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設計原本 計算機科學巨匠Frederick P.Brooks的反思 精譯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65540
- 條形碼:9787302665540 ; 978-7-302-66554-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設計原本 計算機科學巨匠Frederick P.Brooks的反思 精譯版 本書特色
全面講解軟件設計的方方面面從工程師的角度思考軟件設計的效率與雅致
設計原本 計算機科學巨匠Frederick P.Brooks的反思 精譯版 內容簡介
設計是現代項目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設計質量將直接影響項目的成敗。那么應該如何開展設計工作呢?這對于任何一位設計者來說都是很難回答的問題。軟件行業流行將具體實現進行抽象的設計思想,從煩瑣的細節中提取本質,并將其梳理清晰,這樣更容易找到解決復雜問題的方案。經過一定程度的抽象,這些方案將具有足夠的通用性,而不只局限于某種行業或技術。作者布魯克斯通過自己豐富的職業經歷,為讀者介紹了應該如何應對現代工作所特有的設計挑戰。本書不僅包括對于設計的深刻思考,還舉例分析了多個不同領域的設計案例。除了專業的設計知識外,作者還分享了自己對于哲學、藝術和歷史的見解,值得讀者仔細品讀。本書配有豐富的插畫、照片、圖表和設計原稿,大大提升了閱讀體驗。
盡管本書作者主要是在計算機行業享有崇高地位,但本書的讀者群卻不局限于計算機領域的工程師或設計師。任何參與過實際工程項目的專業人員,不論在負責研發、設計還是管理類的工作,都將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并可以將收獲用于解決專業上的設計問題。
設計原本 計算機科學巨匠Frederick P.Brooks的反思 精譯版 目錄
第1章 設計的問題 3
1.1 培根說的對嗎 4
1.2 設計是什么 4
1.3 真正的設計是什么?是設計理念 5
1.4 設計理念的價值何在 7
1.5 對設計過程的思考 8
1.6 設計類型 9
1.7 注釋和相關資料 10
第2章 工程師如何看待設計?—理性模型 12
2.1 模型 13
2.2 模型從何而來 15
2.3 理性模型好在哪里 16
2.4 注釋和相關資料 16
第3章 理性模型出了什么問題 19
3.1 在起步時,我們并不真正地了解目標 20
3.2 我們通常不了解設計樹,我們在設計過程中逐步探索它 21
3.3 這些節點實際上并不只是一個獨立的設計決策,而是處于待定階段的完整設計 22
3.4 無法漸進地評價分支的優劣 22
3.5 需求和它們的權重在持續變化 23
3.6 制約在不斷變化 24
3.7 其他人對理性模型的批評 27
3.8 盡管具有這些缺陷與非議,理性模型卻仍然存在 28
3.9 那又如何?設計過程模型重要嗎 29
3.10 注釋和相關資料 31
第4章 需求、原罪和契約 35
4.1 一段驚人的往事 36
4.2 不幸的是,這種事并不罕見 37
4.3 對抗需求膨脹和蔓延 38
4.4 人類的過失 39
4.5 契約 40
4.6 用來達成契約的模型 40
4.7 注釋和相關資料 42
第5章 更好的設計過程模型是什么 45
5.1 為什么需要一個主導模型? 46
5.2 協同演化模型 47
5.3 雷蒙德的集市模型 48
5.4 勃姆的螺旋模型 50
5.5 設計過程模型:對第2~第5章的總結 51
5.6 注釋和相關資料 52
第二部分 協作與遠程協作 55
第6章 在設計中協作 57
6.1 協作自身是否有益 58
6.2 團隊設計成為現代標準 58
6.3 協作的成本 61
6.4 協作的難點在于概念完整性 62
6.5 如何在團隊設計中獲得概念完整性 64
6.6 需要協作的場景 66
6.7 在設計過程中協作不發揮作用的場景 71
6.8 雙人團隊是有魔力的 73
6.9 對于計算機科學家又如何呢? 74
6.10 備注和相關資料 75
第7章 遠程協作 79
7.1 為什么是遠程協作 80
7.2 勢在必得—IBM System/360計算機產品線的分布式開發,1961—1965年 81
7.3 擁抱遠程協作 83
7.4 遠程協作的技術 84
7.5 備注和相關資料 87
第三部分 設計視角 91
第8章 設計領域的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之爭 93
8.1 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之爭 94
8.2 軟件設計 94
8.3 我是一個固執己見的經驗主義者 95
8.4 其他設計領域中的理性主義、經驗主義和正確性 96
8.5 注釋和相關資料 97
第9章 用戶模型——錯誤優于模糊 101
9.1 定義明確的用戶模型和使用模型 102
9.2 團隊設計 102
9.3 如果超出個人認知,該怎么辦才好 103
9.4 注釋和相關資料 105
第10章 英尺、盎司、比特位、支出費用——預算資源 107
10.1 什么是預算資源 108
10.2 與支出費用無關的預算資源 108
10.3 支出費用也有分類及替代品 109
10.4 預算資源會發生變化 109
10.5 如何應對 110
10.6 注釋和相關資料 112
第11章 制約因素是益友 114
11.1 制約因素 115
11.2 歸結于一點 115
11.3 設計悖論:通用產品比專用產品更難設計 119
11.4 注釋和相關資料 121
第12章 技術設計中的美學與風格 124
12.1 技術設計中的美學 125
12.2 何為邏輯之美 125
12.3 技術設計的風格 129
12.4 風格是什么 130
12.5 風格的特性 132
12.6 獲得一致性風格的方式—文檔化 133
12.7 如何獲得一份優秀的設計 134
12.8 注釋和相關資料 134
第13章 設計范例 138
13.1 全新設計是罕見的 139
13.2 范例的作用 139
13.3 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設計是什么樣的 140
13.4 研究范例的設計原理 141
13.5 如何改進基于范例的設計 145
13.6 范例——惰性、創意和自負 146
13.7 注釋和相關資料 148
第14章 設計專家是怎樣犯錯的 151
14.1 錯誤 152
14.2 史上*糟糕的計算機編程語言 153
14.3 JCL為何被設計成這樣 155
14.4 經驗教訓總結 156
14.5 注釋和相關資料 157
第15章 設計的分離 159
15.1 從應用與實踐中分離的設計 160
15.2 為什么要分離 161
15.3 分離的負面影響 161
15.4 改進措施 161
15.5 注釋和相關資料 164
第16章 記錄設計發展的軌跡及理由 167
16.1 引言 168
16.2 線性化知識網 168
16.3 我們對設計軌跡的捕捉 169
16.4 我們對房屋設計的研究過程 170
16.5 對設計過程的見解 172
16.6 決策樹與設計樹的對比 174
16.7 模塊化與高度集成設計的對比 175
16.8 Compendium軟件和一些備選工具 175
16.9 DRed——一款誘人的工具 177
16.10 注釋和相關資料 179
第四部分 一個計算機科學家夢寐以求的房屋設計系統 181
第17章 計算機科學家理想的房屋設計系統——將思想輸入計算機 183
17.1 挑戰 184
17.2 愿景 184
17.3 將思想傳輸到計算機的愿景 187
17.4 指定動詞 188
17.5 指定名詞 189
17.6 指定文本 191
17.7 指定副詞 191
17.8 指定角度和視野 192
17.9 注釋和相關資料 195
第18章 計算機科學家理想的房屋設計系統——計算機的信息展現 198
18.1 雙向通道 199
18.2 視覺展現—多線并行窗口 199
18.3 音頻展現 203
18.4 觸覺展示 204
18.5 泛化 204
18.6 可行性 204
18.7 注釋和相關資料 205
第五部分 優秀的設計師 207
第19章 超凡的設計來自于卓越的設計者,而非來自于完善的設計流程 209
19.1 超凡的設計和完善的產品流程 210
19.2 產品流程的利與弊 210
19.3 沖突:流程會扼殺創新,流程又無法避免,我們要做什么 215
19.4 注釋和相關資料 217
第20章 卓越的設計者從哪里來 219
20.1 我們必須向他們教授設計 220
20.2 我們必須雇傭具有設計才華的人 221
20.3 我們必須有意地培養團隊 222
20.4 我們必須讓團隊管理更富創意 224
20.5 我們必須拼命去保護他們 225
20.6 作為一名設計者的自我成長 227
20.7 注釋和相關資料 229
第六部分 貫穿設計空間的旅途:案例研究 233
第21章 案例研究:海濱別墅“View/360” 235
21.1 亮點與特色 236
21.2 背景介紹 237
21.3 目標 237
21.4 有利條件 238
21.5 制約 239
21.6 設計決策 239
21.7 海濱沿線的合理分配 242
21.8 確定房屋尺寸 244
21.9 錯誤的嘗試 244
21.10 在施工前的再次設計變更 245
21.11 外墻完成并初期入住后的設計變更 246
21.12 結果評估(37年后) 247
21.13 經驗教訓總結 251
第22章 案例研究:房屋側樓擴建 253
22.1 亮點和特色 254
22.2 背景介紹 255
22.3 目標 257
22.4 制約因素 258
22.5 非受限因素 259
22.6 設計決策和迭代 260
22.7 結果評估——成功之處和未解決的障礙 265
22.8 經驗教訓總結 267
22.9 注釋和相關資料 267
第23章 案例研究:廚房重構 269
23.1 亮點與特色 270
23.2 背景介紹 270
23.3 目標 271
23.4 有利條件 272
23.5 制約因素 272
23.6 復雜的廚房寬度規劃 274
23.7 廚房長度的規劃 276
23.8 其他的設計決策 277
23.9 結果評估 279
23.10 其他已滿足的需求 280
23.11 平面圖、CAD、模型、實物模型和虛擬環境技術在設計中的應用 280
23.12 經驗教訓總結 282
23.13 注釋和相關資料 284
第24章 案例研究:System/360系統架構 286
24.1 亮點與特色 287
24.2 背景介紹 287
24.3 目標 290
24.4 有利條件(截至1961年6月) 290
24.5 挑戰和制約因素 291
24.6 *重要的設計決策 292
24.7 里程碑事件 295
24.8 結果評估 297
24.9 經驗教訓總結 300
24.10 注釋和相關資料 301
第25章 案例研究:IBM Operating System/360 304
25.1 亮點與特色 305
25.2 背景介紹 306
25.3 被采納的提議 309
25.4 設計決策 311
25.5 評估 313
25.6 設計師們 315
25.7 經驗教訓總結 316
25.8 注釋和相關資料 316
第26章 案例研究:《計算機體系結構:概念與演進》圖書設計 318
26.1 亮點與特色 319
26.2 背景介紹 320
26.3 目標 321
26.4 有利條件 321
26.5 制約因素 322
26.6 設計決策 322
26.7 成果評估 322
26.8 經驗教訓總結 323
第27章 案例研究:聯合計算機中心機構:三角區大學計算中心 325
27.1 要點和特色 326
27.2 背景介紹 327
27.3 目標 328
27.4 有利條件 329
27.5 制約因素 330
27.6 設計決策 331
27.7 成果評估 332
27.8 經驗教訓總結 333
27.9 注釋和相關資料 334
第28章 推薦閱讀 336
設計原本 計算機科學巨匠Frederick P.Brooks的反思 精譯版 作者簡介
小弗雷德里克·布魯克斯(Frederick Phillips Brooks,1931年4月19日—2022年11月17日),出生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1999年圖靈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ACM fellow,IEEE fellow,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生前是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
陳舒揚,畢業于大連交通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軟件研發類的工作,目前就職于索尼公司,負責軟件項目的設計與研發。具有多年一線的開發經驗,熟悉Java,Python,Javascript等多個主流技術棧,也在項目中擔任系統架構和管理的角色。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