》全文轉載;出版專著《改編:中國當代電影與文學互動》;參編《影視藝術概論》;擔任《中國電影批評年鑒》編委并撰寫主要章節(jié)。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