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復合污染型村鎮水污染控制生態工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448378
- 條形碼:9787122448378 ; 978-7-122-44837-8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復合污染型村鎮水污染控制生態工程 本書特色
1.本書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參考性,結合我國村鎮實際情況,將復合污染型村鎮水污染拆分成工業聚集型、養殖型、商旅服務型幾類,分別介紹了針對性的污水處理技術,包括技術原理、流程、效果和設計參數。針對共性的村鎮生活污水、面源污染,介紹了多種污水處理和污染控制技術。2.本書內容全面,參考性強,對我國村鎮水環境污染的來源和調查進行了介紹,梳理了村鎮污水治理研究的新成果;結合主體部分污染技術的介紹,還收錄全過程管理技術及平臺,以及7個實際應用案例。3.本書內容有助于提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符合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規劃,也是對村鎮水污染治理的系統梳理,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較強的環保效益。
復合污染型村鎮水污染控制生態工程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復合污染型村鎮水污染控制技術針對性不強、處理效果不穩定、投資和運行費用高、管理技術復雜等問題,根據作者及其團隊多年的科研成果和具體工程應用實踐,系統總結與農村各類污水特征相適應的技術需求和工藝解決方案,構建適應農村特點和需求的村鎮復合污染處理的成套組合技術體系,為有效推動村鎮環境保護、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實現均衡性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案例借鑒。 本書結構嚴謹,闡述清晰,理論分析、工藝技術與工程實踐有效結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應用性,可供從事水環境工程、水生態工程、水體生態修復等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供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生態工程、農業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復合污染型村鎮水污染控制生態工程 目錄
1.1 水環境污染來源 002
1.1.1 點源污染 002
1.1.2 農業面源污染 003
1.1.3 生活源及農家樂餐飲源污染 003
1.2 水環境質量參數 004
1.3 水環境調查 006
1.3.1 采樣設備 006
1.3.2 采樣材料 006
1.3.3 采樣方法 006
1.3.4 水樣保存 007
1.3.5 水樣運輸 008
1.3.6 水樣分析測試 009
1.3.7 數據記錄 011
1.4 水量和水質特征 011
1.4.1 水量特征 011
1.4.2 水質現狀 012
1.4.3 主要污染物 013
1.5 治理的必要性及需求 021
參考文獻 022 第2章 村鎮污水治理研究進展 023
2.1 研究進展分析 024
2.1.1 國內外發文概況 024
2.1.2 發文期刊分析 027
2.1.3 研究學者分析 029
2.2 村鎮污水治理工藝發展及應用 030
2.2.1 發展歷程 030
2.2.2 應用現狀 032
2.3 村鎮污水處理系統管理 036
2.3.1 治理政策 036
2.3.2 處理標準 039
2.3.3 財政支持及運維 040
2.4 未來發展對策建議 042
參考文獻 043 第3章 村鎮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與要求 045
3.1 總體目標、要求與原則 046
3.1.1 總體目標 046
3.1.2 總體要求 047
3.1.3 基本原則 047
3.1.4 治理理念 048
3.2 村鎮生活污水治理 049
3.2.1 生活污水收集 049
3.2.2 生活污水處理模式 050
3.2.3 設計水質與水量 051
3.2.4 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要求 052
3.3 村鎮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標準 052
3.3.1 分類分級 052
3.3.2 控制指標確定 053
3.3.3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053
3.3.4 尾水再生利用要求 058
3.4 生態處理技術指南規范 059
3.5 污泥處理 060
參考文獻 060 第4章 村鎮污水處理技術概述 061
4.1 預處理技術 062
4.1.1 化糞池 062
4.1.2 格柵池 063
4.1.3 調節池 064
4.1.4 沉淀池 064
4.1.5 沼氣池 065
4.1.6 隔油池 066
4.2 生物處理技術 066
4.2.1 活性污泥處理技術 067
4.2.2 生物膜處理技術 072
4.2.3 膜生物反應器 075
4.3 生態處理技術 076
4.3.1 人工濕地技術 076
4.3.2 穩定塘技術 086
4.3.3 土壤滲濾技術 088
4.3.4 植物修復技術 089
參考文獻 093 第5章 工業聚集型村鎮廢水強化預處理-生態處理技術 094
5.1 鄉鎮工業廢水概況 094
5.1.1 來源 094
5.1.2 特點 095
5.2 鄉鎮工業廢水治理 095
5.2.1 必要性 095
5.2.2 一般原則 096
5.3 臭氧催化氧化法 097
5.3.1 技術原理 097
5.3.2 技術流程 097
5.3.3 技術參數 098
5.3.4 應用效果 099
5.4 芬頓氧化法 101
5.4.1 技術原理 101
5.4.2 技術流程 102
5.4.3 技術參數 102
5.4.4 應用效果 103
5.5 零價鐵強化吸附法 106
5.5.1 技術原理 106
5.5.2 技術流程 106
5.5.3 應用效果 107
5.6 強化生物降解法 121
5.6.1 技術原理 121
5.6.2 技術流程 122
5.6.3 應用效果 122
參考文獻 136 第6章 養殖型村鎮混合廢水處理生態工程技術 138
6.1 高濃度畜禽養殖廢水曝氣生物濾池處理技術 140
6.1.1 技術原理 140
6.1.2 技術流程 140
6.1.3 技術效果 141
6.1.4 設計參數 145
6.2 高濃度畜禽養殖廢水人工濕地處理技術 147
6.2.1 技術原理 147
6.2.2 技術流程 147
6.2.3 技術效果 148
6.2.4 設計參數 150
6.3 畜禽養殖廢水菌藻共生生態凈化技術 151
6.3.1 技術原理 151
6.3.2 技術流程 151
6.3.3 技術效果 152
6.3.4 設計參數 156
6.4 水產養殖尾水生態處理技術 156
6.4.1 多級過濾槽處理技術 157
6.4.2 植草溝池技術 158
6.4.3 植物壩技術 159
6.4.4 平流式植物壩多塘處理技術 160
6.4.5 折流式植物壩多塘處理技術 161
6.4.6 三池兩壩 162
6.5 微藻資源化利用技術 163
6.5.1 技術原理 163
6.5.2 技術流程 163
6.5.3 技術效果 163
6.6 養殖廢水組合處理技術 173
參考文獻 174 第7章 商旅服務型村鎮復合污染處理技術 175
7.1 餐飲廢水電絮凝油水分離預處理技術 176
7.1.1 技術原理 176
7.1.2 技術流程 176
7.1.3 技術效果 178
7.1.4 設計參數 182
7.2 新型分段進水多段A/O低碳脫氮技術 183
7.2.1 技術原理 183
7.2.2 技術流程 183
7.2.3 技術效果 185
7.2.4 設計參數 190
7.3 給水污泥生態濾床除磷技術 191
7.3.1 技術原理 191
7.3.2 技術流程 191
7.3.3 技術效果 192
7.3.4 設計參數 196
7.4 餐廚垃圾高效好氧發酵技術 197
7.4.1 技術原理 197
7.4.2 技術流程 198
7.4.3 技術效果 198
7.4.4 設計參數 206
參考文獻 207 第8章 村鎮生活污水生物生態處理技術 208
8.1 概述 209
8.1.1 人工濕地設計與運維思路 209
8.1.2 設計基本原則 209
8.1.3 設計總體要求 209
8.2 單級濕地 215
8.2.1 適用范圍 215
8.2.2 技術原理 215
8.2.3 技術流程 216
8.2.4 技術效果 217
8.2.5 設計參數 220
8.3 多級組合濕地 221
8.3.1 適用范圍 222
8.3.2 技術原理 222
8.3.3 技術流程 222
8.3.4 技術效果 224
8.3.5 設計參數 232
8.4 復合垂直流濕地 232
8.4.1 適用范圍 232
8.4.2 技術原理 233
8.4.3 技術流程 233
8.4.4 技術效果 234
8.4.5 設計參數 236
8.5 回流立式濕地 236
8.5.1 適用范圍 236
8.5.2 技術原理 237
8.5.3 技術流程 238
8.5.4 技術效果 238
8.5.5 設計參數 243
8.6 潮汐流濕地 244
8.6.1 適用范圍 245
8.6.2 技術原理 245
8.6.3 技術流程 245
8.6.4 技術效果 245
8.6.5 設計參數 248
8.7 微生物燃料電池耦合濕地 248
8.7.1 適用范圍 249
8.7.2 技術原理 249
8.7.3 技術流程 249
8.7.4 技術效果 250
8.7.5 設計參數 256
8.8 加碳強化濕地 256
8.8.1 適用范圍 257
8.8.2 技術原理 257
8.8.3 技術流程 257
8.8.4 技術效果 257
8.8.5 設計參數 269
8.9 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 272
參考文獻 273 第9章 村鎮面源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 275
9.1 源頭污染控制技術 276
9.1.1 技術原理 277
9.1.2 技術流程 277
9.1.3 技術效果 278
9.1.4 設計參數 280
9.2 植物緩沖帶技術 281
9.2.1 技術原理 281
9.2.2 植物類型 282
9.2.3 技術效果 289
9.2.4 設計參數 294
9.3 農排水生態溝渠攔截技術 297
9.3.1 技術原理 298
9.3.2 技術流程 298
9.3.3 技術效果 299
9.3.4 設計參數 301
9.4 生態軟隔離帶滲濾技術 303
9.4.1 技術原理 303
9.4.2 技術流程 304
9.4.3 技術效果 304
9.4.4 設計參數 308
9.5 農村生態塘修復技術 309
9.5.1 技術原理 310
9.5.2 技術流程 311
9.5.3 技術效果 311
9.5.4 設計參數 315
9.6 面源污染監測與評估 316
9.6.1 面源污染監測 317
9.6.2 面源污染評估 318
9.6.3 面源污染模型預測評估 320
參考文獻 321 第10章 村鎮污水治理設施全過程管理技術及平臺 323
10.1 農村污水處理方案優選及設計流程 324
10.1.1 農村污水處理目標 324
10.1.2 信息調查收集 324
10.1.3 方案比選 325
10.1.4 主要處理技術 326
10.2 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技術 326
10.2.1 一般規定 326
10.2.2 污水收集管網 327
10.2.3 污水處理設施 327
10.3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護模式 330
10.3.1 屬地(村鎮)自行運行管護模式 330
10.3.2 第三方運行管護模式 330
10.3.3 建設運營一體化模式 331
10.4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理與信息化平臺 331
10.4.1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管理模式構建 331
10.4.2 農村生活污水信息化管理平臺 334
10.4.3 系統優勢特點 341
參考文獻 341 第11章 復合污染型村鎮水污染控制生態工程應用案例 342
11.1 工業聚集型村鎮混合污水處理工程案例 342
11.1.1 工程背景 342
11.1.2 工藝流程 342
11.1.3 設計參數 343
11.1.4 工程效果 344
11.2 種養型村鎮混合污水強化凈化案例 347
11.2.1 工程背景 347
11.2.2 工藝流程 347
11.2.3 設計參數 348
11.2.4 工程效果 348
11.3 商旅餐飲混合污水處理生態工程案例 351
11.3.1 工程背景 351
11.3.2 工藝流程 351
11.3.3 設計參數 351
11.3.4 工程效果 352
11.4 河網村鎮復合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案例 354
11.4.1 工程背景 354
11.4.2 工藝流程 354
11.4.3 設計參數 355
11.4.4 工程效果 355
11.5 生活污水生物/生態處理工程案例 357
11.5.1 厭氧池應用案例 357
11.5.2 A2O工藝應用案例 358
11.5.3 MBR應用案例 360
11.5.4 水平流人工濕地應用案例 361
11.6 農村坑塘生態修復工程案例 362
11.6.1 衡陽利民村水塘生態修復應用案例 362
11.6.2 廣州棠東村復合污染水塘生態修復應用案例 364
11.6.3 珠海橫琴新區向陽村農村面源污染修復應用案例 367
11.6.4 東溪河赤坑片水生態綜合治理應用案例 369
11.7 二級污水廠尾水處理人工濕地工程案例 373
11.7.1 太倉市港城組團污水處理廠生態濕地凈化工程 373
11.7.2 許昌青泥河人工濕地深度凈化工程 375
復合污染型村鎮水污染控制生態工程 作者簡介
楊揚,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自1982年開始從事環境保護工作,曾就職于武漢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2007年調至暨南大學工作,先任暨南大學熱帶-亞熱帶水生態工程工程中心主任。多年來從事受損水體生態修復技術及理論;人工濕地構建、天然濕地恢復技術及理論;面源污染控制、雨水回用生態工程技術與理論;河流水環境修復技術與理論研究,特別在人工濕地植物碎石床生態系統凈化機理和技術創新、人工生態系統類群配置和原理、自然濕地生態系統恢復與構建技術、面源污染控制生態工程應用技術的開創性研究工作,形成了系統的技術體系和知識體系。負責承擔國家重大專項——水專項東江項目等多項國家、省及地方重大項目。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CN 1974936A、CN 2012643A),近年來發表論文30余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