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篇
科學對待孩子的挑戰行為 梁小紅 ╱ 002
孩子升入小學高年級后,會出現一些挑戰行為,為人父母應該把培養孩子的挑戰看成機會,科學對待這些挑戰行為。
打通“任督”二脈,為學習賦能 安海霞 ╱ 013
學習的“任督”二脈——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對于初入學兒童的學習能力培養至關重要,家長應協助孩子培養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我懂你 楊 慧 ╱ 021
六年級孩子正處于兒童心理向青少年心理的過渡期,作為家長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讀懂孩子的錯誤,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愛上閱讀貴在“認真 堅持” 溫 靜 ╱ 029
閱讀的好處不言而喻,應引導孩子愛上閱讀并堅持閱讀,慢慢地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聊聊“陪玩”和“共讀” 趙 巖 ╱ 032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好途徑,希望家長可以成為有協助能力的大人,陪孩子一路玩下去、讀下去。
生活即教育 郭 靜 ╱ 037
生活即教育,教育就發生在家里,家長,就是孩子*好的老師。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運動,一起勞動,一起閱讀,共同成長。
輔導孩子的**目標 華應龍 ╱ 041
輔導孩子的**目標是激發興趣,而輔導孩子的過程,主要是化錯。化錯教育*高的境界是自化。
同心同行,從家庭教育走向家校共育 吳 健 ╱ 052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教育對象、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三方面的矛盾,家校共育需要家庭和學校一起使勁,共同擔責,共同教育。
家長怎么當孩子的老師 華應龍 ╱ 062
家長要想成為一個好老師,就要先學后教、先聽后講、先做后想。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費心教了;孩子長大了,家長就省心了,就幸福了。
教育 4.0 時代,如何科學“雞”娃 王紅艷 ╱ 069
教育進入 4.0 時代,孩子們競爭的已經不是知識、信息、渠道,而是適應未來社會的學習力和幸福力。那么如何才能科學“雞”娃呢?
家校攜手,助力孩子走好成長**步 李 偉 ╱ 078
幼升小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新的起點,孩子入學后會面臨生活作息、學習內容與方法等方面的改變,此時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步調一致。
家長要不要陪伴孩子寫作業 安欣穎 ╱ 107
關于家長要不要陪伴孩子寫作業,家長們有兩種聲音:家長應陪得義無反顧和家長不應該陪孩子,但這兩種聲音不是完全對立的。
一年級,如何讓孩子有個良好的開端 阮守華 ╱ 115
小學一年級是整個學業的開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家長要在一年級為孩子制造良好的開端。
做賦能型家長,共育心理健康的小學生 成燕芝 ╱ 128
蒙童養正,家校共育,做好家庭教育,家長應育人先育己,儲備養分,做一個“賦能型”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
家校共育視角下的小升初銜接應對策略 阮守華 ╱ 134
從小學升入初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關鍵的過渡期,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幫助與引領。
孩子需要的才是真的好 李 億 ╱ 143
如何處理好孩子和伙伴的關系是很多家長關注的問題,家長參與到孩子的交友過程中時需要注意朋友的選擇和與老師的互動等問題。
親子關系篇
不是贏了孩子,而要贏得孩子 楊玉瑩 ╱ 152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而獨立的小生命,在家庭中,父母應該寬容、共情、尊重、肯定、表揚和鼓勵孩子,學會向孩子示弱,才能贏得孩子。
沒有長不大的孩子,只有“沒斷奶”的爸媽 楊玉瑩 ╱ 161
社會上出現越來越多“幼兒式”的父母,父母與孩子出現角色顛倒的現象,“長不大”的父母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問題。
溺愛孩子的十大陷阱 楊玉瑩 ╱ 169
溺愛孩子有兩種類型:放縱型溺愛和包辦型溺愛。不少父母打著尊重的旗號溺愛孩子,但忘了愛子則應為之計遠。
如何夸出好孩子——小表揚有大學問 楊玉瑩 ╱ 179
小表揚也需要大智慧,需要看到并記錄孩子的努力和堅持,肯定孩子的好態度和好想法,重視孩子思考和嘗試的過程,關注孩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
爸爸的魔法 張冬梅 ╱ 188
爸爸的魔法可以是一句暖心的話語,可以是一個鼓勵的眼神,可以是一個深情的擁抱,無須驚天動地,只需潤物細無聲。
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 楊 慧 ╱ 193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孩子早期成長過程中一次重要的轉折。隨著角色的轉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很正常,家長要允許孩子犯錯,更要幫助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大氣的父母,成就大器的孩子 陶業曦 ╱ 200
家長們呈現的不同處事態度和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與同伴的交往方式,有大氣、有格局的父母進行言傳身教,孩子才能成大器。
放下“虎媽”的權杖,與“蝸牛”同行 高 欣 ╱ 206
現在的孩子有想法,渴望凡事去實踐,所以家長是時候放下“虎媽”的權杖,去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做一只“蝸牛”的忠實粉絲。
高質量親子關系——陪孩子去探索星辰大海 陳立華 ╱ 217
為了建立高質量的親子關系,可以對孩子多一些擔待,多一些放手,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理性,與孩子一起成長。
怎樣和孩子說話 王芊婷 ╱ 229
語言是成人對孩子進行教育的一種途徑。父母應該采用得體的語言,科學有效地教育孩子。
怎樣正確地給予孩子物質獎勵 楊玉瑩 ╱ 232
正確地給孩子物質獎勵,即聰明、正確地給孩子花錢。家長在給孩子物質獎勵時,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使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獎勵發揮教育價值。
適時 適度 適宜 馬東杰 ╱ 241
在對的時間和地點遇到對的人,這是有人對美好愛情的憧憬。這種理想狀態其實也適用于家庭教育,即適時、適度地做適宜的事情。
母愛如水,滋養孩子幼小的心靈 安海霞 ╱ 250
母愛如水,是滋養心靈的泉水,寬厚包容,又柔韌堅強,讓孩子獲取足夠的信任與安全感,逐步地推動孩子遠航。
如何做個好媽媽 馬 駿 ╱ 256
做個好媽媽,前提是了解孩子,重要條件是尊重孩子,而“會愛”是做好媽媽所需的一種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與娃共讀,相伴成長 張 建 ╱ 266
身為父母,應該引導孩子閱讀,與孩子共同去探尋、品味其中的快樂,*有效的辦法就是與娃共讀。
讓有效陪伴助力閱讀 韓 穎 ╱ 272
童年是一個人形象思維發展的*好時期,與孩子一同閱讀,作用無窮。家長陪伴孩子閱讀,需要正確的方式方法。
自我成長篇
小妙招讓孩子贏在社交起點 王紅艷 ╱ 278
怎么引導孩子快速適應新的環境,相互尊重并友好相處,是一個值得家校共同關注的話題,家長應掌握一些小技巧。
錯著、錯著、錯著,就對了! 華應龍 ╱ 288
一想錯了,那是常態。差錯常常先于正確來到人們的面前,錯了沒關系,只要不放棄。錯著、錯著、錯著,就對了!
同伴交往中問題的解決 李建麗 ╱ 298
孩子上了小學之后,當與同伴交往出現問題時,家長的態度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信息傳遞,所以家長要理智地面對問題。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孩子的學業自信 王 英 ╱ 301
提高孩子的學業自信,需要找到孩子的能力優勢,可以通過“小步子”輔導法塑造自信,通過睡前總結,自我比較,更能看到進步。
我的時間我做主 狄永杰 ╱ 310
一年級是孩子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作為一年級的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建立起必要的時間觀念,為孩子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一起體驗戶外運動的故事 李 聰 ╱ 317
通過體驗戶外運動,可以激活人的生命力,收獲更多的故事和成長,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清風、陽光和雨露中,享受悠然和平靜。
點燃孩子學習的自覺性 彭麗國 ╱ 322
如今,“使每一個孩子終身學習”成為時代命題,其主陣地是家庭。家長應點燃孩子學習的自主性,使其開辟一條通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