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學 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55698
- 條形碼:9787117355698 ; 978-7-117-3556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局部解剖學 第3版 本書特色
教材根據醫藥數理統計課程的基本要求,結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十四五"本科規劃教材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總體原則,對"十三五"期間編寫的第二版規劃教材進行修訂。本次修訂對部分內容進行了刪改,補充了一些內容。習題做了部分調整,習題答案附書后,并增加了部分提示。本次編寫還增加了融合教材內容和思政元素,將現代化教育技術引入其中。使整套教材通俗易學,增加學習的靈活性,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編寫突出“創新性、導向性、實用性”的編寫宗旨,本版教材具有以下特點:1.定位準確,面向實際。2.立德樹人,課程思政。3.夯實基礎,整體優化。4.注重銜接,詳略得當。5.注重傳承, 突出特色。6.紙數融合,創新發展。
局部解剖學 第3版 內容簡介
本教材根據醫藥數理統計課程的基本要求,結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十四五"本科規劃教材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總體原則,對"十三五"期間編寫的第二版規劃教材進行修訂。本次修訂對部分內容進行了刪改,補充了一些內容。習題做了部分調整,習題答案附書后,并增加了部分提示。本次編寫還增加了融合教材內容和思政元素,將現代化教育技術引入其中。使整套教材通俗易學,增加學習的靈活性,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編寫突出“創新性、導向性、實用性”的編寫宗旨,本版教材具有以下特點:1.定位準確,面向實際。2.立德樹人,課程思政。3.夯實基礎,整體優化。4.注重銜接,詳略得當。5.注重傳承, 突出特色。6.紙數融合,創新發展。
局部解剖學 第3版 目錄
緒論/1
一、 局部解剖學的定義、地位及學習目的/1
二、 人體局部的劃分/1
三、 人體層次結構的構成/1
四、 局部解剖學的學習方法/1
五、 解剖實驗操作的具體要求/2
六、 解剖實驗器械及其使用方法/2
七、 解剖實驗操作基本技術/4
八、 解剖操作注意事項/5
**章 頭部/6
**節 概述/6
一、 境界與分區/6
二、 體表標志/6
第二節 面部/8
一、 面部淺層結構/8
二、 面側區/9
三、 面部間隙/13
第三節 顱頂和顳區/14
一、 額頂枕區/14
二、 顳區/16
第四節 面部解剖操作/17
一、 皮膚切口/17
二、 解剖程序/17
第五節 顱頂解剖操作/18
一、 皮膚切口/18
二、 解剖程序/18
第二章 頸部/20
**節 概述/20
一、 境界與分區/20
二、 體表標志/21
第二節 頸部層次結構/21
一、 淺層結構/21
二、 頸筋膜及筋膜間隙/22
第三節 頸前區/24
一、 舌骨上區/24
二、 舌骨下區/25
第四節 胸鎖乳突肌區及頸根部/31
一、 胸鎖乳突肌區/31
二、 頸根部/32
第五節 頸外側區/34
一、 枕三角/34
二、 肩胛舌骨肌鎖骨三角/35
第六節 頸部淋巴/36
一、 頸上部淋巴結/37
二、 頸前區的淋巴結/37
三、 頸外側區的淋巴結/37
第七節 頸前區和胸鎖乳突肌區解剖操作/38
一、 皮膚切口/38
二、 解剖程序/38
第八節 頸外側區解剖操作/41
一、 皮膚切口/41
二、 解剖程序/41
第九節 頸根部解剖操作/41
一、 皮膚切口/41
二、 解剖程序/41
第三章 上肢/44
**節 概述/44
一、 境界與分區/44
二、 表面結構/44
第二節 肩部/45
一、 腋區/45
二、 三角肌區及肩胛區/49
三、 肩胛動脈網/50
第三節 臂部/52
一、 臂前區/52
二、 臂后區/54
第四節 肘部/56
一、 肘前區/56
二、 肘后區/57
三、 肘關節動脈網/57
第五節 前臂部/58
一、 前臂前區/58
二、 前臂后區/60
第六節 腕和手/61
一、 腕/61
二、 手掌/62
三、 手背/66
四、 手指/67
第七節 肩部解剖操作/68
一、 腋區/68
二、 三角肌區及肩胛區/69
第八節 臂部解剖操作/69
一、 臂前區/69
二、 臂后區/70
第九節 肘部解剖操作/70
一、 肘前區/70
二、 肘后區/70
第十節 前臂解剖操作/71
一、 前臂前區/71
二、 前臂后區/71
第十一節 手部解剖操作/72
一、 腕后區和手背/72
二、 腕前區和手掌/72
第四章 下肢/75
**節 概述/75
一、 境界與分區/75
二、 表面結構/75
第二節 臀部/76
一、 境界/76
二、 淺層結構/77
三、 深層結構/77
第三節 股部/80
一、 股前內側區/80
二、 股后區/86
第四節 膝部/87
一、 膝前區/87
二、 膝后區/87
三、 膝關節動脈網/89
第五節 小腿部/90
一、 小腿前外側區/90
二、 小腿后區/91
第六節 踝與足/93
一、 踝前區與足背/93
二、 踝后區/94
三、 足底/96
第七節 臀區解剖操作/98
一、 皮膚切口/98
二、 解剖程序/98
第八節 股后區與膝后區解剖操作/99
一、 皮膚切口/99
二、 解剖程序/99
第九節 股前內側區解剖操作/100
一、 皮膚切口/100
二、 解剖程序/100
第十節 小腿解剖操作/102
一、 小腿前區/102
二、 小腿后區/102
第十一節 踝與足解剖操作/103
一、 踝前區與足背/103
二、 踝管與外踝后區/104
三、 足底/104
第五章 胸部/107
**節 概述/107
一、 境界與分區/107
二、 體表標志/107
第二節 胸壁/108
一、 淺層結構/108
二、 深層結構/110
第三節 胸腔及其臟器/113
一、 胸膜和胸膜腔/113
二、 肺/114
第四節 縱隔/115
一、 概述/115
二、 上縱隔/116
三、 下縱隔/119
第五節 胸壁解剖操作/123
一、 皮膚切口/123
二、 解剖程序/123
第六節 胸腔及其臟器解剖操作/124
一、 皮膚切口/124
二、 解剖程序/124
第七節 縱隔解剖操作/125
一、 皮膚切口/125
二、 解剖程序/125
第六章 腹部/128
**節 概述/128
一、 境界和分區/128
二、 體表標志/128
第二節 腹前外側壁/128
一、 層次結構/129
二、 局部結構/133
第三節 結腸上區/135
一、 食管腹部/135
二、 胃/135
三、 十二指腸/137
四、 肝/137
五、 膽囊和膽囊三角/139
六、 胰/139
七、 脾/140
八、 肝門靜脈/141
第四節 結腸下區/141
一、 空腸及回腸/142
二、 盲腸和闌尾/143
三、 結腸/143
第五節 腹膜后隙/145
一、 概述/145
二、 腎/146
三、 輸尿管/148
四、 腎上腺/148
五、 腹主動脈/149
六、 下腔靜脈/149
七、 腰交感干/150
八、 乳糜池/150
第六節 腹前外側壁解剖操作/150
一、 皮膚切口/150
二、 解剖程序/151
第七節 腹膜及腹膜腔解剖操作/152
一、 網膜/152
二、 韌帶/152
三、 系膜/152
四、 膈下間隙/152
五、 陷凹/153
六、 腹前壁下份的腹膜皺襞和窩/153
第八節 結腸上區解剖操作/153
一、 肝/153
二、 胃/153
三、 胰/154
四、 十二指腸/154
五、 肝外膽道/154
六、 脾/154
第九節 結腸下區解剖操作/155
一、 辨認各段腸管/155
二、 腸系膜上血管/155
三、 腸系膜下血管/155
四、 十二指腸及其周圍結構/155
第十節 腹膜后隙解剖操作/156
一、 一般觀察/156
二、 腹后壁的血管和淋巴結/156
三、 腎及其周圍結構/156
四、 腹腔神經叢、腰交感干和腰淋巴干/157
第七章 脊柱區/159
**節 概述/159
一、 境界與分區/159
二、 體表標志/159
第二節 層次結構/160
一、 淺層結構/160
二、 深筋膜/161
三、 肌層/161
四、 深部的血管和神經/163
第三節 椎管和椎管內容/165
一、 椎管/165
二、 脊髓被膜和脊膜腔/166
三、 脊神經根/167
四、 脊髓的血管和竇椎神經/167
第四節 脊柱區解剖操作/168
一、 皮膚切口/168
二、 解剖程序/169
第五節 椎管解剖操作/169
一、 解剖椎管/169
二、 椎管的內容物/170
第八章 盆部與會陰/171
**節 概述/171
一、 境界與分區/171
二、 體表標志/172
第二節 盆部/172
一、 骨盆的整體觀/172
二、 盆壁肌/172
三、 盆底肌與盆膈/173
四、 盆筋膜/173
五、 盆筋膜間隙/174
六、 盆部的血管、淋巴結和神經/174
七、 盆腔/177
第三節 會陰/181
一、 肛區/181
二、 男性尿生殖三角/183
三、 女性尿生殖三角/187
第四節 盆部解剖操作/188
一、 皮膚切口/188
二、 解剖程序/189
第五節 會陰解剖操作/190
一、 肛門三角/190
二、 尿生殖三角/190
主要參考書目/193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195
展開全部
局部解剖學 第3版 作者簡介
武煜明,云南中醫學院正常人體解剖組胚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從事多年人體解剖學教學和科研工作,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現承擔云南省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基礎方向帶頭人、云南中醫學院重點建設學科正常人體解剖學課程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