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承繼的共犯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34101
- 條形碼:9787522734101 ; 978-7-5227-3410-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承繼的共犯研究 內容簡介
后行為者的歸責,是承繼共犯的實質問題所在。對此,應區分行為性質與責任范圍、承繼共同正犯與承繼幫助犯進行討論。承繼共同正犯與承繼幫助犯的行為性質原則上與先行為者一致,但二者所遵循的法理并不相同;承繼共同正犯與承繼幫助犯只對自己參與“共同實現”或“促進實現”的結果負責,對先行為者獨立引起的加重構成、結合犯之前罪應否定承繼,但是在“同一機會”中實現的量刑情節具有可承繼性。在此基礎上,應基于我國特殊的犯罪參與體系以及特定個罪的“不法結構”具體認定后行為者的責任。
承繼的共犯研究 目錄
前言
一 承繼共犯研究的緣起與意義
二 承繼共犯研究現狀簡述
三 本書的創新點
**章 承繼共犯的實務動向與裁判規則之考察
**節 德國、日本司法實踐中的承繼共犯
一 德國承繼共犯實務狀況
二 日本承繼共犯裁判實務的發展
第二節 中國審判實踐中的承繼共犯
一 中國大陸司法實踐的考察及剖析
二 中國臺灣地區的相關判例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承繼共犯的構造與類型
**節 承繼共犯的基本構造
一 承繼共犯時空雙維結構之勘定
二 承繼共犯與無事前通謀共犯的構造之辨
第二節 三重視野下的承繼共犯類型之劃分
一 參與類型視野下的承繼共犯:承繼的共同正犯與承繼的幫助犯
二 行為結構視野下的承繼共犯:單行為犯與復行為犯中的承繼共犯
三 罪數論視野下的承繼共犯:單純一罪與包容一罪中的承繼共犯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承繼共同正犯的學說流變及立場抉擇
**節 共同正犯基本理論框架之勾勒
一 共同正犯的處罰根據
二 共同正犯的本質
三 正犯與幫助犯的界分
四 共同正犯的成立條件
第二節 承繼共同正犯的傳統學說及其面臨的挑戰
一 傳統肯定論之評析
二 傳統否定論之介評
三 傳統中間說諸面相之考評
第三節 承繼共同正犯理論的新發展
一 域外的理論發展與評判
二 我國的理論發展與檢討
第四節 限定肯定立場之新探:構成要件評價承繼說
一 構成要件評價承繼說的理論可能性
二 構成要件評價承繼說的初步展開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承繼幫助犯之理論爭議
**節 幫助犯基礎理論輪廓之掠影
一 幫助犯的處罰根據:混合惹起說的證成
二 幫助犯限制從屬性之確證
三 幫助犯的成立條件
第二節 承繼幫助犯的學說透視與檢討
一 承繼幫助犯全面肯定說的批駁
二 承繼幫助犯全面否定說的反思
三 承繼幫助犯部分肯定說的張揚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我國刑法語境下承繼共犯的歸責
**節 我國的犯罪參與體系
一 分裂與融合:我國犯罪參與體系的理論爭議述評
二 重塑區分制共犯體系之新嘗試:“半實質化正犯”概念的提倡
第二節 承繼共犯的歸責路徑之展開
一 承繼共犯的成立條件
二 承繼共犯責任的具體認定:以典型個罪為中心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展開全部
承繼的共犯研究 作者簡介
王永浩,男,1991年生,山西婁煩人,法學博士,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刑法、比較刑法。在《刑事法評論》《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江西社會科學》《科學管理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主持2022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暨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1項,主持省部級課題多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課題多項。
書友推薦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