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網絡藝術 本書特色
★《網絡藝術》這本開創(chuàng)性的著作,考量了網絡藝術多種多樣的形式,以及創(chuàng)作的工具與設備,同時討論了作品更寬廣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
★本書涵蓋電子郵件藝術、網站、藝術家設計的軟件,以及藝術與設計、產品開發(fā)、政治活動、傳播之間界限模糊的項目,展示了藝術家如何運用在線技術來融入藝術史,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式,并進入通常超出藝術范疇的活動領域。
★在本書中,藝術家、策展人和評論家的觀點體現了業(yè)內人士對相關主題的看法,而時間軸和術語表則針對關鍵作品、事件和技術發(fā)展提供了易于理解的指南,正是它們引領藝術走進了21世紀。
網絡藝術 內容簡介
本書涵蓋電子郵件藝術、網站、藝術家設計的軟件,以及藝術與設計、產品開發(fā)、政治活動、傳播之間界限模糊的項目,展示了藝術家如何運用在線技術來融入藝術史,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式,并進入通常超出藝術范疇的活動領域。
網絡藝術網絡藝術 前言
從電子郵件到搜索引擎,再到購物、競爭和促銷,當代的門戶網站提供了廣泛的資源和服務。這本書更像是早期互聯(lián)網的門戶網站:網絡組織的初步實驗以網絡鏈接和前后關聯(lián)的信息為特色,依據主題進行排列――例如,教育、旅行或鳥類。它們被那些率先意識到網絡應當需要指向標的資深用戶編制出來,并作為通道指引著其他人獨自駛入廣袤而多變的網絡世界。
我的目的是讓這本書像那些早期的門戶網站一樣,為希望探索網絡藝術領域的讀者提供途徑。作為一個早期的資深用戶,我自己與該領域的聯(lián)系――與在線藝術社區(qū)Rhizomo.org的長期聯(lián)系,對網絡藝術發(fā)端的了解,對編程語言的掌握,在網絡開發(fā)的商業(yè)部門積累的經驗,以及一種將網絡藝術盡量與其他領域、當代藝術史、媒體進行對接的興趣――凡此種種,無不為寫作提供了資料。
本書對網絡藝術做了介紹,包括它的歷史以及相關的主題和話題,因而有必要解釋如何在藝術史和當代語境下解讀特定的網站、郵件列表或軟件,并與之進行互動。這通常有賴于重要的細節(jié)和描述,而且絕佳作品所在多有,我對網絡藝術的興趣也從中屢受激發(fā),本想廣涉博采,*終卻不得不割舍。又鑒于此,謹以追加的資源、項目附錄、增補檔案和門戶網站附綴補充,以期諸位讀者能舉一反三,并躋身于這個異彩紛呈且富有意義的領域。
網絡藝術 目錄
概述
網絡史及其史前史/網絡藝術的藝術史語境
**章 早期網絡藝術
參與公共空間/俄羅斯網絡藝術場景/新詞匯表/旅行和紀實模式/ Net.art/ 網絡女性主義/企業(yè)美學/遠程呈現
第二章 隔離元素
基于電子郵件的社區(qū)/展覽形式和集體項目/瀏覽器、 ASCII、 自動化和錯誤/ 戲仿、 挪用和混音/繪制作者身份/超文本和文本美學/重塑身體/新的分配形式/性別的表象
第三章 網絡藝術的主題
信息戰(zhàn)和戰(zhàn)術媒體的實踐/千禧年之交,戰(zhàn)爭和互聯(lián)網泡沫/數據可視化和數據庫/游戲/生成和軟件藝術/開放作品/2000年的崩潰
第四章 藝術面向網絡
偷窺、 監(jiān)視和邊界/無線/電子商務/共享形式/視頻和電影話語/低保真美學/“藝術面向網絡”
時間軸
術語表
主要參考文獻
網絡藝術 作者簡介
雷切爾· 格林是新媒體藝術在線資源和平臺的執(zhí)行董事。她曾就讀于賓夕法尼亞大學和薩塞克斯大學,也是惠特尼博物館獨立項目的前任批評研究會會員。自1997 年以來,格林一直致力于推廣新媒體藝術,并經常為藝術雜志和目錄冊撰稿。目前,她是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策展人。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