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電路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56972
- 條形碼:9787111756972 ; 978-7-111-75697-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電路基礎 本書特色
本書遵循教指委相關指導文件和高等院校學生學習規律編寫而成。踐行四新理念,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電路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實際教學要求,采用階梯方式對電路基本知識進行編寫,共分8 章,內容包括: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線性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正弦交流電路、互感電路、三相電路、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動態電路以及二端口網絡。為了便于讀者學習,本書在部分章節配有視頻二維碼,讀者可以掃碼觀看。此外,各章習題后也附有習題答案二維碼,可掃碼查看答案詳解。本書適合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電氣、電子、通信技術、自動化、機電、計算機等電類相關專業的電路課程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適用于現代產業學院的教學,還可作為從事電類相關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的自學用書。
電路基礎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電路模型
1.1.1電路的組成和作用
1.1.2電路模型
1.1.3電路的分類
1.1.4如何學習電路課程
1.1.5單位和詞頭
1.2主要物理量及其參考方向
1.2.1電流及其參考方向
1.2.2電壓及其參考方向
1.2.3電動勢
1.2.4關聯參考方向和非關聯參考方向
1.2.5電能和電功率
1.3基爾霍夫定律
1.3.1電路名詞
1.3.2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1.3.3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1.4電路基本元件
1.4.1電阻元件
1.4.2電源元件
1.4.3電感元件
1.4.4電容元件
習題
第2章線性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電阻的等效變換
2.1.1等效的概念
2.1.2電阻串聯的等效電路
2.1.3電阻并聯的等效電路
2.1.4電阻串并聯電路的等效變換
2.1.5電阻星形聯結和三角形聯結的等效變換
2.2電源的等效變換
2.2.1理想電壓源串聯和并聯的等效電路
2.2.2理想電流源串聯和并聯的等效電路
2.2.3兩種實際電源之間的等效變換
2.2.4有伴受控源之間的等效變換
2.2.5無獨立源一端口網絡的輸入電阻
2.3電容、電感的串聯和并聯等效變換
2.3.1電容的串聯和并聯等效電路
2.3.2電感的串聯和并聯等效電路
2.42b法和支路電流法
2.4.12b法
2.4.2支路電流法的基本方程
2.4.3含無伴電流源支路的支路電流方程
2.4.4含受控源支路時支路電流方程的列寫
2.5回路電流法
2.5.1回路電流法的基本方程
2.5.2含無伴電流源支路的回路電流方程
2.5.3含受控源支路的回路電流方程
2.6節點電壓法
2.6.1節點電壓法的基本方程
2.6.2含電壓源支路時節點電壓方程的列寫
2.6.3含受控源支路時節點電壓方程的列寫
2.7電路定理
2.7.1齊性定理和疊加定理
2.7.2替代定理
2.7.3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
2.7.4*大功率傳輸定理
習題
第3章正弦交流電路
3.1正弦量
3.1.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3.1.2復數
3.1.3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1.4微分和積分的相量
3.2基爾霍夫定律和元件伏安關系的相量形式
3.2.1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2.2電阻元件伏安關系的相量形式
3.2.3電感元件伏安關系的相量形式
3.2.4電容元件伏安關系的相量形式
3.3復數阻抗及復數導納
3.3.1RLC串聯電路及其復數阻抗
3.3.2GCL并聯電路及其復數導納
3.3.3復數阻抗的串聯
3.3.4復數導納的并聯
3.4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
3.5正弦穩態電路的功率
3.5.1電阻的功率
3.5.2電感的功率
3.5.3電容的功率
3.5.4無獨立源一端口網絡的功率
3.5.5功率因數的提高
3.5.6*大功率傳輸
3.6諧振電路
3.6.1串聯諧振電路
3.6.2并聯諧振電路
3.6.3工程并聯諧振電路
3.6.4串并聯諧振電路
習題
第4章互感電路
4.1互感的基本概念
4.2含互感元件的去耦等效電路
4.2.1互感元件的串聯
4.2.2互感元件的并聯
4.2.3互感元件的三端連接
4.3空心變壓器和理想變壓器
4.3.1空心變壓器
4.3.2理想變壓器
習題
第5章三相電路
5.1三相電源和三相負載
5.1.1對稱三相電源
5.1.2對稱三相負載
5.2三相電路的計算
5.2.1對稱三相電路的電壓和電流
5.2.2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5.2.3不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5.3三相電路的功率及其測量
5.3.1三相電路的功率
5.3.2三相功率的測量
習題
第6章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
6.1周期函數分解為傅里葉級數
6.1.1傅里葉級數
6.1.2周期函數波形對稱性與傅里葉系數的關系
6.2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的計算
6.2.1有效值
6.2.2平均值
6.2.3平均功率
6.2.4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的計算方法
習題
第7章動態電路
7.1動態電路的基本概念和換路定則
7.1.1動態電路的基本概念
7.1.2換路定則
7.2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7.2.1一階RC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7.2.2一階RL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7.3一階電路的零狀態響應
7.3.1一階RC電路在直流激勵作用下的零狀態響應
7.3.2一階RL電路在直流激勵作用下的零狀態響應
7.3.3一階RL電路在正弦激勵作用下的零狀態響應
7.4一階電路的全響應
7.5一階電路的階躍響應
7.5.1階躍函數及其作用
7.5.2階躍響應
7.6一階電路的沖激響應
7.6.1沖激函數及其性質
7.6.2沖激響應
7.6.3單位沖激響應與單位階躍響應的關系
7.7拉普拉斯變換
7.7.1拉普拉斯正變換
7.7.2常用函數的拉普拉斯變換
7.7.3拉普拉斯變換的5個基本性質
7.7.4拉普拉斯反變換的部分分式展開法
7.8線性電路的復頻域分析——運算法
7.8.1電路定律的運算形式
7.8.2電路元件伏安關系的運算形式
7.8.3運算法
7.9網絡函數
7.9.1網絡函數的定義
7.9.2網絡函數的分類
7.9.3網絡函數與沖激響應
7.9.4網絡函數的零點和極點
習題
第8章二端口網絡
8.1二端口網絡的參數及其方程
8.1.1導納參數及其方程
8.1.2阻抗參數及其方程
8.1.3傳輸參數及其方程
8.1.4混合參數及其方程
8.2二端口網絡的等效電路
8.2.1Y參數表示的Π形等效電路
8.2.2Z參數表示的T形等效電路
8.3具有端接的二端口網絡
8.4二端口網絡的連接
8.4.1級聯
8.4.2串聯
8.4.3并聯
8.5回轉器和負阻抗變換器
8.5.1回轉器
8.5.2負阻抗變換器
習題
參考文獻
前言
第1章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電路模型
1.1.1電路的組成和作用
1.1.2電路模型
1.1.3電路的分類
1.1.4如何學習電路課程
1.1.5單位和詞頭
1.2主要物理量及其參考方向
1.2.1電流及其參考方向
1.2.2電壓及其參考方向
1.2.3電動勢
1.2.4關聯參考方向和非關聯參考方向
1.2.5電能和電功率
1.3基爾霍夫定律
1.3.1電路名詞
1.3.2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1.3.3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1.4電路基本元件
1.4.1電阻元件
1.4.2電源元件
1.4.3電感元件
1.4.4電容元件
習題
第2章線性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電阻的等效變換
2.1.1等效的概念
2.1.2電阻串聯的等效電路
2.1.3電阻并聯的等效電路
2.1.4電阻串并聯電路的等效變換
2.1.5電阻星形聯結和三角形聯結的等效變換
2.2電源的等效變換
2.2.1理想電壓源串聯和并聯的等效電路
2.2.2理想電流源串聯和并聯的等效電路
2.2.3兩種實際電源之間的等效變換
2.2.4有伴受控源之間的等效變換
2.2.5無獨立源一端口網絡的輸入電阻
2.3電容、電感的串聯和并聯等效變換
2.3.1電容的串聯和并聯等效電路
2.3.2電感的串聯和并聯等效電路
2.42b法和支路電流法
2.4.12b法
2.4.2支路電流法的基本方程
2.4.3含無伴電流源支路的支路電流方程
2.4.4含受控源支路時支路電流方程的列寫
2.5回路電流法
2.5.1回路電流法的基本方程
2.5.2含無伴電流源支路的回路電流方程
2.5.3含受控源支路的回路電流方程
2.6節點電壓法
2.6.1節點電壓法的基本方程
2.6.2含電壓源支路時節點電壓方程的列寫
2.6.3含受控源支路時節點電壓方程的列寫
2.7電路定理
2.7.1齊性定理和疊加定理
2.7.2替代定理
2.7.3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
2.7.4*大功率傳輸定理
習題
第3章正弦交流電路
3.1正弦量
3.1.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3.1.2復數
3.1.3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1.4微分和積分的相量
3.2基爾霍夫定律和元件伏安關系的相量形式
3.2.1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2.2電阻元件伏安關系的相量形式
3.2.3電感元件伏安關系的相量形式
3.2.4電容元件伏安關系的相量形式
3.3復數阻抗及復數導納
3.3.1RLC串聯電路及其復數阻抗
3.3.2GCL并聯電路及其復數導納
3.3.3復數阻抗的串聯
3.3.4復數導納的并聯
3.4正弦穩態電路的分析
3.5正弦穩態電路的功率
3.5.1電阻的功率
3.5.2電感的功率
3.5.3電容的功率
3.5.4無獨立源一端口網絡的功率
3.5.5功率因數的提高
3.5.6*大功率傳輸
3.6諧振電路
3.6.1串聯諧振電路
3.6.2并聯諧振電路
3.6.3工程并聯諧振電路
3.6.4串并聯諧振電路
習題
第4章互感電路
4.1互感的基本概念
4.2含互感元件的去耦等效電路
4.2.1互感元件的串聯
4.2.2互感元件的并聯
4.2.3互感元件的三端連接
4.3空心變壓器和理想變壓器
4.3.1空心變壓器
4.3.2理想變壓器
習題
第5章三相電路
5.1三相電源和三相負載
5.1.1對稱三相電源
5.1.2對稱三相負載
5.2三相電路的計算
5.2.1對稱三相電路的電壓和電流
5.2.2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5.2.3不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5.3三相電路的功率及其測量
5.3.1三相電路的功率
5.3.2三相功率的測量
習題
第6章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
6.1周期函數分解為傅里葉級數
6.1.1傅里葉級數
6.1.2周期函數波形對稱性與傅里葉系數的關系
6.2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的計算
6.2.1有效值
6.2.2平均值
6.2.3平均功率
6.2.4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的計算方法
習題
第7章動態電路
7.1動態電路的基本概念和換路定則
7.1.1動態電路的基本概念
7.1.2換路定則
7.2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7.2.1一階RC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7.2.2一階RL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7.3一階電路的零狀態響應
7.3.1一階RC電路在直流激勵作用下的零狀態響應
7.3.2一階RL電路在直流激勵作用下的零狀態響應
7.3.3一階RL電路在正弦激勵作用下的零狀態響應
7.4一階電路的全響應
7.5一階電路的階躍響應
7.5.1階躍函數及其作用
7.5.2階躍響應
7.6一階電路的沖激響應
7.6.1沖激函數及其性質
7.6.2沖激響應
7.6.3單位沖激響應與單位階躍響應的關系
7.7拉普拉斯變換
7.7.1拉普拉斯正變換
7.7.2常用函數的拉普拉斯變換
7.7.3拉普拉斯變換的5個基本性質
7.7.4拉普拉斯反變換的部分分式展開法
7.8線性電路的復頻域分析——運算法
7.8.1電路定律的運算形式
7.8.2電路元件伏安關系的運算形式
7.8.3運算法
7.9網絡函數
7.9.1網絡函數的定義
7.9.2網絡函數的分類
7.9.3網絡函數與沖激響應
7.9.4網絡函數的零點和極點
習題
第8章二端口網絡
8.1二端口網絡的參數及其方程
8.1.1導納參數及其方程
8.1.2阻抗參數及其方程
8.1.3傳輸參數及其方程
8.1.4混合參數及其方程
8.2二端口網絡的等效電路
8.2.1Y參數表示的Π形等效電路
8.2.2Z參數表示的T形等效電路
8.3具有端接的二端口網絡
8.4二端口網絡的連接
8.4.1級聯
8.4.2串聯
8.4.3并聯
8.5回轉器和負阻抗變換器
8.5.1回轉器
8.5.2負阻抗變換器
習題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