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深海地球科學(1-3)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281945
- 條形碼:9787572281945 ; 978-7-5722-8194-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極地深海地球科學(1-3) 本書特色
全球暢銷40年,榮獲“麥格菲獎”。
內容全部出自名校杰出教授的課堂,趣味地球科學問題引入 細致前沿解答,指引好奇心,在探究中構建通識思維。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季建清、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教授劉華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茍利軍,青年古生物學者、知名科普作家邢立達,國內權威自然科普作家、科學教育專家陳睿聯袂推薦!
湛廬文化出品。
極地深海地球科學(1-3) 內容簡介
是什么力量創造了山脈?為什么每天的天氣都不一樣?為什么不會游泳的恐龍也能越過海洋?火山為何既是“天使”也是“魔鬼”?《極地深海地球科學》由伊利諾伊中央學院的兩位地球科學教授聯手打造,在全球暢銷40年,一經出版便榮獲“麥格菲獎”。全書以貼近讀者日常生活的有趣問題引入,輔以細致、前沿的解答,可以幫助讀者在探究中構建通識思維。
極地深海地球科學(1-3) 目錄
《極地深海地球科學1》
贊譽
引言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復雜系統
地球科學,跨時空的旅行
地球科學,跨學科的學習
地球科學,跨圈層的聯系
地球科學,跨系統的思考
01 礦物世界究竟什么樣?
Q1 為什么治療齲齒要用到鉆石?
Q2 真金為什么不怕火煉?
Q3 礦物源自哪種“吸引力”?
Q4 為什么通過顏色來鑒定礦物并不完全可靠?
Q5 地殼中*常見的元素是什么?
02 巖石如何成為地球的固體原料?
Q1 巖石是如何相互轉化的?
Q2 巖漿如何產生五花八門的石頭?
Q3 人行道為什么會出現裂縫?
Q4 巖石是如何“自己給自己搬家的”?
Q5 巖石“變老了”還是同一塊巖石嗎?
03 板塊構造如何重塑地貌?
Q1 為什么不會游泳的恐龍也能越過海洋?
Q2 海底新發現如何推動板塊理論的發展?
Q3 海洋的擴張速度是多少?
Q4 為什么地球的表面積始終不變?
Q5 太平洋板塊為什么越來越小?
Q6 *古老的沉積物的年齡是多少?
Q7 板塊運動的力量源泉是什么?
04 地球內部不平靜的力量是什么?
Q1 破壞力大的地震是如何產生的?
Q2 地球上有哪些重要的地震帶?
Q3 人體為什么感受不到震級?
Q4 什么樣的建筑*容易在地震中倒塌?
Q5 我們如何通過地震波“看到”地球內部?
Q6 巖石為什么會像鉛筆一樣被折斷?
Q7 為什么說喜馬拉雅山脈是“年輕的山脈”?
Q8 海洋生物化石為什么在山脈頂部?
第二部分 火山和地震,地球內部的毀滅之力
05 火山運動如何影響生態環境?
Q1 為什么有些火山的噴發是爆發性的,有些相對安靜?
Q2 火山為什么呈現錐形?
Q3 火山為何既是“天使”也是“魔鬼”?
Q4 巖漿如何孕育而成?
Q5 世界上*活躍的火山在哪里?
《極地深海地球科學2》
**部分 風與水,大自然的“雕塑家”
01 水如何“雕刻”地球?
Q1 為什么我們身邊會發生滑坡?
Q2 水如何在地球上的每個角落中循環?
Q3 地表水如何發展為河流?
Q4 為什么在河道中游泳要小心?
Q5 河流如何塑造地貌?
Q6 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Q7 深邃峽谷是如何形成的?
Q8 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
Q9 為什么說洪水不是“天生愛作惡”?
Q10 一個人每天會用多少地下水?
Q11 井究竟需要打多深?
Q12 地下水被污染的后果是什么?
Q13 滴水穿石到底是什么原理?
02 冰川如何“雕刻”地球?
Q1 冰川是如何形成的?
Q2 冰川如何成為“長跑選手”?
Q3 為什么說冰川是“峽灣之母”?
Q4 從冰川產生的沉積物有什么作用?
Q5 南極洲的冰蓋到底有多厚?
Q6 冰河時代還會來嗎?
Q7 地球上的干旱地區面積有多大?
Q8 為什么干旱之地也有草原?
Q9 風改變了哪些地貌?
第二部分 巖層和化石,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和“文字”
03 我們如何記錄地質歷史?
Q1 現代地質學是如何誕生的?
Q2 我們如何確定巖石的形成時間?
Q3 化石揭示了哪些生命的秘密?
Q4 地球的地質年代表如何建立?
Q5 放射性定年法為什么如此精確?
Q6 為什么說野外巖石的觀測很重要?
Q7 為什么前寒武紀時代缺乏細節的記錄?
第三部分 潮漲潮落,永不停歇的海洋
04 海洋為什么是*后的處女地?
Q1 海洋究竟有多深?
Q2 海水會越來越咸嗎?
Q3 海水都是越深越冷嗎?
Q4 我們怎樣才能看到海底的真實面貌?
Q5 從海岸線向深海走,景色一樣嗎?
Q6 在*深的海溝底部有什么?
Q7 為什么海底能出產地球60%的巖漿?
Q8 海洋能告訴我們哪些氣候秘密?
05 海水為什么會永不停息地運動?
Q1 風與海水運動有什么關系?
Q2 在深海中,海水如何運動?
Q3 海岸線如何動態變化?
Q4 為什么海灘不一定有沙子?
Q5 海岸地貌為何千姿百態?
Q6 海岸的上升和下沉會產生哪些影響?
Q7 自然海灘為什么需要人為保護?
Q8 為什么一天能觀察到兩次漲潮?
《極地深海地球科學3》
**部分 風云變幻,地球的動態大氣
01 大氣圈如何調節溫度?
Q1 天氣和氣候有何不同?
Q2 外太空從何處開始?
Q3 地球溫度的“調節器”是什么?
Q4 氣象學家如何劃分四季?
Q5 二氧化碳如何給地球“蓋上棉被”?
Q6 為什么世界*高的氣溫記錄發生在美國?
02 水汽是如何循環的?
Q1 水是如何變換狀態的?
Q2 為什么云通常形成于一天*熱的時候?
Q3 為什么每朵云都不一樣?
Q4 霧和云有什么區別?
Q5 “云變成雨”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Q6 冰雹的大小由什么決定?
03 風的運動如何影響天氣?
Q1 人為什么不會被大氣的重量壓塌?
Q2 地球自轉如何改變風向?
Q3 為什么低壓中心會“制造壞天氣”?
Q4 大氣環流是如何形成的?
Q5 局地風如何產生巨大威力?
04 強烈天氣是如何發生的?
Q1 夏季熱浪和冬季寒潮是如何形成的?
Q2 冷空氣和暖空氣相遇會發生什么?
Q3 空中形似逗號的云層是什么?
Q4 為什么閃電會擊中地面?
Q5 為什么龍卷風威力巨大?
Q6 我們能追蹤到颶風的蹤跡嗎?
第二部分 星際穿越,探索宇宙的盡頭
05 太陽系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Q1 古人是如何探索宇宙的?
Q2 現代天文學是如何誕生的?
Q3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Q4 為什么說地月系統獨一無二?
Q5 類地行星真的“類地”嗎?
Q6 我們可能生活在類木行星上嗎?
Q7 為什么說小行星很像類地行星?
06 宇宙的盡頭是什么?
Q1 比太陽大800倍的恒星是什么顏色?
Q2 太陽的*終歸宿是什么?
Q3 科學家是如何尋找黑洞的?
Q4 我們的銀河系屬于哪一種星系?
Q5 宇宙的*終宿命是什么?
致謝
展開全部
極地深海地球科學(1-3) 相關資料
這是一本由淺入深、構建地球科學完整知識體系的通識讀物,在這個閱讀碎片化通行的當下,尤顯珍貴。
季建清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
本書含有趣的提問和符合現代研究進展的回答,“學傷”了的讀者完全不需要擔心。這套“妙趣橫生的名校通識課”覆蓋“天、地、生”,讓你在快樂閱讀的同時能收獲滿滿。
劉華杰
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教授
“妙趣橫生的名校通識課”是一套由培生出版的經典讀物,涵蓋生物學、宇宙學和地球科學等多個領域。這套書的內容源自名校的優秀教授妙趣橫生的課堂,通過問題引導和科學解答的方式,結合zui新的科學發現和案例,幫助讀者在探索中提升科學素養,激發對知識的興趣。這是一套既有趣又充滿智慧的通識讀物,值得每一位愛好科學的讀者細細品讀。
茍利軍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
我常去給各種讀者講恐龍的故事,恐龍是我與他們之間溝通的橋梁。在我看來,這套“妙趣橫生的名校通識課”中的一個個問題,也是一座座橋梁,連接起了讀者的好奇心與自然世界。不僅如此,這套書還給大家展示了如何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這對于我們的思維方式養成至關重要。科學的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索力、想象力,這套書能帶你領略科學之美。
邢立達
青年古生物學者
知名科普作家
“妙趣橫生的名校通識課”這套書的內容都取自世界名校杰出教授的課堂,涉及生物學、宇宙學和地球科學等多個領域,這些內容綜合在一起,可以幫助讀者更全/面、更整體地理解世界。鑒于我獨特的成長經歷,我對動物,尤其是昆蟲有著特別的情感。昆蟲是這個地球上當之無愧的王/者,具有人類所不及的能力和高超生存智慧。同時我也知道,自然科學知識是現在很多人知識體系中缺失的一部分,而這套書提供了一個起點,可以讓讀者通過探究書中的問題和答案,填補知識空缺,了解自己周邊的自然世界,汲取自然的“大智慧”。
陳睿
國內權威自然科普作家
科學教育專家
極地深海地球科學(1-3) 作者簡介
弗雷德里克·K. 盧金斯
在伊利諾伊中央學院擔任教授長達30余年,長期從事氣象學、地理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以該學院榮譽教授身份退休。著有多部地球科學主題的圖書。盧金斯教授憑借出/色的學術表現和對學生的奉獻精神,被伊利諾伊中央學院評為“有影響力的教師”。
愛德華·J. 塔巴克
伊利諾伊中央學院教授。自1970年以來,與盧金斯教授一直是朋友和同事。擁有超過30年的大學教師教齡,以該學院榮譽教授身份退休。著有多部地球科學主題的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