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雙修視角下礦業廢棄地再生利用規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7209098
- 條形碼:9787577209098 ; 978-7-5772-0909-8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雙修視角下礦業廢棄地再生利用規劃 本書特色
1.本書為新時期礦業廢棄地及所在城市轉型更新提供新的理論支撐。2.本書的出版可以為礦業廢棄地再生利用規劃提供科學指導,為科學構建礦業廢棄地再生利用規劃體系提供技術支撐。
城市雙修視角下礦業廢棄地再生利用規劃 內容簡介
礦業工程是人類*偉大的工程活動之一,也是對生態環境擾動*為強烈的活動之一。礦業開采會產生大量的礦業廢物,引發地質災害和環境破壞,形成大面積挖損、塌陷、被污染的、需要經過修復治理才能使用的廢棄地。一方面,礦業廢棄地閑置于城市之中,不僅浪費城市土地資源,制約城市經濟發展,還帶來一系列社會和環境問題;另一方面,礦業廢棄地具有鮮明的景觀空間特征,礦業廢棄地再生不僅可以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也有利于提高城鎮土地利用效率,為城市釋放新的發展空間,成為城市轉型升級的發展契機。由于礦業廢棄地再生規劃涉及多學科領域,因此,需要以全面、綜合的視角開展跨學科融合的再生規劃研究。本書引入“城市雙修”規劃理念,深化和擴展其內涵和外延,運用建筑學、城鄉規劃學、景觀生態學等多學科理論成果和技術手段,初步搭建了礦業廢棄地再生規劃理論研究體系,分析礦業廢棄地再生內涵,通過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探索礦業廢棄地再生規劃的設計策略。
城市雙修視角下礦業廢棄地再生利用規劃 目錄
目錄1.緣起 11.1.礦業廢棄地廣泛分布于特大型綜合性城市 41.2.礦業廢棄地是城市“存量挖掘”的重要載體 51.3.礦業廢棄地再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 62.礦業廢棄地再生規劃 92.1.礦業廢棄地 102.1.1.產生 112.1.2.種類 122.1.3.特點 142.1.4.土地利用現狀 152.1.5.對特大型綜合性城市發展的影響 172.2.礦業廢棄地再生 192.2.1.概念辨析 192.2.2.驅動機制和影響因素 242.2.3.基本模式 312.2.4.存在問題 342.3.再生應對策略和規劃必要性 382.3.1.應對策略 382.3.2.規劃必要性 393.“城市雙修”理念研究 433.1.相關基礎理論 443.2.“城市雙修”理念與運用 563.2.1.“城市雙修”理念內涵 563.2.2.“城市雙修”與礦業廢棄地再生規劃 573.2.3.“城市雙修”理念下的礦業廢棄地再生規劃內涵 593.3.“城市雙修”理念下礦業廢棄地再生規劃原則 613.3.1.整體性原則 613.3.2.漸進式原則 623.3.3.生態優先原則 633.3.4.文脈延續原則 643.4.“城市雙修”理念下礦業廢棄地再生規劃策略 653.4.1.總體規劃框架與流程 653.4.2.規劃目標 673.4.3.規劃對策 693.4.4.開發時序 733.4.5.功能置換 764.礦業廢棄地再生時序評價研究 794.1.礦業廢棄地再生時序內涵 804.2.礦業廢棄地再生時序DSR模型構建 814.2.1.模型構建 814.2.2.評價體系構建 824.3.評價指標量化方法 874.3.1.驅動力指標量化 884.3.2.狀態指標量化 914.3.3.響應指標量化 934.4.指標權重與評價模型確定 934.4.1.指標權重確定 934.4.2.評價模型確定 944.4.3.開發時序確定 954.5.結果與分析 964.5.1.礦業廢棄地再生驅動力評價結果 964.5.2.礦業廢棄地再生狀態評價結果 974.5.3.礦業廢棄地再生時序確定 985.礦業廢棄地土地功能置換決策研究 1015.1.礦業廢棄地土地功能置換內涵 1025.2.功能置換決策模型構建 1055.2.1.經典域物元模型構建 1055.2.2.節域物元模型構建 1055.2.3.待評價對象物元模型構建 1065.2.4.待評價對象關聯度計算 1075.2.5.關聯度矩陣構建及其權重分配 1075.2.6.方案適宜性計算和方案決策 1075.3.評價體系構建 1085.3.1.指標確定依據及量化標準 1085.3.2.住宅類土地功能置換評價指標確定 1095.3.3.公園游憩類土地功能置換評價指標確定 1115.3.4.科研辦公類土地功能置換評價指標確定 1125.3.5.商業服務類土地功能置換評價指標確定 1135.4.京西礦區礦業廢棄地土地功能置換決策 1145.4.1.經典域和節域的確定 1145.4.2.物元模型建立 1165.4.3.關聯度計算 1165.4.4.確定物元特征權重 1175.5.綜合決策分析 1176.北京京西礦區礦業廢棄地再生規劃實證研究 1216.1.京西礦區概況 1226.1.1.歷史沿革 1226.1.2.京西礦區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1266.2.京西礦區礦業廢棄地SWOT分析 1286.2.1.內部優勢(S)分析 1296.2.2.內部劣勢(W)分析 1316.2.3.外部機遇(O)分析 1326.2.4.外部發展挑戰(T)分析 1336.2.5.SWOT要素交叉分析 1346.3.京西礦區礦業廢棄地再生規劃目標 1356.3.1.城市修補目標 1356.3.2.生態修復目標 1366.4.研究區礦業廢棄地再生規劃依據 1366.5.京西礦區再生利用規劃策略 1376.5.1.打造“一核、兩軸、三片區”空間結構 1376.5.2.完善交通網絡,改善公共交通設施 1396.5.3.修復水網綠網,重塑景觀生態格局 1416.5.4.傳承礦業文化,修復礦區生活方式 1446.6.典型個案——王平鎮礦業廢棄地規劃設計方案 1466.6.1.現狀分析 1476.6.2.功能修補需求 1476.6.3.生態修復需求 1486.6.4.場地規劃設計 148參考文獻 156
展開全部
城市雙修視角下礦業廢棄地再生利用規劃 作者簡介
楊灝,女,博士,講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土木工程學院學工辦主任,藝筑美育工作室負責人。目前承擔《大型公共建筑原理與設計》和《室內設計美學賞析》課程。《室內設計美學賞析》2014年被評為北京市學院路“大學素質教育精品通選課”。2020年成為北京沙河高教園區高校聯盟教學資源共享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