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郭實獵旅行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45194
- 條形碼:9787511745194 ; 978-7-5117-4519-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郭實獵旅行記 本書特色
《郭實獵旅行記》是由德國普魯士 新教傳教士、漢學家郭實獵(Charles Gutzlaff,1803—1851)所著的一本詳細記錄其在中國沿海航行經歷的游記。該書 出版于1839年,是近代中國沿海與南洋地區各國社會狀況的重要史料之一。此外,《郭實獵旅行記》還附有對暹羅、朝鮮以及琉球的介紹,進一步擴展了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通過這本書,讀者可以了解到當時中國沿海與南洋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以及不同 之間的互動關系。《郭實獵旅行記》不僅是了解19世紀初中國沿海及東南亞地區歷史的重要文獻,也是研究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
郭實獵旅行記 內容簡介
本書記述郭實獵于1831年、1832年、1833年沿中國海岸的三次航行日志,附暹羅、朝鮮以及琉球介紹。本書對于了解近代中國沿海與南洋地區各國的社會狀況提供了稀缺史料,涉及文學、傳教、中國居民、緬甸奴隸、馬來人、國際貿易等內容。
郭實獵旅行記 目錄
**章/ 003
傳教士在暹羅;鼓勵與挫折;皇室;當地基督徒;中國居民;勃固人;緬甸奴隸;馬來人;摩爾人;老撾人;柬埔寨人;交趾支那;天主教之傳教使命;貿易;中國帆船;敬神儀式;遣華傳教使命第二章/ 032
從曼谷出發;乘客;航行;天豐;海南;南澳;廈門;臺灣島;定海;媽祖廟;俚島;中國人有關歐洲的記述;白河;大沽第三章/ 068
天津;當地居民;醫療情況;貿易;政府;民眾;從天津出發;錦州;航行去澳門
00郭實獵旅行記目錄00
第二次中國沿海旅行記/ 085
**章/ 087
遠航的目的;從澳門出發;佛教僧人;馬宮港;甲子灣;戰船;制鹽;神泉;康來;移民;澄海;移民的自由;南澳;海盜第二章/ 101
廈門;困難;圣旨;當地人的熱情招待;開會;民眾;澎湖列島第三章/ 112
臺灣;荷蘭傳教士;萬安;金壇城;福州港;城市;送給皇帝的書;戰船;穆斯林;醫療工作;大米;當地的基督徒;離開福州第四章/ 138
漁民;抵達寧波;貿易禁令;與官員的會議;離開;金塘第五章/ 165
長江;上海;堡壘;陸軍和海軍;崇明島;返回上海;劉公島第六章/ 189
朝鮮;概況;與當地人的**次會面;他們的野蠻行為;安港;與當地人的進一步交往;給國王的書籍和禮物;朝廷官員;拒絕貿易許可;濟州島第七章/ 220
琉球;那霸;官話;語言;日本船;散發書籍;對死者的敬畏;琉球醫生;民眾的禮節;返回澳門 中國的宗教/ 231
宗法制;儒家;道教;佛教;大喇嘛教;節日;對死者的崇拜;女性的狀況;普遍的冷漠;某些作家的誤導;猶太人;穆斯林第三次旅行記/ 241
中國人的歡迎;福建漁民的性格;有用的前景;船只罷工;嚴重的霜凍;拯救海上遇難的中國人;乍浦簡述;與中國人的交往;受教育程度;眼疾的流行;與僧人的交往;參觀佛教寺廟;僧人的狀況;石浦簡述 譯后記/ 264
郭實獵旅行記 作者簡介
郭實獵(Charles Gutzlaff,1803—1851),又譯郭實臘、郭士立等,德國(普魯士)基督新教來華傳教士,漢學家。1831年至1833年,郭實獵先后三次在中國沿海航行,途徑廣州、廈門、寧波、威海、天津、錦州等地,為沿海居民提供免費醫療救助并散發傳教手冊,后根據旅行經歷撰寫《郭實獵旅行記》。還著有《中國史略》(A Sketch of Chinese History, Ancient and Modern,1834)、《開放的中華》(China Opened,1838)等。
譯者簡介:
王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翻譯學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翻譯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國際漢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翻譯史、國際漢學、新聞史。
林益弘,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國際漢學、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
喻茜,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翻譯史、國際漢學、國際傳播。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